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 与一次函数(2)
- 格式:ppt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6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二)授课人:兴化学校夏虹2012.3.12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前面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会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在前面几节课中,相继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并且具备解运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技能。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了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属于八下第一章第五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第二课时内容,从属于“数与代数”这一数学学习领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整合的教学时,我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设计有层次、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问题,不断深入,力求从题目所提供的图形及已知条件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函数图象的几何意义运用数形结合法来解答问题。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层层递进的板块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大小.3、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4、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二七一”式的教学模式,所谓“271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上做到:20%(约10分钟)展示点评,总结升华;70%(约30分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0% (约5分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专题07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知识梳理) 要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2503x >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要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满足的条件:①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单项式或多项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边”和“右边”都是整式.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由不等号“<”、“≤”、“≥”或“>”连接,不等号有方向;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由等号“=”连接,等号没有方向.要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a x <(或a x >)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化为ax b >(或ax b <)的形式(其中0a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不等式的解集.要点:(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2)解不等式应注意: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②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要点三、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 b +>0或ax b +<0或ax b +≥0或ax b +≤0(a 、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或小于0或大于等于0或小于等于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点:求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0(a ≠0)的解集,从“数”的角度看,就是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从“形”的角度看,确定直线y ax b =+在x 轴(即直线y =0)上方部分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要点四、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已经学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解得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值就是我们把不等式中的不等号变为等号时对应方程的解.要点五、如何确定两个不等式的大小关系ax b cx d +>+(a ≠c ,且0ac ≠)的解集⇔y ax b =+的函数值大于y cx d =+的函数值时的自变量x 取值范围⇔直线y ax b =+在直线y cx d =+的上方对应的点的横坐标范围.。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义、性质、解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一个未知量的一次不等式。
比如:ax + b > c,其中a、b、c是已知实数,x是未知实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常常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数量关系、利润计算等。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1.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c,如果a > 0,则当x > (c-b)/a时,不等式成立;如果a < 0,则当x < (c-b)/a时,不等式成立。
2.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c,如果a > 0,则当x < (c-b)/a时,不等式成立;如果a < 0,则当x > (c-b)/a时,不等式成立。
上述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
二、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只有一个,且函数的表达式是一个一次多项式。
一次函数通常表示成f(x) = kx + b的形式,其中k 和b为常数。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被用到,比如直线运动、物品价格变化等,因为它的表达式简单,易于计算,而且有明确的几何意义。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 当k > 0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增;当k < 0时,函数图像单调递减。
