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治建议
- 格式:ppt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疗指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lschemmic-Attack-TIA )由短暂性脑或视网膜局部供血障碍所致。
TlA反复发作而药物不能控制者易导致卒中复发,约10%TIA患者一年内出现严重卒中,而且TIA后的最初几天和几星期内卒中的可能性最大,有研究发现急诊就诊的TIA患者中5%在48小时内进展为卒中,因此,TIA应该被看作潜在血管病的一个警告,应作为急诊处理。
因视网膜短暂缺血而出现的一过性单眼黑矇症状短暂而不连贯,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主诉眼前有一层雾、漂浮物、烟雾或视物模糊,偶尔主诉似有帘遮挡单侧视野一部分。
发生缺血的原因与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脱落的微栓子顺血流至视网膜小动脉有关。
而脑实质受损产生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且不遗留损害。
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不同,详见后文。
发生短暂脑缺血的主要机制是微栓塞,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后动脉至动脉微栓塞及心脏源性微栓塞,另外可能的发病机制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低灌注)及脑血管痉挛有关。
【诊断】TlA诊断包括三部分:确定TIA、系统定位、病因。
1、确定TIA(1)突然发作并快速和完全恢复(如果逐渐发生,症状渐好或渐坏,或症状持续存在都不是TIA);(2)至少持续2~20分钟(仅仅数秒钟的神经功能缺失往往不是TIA,而超过1小时的TIA往往是小卒中);(3)所有受累部位的症状常在同一时间出现(如果症状从身体的一部分发展到另一部分常不是TIA);(4)症状应局限在某一局灶神经功能的丧失,如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不自主运动、痉挛或眼前闪光等不是TIA;意识丧失、发呆、混乱等全脑症状也不是TIA);(5)伴头痛症状的可能是TIA,有研究发现近20%~25%;的TIA患者伴头痛;(6)头颅CT无梗死灶形成;(7)需要鉴别的疾病:脑梗死、部分性癫癎、美尼尔综合征、晕厥、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低血糖、低血压等。
卒中中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
治流程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治流程如下:
1.首先,怀疑患者是否出现卒中/TIA症状。
2.然后进行头颅CT检查,以判断是否有出血情况。
3.如果头颅CT检查显示有出血情况,按照脑出血诊治流
程进行治疗。
4.如果头颅CT检查没有发现出血情况,则需要根据
ABCD2评分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病因学检查。
5.如果ABCD2评分≥3,则需要在两天内完成病因学检查,并进入卒中门诊/病房进行治疗。
6.如果ABCD2评分<3,则可以选择相关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包括心电图、血管检查、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
7.对于易损斑块的检查,可以进行颈部血管/血管内超声、MRI、TCD微栓子监测等检查。
8.心脏评估方面,可以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
心动图等检查。
9.对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出现同侧颈动脉颅外
段中重度狭窄(50%~99%),则可以考虑进行CEA或CAS
治疗。
10.对于颅外椎动脉狭窄伴有症状性颅外椎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的TIA患者,可以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
11.对于锁骨下动脉狭窄和头臂干狭窄的患者,可以进行
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12.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的TIA患者,需要
进行进一步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疗指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lschemmic-Attack-TIA )由短暂性脑或视网膜局部供血障碍所致。
TlA反复发作而药物不能控制者易导致卒中复发,约10%TIA患者一年内出现严重卒中,而且TIA后的最初几天和几星期内卒中的可能性最大,有研究发现急诊就诊的TIA患者中5%在48小时内进展为卒中,因此,TIA应该被看作潜在血管病的一个警告,应作为急诊处理。
因视网膜短暂缺血而出现的一过性单眼黑矇症状短暂而不连贯,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主诉眼前有一层雾、漂浮物、烟雾或视物模糊,偶尔主诉似有帘遮挡单侧视野一部分。
发生缺血的原因与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脱落的微栓子顺血流至视网膜小动脉有关。
而脑实质受损产生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在1小时内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且不遗留损害。
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不同,详见后文。
发生短暂脑缺血的主要机制是微栓塞,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后动脉至动脉微栓塞及心脏源性微栓塞,另外可能的发病机制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低灌注)及脑血管痉挛有关。
【诊断】TlA诊断包括三部分:确定TIA、系统定位、病因。
1、确定TIA(1)突然发作并快速和完全恢复(如果逐渐发生,症状渐好或渐坏,或症状持续存在都不是TIA);(2)至少持续2~20分钟(仅仅数秒钟的神经功能缺失往往不是TIA,而超过1小时的TIA往往是小卒中);(3)所有受累部位的症状常在同一时间出现(如果症状从身体的一部分发展到另一部分常不是TIA);(4)症状应局限在某一局灶神经功能的丧失,如大脑半球、脑干或小脑(不自主运动、痉挛或眼前闪光等不是TIA;意识丧失、发呆、混乱等全脑症状也不是TIA);(5)伴头痛症状的可能是TIA,有研究发现近20%~25%;的TIA患者伴头痛;(6)头颅CT无梗死灶形成;(7)需要鉴别的疾病:脑梗死、部分性癫癎、美尼尔综合征、晕厥、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低血糖、低血压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是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特征:1、发作突然2、历史短暂,一般为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3、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4、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如控制血压、治疗心率失常、心肌疾病,稳定心脏功能,治疗脑动脉炎,纠正血液成分异常。
2、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剂:可能减少微栓子发生,预防复发有一定疗效。
阿司匹林、双嘧达寞、噻氯匹啶、奥扎格雷等。
(2)抗凝治疗:频繁发作的TIA,或发作持续时间长,每次发作症状逐渐加重,同时又无明显的抗凝治疗禁忌者可及早进行抗凝治疗。
(3)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阻止脑血管痉挛。
如尼莫地平。
(4)中医药治疗:川穹、丹参、红花等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准确测量生命体征,为诊疗提供依据。
2.心理状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
3.专科情况评估患者意识、瞳孔、吞咽功能、构音及肢体活动情况,以及有无头痛、抽搐发作、恶心、呕吐情况。
4.根据病情及医嘱进行基础护理。
护理措施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饮食: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给患者充足的进食时间,进食速度宜慢。
保持大便通畅。
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3.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抬高床头15~30°。
