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 格式:pptx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56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前言ECG监护是指利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时记录和监测心电图(ECG)信号以及进行相关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ECG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情况,ECG监护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一个人的心脏状况以及及时处理心脏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ECG的基本概念、ECG监护常见异常及其识别方法。
ECG基本概念ECG是由心肌细胞释放的微电脉冲所形成的心电信号,可以用来反映心脏和心脏周围结构的电生理活动情况。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以记录出心脏从不同方向发出的电信号,并反映不同心脏组织的电活动情况。
ECG测量出的电信号的基本参数包括心率、心律、QRS波形、ST段、T波等。
下面是对这些参数的简单解释:•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正常值在60到100之间。
•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为有规律的节律。
•QRS波形:表示心室的兴奋-收缩过程,正常情况下波形呈短而宽的“M”形。
•ST段:反映心肌缺血或者损伤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为等电位线。
•T波:反映心室肌肉在收缩后重新极化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呈现出矮而窄的正弦波。
ECG 监护常见异常及其识别方法心率失常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不正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房颤、心房颤动、室速/房室逸搏等。
下面是对这些心律失常的简单描述: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最常见型的心律失常,指正常的心电信号沿着窦房结传导,控制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情况下,窦性心律的ECG记录呈现出正常的QRS复合物波形和稳定的心率。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指心房的收缩变得不规则和无序,而引发的心律失常。
ECG记录显示呈现出的是无规律的心率,QRS波形通常呈现出正常设备下的情况。
室速/房室逸搏室速/房室逸搏是指心室自发性放电会影响心跳的节律,导致失常。
ECG记录时可能会出现正常的QRS波形和不规则心率。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氧或死亡。
ECG记录上可以表现为下列异常:•ST段抬高或者下降: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ST段抬高或下降,这取决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缺血的时间。
ecg监护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教学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ecg基本知识•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ecg监护的临床应用•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心电图监护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心电图监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课程背景提高学生对心电图监护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目的和意义课程结构和内容概述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监护技术、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等内容实践部分包括心电图操作、心电图案例分析等内容学习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02 ecg基本知识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曲线的技术。
ECG记录方法:将电极放置在胸前不同部位,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和储存心电图波形。
ecg概念及记录方法ecg正常波形及生理意义代表心房除极过程,形态较小、圆钝,振幅不超过0.25mV。
P波QRS波群T波U波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形态多变,振幅较大,为0.5-1.5mV。
代表心室复极过程,形态圆钝,振幅不超过1.0mV。
代表心室后电位,形态较小,振幅不超过0.5mV。
ecg常见干扰和伪差由于呼吸、电极放置不当、肌肉收缩等原因引起的基线不稳定。
基线漂移由于电源、电极导线、周围环境等产生的静电放电引起的干扰。
静电干扰由于电磁感应、电磁辐射等引起的干扰。
电磁干扰由于肌肉收缩引起的干扰。
肌电干扰03常见异常心电图识别总结词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脏搏动节律变慢或变快。
详细描述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失常总结词早搏是指心脏提前出现一次额外的电活动,使心脏收缩提前,并使心动周期发生变化。
详细描述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房室交界区早搏。
早搏总结词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都是心房的异常电活动,使心房肌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有效收缩,导致心输出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