3. 如果k = 0,则函数是一个常函数,图像为一条水平直线;如果b = 0,则函数是一个零函数,图像过原点。
4. 一次函数的x轴截距为-b/k,y轴截距为b。
上述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c,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1. 将不等式移项得到ax > c-b。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2)”教学设计设计者: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詹欣豪老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承接第一课时,旨在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联性,并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丰富与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知识奠定了重要基础.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具备进一步探索三者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经验和心理需求;2.认知障碍:八年级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从“数”与“形”两方面理解这三者关系存在一些困难.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体会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代数法”和“图象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数学建模、分类讨论等思想,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积累活动经验;3.通过较优方案选择,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辩证统一,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会用“代数法”和“图象法”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分段函数图象的绘制及“图象法”思路的形成.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思考,藤蔓之美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从“数”的角度建立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教师顺势总结:我们所学习的代数内容沿着从“数→式”的脉络,进而发展出方程与不等式,最后以函数的视角统领全局,如同一条渐次生长的藤蔓.设计意图:藤蔓之美,让三个“一次”串珠成线,使得学生不仅拥有了整体观,而且对不同知识的整体一致与和谐美妙有了更深的理解.(二)函数统领,高屋建瓴例1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0, 4),(3, 0)两点,求不等式kx +b >0的解集.问题1: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 ,b ,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吗?问题2:可以从函数图象来解决问题吗?教师引导:从一次函数的图象上看,y >0表示图象在x 轴上方的部分,这部分上的点的横坐标的范围是x <3,即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x <3.并总结:一次函数y =kx +b kx +b =c (一元一次方程) kx +b <c 或kx +b >c (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直线y =kx +b :① 图象在x 轴的上方部分,表示y >0,即kx +b >0;② 图象与x 轴相交于(x , 0),表示y =0,即kx +b =0;③ 图象在x 轴的下方部分,表示y <0,即kx +b <0.设计意图:以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及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为生长点,以数形结合思想为生长路径,构建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变式1 如图,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A (3, 1),B (6, 0)两点,求:(1)直线OA 的解析式;(2)不等式13kx b x +<的解集.有了例1的铺垫,容易联想到从函数图象的视角来看待不等式.这是一个“双函数”的问题,需确定当x 取何值时,直线13y x =的图象在直线y =kx +b 的图象上方.当x >3时,13y x =对应的函数值要比y =kx +b 对应的函数值大.变式2 如图,已知直线1123y x =-+,213y x =,若无论x 取何值,y 都取y 1,y 2中的较小值,求y 的最大值.实际上,这是一个“三函数”的问题,y 是由y 1,y 2产生的新函数,理解题意、数形结合,描绘出y 的函数图象,确定何处取得最值为关键.由图得:y max =1.设计意图: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变式及问题串,实现“垂直数学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理解“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的威力.(三)生活情境,学以致用例 2 某单位计划在新年期间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至25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游客八折优惠.该单位选择哪家旅行社支付的费用较少?请大家先猜想一下,你选哪家旅行社?再通过计算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首先要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出两家旅行社关于人数的费用,然后才能比较.而且比较情况有三种:等于、大于、小于.解:设该单位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是x人,选择甲旅行社时, 所需的费用为y1元;选择乙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y2元,则:y1=200×0.75x=150x,y2=200×0.8(x–1)=160x–160由y1=y2,得150x=160x–160,解得:x=16;由y1>y2,得150x>160x–160,解得:x<16;由y1<y2,得150x<160x–160,解得:x>16.因为参加旅游的人数为10至25人,所以:当x=16时,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相同;当17≤x≤25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当10≤x≤15时,选择乙旅行社费用较少.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过程,师生共同梳理解决决策型应用题的步骤及格式规范,起到示范作用.(四)推陈出新,深化理解例 3 小明买了部手机准备入网,咨询了电信公司后,得到了以下两种计费套餐,他该如何选择?