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78
①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深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②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能不间断的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③林业分类经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钟相应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④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为林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定义的过程称林班区划⑤森林成熟龄: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具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到达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⑥工艺成熟龄:因此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树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到达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龄⑦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数量成熟⑧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林,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⑨林钟区:就是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图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的林班线为界的地域范围⑩作业级:在划分了林种区后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它们分别归类组织起来,采取相同的经营目的的和经营利用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经营类型或作业级⑪森林采伐量:是指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或采伐林木所能生产商品材的数量⑫森林资产评估: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运行科学可行的方法以统一的货币单位对具有资产属性的森林资源实体以至预期收益进行的评定估算⑬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是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⑭森林经营方案: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对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林业方针及政策为一个林业局或林场拟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具体措施的施使计划⑮补充竹伐量:对疏林地散生木和采伐迹地上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的采伐利用称为补充主伐,生产林的数量称补充主伐量⑯轮伐期:它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长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⑰自然成熟:当树木或林分从衰老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⑱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及“道路”等做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⑲森林资源的作用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森林旅游文化效益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生物多样性资源库提供经济林产品最大的生物生产基地能源作用主要的碳储库维护大气成分的平衡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基础管理利用管理监督管理21法正林的条件:法正林级分配法正生长量法正林分排列法正蓄积量22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受益。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高职林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全面工作流程,培养学生掌握森林区划、小班调查、等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森林年伐量的计算确定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
本课程需要以《森林调查技术》、《林业3S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后续课程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高职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林业基层生产单位、私营林业公司、乡村林场等为背景,紧密联系林业生产工作实际,以森林区划、森林调查、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最终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林业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须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作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经营管理森林思想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规划,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等一系列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对课程设计形成了如下的理念:1.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必须够用”为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将森林资源管理的新规程、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以森林资源调查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一经营方案的组织实施一森林资源监测的具体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作为相应实训项目,同时要求学生既拿毕业证又拿职业资格证;在授课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占50%以上;要面向国有林场、林业站、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基层单位,培养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森林经营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森林经营学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51课程学分:1.5学分课程总学时: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森林经营学》是林学专业的传统课程,在我国森林培育的重点由森林面积增长转向森林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本课程对培养更多胜任现代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林业经营管理人才极为重要。
课程是在开展林木种苗培育和造林的基础上论述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培育技术、森林采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学科,实践性强,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森林主伐及其更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不同采伐作业方式的特点、应用条件及评价;具备对现实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改造和采伐等的森林经营管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经营学》课程是林学专业核心课程,重点介绍森林经营管理技术。
在当前我国造林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森林培育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提高现有森林质量方面上来,因此,本课程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森林进行集约经营的思想意识和知识,充分掌握森林的生产经营技术,达到能够独立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生产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营学的发展展望和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第一章森林抚育采伐(8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及技术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1学时)一、概念(0.4学时)二、目的(0.6学时)第二节抚育采伐的历史回顾(1学时)一、森林抚育发展简史(0.2学时)二、世界各国的森林抚育(0.3学时)三、我国森林抚育的基本情况(0.5学时)第三节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1学时)一、生态学基础(0.4学时)二、生物学基础(0.4学时)三、经济学基础(0.2学时)第四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2学时)一、透光伐(0.5学时)二、疏伐(1.0学时)第五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3.0学时)一、抚育采伐起始期(0.8学时)二、抚育采伐强度(0.7学时)三、抚育采伐的间隔期(0.8学时)四、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0.7学时)第二章林分改造(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低效林的形成、分类及其改造。
森林经理学森林经理学是一门研究森林经营与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经营与管理等方面。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合理、可持续地管理和经营森林资源,成为了森林经理学的核心内容。
森林经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森林经理学的第一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
通过对森林的植被、动物、土壤、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等。
这些调查和评估结果为后续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森林经营与管理规划:在了解了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之后,森林经理学需要制定合理的经营与管理规划。