4.生活护理:协助急性期卧床的患者生活护理,加强翻身,做好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并积极预防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如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5.心理护理:关心患者,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体位与休息: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应鼓励下床做轻微活动;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者取侧卧位或头高脚低,头偏向一侧;鼻饲患者进食前给予抬高床头30°,并将此体位保持进食后30~60分钟以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主要内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常见而重要的前驱表现。
基于TIA 治疗方法多样且大多数现有TIA 指南已多年没有更新的现状,美国国立卒中学会牵头,在对现有各个指南中的数百条建议进行了系统评价后,最终制订出了一个由53 条临床医师满意、专家亦首肯的建议组成的新指南。
这些建议涵盖了TIA 的初步处理、评估、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危险因素处理等多个方面。
下文摘取其中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建议,分述如下。
初步处理措施建议住院治疗初次发作TIA 的患者应在24~48 小时内住院治疗。
这样,如果症状反复,便于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并实施二级预防。
对于进行性TIA 患者,住院治疗同样好于急诊处理。
无论治疗方案如何,治疗速度都是关键。
门急诊治疗者症状一旦反复,应评估是否需立即返回医院治疗。
(证据级别:4 级)病程在一周以内的TIA 患者应及时住院治疗。
进行性TIA 患者,或者症状持续1 小时以上、颈内动脉狭窄超过50% 且已引起症状、有潜在心源性栓子(如房颤)、存在高凝状态或加利福尼亚评分或ABCD 评分为高危的患者,一般建议住院治疗。
(证据级别:4 级)临床评估应设立可在TIA 发作24~48 小时内对其进行快速评估的专科门急诊。
(证据级别:4 级)初步医学评估的时间病程在一周以内的TIA 患者应在就诊当天就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 及CT 血管成像(CTA)、MR 及MR 血管成像(MRA),并按需接受超声检查。
(证据级别:3 级)未收住院的可疑TIA 患者应在12 小时内接受急诊评估和检查(CT 或MRI 脑部扫描、心电图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如果在急诊室时未进行上述检查,那么初步评估应在24~48 小时内进行。
如果上述检查已进行且结果是阴性的,那么初步评估的时间可延长(如最长可到7 天)。
(证据级别:4 级)在过去两周内发作TIA 但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24~48 小时内接受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液学、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确定缺血的原因和后续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TIA治疗指南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称为“小中风”,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
尽管症状可能会自行缓解,但TIA是中风的重要前兆,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TIA的常见症状- 突然出现的感觉异常或疼痛,可能影响脸部、背部、手臂或腿部- 突然出现的视力改变- 言语困难或理解障碍- 突然出现的平衡问题或协调困难- 突然出现的头晕或晕倒TIA的治疗方法1. 紧急就医如果出现TIA症状,请立即就医。
尽早就诊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并减少中风的风险。
2. 确定TIA的原因医生将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TIA的具体原因。
这可能包括病历记录、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 或CT扫描。
3. 防止再次发作根据TIA的原因和个人情况,医生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再次发作:- 按时服用药物:如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高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以减少血管疾病的风险。
-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 锻炼和体育活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中风的风险。
4. 进一步治疗根据TIA的严重程度和原因,医生可能会推荐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或介入治疗,以减少中风的风险。
结论TIA是中风的重要前兆,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紧急就医、确定TIA的原因、防止再次发作以及进一步治疗是TIA治疗的关键步骤。
及早采取措施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请咨询专业医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它是由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TIA是一种紧急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预期性的与中风发病风险相关,所以对TIA的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IA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完善,使得患者可以更好地预防TIA后中风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急性期处理TIA是由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在1小时内消退,发作患者很少有晕厥等意识障碍。
对TIA的急性期处理十分关键,一方面是因为TIA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快速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后续中风的风险。
在TIA急性期处理中,首要任务是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尽快评估病情和进行相应的治疗。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指南都建议对TIA的急性期处理采用“ABCD2”评分系统。
该系统通过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患者的中风危险性。
在具体操作中,A代表年龄(≥60岁),B代表血压(≥140/90mmHg),C代表临床症状(单侧行症,≥2点,言语受损,≥1点),D代表短暂性症状(≥60分钟,≥2点,15-59分钟,≥1点),D代表糖尿病(≥1点),如果总分≥4分,那么患者的中风风险就很高,需要立即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ABCD2”评分系统,对于TIA的急性期处理,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医疗干预措施,比如抗凝治疗和抗栓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考虑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者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
而对于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TIA,一些新型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也可以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病因治疗TIA的发生和病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TIA时,也必须对病因进行全面的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颈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疾病、房颤等。