解法1: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分钟,A套餐每月话费为y A元,B套餐每月话费为y B元,则:y A=0.4x+50,y B=0.6x由y A=y B,得0.4x+50=0.6x,解得:x=250;由y A>y B,得0.4x+50>0.6x,解得:x<250;由y A<y B,得0.4x+50<0.6x,解得:x>250.答:当x=250时,A套餐与B套餐相同;当0≤x<250时,选择B套餐较为省钱;当x>250时,选择A套餐较为省钱.教师整理: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采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这种利用方程和不等式的思想来解决较优方案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代数法.解法2:由解法1得:y A =0.4x +50,y B =0.6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得:当x =250时,A 套餐与B 套餐相同;当0≤x <250时,选择B 套餐较为省钱;当x >250时,选择A 套餐较为省钱.教师整理:这种利用函数图象来解决较优方案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图象法. 设计意图:对同一问题多种解法的思考,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变式 小颖也买了部手机准备入网,咨询了电信公司后,得到了两种新的计费套餐,她该如何选择?C 套餐D 套餐 月租费30元 50元 每月免费通话时间50分钟 150分钟 超出后每分钟收费 0.4元 0.4元头脑风暴:结合该背景,思考如下问题:1.服务质量相同,选择套餐的依据是什么?2.每月付费金额与什么有关?3.涉及哪些量?哪些已知?哪些未知?4.怎样用式子来表示每月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5.怎样求这个数学问题的解?6.解法是否具有多样性?7.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环节?设计意图:套餐的变更既是知识的巩固又是知识的拓展,它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头脑风暴则引导着学生对新问题的自主思考.解法1:设每月通话时间为x 分钟,C 套餐每月话费为y C 元,D 套餐每月话费为y D 元,则:30(050)0.410(50)C x y x x ≤≤⎧=⎨+>⎩, 50(0150)0.410(150)D x y x x ≤≤⎧=⎨->⎩这两个函数均为分段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得:当x =100时,C 套餐与D 套餐相同;当0≤x <100时,选择C 套餐较为省钱;当x >100时,选择D 套餐较为省钱.解法2:由解法1得:30(050)0.410(50)C x y x x ≤≤⎧=⎨+>⎩, 50(0150)0.410(150)D x y x x ≤≤⎧=⎨->⎩ ① 当0≤x ≤50时,y C <y D ;② 当50<x ≤150时, 由0.4x +10<50,解得:x <100;由0.4x +10=50,解得:x =100;由0.4x +10>50,解得:x >100;③ 当x >150时,由0.4x -10<0.4x +10,得:y D <y C .综上所述:当x =100时,C 套餐与D 套餐相同;当0≤x <100时,选择C 套餐较为省钱;当x >100时,选择D 套餐较为省钱.教师总结:代数法的优点是准确严密,缺点是分类要求高且运算量大;图象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缺点是画图要求高.就本题而言,图象法更为简便,选择较优方法能让我们节省时间,少犯错.设计意图:本题的两种解法,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又可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解法优劣的判断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较优解法.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整理问题解决的一般环节:实际问题 理想化问题 寻找变量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纯数学问题 求解数学模型 解释数学结果 反思发散、评价、引申设计意图:本例意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释图”能力,将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数学化的能力,以及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五)小结反思,布置作业小结清单:1.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知识?感受到了哪些思想方法?2.你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有哪些收获?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怎样选择较优方案;得出了两种方法:代数法和图象法;渗透了多种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等.布置作业:1.(基础练习)课本53页习题2.7第1-3题;2.(拓展练习)如果将例3中的A,B,C,D四个套餐共同纳入考虑,又应该如何选择?3.(课题研究)任选一个生活中的选择性问题,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上交研究成果.要求:①问题是有意义的且自己想解决的;②提供尽可能多的数学方法;③有研究后的思考与体会.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收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整理经验;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小结内容,可提纲挈领、升华主题.由浅入深的分层作业,能够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也能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要让学生体会:刻画运到变化的规律需要用函数模型;刻画变化过程中同类量之间的大小,需要用不等式模型;刻画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一瞬间需要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合理选择这三种数学模型;2.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体验,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3.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理解,宏观引导,适时点拨,规范演示,及时提炼.。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整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概念、性质、解法和应用四个方面来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
一、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例如:ax+b>c,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一次函数是指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x、y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二、性质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区间,可以用数轴表示出来。
