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
- 格式:doc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4
李时珍评传盈盈春水欲洗天,村里人家镜里悬。
青草岸平三月雨,绿杨堤锁一湖烟。
觅桥忽没滩头路,问渡新寻谷口船。
浊怪闹情属鸥鹭,终朝游水不知还。
蕲州城附近还有一些大小山岗,如大泉山、盘龙山、平顶山、北障山、龙峰山等;城郊有方圆二三十里的大湖——雨湖。
在这些山林湖水之中,生长着各种花草虫鱼、珍禽异兽,全是李时珍研究本草取之不尽的活标本。
其中有土伏苓、山药、生地、益母草、蒲公英、甘菊、南星、苦参、半夏、紫苏、香附子、麦门冬、蕲艾、蕲竹、苍术;有野雉、鹌鹑、老鹰、云雀、竹鸡、野鸭,土蜂、蟾蜍、蕲蛇、蕲龟以及多种鱼类。
这些植物和动物无不引起李时珍的研究兴趣。
其中蕲艾、蕲竹、蕲蛇、蕲龟,号称蕲州四大特产,李时珍父子都对它们作过深入研究。
蕲艾的特点是,叶与其他的艾叶不同,能被酒炙透,有较好疗效。
李时珍的父亲专门研究艾叶,写成了《月池文叶传》。
蕲竹,小者可作笛,故名笛竹,大者作廖,织成竹簟(席),人卧其上,凉爽宜人。
在唐代,蕲竹簟是上等馈赠札品。
白居易曾将之赠与友人,写诗赞美道: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
织成双人簟,寄与独眼人。
卷作筒中信,舒为席上珍。
滑如铺韭菜,冷似卧冰麟。
清润宜成露,鲜花不受尘。
通州炎热地,此物最关身。
——《寄簟与元礼》韩愈收到友人赠的蕲竹簟,写了长诗《谢郑公惠簟》,盛赞道:“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主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争看黄琉璃。
??青蝇倒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飚吹;倒身酣寝百疾愈,却愿天日常炎曦。
”宋代苏东坡、明代王廷相等都写有称赞蕲州竹簟的诗篇。
蕲蛇,本名白花蛇,因蕲州花蛇有特别药用价值,故称蕲蛇。
李时珍研究白花蛇,写了《白花蛇传》。
蕲龟,又名绿毛龟,因身上寄生绿色藻类,有奇特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王廷相在《蕲民谣》中描写蕲龟说:”龟背生毛绿的的,大如钱,贵如璧,养来盆中水凝碧。
”(《嘉靖蕲州志》)李时珍对蕲州的山林、湖泊中各种可供药用的动物、植物,或者就地观察,或者采作标本;有的加以解剖,有的移植宅旁药园中,仔细研究其生长规律;更常用的方法是向熟悉有关药物的老农、渔夫、樵夫进行调查访问,充分了解其特征、习性。
关键字:中医药蕲春四宝摘要:中医药在五千年文化中传承,被开发,被保护,然而在现代人的眼中,中医药竟然比不过西医药,更有甚者叫嚣要废除中医药,作为一名民族药物学的学生,带着些许对这种说法多的不忿,我在湖北蕲春县走了一趟,稍稍了解了一下蕲春四宝。
本文就以蕲春四宝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来解说课题——民间传统医药知识传承保护与开发。
中医,这个具有五千余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医药,曾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百年以来,世世代代扎根在华夏民众中的民间医,从祖师播延民族文化瑰宝的那一天开始,就无时不在默默地为人类的健康做着贡献,他们没有对肤色与信仰的鄙夷,没有对贫富差异的歧视,没有争权夺贵的勾心斗角,只有对民族那种脚踏实地的深厚情谊,不断勤奋拼搏向上的的精神,悬壶济世的佛家心肠。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外来文化蓬勃发展,尤其西医药的引入,对华夏传统医药产生剧烈的冲击,有人说,中医药可以废除了,张功耀潇湘晨等人发起废除中医药的活动,张更是强烈批驳中医药的思维方式和诊断习惯,他要“听到在科学的鞭挞下,中国传统医学糟粕的坍塌声”,那么,中医药,千百年来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民族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真的没有它的容身之处了吗?当然,答案是,NO!中医药在千百年来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其对中国人的影响岂能磨灭?且不说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只单单一个湖北蕲春,只是蕲春四宝,就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个暑假,我跑到蕲春大舅家去走了一遭,简单了解了一下蕲春四宝,即蕲艾、蕲蛇、蕲竹、蕲龟,那本文就围绕这四宝尤其蕲艾蕲蛇发表一下我对“民间医药传承、开发、保护”这一课题的一些感想。
蕲竹明代弘治《黄州府志》对蕲竹就有记载,“蕲竹,亦名笛竹,以色莹者为簟,节疏者为笛,带须者为杖。
”一般竹子为环节,蕲竹为绕节(见图1),节与节之间辗转相绕,组成一个个的棱形,壮如罗汉肚。
蕲竹的大小悬殊很大,小蕲竹只有手杖那么粗,而大蕲竹有茶杯那么粗,十分罕见,我在蕲春县文化馆中有幸看到了一段一段大蕲竹,长五尺余,直径达到了两寸多,色泽晶莹,就像一块美玉,让人经不住有摸一下的冲动。
《绿色千岛湖》五步蛇五步蛇又名尖吻螅、蕲蛇。
是蕲春著名的特产,它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
五步蛇属蝮蛇科,蝮蛇属,为剧毒蛇。
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
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还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所以还名褰鼻蛇。
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
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五步蛇若被逼捕得它无路可走时,它就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
