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运输需求
- 格式:pptx
- 大小:165.93 KB
- 文档页数:30
运输需求名词解释
运输需求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和信息流动的需要。
运输需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旅客运输需求:旅客运输需求是指人们因各种原因而需要进行出行的需求,包括公共交通需求和私人交通需求两个方面。
公共交通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公交、地铁、轻轨、客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私人交通需求主要包括私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2. 货物运输需求:货物运输需求是指各种商品和原材料之间的流通需求,包括工业品、农产品、能源、建筑材料等各类货物的运输需求。
货物运输需求通常通过陆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等方式来实现。
3. 快递运输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运输需求逐渐增大。
快递运输需求主要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需要通过快递公司将商品送到自己家中的需求。
快递运输需求主要通过快递公司及其配送网络来实现。
4. 信息运输需求:信息运输需求是指人们在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时对信息流动的需求。
信息运输需求主要包括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通信媒介的使用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运输需求越来越重要。
5.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对
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而需要建设的各种运输设施和设备,包括交通设施、港口、机场、道路、铁路、桥梁、管道、通信设备等。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是运输需求的基础和支撑。
总的来说,运输需求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人们对物质和信息流动的需求。
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为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支持。
7英国若干客运指标的变化11带孩子出门12残疾人电动车13轮椅上公交车14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亲属轮椅席15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聋哑人专席自行车与公交车的“多式联运”奥运前中国地铁中安装的残疾人服务装置18国内一些“盲道”的荒唐美国客运周转量与人口增长示意图23美国人均长途旅行情况分类(次/年,1995年)65岁以上老人平均亚太裔组群平均18岁以下青少年平均西班牙语裔组群平均黑人组群平均家庭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人群平均家庭收入在2.5~5万美元人群平均家庭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人群平均45~54岁人群平均已婚且需抚养18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平均已婚但没有孩子的成年人平均全美平均男性平均女性平均白人组群平均25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客运需求(千亿人英里)平均人英里费用(美分)1987年需求曲线1960年需求曲线美国客运需求曲线移动示意图26一个包括双自变量的客运需求计量函数式:其中Q 是运输需求(单位:人公里),P T 是运输价格(单位:元),I 是居民年均收入(单位:元)。
显然我们还可以在模型中增加若干其他影响因素,如人口数等。
IP Q T 1.2000,36000,500,6+−=27客运需求的价格弹性28可以从这样几个不同层面去观察客运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化:第一是出行的目的不同;第二是费用支付方式的不同;第三是长短期的弹性不同。
29表F3.1.1 石油价格和消费者的反应年 份汽油的平均价格(美元)每加仑平均 行驶英里数 每年每辆车的 平均行驶英里数 平均油秏(加仑)1973 0.40 13.3 9 800 736 1975 0.57 13.7 9 400 685 1977 0.62 14.1 9 600 680 1979 0.86 14.5 9 300 638 1981 1.31 15.7 8 700 55530表3.4 1991年英国伦敦城市交通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共汽车 地 铁 市郊铁路减少出行公共汽车-1.318 0.897 0.193 0.229 地 铁0.356 -0.688 0.211 0.120 资料来源:转引自K.J. Button. Transport Economics . p.41图3.4 有关国家小汽车拥有量增长趋势示意图38图3.8 2001年美国人日常出行在平日和周末的时间分布39图3.9 2001年美国人不同目的日常出行的时间分布40图3.10 美国人采用不同交通方式上班的比例示意图47(何宇强等:《铁路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研究》,《铁道学报》2006年1期)50 5152560102030405060708090路程(公里)102040608010001500骑车(%)骑车(%)自驾车(%)乘长途公共汽车(%)坐火车(%)飞机(%)(%)选择比例长途旅行时自己对旅行工具选择意愿曲线工商0503班王妙58小组辩论辩题:城轨交通建设应该先于住宅小区建设正方:第10组反方:第11组。
简述旅客运输需求的概念
旅客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这种需求来源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多人空间位移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旅客运输需求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或要求,只有运输需求者有运输需求,运输供给者才有可能去满足这种需求;二是具有购买能力,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购买者的收入水平越高,购买能力越强。
旅客运输需求包括七个要素:运输对象、流量、流向、运程、运速、运时和运输价格,即旅客出行费用。
这种需求受支付能力的限制,是一种派生需求,出行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参加或完成在他们出行目的地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产业的基础和骨干力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为运输旅客和货物。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逐步成网,我国交通运输整体上逐步由供不应求或者供需平衡向供大于求转变,客运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本文从不同身份旅客对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特点以及从时间角度、运输距离、客运运价管理等铁路客运需求的宏观层面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铁路产品优化对策。
通过提高铁路客运产品质量、增加客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开发客运信息增值服务等外部产品、拓展现有铁路客运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等对策,实现铁路运输在客运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标签:铁路旅客运输;运输市场;分析;对策0 引言目前,随着高速公路的逐步修建、航空运输的日趋发达以及铁路客运专线的逐步成网,我国交通运输整体上逐步由供不应求或者供需平衡向供大于求转变,客运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面对当前这种情况,努力扩大铁路客运在整个运输市场的份额必将成为铁路旅客运输追求的最终目标。