2.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k表示函数的增长速度,截距b表示函数的起点。
3.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都具有可加性和可减性,即若a>b,则a+c>b+c,a-c>b-c。
三、解法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两种:图像法和代数法。
图像法是将不等式转化为数轴上的图形,通过观察图形来确定解集。
代数法是通过移项、化简等代数运算来求解。
2. 一次函数的解法是通过求出函数的斜率和截距,然后画出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来确定函数的性质和解析式。
四、应用1.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利润、成本、收益等问题都可以用一次函数来描述。
2.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在物理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等问题都可以用一次函数来描述。
3.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实际的应用,例如:购物打折、优惠券等问题都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描述,而房价、工资等问题都可以用一次函数来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解法和应用,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1.3.1 -11.3.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重点知识讲解1.一元一次方程ax+b=0(a≠0)与一次函数y=ax+b(a≠0)的关系(1)一元一次方程ax+b=0(a≠0)是一次函数y=ax+b(a≠0)的函数值为0时的特殊情形.(2)直线y=a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x=-ba。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一次不等式ax+b>0或ax+b<0(a≠0)是一次函数y=ax+b(a≠0)•的函数值不等于0的情形.(2)直线y=ax+b上使函数值y>0(x轴上方的图像)的x的取值范围是ax+b>0的解集;使函数值y<0(x轴下方的图像)的x的取值范围是ax+b<0的解集.经验与方法技巧1.利用一次函数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1)将一元一次方程化成ax+b=0的形式.(2)画出y=ax+b的图像,确定其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利用一次函数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技巧根据不等式的特点,灵活采用求解方法:(1)利用一个一次函数;(2)•利用两个一次函数.典型例题例1画出y=-3x+5的图象,利用图像求方程-3x+5=0的解.解析取点(0,5),(53,0),图像如图所示.∵直线y=-3x+5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53,∴方程-3x+5=0的解为x=53。
评注画函数图像时要准确,求出直线y=-3x+5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解.例2画出函数y=-3x+12的图像,利用图像求:(1)不等式-3x+12>0的解集.(2)不等式-3x+12≤0的解集.(3)如果y的值在-6≤y≤6的范围内,那么相应的x的值在什么范围内?解析取点(0,12),(4,0),作出函数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1)当y>0时,x的取值范围为x<4,∴不等式-3x+12>0的解集为x<4.(2)当y≤0时,x的取值范围为x≥4.∴不等式-3x+12≤0的解集为x≥4.(3)当-6≤y≤6时,x的取值范围为2≤x≤6.评注借助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关键是要清楚以下几点:①y>0时,x•的取值范围就是x轴上方的图像所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②y<0时,x的取值范围就是x•轴下方的图像所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③y=0时,x的值就是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④当y>a或y<a(a≠0)时,应先确定当y=a时对应的x值,然后再进一步确定x的取值范围.例3若y1=-x+3,y2=3x-4,当x取何值时,y1<y2?解析∵y1<y2,∴-x+3<3x-4,解得x>74,∴当x>74时,y1<y2.评注此题是两个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借助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教材例题习题的变形题例(P41例2)用画图像的方法解下列各题:(1)解不等式:5x+4>2x+10.(2)解方程:5x+4=2x+10.解析(1)如图,原不等式可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由图像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2)原方程可化为3x-6=0.由图像可以看出,y=3x-6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2.评注①从函数的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②本题求不等式的解集时,还可将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两条直线,比较直线上点的位置的高度,也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学科内综合题例1甲、乙两辆摩托车分别从相距20km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中的L1,L2分别表示甲、乙两辆摩托车离开A地的距离s(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1)哪辆摩托车的速度较快?(2)经过多长时间,甲摩托车行驶到A,B两地的中点?解析(1)由图像可以看出,甲摩托用了0.6h行驶了20km,而乙摩托车用了0.•5h 行驶了20km,所以乙摩托车的速度较快.(2)设L1的关系式为y=kx,把x=0.6,y=20代入,得20=0.6k,解得k=1003,∴y=1003x.当y=10时,10=1003x.所以经过0.3h,甲摩托车行驶到A,B两地的中点.评注本题第(1)题是比较速度的大小,这一点可以通过图像提供的数量直接分析出来.第(2)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甲摩托车行驶到中点时所行驶的路程为10km.例2已知y=12x-2.(1)x取何值时,y>0?(2)x取何值时,y<0?(3)当x>4时,求y的取值范围.解析作出y=12x-2的图像,如图所示.(1)当x>4时,y>0.(2)当x<4时,y<0.(3)当x>4时,y的取值范围是y>0.评注本题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得出结论.综合应用题例1某单位计划在新年期间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20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再给其余游客八折优惠.该单位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支付的旅游费用较少?