”药用五步蛇虽毒,却是我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
关于它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宋庄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
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极难得。
得之者以充贡。
洞内外财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
”明大医药学家李明珍曾几次上蕲州龙峰山,目睹蕲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写了《白花蛇传》。
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蕲蛇的形态、习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详尽的记述。
他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
然蕲地亦不多得。
市肆所货,官司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
”据他说:真正的蕲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叶。
人以此寻获,先撒沙一把,则蟠而不动。
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涤其腹。
“《尔雅·翼柴》亦有类似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
如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
”产地五步蛇旧时产于蕲州龙峰山、麒麟山、凤凰山、雨湖一带,蕲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尔有可得。
李时珍与蕲春四宝作者:肖毓光王剑来源:《决策与信息》2012年第09期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不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还留传世称“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龟、蕲蛇。
“四宝”源于西周,名于明代,用充方物,列为贡品。
蕲竹源于桃枝竹,别名笛竹、丛竹、孝顺竹、蓬莱竹等,其竹或细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
主要功用有二: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
据史料记载,蕲竹制品源于西周,兴盛在唐宋,没落于清末。
蕲竹所织竹席,称“蕲簟(席)”,质软如棉,折叠似布,人卧其上,百病痊愈,不仅是皇宫王室收藏的珍品,也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相赠的佳品。
蕲竹所制的竹笛,音响清亮,有着“蕲春笛竹天下知”的美誉。
据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善吹蕲竹所制的箫,声音幽雅,沁人心肺,深博武则天钟爱。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蕲竹药用有清热、泻火、熄风等作用,并按其形态、功能称“桃枝”、“堇竹”、“笛竹”。
入药用堇竹,次用淡苦竹,蕲竹为竹类入药首选品。
又载“堇竹叶,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
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
煎汤,熨霍乱转筋。
堇竹沥主治风”。
蕲艾为菊科艾及其近缘种。
蕲艾与其它艾的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
艾叶可用于灸,“灸百病”,并与“针”齐名;可入药,有理气、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功用;为食疗之物,如“羹艾酒”、“艾糕”等;还有以艾为“虎”,菖蒲为“剑”,悬门户之上以“避邪”、“禳毒气”为习俗流传至今。
蕲春县民间有许多用艾习惯:如婴儿出生第三天洗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预防感冒、鼻塞或其它疾病;产妇产后三天和满月,各洗一次艾汤澡,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预防产后体弱生病;艾汤洗脚可治风寒咳嗽;胃寒肚痛,取艾叶一片,揉团吞服;艾水薰蒸,可治筋骨痛或腰腿痛。
蕲春县史县情知识普及资料蕲春老乡会全国协作群秘书组 2013年7月29日编辑整理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 "药圣故里"。
面积2397.6平方公里。
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 地处我国“中三角”中心地带,与武汉市同属“1小时城市圈”,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大别山腹地公路横贯全境。
北接浠水县和英山县,南邻武穴市和黄梅县,西隔长江眺望黄石市,东靠安徽省宿松县和太湖县。
蕲春火车站位于京九铁路中点,是阜九段唯一城区火车站。
“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
宋代有参与纂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型类书的文学巨擘吴淑;明代有伟大的中医药学家被尊为“药圣”的李时珍,著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诂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华北抗日联军司令董毓华,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胡风等。