那么这就需要对铁路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并找出满足这些需求的具体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铁路旅客运输的产品,达到既能增加铁路企业盈利,又能满足旅客需求的最终目标。
1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1.1 运输需求的概念所谓运输需求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货物在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现实中,在多个商品产地和销地并存而且有多种可替代运输方式的情况下,运输需求以及运输市场上的供求均衡都会呈现十分复杂的状态。
因此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同时具有支付能力是形成运输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
1.2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除了具有运输需求的一切的特征之外,铁路旅客运输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国外铁路客运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化铁路客运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的“管理旅客”向“服务旅客”转变,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的旅客服务,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从细微之处体现对旅客的尊重和关怀。
旅客运输的基本要求
旅客运输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安全性:旅客运输必须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
对飞行、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维护和安全检查要做到位,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此外,旅客的行李也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不携带危险品。
2. 准时性:旅客运输应按照预定时间安排行程,并确保按时到达目的地。
运输公司应有良好的时间控制系统和有效的调度安排,以避免错过航班、列车或汽车。
3. 舒适性:旅客运输应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包括干净整洁的座位、足够的腿部空间、良好的空调或加热设施等。
此外,提供适当的服务设施,如餐饮服务、娱乐设施等,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4. 便利性:旅客运输应提供便利的购票和登机程序,以节省乘客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如实时的航班、列车或汽车信息、流量状况等,方便乘客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5. 可持续性:旅客运输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采取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工具的燃油效率需要得到改善,减少排放。
同时,推广使用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个人用车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铁路客运网的逐步形成,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整体上的供求关系发生一定程度改变,铁路客运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在铁路客运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同身份的旅客有着不同的需求。
本篇文章对于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及分析,取得一定成果。
简要介绍各类型旅客的运输需求,同时提出铁路客运事业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对策引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铁路运输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1]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产业的基础和骨干力量,属于经济十大动脉之一。
铁路运输的主要任务是运输旅客以及货物,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逐步形成网络,客运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本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于铁路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关对策,铁路运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1.1运输需求的概念从实际定义来讲,运输需求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货物在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运输需求以及运输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都会呈现十分复杂的状态。
从具体特点来看,我国很多旅客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因此对于铁路运输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铁路运输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也给铁路运输事业带来一定挑战。
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些挑战,让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能够实现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1.2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从时间角度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铁路客运一直呈现出忙闲不均的特点,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客流量远超平常时期,因此春运时也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
又如每年的国庆假期,也是旅客运输的高峰期,我国的铁路可以呈现明显的假日特征,但这也是世界各国铁路客运的相似之处。
根据我国的学习情况,在暑假时期,客运需求较为集中,暑假期间大量的学生和旅客涌向铁路市场。
旅客运输需求分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一、引言旅客运输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旅客运输需求不断增长。
为满足旅客的差异化需求,各种交通工具和服务商纷纷推出各种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
本报告旨在对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并结合调查结果和数据,提供相关策略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份问卷发放,回收有效问卷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0.2%。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旅行目的地、出行频率、交通工具选择、服务需求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1. 旅行目的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最受旅客欢迎的旅行目的地主要有国内热门城市景区、海滨度假胜地和国外旅游胜地等。
国内热门城市景区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海滨度假胜地主要有三亚、厦门、青岛等;国外旅游胜地以巴黎、纽约、东京等为代表。