解析设该单位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是x人,选择甲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y1元,选择乙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y2元,则y1=200×0.75x,即y1=150x;y2=200×0.8(x-1),即y2=160x-160.由y1=y2,得150x=160x-160,解得x=16;由y1>y2,得150x>160x-160,解得x<16;由y1<y2,得150x<160x-160,解得x>16.因为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20人,所以,当x=16时,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相同;当17≤x≤20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当10≤x≤15时,选择乙旅行社费用较少.评注已知前提条件,设计方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见形式.明确每一种收费方式占优势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借助不等式就可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2兄弟俩赛距,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像,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2)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3)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解析设哥哥跑了ts,则哥哥所跑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1=4t;弟弟所跑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2=3t+9.图像如图所示.当s1=s2时,4t=3t+9,t=9.(1)当0≤t<9时,弟弟跑在哥哥的前面.(2)当t>9时,哥哥跑在弟弟的前面.(3)∵20<36,∴弟弟先跑过20m.∵100>36,∴哥哥先跑过100m.评注本题可以从时间或路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同一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远,谁就在前面,谁就先跑过20m,100m.也可比较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先跑过.本题既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也可通过图像直观地进行判断.创新题例(探究题)我边防局接到情报,在离海岸5海里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速派出快艇B追赶.图中L1,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海里)与追赶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1)A,B哪一个的速度快?(2)至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可疑船只A?解析由图像可确定L表示快艇B的图像,L表示可疑船只A的图像.(1)快艇10min行驶了5海里,所以其速度为5÷10=0.5(海里/min).可疑船只10min行驶了7-5=2(海里),所以其速度为2÷10=0.2(海里/min).所以快艇B的速度快.(2)设L1的关系式为y1=kx,把(10,5)代入,得5=10k,解得k=0.5,∴y1=0.5x.设L2的关系式为y2=kx+5,把(10,7)代入,得7=10k+5,解得k=0.2,∴y2=0.2x+5.当y1≥y2,即0.5x≥0.2x+5时,0.3x≥5,x≥503.所以至少需要503min,快艇才能追上可疑船只.中考题例(2004年苏州卷)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了函数y=kx+b的图像.(1)根据图像,求k和b的值.(2)在图中画出函数y=-2x+2的图像.(3)求x的取值范围,使函数y=kx+b的函数值大于函数y=-2x+2的函数值.解析(1)∵直线y=kx+b经过点(-2,0),(0,2).∴02,20,k bb=-+⎧⎨=+⎩解得1,2,kb=⎧⎨=⎩∴y=x+2.(2)y=-2x+2经过(0,2),(1,0),图像如图所示.(3)当y=kx+b 的函数值大于y=-2x+2的函数值时,也就是x+2>-2x+2,解得x>0,•即x 的取值范围为x>0.11.3.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同步练习[要点再现]1.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 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 时,求 的值。
知识回顾:1、定义:不等式:一般地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解不等式:把不等式变为x>。
或x<a的形式。
一、知识要点:1、一次函数的定义: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HO)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
当b=0时,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kH0)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y=d+b,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一次函数一般形式y=kx+b(k不为零)①k不为零②x指数为1③b取任意实数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纟,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k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尸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1)解析式:(k、b是常数,kHO)(2)必过点:和(3)走向:k>0,b=0,图象经过第象限;k<0,b二0,图象经过象限O直线经过第象限O直线经过第象限Z?>0\b<0<O C>直线经过第象限P<0<=>直线经过第象限\b>Q[b<0(4)增减性:k>0,y随x的增而;k<0,y随x增大而(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轴.(6)图像的平移: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将函数y=kx+b图像向上平移3个单位变为,然后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变为;将函数y=kx+b图像向下平移3个单位变为然后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变为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34、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设、列、解、答)(1)设: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2)列: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3)解: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4)答: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二、典型例题:1、若点(inji)在函数y=2x+l的图象上,则2m-n的值2、己知正比例函数y=kx伙工0),点⑵-3)在函数上,则y随x的增大而3、如果一次函数空+3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4、地面气温是20°C,如果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C,则气温t(°C)与高度h(m)的函数关系式是o5、己知一次函数尸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b的符号是()(A)k>0,b>0(B)k>0,b<0(C)k<0,b>0(D)k<0,b<06、已知一次函数尸kx+b的图象经过点(-1,-5),且与正比例函数尸**的图象相交于点(2,a),(1)求a的值,(2)k,b的值,(3)这两个函数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讲解1.