二十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
据统计,到2005年,蕲春籍教授、副教授人数达到2247人(县博物馆统计数据),遍布海内外,故有“教授县”美誉。
其中蕲州东长街走出教授博士126位,有“博士街”之称。
2010年5月18日,蕲春县申报的“李时珍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文化教育1936年3月(民国时期)统计数据,蕲春县全县识字人数157131人,占总人口的30.09%。
1982年,大专及以上学历916人,占总人口的0.12%;高中文化程度36987人,占总人口的4.87%。
( 1982年全县总人口75.9万,据《蕲春县志>)1949年至1986年蕲春县内的大中专学校:高等学校:蕲春大学,1958年秋,县委创办,学生从在职干部、职工和知青中推荐。
1959年6月停办。
中等专业学校:蕲春师范学校,1972年秋创办,1981年奉命停止招生。
突出一个品种,打造一个品牌,培植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上乘,种植、加工、使用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大力发展以蕲艾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着力建设“中国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6年4月27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此举办“中药材生产技术交流与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中药材专家、教授与技术人员,参观了该县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医药加工企业、健康精品超市和中药材专业市场,对该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蕲春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经验1. 突出一个品种蕲春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乡,境内已查明的中药材有700余种。
蕲春有“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尤其是蕲艾,叶片大而肥厚,香气较浓郁,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明代就被朝廷列为贡品。
近代有研究单位化验结果显示,蕲艾含有其他艾草所没有的侧柏酮和异侧柏酮成分,蕲艾的挥发油含量比普通艾草高出1倍,黄酮含量比普通艾草高出30%,热燃烧值比普通艾草高出10%以上。
虽然艾草很多地方都有,但用蕲艾制作的艾条、艾柱易燃持久、热穿透力强,灸疗效果更好,被誉为“炙家珍品”。
为此,蕲春从众多的中药材中,选择蕲艾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辅以夏枯草、栀子、白芨、丹参和银杏等道地中药材。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蕲春全县中药材面积已达到35.9万亩,中药材鲜干货商品量达到2.8万吨,年产值4.2亿元,其中蕲艾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规模居全国之冠。
2. 共铸一个品牌湖北省主要领导曾经说过:“湖北最响亮、最耀眼、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就是中华药典、世界公认的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品牌”,“单从经济效益上看,如果把它做好了,我认为李时珍品牌至少要值2000亿”。
蕲春的中药材产业,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服务,涉及6万农户和近300家企业,其中包括规模以上医药企业60余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近2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家,上柜、上市企业近10家。
“有场无市”的蕲春药市历经25年发展的蕲春药市,至今依然在蹒跚前行。
蕲春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同时也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特别是2014年全国药市审批的大门关闭,李时珍中药材市场的“国字号”招牌,显得尤为珍贵。
然而,优势交易品种缺失、买家稀少以及电商发展滞后等一系列因素,再加上市场缺少龙头企业支撑,令这家硬件领先的“国字号”药市步履沉重。
当地不少人士认为,作为国内少有的仅靠县级行政推进的药市,急需更高层面的资源“进补”与“调理”。
造市雄心偏居鄂东的湖北蕲春,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医圣”李时珍的故里,当地有“指草皆为药、路人皆知医”的说法。
在李时珍的出生地蕲春县蕲州镇,说起当地中药文化之盛,镇里的干部会这样跟记者感叹:“当年谁家还没有两三个偏方?”药材遍地,国医辈出。
加之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的地理优势,蕲春药市自宋以来,经千年而不衰。
对此,当地一位政府人士表示,蕲春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正是其比肩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国内知名“药都”的最大资本。
不过,谈起今日的蕲春药市,蕲春县药市办主任张勰一连用了三个“艰难”来形容:“艰难地起步、艰难地坚守、艰难地前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做大中医药产业一直是蕲春经济的主攻方向之一。
1991年,当地“举全县之力”,在李时珍的故乡蕲州镇建起了一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巅峰时期,这个“草根味”颇浓的市场,交易额一度达到数亿元。
