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领导理论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四章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第一节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一、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
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
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
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
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
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
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
第四章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第一节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二、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
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
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
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善政府形象。
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三、两种研究范式?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
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
西方领导理论在20世纪80年2、领导艺术主要从经验的角度来探求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侧重于领导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般来说,在西方国家领导艺术研究的成果的影响远远超过领导科学。
如近年来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就是一种领导艺术理论。
领导艺术并非领导经验的简单总结与提炼,它同样需要深厚的理论底蕴。
如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要掌握五项修炼的实务和艺术,而每一项修炼都有相应的领导理论作指导。
在几乎每一本领导艺术的论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领导案例,作者从领导者和领导活动的具体实践案例中,抽象概括出一些简明深刻的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理论和艺术运用到实己领导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
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
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
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
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
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第四章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第一节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一、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
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
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
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
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
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
本章重点11></a>. 德鲁克的领导特质理论;2. 管理方格理论;3. 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4. 菲德勒的领导模型;5. 情境领导理论。
第一章西方领导理论的演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领导活动,有了领导活动,便产生了对领导活动的思考。
但把领导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则是20世纪的事。
第一节西方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从古希腊就开始了,领导思想也在那时产生了。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已经注意到领导现象。
从14世纪开始,欧洲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那时的思想家们从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拿破仑的《拿破仑文选》、约翰·密尔的《论自由》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论著中都是以领导为中心,分别从史实、政治理论、法和哲学的角度对事关社会命运的政府领导进行了多侧面的研究。
但是把领导行为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则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
西方领导理论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产生,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直接成果,尤其是领导经验积累和升华的结果。
一、西方领导理论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一)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而近一百年全世界所创造的生产力又比以往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以科学知识的载体——杂志的数量为例,1665年全球只出版一种,1770年为10种,19世纪初达到100种左右,至19世纪中期达到1000种,1900年达到1万种,20世纪70年代猛增至15万种。
如果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那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的论文与著作,就够他读48年。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从发明到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
三种西方领导理论的简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作者:李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8期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领导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大量研究者选择领导理论“范式”转变的立场,研究领导学。
最近领导研究的新兴趋势表现在:领导已经被确认为一种群体现象,仅仅研究领导者,不足以涵盖领导过程的全部。
于是,聚焦于下属目标和愿景的仆从领导理论、探索领导下属相互关系的领导—下属交换理论、分析领导过程多因素关系的“智慧智力创造力系统模型”等相继出现。
本文重点分析上述三种领导研究新趋势的内容、优势与不足,提出对当前国外领导研究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范式;领导理论;仆从领导;领导下属交换;智慧智力创造力整合模型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211-03一、问题的提出“范式”(paradigm)是由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ce Revolu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新命题。
库恩把科学看作是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进行的专业活动。
他所说的“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念,既是世界观的反映,又建立在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是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未来活动的指南。
笔者将“范式”这个原属科学和哲学范畴的概念移植到领导理论中来,旨在揭示领导理论发展的新格局和领导学应有的新理念。
领导学的理论范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换,即认识论方面的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旨在探索这种转换。
本文将对近期国内外领导研究中三个热点理论进行内容分析和评价,阐释对领导理论范式转变的看法。
这些理论包括聚焦于下属目标和愿景的仆从领导理论、探索领导和下属相互关系的“领导—下属交换”理论、分析领导过程多因素关系的“智慧智力创造力系统模型”(又称“WICS”)理论。
西方领导理论概述概述一个特点两个方向三个领域四种主要理论特点特点:通过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价值中立原则:只要掌握一定权力,占据一定地位,能有效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是领导者。
无论这人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
非价值中立原则: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该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
强调领导者与权力的滥用者、暴君是不相容的。
方向两个方向:1、研究领导者(leader)2、领导活动(lead)两者的关系:相互融合、不断渗透。
研究领导者必须研究其活动,同时,领导者的素质、方法、艺术等,不仅仅是研究领导者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领导活动的重要依托。
领域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企业领导领域:兰斯登《有效的经理》、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西蒙《管理决策科学》军事领导领域:蒙哥马利《领导艺术之路》领导特质理论(Trait Theories of Leadership)一、特质与特质理论1、特质:狭义的特质指个性特质。
“就是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直观的领导力,如形象、气质、语言风格及基础性、习惯性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
广义的特质包括生理、心理、行为和观念的所有特征。
2、特质理论:是现代西方人格构成的一种主要理论。