什么是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也称为一次多项式函数或线性函数,是指形如$y=a x+b$的函数,其中$a$和$b$是常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具有特定的斜率和截距。
一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为$y=ax+b$,其中$a$表示斜率,决定了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b$表示截距,决定了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
2.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等式性质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变量的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用和**方程统一变形原则**,将方程逐步化简,最终得到变量的解。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对方程中的项进行整理和合并,使得方程成为$a x+b=0$的形式;2.根据方程统一变形原则,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至方程的右侧,得到$a x=-b$;3.利用解方程的等式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fr ac{1}{a}$,得到$x=\f ra c{-b}{a}$;4.化简得到最终解,即$x$的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求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式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变量的一次不等式。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同样可以运用和**不等式统一变形原则**。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如下:1.对不等式中的项进行整理和合并,使得不等式成为$a x+b<c$或$a x+b>c$的形式;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常数项移至不等式的右侧;3.根据不等式统一变形原则,将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正数或除以负数,注意在乘或除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反号问题;4.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到不等式的最终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不等式符号的翻转时,需要根据乘或除的正负进行对应,以确保不等式符号的方向正确。
4.总结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5.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目标】1.体会应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增强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1、已知两个一次函数y1=-x+2与y2=3x-3,(1)若y1=y2,则x(2) 若y1>y2,则x (3) 若y1<y2,则x2、已知y=x +1,若1<y<3,则x的取值范围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例3. 某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每件的出厂价为1万元,其成本为0.55万元,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产生1吨废渣.为达到环保需求,需要对废渣进行脱酸、脱氮处理,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由企业对废渣进处理,每吨费用为0.05万元,并且每月设备维护损耗费为20万元.方案二:将废渣送废渣处理厂,每吨废渣需付0.1万元.(1)设企业每月生产x件产品,月利润为y万元,分别求上述两种方案中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怎样选择处理方案,既达到环保要求又能获得较大利润?解(1)选择方案一时,月利润选择方案二时,月利润(2)当y1=y2时,当y1> y2时当y1< y2时答:当时选择方案一所获得利润较大;当时选择方案二所获得利润较大;当时所获得利润相同。
二、对应练习:小莹的爸爸每天上网查询和处理业务,当地上网有甲、乙两种计费方式可以选择.甲为包月制:每月须交基本费50元;乙为计时制:不收基本费,网络使用费为0.05元/min.两种计费方式还都要按0.02元/min的标准加收通讯费,如果每月按30天计算.(1)分别写出甲、乙两种计费方式的月上网费y(元)与上网时间x(h)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小莹的爸爸平均每天上网1.5h,选取哪种计费方式上网费用较少?每天上网2h呢?三.合作探究例4计划把甲种货物1240吨和乙种货物880吨用同一列火车运出,已知列车挂有A、B两种车厢共40节,A型车厢每节费用为6000元,B型车厢每节费用为8000元.(1)设运送这批货物的总费用为y(万元),列车挂A型车厢x(节).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每节A型车厢最多可装甲种货物35吨或乙种货物15吨,每节B型车厢最多可装甲种货物25吨或乙种货物35吨,装货时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车厢的节数,共有哪几种安排车厢的方案?(3)在上述方案中,哪个方案运费最省?最少运费为多少元?解:(1)因为列车挂A型车厢x节,所以挂B型车厢节.依题意,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依题意列不等式组为解这个不等式组,得方案为:(3)四.自我小结五.当堂达标1.(2011天津)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所用时间计算;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所用时间计费.若上网所用时问为x分,计费为y 元.如图,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述两种计费方式的函救的图象.有下列结论:①图象甲描述的是方式A;②图象乙描述的是方式B;③当上网所用时间为5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3 (B) 2 (C) 1 (D) 02.商场某种毛笔每枝售价25元,书法练习本每本售价5元.该商场为促销,制定了两种优惠办法:甲:买一枝毛笔赠送一本书法练习本;乙:按购买金额打九折付款.学校书法兴趣小组欲购买这种毛笔10枝,书法练习本x(x≥1)本.(1)分别写出每种优惠办法实际付款的金额甲y(元)、乙y(本)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比较购买同样多的书法练习本时,按哪种优惠办法更省钱?。