2. 出行频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每年会进行1-3次的长途旅行,其中多数选择在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出行,也有少部分人选择在其他节假日期间出行。
3. 交通工具选择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旅客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价格、舒适度和出行时间等。
航空、铁路和汽车是旅客出行的主要选择。
其中,航空的选择趋势较为明显,占比高达60%,铁路和汽车分别占比20%和15%。
4. 服务需求对于旅客的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旅客对于航空公司和酒店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其中,航空公司的安全性和准点率方面是旅客最为关注的。
此外,旅客也对定制化的旅行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例如私人导游、特色餐饮等。
四、策略建议1. 加强航空服务质量鉴于旅客对航空服务质量的高需求,航空公司应加强飞行安全管理,提高准点率。
增加舒适度和个性化服务,例如提供更舒适的座椅、更多的娱乐设施等。
2. 优化交通工具选择航空作为旅客首选交通工具的趋势明显,航空公司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票价。
铁路和汽车公司可以通过引进高铁、舒适型汽车等提升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旅客选择。
第二节运输需求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一、运输需求的产生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的领域。
与人类生产交换分配等活动有关的运输需求称为生产性旅行需求。
以消费性需求为旅行目的的运输需求可称为消费性旅行需求。
从经济意义上讲,这两种旅行需求的性质是不同的。
生产性旅行需求是生产活动在运输领域的继续,运输费用进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消费性旅行需求是一种消费活动,其费用来源于个人消费基金。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有以下三点:⒈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分离。
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是世界范围的地理现象,尤其是人类经济活动必不可少且需求量较大的资源。
如我国煤炭探明储量集中在北方,占87%,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就占68%;铁矿石集中在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合计占全国探明储量的52%。
而生产力布局不可能完全与自然资源相配合,这就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⒉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分离。
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生活消费,从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都市,到居住分散的农村和牧区,消费群体的分布极为广泛。
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决定了生产性消费分布的存在。
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日益分离,也就必然产生运输需求。
⒊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地区之间、国家之间自然资源、技术水平、产业优势不同,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等方面就会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会引起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产生运输需求。
货物运输需求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上三个方面,了解这些对于货物运输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有:⒈旅客运输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旅行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生产性旅行需求。
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旅行需求。
⒉旅行需求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吃、穿、住、医疗只能算是人们起码的生存和安全需要。
旅客运输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旅客出行对交通运输服务的需要和愿望。
它是交通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旅客运输需求的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旅客出行的目的、方式、数量、频率、时间等。
在此基础上,对旅客运输需求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交通运输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运输服务计划,提高运输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首先要考虑的是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要素,包括出行的目的、交通方式、出行数量与频率、出行时间等。
其中,出行的目的是衡量旅客出行需要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了旅客对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程度。
从目的地角度来看,旅客出行需求可以分为商务出行、旅游度假、探亲访友等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出行目的也会对需求的时间、交通方式等产生影响。
旅客出行的数量与频率也是衡量需求的重要要素,包括出行人数、出行次数以及每次出行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旅客运输需求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周边和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频繁,对旅客运输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观念的普及,旅客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公路、铁路到航空、水运等各种出行方式,不断拓展了旅客运输需求的广度和深度。
在文章中,通过细致地剖析旅客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运输服务计划、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交通运输产业的竞争力。
了解和满足旅客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了解需求的全貌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旅客的出行需求。
在个人看来,旅客运输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多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交通运输企业应该不断开发创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旅客需求,加强服务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2024年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概述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是指以长途汽车运输为主要方式,为城市间的旅客提供跨市区的交通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市场。