1996年,蕲州市场经审查批准为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
“这是最后一个跨入17家国字号名录的市场。
”张勰说。
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当时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获批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医药贸易业态。
一方面,它靠近资源,连接药物种植(养殖)行业和药物加工行业;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但蕲州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
当地药商回忆,随着药品监管的日趋严苛,老蕲州药市在硬件逐渐老化之时,开始遭遇越来越大的瓶颈。
蕲春县史县情知识普及资料蕲春老乡会全国协作群秘书组 2021年7月29日编辑整理蕲春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黄冈市,著名“教授县〞, "药圣故里"。
面积2397.6平方公里。
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 地处我国“中三角〞中心地带,与武汉市同属“1小时城市圈〞,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大别山腹地公路横贯全境。
北接浠水县和英山县,南邻武穴市和黄梅县,西隔长江眺望黄石市,东靠安徽省宿松县和太湖县。
蕲春火车站位于京九铁路中点,是阜九段唯一城区火车站。
“蕲春人物彬彬〞,“英杰代兴〞。
宋代有参与纂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巨型类书的文学巨擘吴淑;明代有伟大的中医药学家被尊为“药圣〞的李时珍,著名战将康茂才;清代有著名文学家顾景星、陈诗,首创中国海运的陈銮;近代有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诂学家、“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一二·九〞运动组织者、华北抗日联军司令董毓华,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胡风等。
二十世纪以来,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普及五洲。
据统计,到2005年,蕲春籍教授、副教授人数到达2247人〔县博物馆统计数据〕,遍布海内外,故有“教授县〞美誉。
其中蕲州东长街走出教授博士126位,有“博士街〞之称。
2021年5月18日,蕲春县申报的“李时珍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工程名单。
文化教育1936年3月〔民国时期〕统计数据,蕲春县全县识字人数157131人,占总人口的30.09%。
1982年,大专及以上学历916人,占总人口的0.12%;高中文化程度36987人,占总人口的4.87%。
〔 1982年全县总人口75.9万,据?蕲春县志>〕1949年至1986年蕲春县内的大中专学校:高等学校:蕲春大学,1958年秋,县委创办,学生从在职干部、职工和知青中推荐。
1959年6月停办。
中等专业学校:蕲春师范学校,1972年秋创办,1981年奉命停顿招生。
蕲春蕲艾产业发展的思考艾灸保健点击次数:1521添加时间:2013-05-30蕲春蕲艾产业发展的思考一、蕲春发展蕲艾产业的文化底蕴厚重1、名人名家对蕲艾的肯定蕲艾与蕲竹、蕲龟、蕲蛇并称“蕲春四宝”,是蕲春县道地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蕲艾茎叶均可入药,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功效。
早在宋代,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曾邀约朋友到蕲州古城游玩,看到当时的蕲州州城药肆林立,药种齐全,购销两旺,十分繁华,曾写下“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的古城药景。
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是蕲春县人(古时称蕲春为蕲州),其父亲李言闻曾任太医院莲幂,对艾叶研究颇为深入,曾著有《蕲艾传》,称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疫,功非小补”。
李时珍对于自产家乡的道地药材蕲艾更是十分推崇,首次提出了“蕲艾”一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相传他处艾炙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炙则直透彻,为异也”。
其加工制作,《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拣去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箩去渣滓,去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
用时焙躁,则炙火得力”。
明朝卢之颐所著《本草乘雅半偈》载:“蕲州贡艾叶,叶九尖,长盈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堪称美艾”。
1953年时逸人编著《中国药物学》对艾的产地就已注明“艾产于我国各地,以湖北蕲春产者最佳”。
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
可见在明代蕲艾已被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从明代起就很闻名,蕲艾的美誉一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真可谓美名远扬。
2、蕲艾品质的独特之处据史料记载,我国艾草大概分为蕲艾(湖北蕲春蕲州一带)、北艾(河北安国、河南南阳一带)、海艾(江浙一带)和朝鲜艾(朝鲜族地域)四种。