第02讲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与一次函数(9类热点题型讲练)1.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3.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实际问题对不等式解集的影响,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4.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0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概念解析一方面:它与一元一次方程相似,即都含一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次数都是一次,但也有不同,即它是用不等号连接,而一元一次方程是用等号连接.另一方面:它与不等式有区别,不等式中可含、可不含未知数,而一元一次不等式必含未知数.但两者也有联系,即一元一次不等是属于不等式.知识点0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操作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相同,都有如下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化系数为1.以上步骤中,只有①去分母和⑤化系数为1可能用到性质3,即可能变不等号方向,其他都不会改变不等号方向.注意:符号“≥”和“≤”分别比“>”和“<”各多了一层相等的含义,它们是不等号与等号合写形式.知识点0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得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根据题目中对于解集的限制得到下一步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得到的条件进而求得不等式的整数解.可以借助数轴进行数形结合,得到需要的值,进而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知识点04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不超过(不低于)、是正数(负数)”“至少”、“最多”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因此建立不等式要善于从“关键词”中挖掘其内涵,不同的词里蕴含这不同的不等关系.知识点0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解不等式可以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2)列不等式解应用题需要以“至少”、“最多”、“不超过”、“不低于”等词来体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因此,建立不等式要善于从“关键词”中挖掘其内涵.(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①弄清题中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②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③解不等式,求出解集.④写出符合题意的解.知识点06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1)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的解集,一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点的横坐标所组成的集合.(2)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的解集,一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点的横坐标所组成的集合.(3)一元一次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一次函数y=k1x+b1图象在一次函数y=k2x+b2图象上方的点的横坐标所组成的集合.(4)一元一次不等式k1x+b1<k2x+b2的解集,一次函数y=k1x+b1图象在一次函数y=k2x+b2图象下方的点的横坐标所组成的集合.题型0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识别【变式训练】题型02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题型03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变式训练】题型04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变式训练】题型05解|x|≥a型的不等式【变式训练】解:(1)当30x -≥,即3x ≥时:34x -≤解这个不等式,得:7x ≤由条件3x ≥,有:37x ≤≤(2)当30x -<,即3x <时,(3)4x --≤解这个不等式,得:1x ≥-由条件3x <,有:13x -≤<∴如图,综合(1)、(2)原不等式的解为17x -≤≤根据以上思想,请探究完成下列2个小题:(1)|1|2x +≤;(2)|2|1x -≥.题型06列一元一次不等式题型07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决实际问题【例题】(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考阶段练习)47中计划购买排球、篮球,已知购买1个排球与1个篮球的总费用为180元;3个排球与2个篮球的总费用为420元.(1)求购买1个排球、1个篮球的费用分别是多少元?(2)若该学校计划购买此类排球和篮球共60个,且该学校购买排球和篮球的总费用不超过6000元,求至少需要购买多少个排球?【变式训练】1.(2023下·七年级课时练习)甲、乙两厂家生产的课桌和座椅的质量、价格一致,每张课桌200元,每把椅子50元,甲、乙两个厂家推出各自销售的优惠方案,甲:买一张课桌送1把椅子;乙:课桌和椅子全部按原价的9折优惠.现某学校要购买60张课桌和()60x x 把椅子,则什么情况下该学校到甲工厂购买更合算?2.(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中学计划为生物兴趣小组购买大、小两种显微镜,若购买1个大显微镜和3个小显微镜需用1360元;若购买2个大显微镜和1个小显微镜需用1320元.(1)求每个大显微镜和每个小显微镜各多少元;(2)学校决定购买以上两种显微镜共30个,总费用不超过9600元,那么该中学最少可以购买多少个小显微镜?题型08由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求不等式的解集【例题】(2023上·江苏徐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当0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A .2y >-B .0y <C .20y -<<D .2y <-【变式训练】1.(2023下·吉林长春·八年级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等式4kx b +<的解集为()A .0x <2.(2023下·上海杨浦x 的取值范围是题型09根据两条直线的交点求不等式的解集【例题】(2023下·湖北十堰则关于x 的不等式0mx <【变式训练】1.