认为人格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由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1897~1967) 1937年首次提出。
3、人格特质的分类:(1)奥尔波特的二分法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如蒙古族的豪放、维吾尔族的活泼等。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分类以及16pf测试表面特质(surfacetraits)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sourcetraits)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体质特质(constitutionaltraits)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
环境特质(environmen—tdtraits)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
动力特质(dynamictraits)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abilitytraits)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
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
气质特质(temperamenttraits)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16PF(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都可以从16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这16个方面称为16项人格因素:乐群性(A)、聪颖性(B)、情绪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
二、领导特质理论的概念和基本逻辑1、概念:领导特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有的的品质理论,也称素质理论。
2、基本逻辑:(1)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特质,(2)根据领导效果,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的差异,并由此就可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
(3)考察某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质,断定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3、基本分析方法:归纳分析法。
4、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与现代领导特质理论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伟人特质研究)——主张领导者与追随者具有根本差异。
领导者不仅更有能力,而且具有一系列完全不同的、与生俱来的个性特质。
(天子)现代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者的特质非天生的,实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培养的。
主要从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研究胜任的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修养和素质。
三、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1、法约尔的领导特质理论体力和精力智慧道德品质:进取、顽强、勇敢、责任心文化知识管理才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全局、专业知识2、W·亨利(W·Henrry):成功领导者的12个特质(1949)(1)成就欲强烈;(2)敢于承担责任,希望迎接挑战;(3)尊重上级,与上级关系好;(4)组织能力强;(5)决断力强;(6)思想敏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7)自信心强,目标坚定,不受外界干扰;(8)进取心强,极力避免失败;(9)讲求实际;(10)亲近上级而对下级较疏远;(11)生活独立;(12)忠于组织,忠于职守。
3、吉赛利(E.Echiselli)的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1.八种个性特征:(1)才智:语言与文字方面的才能;(2)首创精神:开拓创新的愿望和能力;(3)督察能力:指导和监督别人的能力;(4)自信心:自我评价高、自我感觉好;(5)适应性:善于同下属沟通信息。
交流感情;(6)判断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较强,处事果断;(7)性别:男性与女性有一定的区别;(8)成熟程度:经验、工作阅历较为丰富。
2.五种激励特征:(1)对工作稳定性的需要;(2)对物质金钱的需要;(3)对地位权力的需要;(4)对自我实现的需要;(5)对事业成就的需要。
四、现代领导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1、德鲁克(Peter Deruck)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学习习惯:善于利用时间;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分清主次,集中精力;作有效的决策。
“没有任何两位领导者是一样的。
成功的领导者只有两点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有许多追随者(所以,不是管理阶层就是领导者,领导者要有追随者);另外,他们都得到这些追随者很大的信任。
”(2003)2、詹姆士·库塞基和贝瑞·波斯纳认为排在前四位的领导特质是:诚实有远见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3、德克兰领导素质的宪法模型领导者的基本的优良品质也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坚定、心胸开阔和诚恳等等。
在环境的变化、挑战之下一些特质如以及领导风格、领导方法会发生改变,但基本特质是不变的:(1)、个性。
公正、诚实、开放、高度道德感、值得信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行为。
勤奋;积极、乐观;目光长远,善于抓住机遇,能够有一定预见性;有魄力、不守旧;清楚每一个行动步骤,但不过去追求细节;维护组织团结,防止内乱;能容忍别人的错误;经常与人交流。
(4)、信心。
健康的自信:对自己认识清醒,对环境评估正确。
小结:领导特质理论的贡献:成功的领导者存在某些特质上的共性。
特质仅仅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领导特质理论只能说明具有哪些素质会有较大的机会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其制约的因素还很多。
领导者的特质只为其成功提供了某种可能,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
小结:领导特质理论的缺陷忽视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作用。
一个领导者能否发挥其领导效能,会因被领导者的不同而不同;领导者的性格特征内容过于繁杂,且随不同情况而变化,难以寻求由此获得成功的真正因素;难以探索领导者所有性格特征彼此的相对重要性;忽视了领导行为发生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领导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ies of leadership)一、核心观点:领导者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后天培养、塑造和形成的,通过对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和领导风格的研究,可以按照一些精心设计的培训项目把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移植到其他人身上,使之也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领导工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而不是领导者的特质。
强调一个有效领导者的行为,而不是判断谁应该是一位有效的领导者。
领导行为研究的有利条件:1、行为能够被观察,更具有客观性。
2、行为能够被测量,更精确和更正确。
3、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但素质是先天或者早期生活中形成的。
二、代表人物以及理论1、有关领导行为的早期研究勒温(Lewin)和利普特(Lippit)认为,共有三种领导方式:专制方式。
领导者单独制定决策,通过严格的管理来达到工作目标,但却导致群体成员没有责任感,情绪低落,逆来顺受,消极被动。
放任方式。
领导者既不为下属提供明确的方向,也不参与他们的决策制定。
只达到社交目标,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由于几乎没有指导和评价,会引起群体的失望和混乱,导致了工作的低质量。
民主方式。
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时,与下属商讨,允许下属参加决策。
能够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关系融洽,有凝聚力,工作主动性强,并有创造性。
2、斯托格迪尔(Stogdill)与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结构维度(Initiating structure)指的是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建构自己与下属的角色差异,强调组织的需要,以达成目标。
领导者的主要工作:组织设计、制定计划和程序、明确职责和关系、建立信息通道、安排并确定工作日程、强调工作的最后期限等。
高结构特点的领导者向组织成员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员工保持一定的绩效标准。
关怀维度(Consideration)指的是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观点与情感,更愿意同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其工作主要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关心人,尊重下级意见,注重职工需要。
高关怀维度的领导者帮助下属解决个人问题,友善且平易近人,公平对待每一个下属,关心下属的生活、健康、地位和满意度。
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高关怀,低结构;高关怀,高结构;低关怀,低结构;低关怀,高结构。
小结:领导方式对工作效率和职工情绪有直接的影响:高结构低关怀的领导方式容易造成领导和下属的对立情绪,下属的满意度低,缺勤率高且流动性大,工作效率较低。
第一次提出了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
并指出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可以而且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
一个两方面结构都很高的领导者,其工作效率与领导的有效性必然较高。
3、罗伯特·布莱克和简·默顿与管理方格理论(1964)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型领导”——虚弱型管理。
1.9型领导”——俱乐部型管理“5.5型领导”——中庸型管理“9.1型领导”——任务型管理“9.9型领导”——团队型管理虚弱型管理:对下属和工作都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但能够胜任日常单调、重复而没有挑战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