蕲艾为菊科蒿属,是众多艾草的一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蕲艾与其他艾相比,有其独特之处,蕲艾植株高大,一般可达1."5-2."0米,植株含挥发油较多,是其他艾2-3倍,且香气浓郁,叶厚纸质,叶片宽大,被毛密而长,取干叶揉之成绒团,质柔软。
蕲竹简介
蕲竹,其竹或细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用途广泛,是全世界1200余种竹子中的良品之一。
蕲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种,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
史料记载蕲竹所织竹席,称“蕲簟(席)”。
蕲竹所制的竹笛,音响清亮,有着“蕲春笛竹天下知”的美誉。
据传,张昌宗善吹蕲竹所制的箫,声音幽雅,沁人心肺,博得了武则天的钟爱。
蕲竹所制的手仗,造型奇特,工艺精致,被称为“蕲仗”、“神异品”。
还有蕲竹扇、蕲竹筷等物,均为珍品。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蕲竹药用有清热、泻火、熄风等作用。
蕲春民间还有将蕲竹根、茹、箨、实等入药的习惯。
作用
蕲竹是蕲春的特产之一,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记载:"蕲竹,亦名笛竹,以色莹者为簟,节疏者为笛,还须者为杖"。
因为它产在蕲地,性能状态又与一般竹子不同,所以叫蕲竹为绕节,节与节之间辗转相绕,组成一个个的棱形,状如罗汉肚,蕲竹有大小之分,大蕲竹有茶杯大,小蕲竹中有手杖粗。
大蕲竹贵在作簟,色泽晶莹、有如琉璃、美玉、质地坚韧,劈篾如丝,柔软如绵,折叠如布。
热天,人睡在上面,既透凉,又爽汗;起身后,而迹经久不更,用蕲竹做的竹笛、箫管、音质清幽柔和,有细水下幽潭,珍珠落玉盘之妙,白居易形容它"笛愁春尽梅花里,簟冷秋生薤叶中"。
蕲艾简介
蕲艾与其它艾的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
蕲艾比一般更香,人药治病疗效更好。
疗效:蕲艾是名贵药材,茎和叶都可以入药,蕲艾含十七种已知化合物,能治疗多种疾病。
蕲艾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有杀菌的功效。
蕲春人更是把蕲艾作为吉祥之物。
至今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仍喜欢用蕲艾与昌蒲一起点熏室,这样能灭杀和控制空气中的许多细菌或病毒,对蚊蝇有明显的杀伤效力。
端午正值初夏,接近梅雨季节,空气潮湿,细菌繁殖,室内易生霉,门窗挂艾,纯洁空气,净化环境,是民间传统的卫生习俗。
艾叶可用于灸,为食疗之物。
蕲春县民间有许多用艾习惯:如婴儿出生第三天洗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预防感冒、鼻塞或其它疾病;产妇产后三天和满月,各洗一次艾汤澡,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预防产后体弱生病;艾汤洗脚可治风寒咳嗽;胃寒肚痛,取艾叶一片,揉团吞服;艾水薰蒸,可治筋骨痛或腰腿痛。
各家储存老艾也成一种习俗。
作用蕲春县曾开发蕲艾精、保健腰带、蕲艾蚊香、蕲艾牙膏、蕲艾浴液、蕲艾香精、蕲艾枕、蕲艾香烟、蕲艾条等产品。
2003年在狙击“非典”期间,蕲艾被抢购一空,并发挥了有效的预防作用。
蕲龟,因背腹上下生长有绿毛,毛中有金丝状金线而得名,俗称绿毛龟。
蕲龟的绿毛为蕲龟基枝藻寄生、生长所致,由于藻类的生长,影响所寄生的龟活动摄食能力,使龟瘦弱,由于野生蕲龟极少,视为珍品,现用人工接种等方式进行饲养。
药用价值
蕲龟的药用价值,正如《本草纲目》所云:“此龟古方无用,近世滋补方往往用之,大抵与龟甲同功”。
龟全身可入药。
《南齐书》载:“通经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
”龟肉性味甘酸温,能滋阴补血,逐风祛湿,柔肝补肾,去火明目,凉血。
《本草纲目》云:“龟肉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咳,止泻血,血痢。
”龟血为跌打损伤要药;龟胆对眼肿不开有疗效;龟版,即龟的腹甲,又称龟甲,元武版,甘咸、纯阴、气味厚浊,补肾滋阴,质重而能潜敛浮阳,益肾又能健骨,通任脉,因药力雄厚,疗效确切,为药中珍品。
蕲龟的形状与普通龟相似,不同的是背甲上生着细长而浓密的绿色绒毛,所以蕲龟又叫"绿毛龟"。
蕲龟既是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良药,民间传说食用蕲龟可以延年益寿。
龟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和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滋阴补血之功。
蕲蛇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
因它全身黑质白花,又名白花蛇。
属部稍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叫"角质钩",破腹自杀。
蕲蛇虽毒,却是我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
是现今出口的珍贵药材。
药用价值:蕲蛇味甘咸,性温,蛇肉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并有镇痉、止痒的功能。
能治风湿性疾病。
蕲蛇量少名贵,求者众多。
据史料记载,从唐代蕲州以蕲蛇为贡品,到明代,更是取之无度,嘉靖《蕲州志》所载民谣“白花蛇/谁叫你能避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
积骨如巴陵/杀尔种类绝/白花不生祸始灭。
”官府强行索取,民众被迫滥肆捕杀,造成蕲蛇资源的枯竭。
2003年,蕲春天龙蛇类养殖加工厂张勇东同志在蕲春山区捕获四条“蕲蛇”及一枚蛇蛋,并驯养、孵化成功。
经湖北中医院詹亚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如松教授及湖北省中药材公司、湖北省药品检验所等专家鉴定为蕲蛇,使“消失”百年的蕲蛇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