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地商业街项目考察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51
赴武汉考察报告2009年6月8日—11日按照公司安排,我赴武汉对武商集团下属的武汉广场、武汉国际广场、世贸广场三个主要商场以及SOGO、大洋百货、新世界、沃尔玛等卖场进行了考察和学习。
本次考察我们选取了武汉最具有借鉴价值的代表性商场展开调研,从卖场布局、品牌、装修和促销等不同角度拍摄了实景照片及影像资料,以便于更好的研究、借鉴、学习,从中汲取经验,为我所用。
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武商集团旗下武汉国际广场、武汉广场和世贸广场的考察情况及感受。
武商集团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商业集团,湖北最大的商业集团,该集团属下三家主力商场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商场地处湖北省、武汉市第一黄金商圈最繁华的解放中路商圈(武广商圈),总经营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约占该商圈总经营面积的一半。
武汉国际广场、武汉广场、世贸广场通过连廊贯通一体,构成了武商集团“MALL”(摩尔)商业城,由武汉广场管理有限公司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管理。
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高档定位):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位处武汉市中央商务区具有黄金商圈美誉的解放大道,与毗邻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共同组成了武商集团的旗舰商业组群“武商国际摩尔城”。
它是武商集团在2007年倾力打造出的高端购物中心。
武汉国际广场的前身是于1959年建成,并被誉为“中国十大商场之一”的武汉商场,在当时它成为了武汉市乃至全国零售业的排头兵。
2006年4月12日,屹立了47年“老武商大楼”成功爆破,它拉开“新武商重建与复兴”的序幕。
2007年9月29日,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市民的视线里,在第二层由空中走道与武广联通,2008年又重新定位改造并成为时尚新地标。
2008年是武汉国际广场立新的一年,为了迎接国际名品的入驻,开业不到一年就对东立面外墙及部分楼层区域重新装修布局和调整,独揽106个独有品牌、60个国际名品旗舰店、162个百货精品概念店。
40余个国际名品的集中入驻,其男装成为武汉规模最大、最高档、最时尚的卖场,女装拥有武汉最豪华的阵容,“华中地区最高端的购物广场”。
武汉天地场地调查与分析——城市规划1102班一、调查背景1.1调查场地简介:武汉天地项目集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及少量住宅为一体,保留了武汉风情风貌与历史文化,同时融合了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加上其丰富的绿化空间,为周边的人群提供了先进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成为武汉引领时尚的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区。
武汉天地以黄浦大街为界分为A、B两个地块。
我们在A地块中选取了面积为5hm²的场地,该场地以商业功能为主。
1.2调查场地区位:武汉天地商业街位于汉口中心城区,交通便利,通过卢沟桥路连接解放大道、京汉大道、中山大道、沿江大道,形成三横一纵的交通路网,距轨道交通轻轨站点仅160m,商业街主要沿街面位于次干道卢沟桥路上,交通压力相对较小。
1.3调查场地街区尺度:街道参数的比值关系反映了街道空间主要参数之间限定的空间尺度关系,主要由街廓比、面廓比、界面密度、贴线率四项指标构成。
街廓比(街道的宽度与街道两侧建筑物高度的比值):D/H=0.4,当D/H<0.5时,这种街道空间会产生均匀感,让人产生一种接近感;面廓比(临街商店的面宽与街道宽度的比值):W/D>1,说明武汉天地的街道纵向空间具有联系性,但是缺乏生气。
界面密度(街道一侧的建筑面宽总和与街道长度之比):W/L=0.58,武汉天地增加廊下休闲茶座空间,加了人们视线感觉上空间的围合感。
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视展现出小尺度商业街巷的空间特性。
商业街是为人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的宜人化是未来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武汉天地符合人性化尺度。
消费者步行其中不是感到超人尺度的商业巨构而是感受到大小不等、变化多样的小街小巷的亲切尺度空间。
二、空间结构分析2.1场地内空间关系与主要空间类型我们根据实地调研简易的做了一个SU模型来反映场地内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武汉天地商业布局结构为线形均质无核空间结构,没有核心的大型商店,全部由中小型商店构成,形成相互关系相对均衡的均质无核空间结构,同时利用建筑、街道、连廊将步行街区的购物、休闲等功能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院落空间。
商业步行街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外出实习(调研),学习并掌握现场勘察的基本方法与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城市以及与城市相关的知识的感受能力,提高、加深对城市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人文、色彩、肌理等感受能力,学习和借鉴优秀城市的规划特点,为设计专业奠定规划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12月6日到9日光谷步行街、户部巷和江汉路三、实习内容12月6日到9日我们去了光谷步行街、户部巷和江汉路进行了商业街参观实习。
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了步行街的选址、形态、布局、功能、交通、公共设施以及其文化氛围。
下面通过对三个各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的分析来谈谈其建设的特点。
第一站光谷步行街光谷步行街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鲁巷广场,位于民院路、关山路、珞瑜路和卓刀泉路的交汇处,周边有光谷书城、苏宁电器、华美达大酒店,是集购物消费、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商务办公、酒店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全业态、复合型超级商业步行街区。
从入口看,简单而大气的几何形体,超大的圣诞树还有大型的入口广场吸引了众多人群的光顾。
建筑风格具有欧洲特色,比如主街的拱券结构是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
地面铺装、天花对其商业营造、人流引导、场所标志具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建筑主体一共5层,各层功能齐全,其中以时装为主的店铺环绕天井。
光谷世界城多处设有人行通道(包括一楼的消防通道)、自动扶梯、观光电梯和多跑楼梯。
主街道是世界城景观的主要展示区,汇集文化、休憩、展示、饮食等多种功能。
地下一层有集中的地下停车场。
光谷的一些小品和公共设施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入口出有大的音乐喷泉,步行道周围有休闲座椅,彩色灯柱和雕像。
中庭内设有舞台,中部有假树、音乐喷泉和彩灯为游客提供试听的乐趣。
但是我觉得步行街的设计有一些不足,比如环绕天井的人行通道缺少指示标志,行人步行其中,缺少方向感;设计风格缺少低于文化特色;某些地点的可达性不强。
第二站户部巷在汉阳门下车,通过两边建筑别具一格的道路来到了美食天地户部巷。
武汉商业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武汉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作用: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3、用于银行贷款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5、用于企业上市的招股说明书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武汉商业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武汉闻达领衔撰写,依托武汉闻达庞大的细分市场数据库,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及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的基础信息,对我国该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市场格局与分布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紧密结合项目情况对项目投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研判。
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实习报告:参观地下商业街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地下商业街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情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参观地下商业街的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2. 观察地下商业街的运营状况,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3. 学习地下商业街的管理模式,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中心的大型地下商业街,涵盖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1. 规划与设计: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地下商业街的规划理念、设计风格和空间布局。
该商业街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流动线、业态分布和景观设计,实现了商业、交通、休闲的有机结合。
2. 建设与施工:我们参观了地下商业街的建设现场,了解了其施工工艺、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
此外,还了解了地下商业街在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如预制混凝土构件、盾构法等。
3. 运营与管理:我们观察了地下商业街的运营状况,了解了其业态分布、商家组成和客流量。
同时,还学习了地下商业街的管理模式,包括安保、保洁、招商、营销等方面。
4. 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与商家的交流,我们分析了地下商业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成功经验主要包括:独特的规划设计、丰富的业态组合、优质的服务和管理。
存在问题主要包括:租金过高、客流不足、商家竞争力不强等。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下商业街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2. 学会了如何从实地观察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 加深了对地下空间利用和城市规划的认识,拓宽了视野。
同时,我也意识到地下商业街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租金过高、客流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