对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TIA,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stenting)。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表现】TIA的临床表现随受累的血管不同而表现不同。
一、短暂性单眼肓诊二、短暂性单眼肓又称发作性黑曚,短暂的单眼失明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三、颈动脉系统TIA以偏侧肢体或单肢的发作性轻瘫痪最常见,通常以上肢和面部较重;主侧半球的颈动脉系统缺血可表现为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肓。
四、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眩晕和共济失调、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皮质性肓和视野缺损。
另外,还可以出现猝倒症。
【诊断要点】一、临床诊断TIA患者就医师多发作已过,因此,诊断只能依靠病史,在对TIA患者作出临床诊断之后,应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除外可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非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病因诊断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象、血生化等。
有条件时可作抗磷脂抗体以及凝血前状态检查,如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凝血酶时间、血红蛋白电泳、血清电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2.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必要时可作24小时心电监测,以了解心脏节律的变化。
有条件时也可考虑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3.供应脑的大动脉和脑动脉检查颈部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有条件和必要时可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
以及DSA检查。
4.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是寻找可以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低血压、脱水、心脏功能差、大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其供血区的血流量下降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治疗目的及原则TIA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和其它血管意外的高度危险中,应予积极处理,以减少发生脑梗死的几率。
TAI后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发作后1个月为4-8%,第1年为12-13%,5年内为24-29%。
频发性TIA定义为24小时内发作2次或2次以上者,应予急诊处理。
二、TIA的治疗1.一旦发生TIA后,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以制定TIA的治疗策略。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诊疗精要一、概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与脑梗死是用24h症状消失与否判断,即TIA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24h内完全消失。
这一定义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TIA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
临床研究表明,典型TIA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到1h。
若每次发作持续1~2h及以上可伴存神经损害。
反复的TIA是脑卒中的先兆,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我国TIA的患病率为每年180/10万,男女比例为3:1,患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较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TIA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动脉硬化,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内大动脉硬化狭窄等。
(2)心脏病,如心房颤动、瓣膜病变、卵圆孔未闭等。
(3)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
(4)年龄大于65岁。
(5)雌激素替代治疗。
(6)吸烟。
(7)过度饮酒。
(8)体力运动过少。
另外,有学者发现高纤维蛋白血症、高C反应蛋白水平也是TIA独立危险因素。
也有研究结果说明维生素B₆水平降低也可能导致TIA发作。
(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根据TIA发病机制常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和微栓塞型。
血流动力学型TIA是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因血压波动而导致的远端一过性脑缺血,血压低于脑灌注代偿阈值时发生TIA,血压升高脑灌注恢复时症状缓解。
微栓塞型TIA 又分为动脉—动脉源性TIA和心源性TIA。
其发病基础主要是动脉或心脏来源的栓子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血管阻塞,如栓子自溶则形成微栓塞型TIA。
主要表现如下。
1.微栓塞栓子可来源于病变血管,也可来源于心脏,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微血管并将其栓塞,但栓塞后的再通可使血流迅速恢复,症状消失。
2.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本身病变如狭窄等的基础上,某些因素引起低血压或血压波动时,病变血管区域血流显著下降,出现TIA。
3.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之一。
TIA治疗方案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TIA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了解和应对临时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问题。
什么是TIA
TIA,或临时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短暂的脑血液供应减少导
致的症状性发作。
TIA的症状类似于中风,但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
时内缓解,不会留下持久的神经功能损害。
TIA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IA治疗方案:
1. 通过生活方式管理控制危险因素:饮食调整,减少盐分和饱
和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2.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来减少血
栓的发生。
3. 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以减少血栓形成。
4. 控制高血压:通过合理用药,积极控制高血压,减少TIA的发生。
5. 胆固醇治疗:对于高胆固醇患者,合理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控制血脂水平。
6. 手术治疗:对于存在血栓形成的病因,如颈动脉狭窄,血栓切除手术或支架置入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注意事项
请注意以下事项:
- 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调整。
-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 患者应积极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遵循医生的建议。
- 如出现新的中风症状,请及时就医诊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
在遵循医疗专家指导的前提下,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TIA患者控制病情,预防未来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