本文将对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
2. 市场需求分析2.1 消费人群结构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的消费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旅游客群:随着人们旅游消费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长途汽车来进行旅游,尤其是短途旅行市场。
•商务客群: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相应地,商务客群对于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的需求也在增加。
•学生客群:学生群体作为城市间长途汽车运输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主要是由于学生流动性大、消费意愿强烈等特点所决定。
2.2 市场需求特点•舒适性需求: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需求种类繁多,需要提供不同档次的座椅和车厢,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安全性需求:城市间长途汽车运输市场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消费者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会优先考虑车辆的安全性、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等因素。
•时间性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时间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间长途汽车运输市场需要提供高效、准时的服务。
3. 市场竞争分析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性,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价格竞争价格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车票价格低廉的运输公司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2 服务竞争城市间长途汽车运输市场需要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服务,运输公司之间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3.3 品牌竞争在城市间长途汽车运输市场,知名的品牌往往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4. 市场发展趋势4.1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城市间旅客长途汽车运输市场,通过在线订票、实时查询等服务,提升了市场的便捷性和效率。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繁荣,铁路旅客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铁路旅客运输的发展进程中,铁路客流需求的动态变化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为更好地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必须对铁路旅客运输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铁路客运事业健康发展。
二、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分析1.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优势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铁路旅客运输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运输安全性高。
由于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较高,且在产品服务方面面临许多限制,因此铁路旅客运输相对其他交通工具更受青睐。
(2)出行频次高。
由于火车站多、列车时刻表广泛,因此铁路旅客运输出行频次高,公众可以方便地选择合适的时刻表来安排出行计划。
(3)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铁路交通具有规模经济和较强的公共性,因此铁路旅客运输的成本相对较低。
2. 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特点(1)集中度高。
由于铁路交通的基础设施、线路布局、站点分布等因素的影响,铁路旅客运输的集中程度较高,且存在明显的极化现象。
(2)需求分化。
由于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铁路旅客运输的需求具有分化特点。
对于一些商务出行和高端旅游群体,他们的出行需求需要更高的服务品质。
而对于一些年轻人、学生及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则更看重价廉物美的服务,因此需求分化较为明显。
(3)时空变异。
由于铁路交通的特殊性,铁路旅客运输的时空变异性比较大。
例如,在春节、国庆等传统节假日期间,人群出行需求更加旺盛,而季节性旅游则会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三、铁路旅客运输需求的对策1. 提升服务品质。
面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铁路客运企业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力。
例如,可以增加VIP贵宾室、豪华卧铺、电源充电出口、WiFi等增值服务,以满足高端客户的出行需求。
民航旅客运输的需求分析及预测1. 引言民航旅客运输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旅客运输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因此,准确分析和预测民航旅客运输的需求变化对于航空公司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析现状2.1 旅客运输需求的特点•增长势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民航旅客运输需求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层次分明:旅客运输需求分为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不同航线上的需求差异明显。
•季节性波动:旅游需求和商务需求的季节性波动使得旅客运输需求也存在相应的波动。
2.2 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经济繁荣能够促使旅客运输需求的增加。
•人口流动:人口的迁徙、就业需要等因素也会对旅客运输需求产生影响。
•政策因素:航空公司的运营政策和国家的航空政策对旅客运输需求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3. 需求预测方法3.1 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旅客运输需求的趋势和周期性波动规律。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3.2 调查问卷法通过针对特定受调查人群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其旅行意愿和预计出行需求,从而进行需求预测。
调查问卷法可以通过大规模调查或小规模深入访谈的方式来进行。
3.3 模型预测法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模型进行需求预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得到预测结果。
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
4. 需求预测结果及应用通过以上不同的需求预测方法,可以得到旅客运输需求的预测结果。
这些预测结果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和相关行业做出相应的决策,包括: * 航班排班和航线规划:根据预测结果,航空公司可以合理安排航班的数量和出行时间,以满足旅客运输需求。
* 机型调整和扩充:根据需求预测结果,航空公司可以合理选择使用不同型号的飞机,以适配不同航线和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