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完成版
- 格式:ppt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94
心电图基础知识详解第一节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心电图是一组具有正、负向波的波形曲线,可以描记在特殊的记录纸上或显示在心电示波器上(图3-1-1)。
图3-1-1 心电图波(段)的测量一、各波段时间与心率的测量心电图记录纸上横向坐标可以测量各波的宽度,即时间。
每小格距离为1mm,采用25mm/s的纸速时,则横坐标上每1mm的距离等于0.04s。
根据需要可以提高走纸的速度,如成倍提高至50mm/s 或100mm/s,则每小格1mm就分别为0.02s或0.01s。
在心电图上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P-P(或R-R)间期的秒数,然后除以60即可得出心率数。
计算公式:HR=60/P-P(或R-R)。
例如R-R间期为0.75s时,心率=60/0.75=80(次/min)。
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
当心律不规则,P-P和R-R间期不均匀时,不能用一个心动周期计算,一般采取数个(如10个)心动周期的P-P或R-R问期平均值计算。
测量各波的时间,应选用波形清晰的导联并且同时多测量几个导联的方法方能准确。
各波的时间测量应自该波形内缘的起点测至波形内缘的终点。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心电图记录纸上的纵向坐标可以测量各波的振幅,即电压。
先按通用的标准调整心电图机增益,使输人1mV的定标电压时,心电图机的描笔上下移动10mm,即每1mm的振幅相当于0.1mV的电压。
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定标电压。
如受检者心电波形振幅过小者可加倍输人,振幅过大者可减半输入。
正向波形的测量,应以基线的上缘测至波形的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负向波的测量,应以基线的下缘测至波形底端的垂直距离。
基线(等电位线)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测量参考点。
三、心电轴及其测量方法临床所用的心电轴是指QRS向量环的平均心电铀,它常用心室除极时综合心向量在额面上的主导方向来表示,即该向量与Ⅰ导联所成的角度。
1、正常心电轴与电轴偏移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左心室除极向量占优势,因此心电轴基本偏向左、后、下方,额面上指向左下象限,故正常人的心电轴在0°—90°之间。
快速读懂心电图简化记忆----强化记忆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
本篇内容与学术无关。
内容正在更新中1、正常心电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
一、各波形的意义(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 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
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
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
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
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 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
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
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 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二、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
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的典型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若负责任一点,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单靠ECG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
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一、心电图(ECG)的基本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电活动,反映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ECG结果。
1.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atrial depolarization),通常为正向波峰,代表着正常的窦性激动;若P波消失或异常,则可能存在房颤、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
2. QRS波群: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收缩(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过程。
其中Q波表示左室前壁或右室侧壁异常;R波是一个正向极大值,代表正常左室除极;S波则代表对应区域离开针对测导联方向作左偏运动的未除极区域。
3.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和T波开始之间,在ECG中揭示了部分复极化过程。
ST段可提供关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重要信息。
当ST段呈现抬高、压低或呈水平线时,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4. T波: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电位呈相反的方向。
若T波倒置或异常高尖,则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缺血等异常现象。
二、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以下是心电图在临床上的一些常见应用:1.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重要原因之一。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缺血情况。
2.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对心电图有特定影响,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间期延长有影响。
通过监测ECG,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3. 评估心脏肥厚病变:心电图可以显示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
这对于疑似患有心脏肥厚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 分析心律失常:ECG可以帮助医生分析和诊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