(2023上·吉林长春·八年级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则不等式23x kx ≥+的解集为2.(2023上·浙江宁波式2mx kx b +<+的解集为3.(2023下·安徽宿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关于x 的不等式1mx n +<的解集;(2)当12y 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3)当210y y <<时,求x 的取值范围.一、单选题1.(2023上·浙江·八年级校联考期末)一个不等式的解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可以是()A .26x ≥B .30x -<C .30x -<D .30x +>2.(2023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式子:①30>;②450x +>;③3x <;④22x x +<;⑤4x =-;⑥221x x +>+,其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有()个.A .3B .4C .5D .63.(2023上·湖南娄底·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不等式213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2023下·四川眉山·七年级校考期中)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20232023a x a+>+的解集为1x<,那么A.方程x a bx-+=B.不等式x a-+<C.不等式组bx-D.方程组y x y bx+⎧⎨-10.(2023下·重庆江津·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11.(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校考阶段练习)12.(2023上·重庆江津式11145x x+-<-的正偶数解,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三、解答题13.(2023下·陕西榆林16.(2023上·安徽合肥·八年级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校考期中)画出函数26y x =+的图象,结合图象:(1)求方程260x +=的解;(2)求不等式260x +<的解集;(3)若23y -≤≤,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17.(2023上·甘肃兰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已知函数()322y m x m =--+,(1)当m 为何值时,该函数图象经过原点;(2)若该函数图象与y 轴交点在x 轴上方,求m 的取值范围;(3)若该函数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求m 的取值范围.18.(2023下·辽宁营口·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学校准备购买若干台A 型电脑和B 型打印机.如果购买一台A 型电脑,2台B 型打印机,一共需要花费5900元;如果购买2台A 型电脑,2台B 型打印机,一共需要花费9400元.(1)求每台A 型电脑和每台B 型打印机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2)如果学校购买A 型电脑和B 型打印机的预算费用不超过20000元,并且购买B 型打印机的台数要比购买A 型电脑的台数多1台,那么该学校至多能购买多少台B 型打印机?参考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x-=的解为____________ (1)32。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2)一、预习目标1. .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
2.能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二、预习重点,难点预习重点: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能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预习难点:.能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三、预习过程复习回顾、已知y x y x 122331=--=+,, ①当x _____________时,y y 12<; ②当x_____________时,y y 12=; ③当x_____________时,y y 12>预习新知:[例1]某单位计划在新年期间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为10~25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游客八折优惠.该单位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支付的旅游费用较少?分析: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出两家旅行社关于人数的费用,然后才能比较.而且比较情况只能有三种,即大于,等于或小于.解:设该单位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是x 人,选择甲旅行社时,所需费用为y 1元,选择乙旅行社时,所需的费用为y 2元,则y 1=200×0.75x =150xy 2=200×0.8(x -1)=160x -160当y 1=y 2时,150x =160x -160,解得x =16;当y 1>y 2时,150x >160x -160,解得x <16;当y 1<y 2时,150x <160x -160,解得x >16.因为参加旅游的人数为10~25人,所以当x =16时,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收费相同;当17≤x ≤25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当10≤x ≤15时,选择乙旅行社费用较少.例2.某商场计划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紧俏商品,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月初出售,可获利15%,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资其他商品,到月末又可获利10%;如果月末出售可获利30%,但要付出仓储费用700元.请问根据商场的资金状况,如何购销获利较多?解:设商场计划投入资金为x 元,在月初出售,到月末共获利y 1元;在月末一次性出售获利y 2元,根据题意,得y1=x(1+15%)(1+10%)--x=0.265x,y2=30%x-700=0.3x-700.(1)当y1>y2,即0.265x>0.3x-700时,x<20000;(2)当y1=y2,即0.265x=0.3x-700时,x=20000;(3)当y1<y2,即0.265x<0.3x-700时,x>20000.所以,当投入资金不超过20000元时,第一种销售方式获利较多;当投入资金超过20000元时,第二种销售方式获利较多.三、课堂练习1、暑假期间,两名家长计划带领若干学生去旅游,他们联系了报价均为每人500元的两家旅行社,经协商,甲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家长全额收费学生七折,乙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家长学生都八折,假设带x名学生去旅游,应选哪家?2、某工厂要招聘A、B两个工种的工人150人,A、B两个工种的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600元和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