这些规划包括了森林的更新、抚育、保护、经营、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管理。
三、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经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森林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受到破坏和衰退。
因此,森林经理学需要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森林,还需要进行生态恢复与修复,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森林经济与社会效益:森林资源不仅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森林经理学需要研究如何在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提供给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木材、牧草、能源等产品。
同时,森林还是人们进行休闲、旅游、科学研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森林经理学也需要考虑和平衡森林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五、现代科技在森林经理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森林经理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森林资源进行快速调查和评估;利用无人机进行森林巡查,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森林规划等。
这些现代科技的应用,为森林经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课程森林经理学1. 课程简介森林经理学是一门涉及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森林经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森林管理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和挑战。
2. 森林管理的目的和原则森林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森林管理的原则是以生态为基础,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尊重自然和人文价值,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3. 森林管理的方法森林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规划、保护、经营和监测等。
规划是森林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制定森林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方案,明确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管理措施,为后续的森林管理提供基础。
保护是森林管理的重点,它包括防火、防灾、防虫、防病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经营是森林管理的核心,它包括合理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监测是森林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它包括对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监测和评估,为制定下一步的森林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4. 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征森林资源的分类主要包括天然森林、人工林和林下资源三种。
其中,天然森林是自然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人工林是人工种植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下资源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产生的其他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森林土壤、灌丛和动物等。
森林资源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可更新性和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等特征。
5. 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和挑战森林经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增加经济收益、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同时,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负面影响。
森林经营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的快速消耗、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政策的不利影响等。
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名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推荐学时:60学时+30节(1周)集中实训+6周生产实训(项目带动)课程性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①树立可持续经营思想;②掌握森林资源科学经营的基本理论与必要知识;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能;④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培养学生有三大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能力;森林资源经营能力;森林资源管理能力,有效地形成学生从事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在林业生产单位从事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经营规划设计及森林采伐消耗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和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林业技术专业各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达到调查规划设计业务技术人员、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技术人员、资源档案管理业务技术人员、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业务技术人员、专业调查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教学模式:本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本着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采取“四结合”模式进行,即: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单项技能与综合实训相结合;课程考评与工种考证相结合;校内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三、教学方式:1、课堂教学:以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为依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
2、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以学院教学林场为载体,在做中学、学中做;任务驱动:以学院林业调查设计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务所为依托,承接森林资源调查、经营方案编制、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绿色海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学习方法贯彻“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积极思考;参与生产实践,培养技能;主动服务社会,提高能力。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一、概念——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目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二、内容和任务(包括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和县级的、生产作业性的调查)1。
调查森林资源状况:-—区划包括林业区划、森林区划。
林业区划—-是全国性的、方向性的(即一类调查)中、长期的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区划;森林区划——县以下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单位。
(即二类调查);三类调查-—生产作业性的调查.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模式、价值计算、评估、投资损益、结构调整等内容。
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分宏观管理模式(国家、省、地区)和微观管理模式(指森林资源企业、自然保护区等)森林资源价值计算——主要有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把森林作为商品经营时体现的价值,它易于用货币衡量,也可在市场中进行交易;非经济价值主要是环境、文化、历史、学术、美学等,有时也可有货币衡量。
森林评价——就是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评估。
3。
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4。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三、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第二节经营管理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就是满足现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上的需要.二、永续利用-—就是森林永续收获或森林永续作业;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其内部条件有:林地的数量和质量、林木条件(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其外部条件有:经济条件(集约经营、经济水平、管理手段、生活水平);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经营管理水平.第二章森林资源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森林资源-—由林地以及林区内的动、植物组成。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第五章森林经理调查
第一节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第二节小班调查及划分小班的
技术标准
第一节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
★
★★
森林经理调查的内容
一类调查
任务与目的资源落实单位调查的项目调查方法
二类调查
任务与目的资源落实单位调查方法调查的主要项目(1)(2)
(3)查清森林蓄积量、散生木蓄积量和权属关系以及林木生长量、枯损量;
(4)查清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和应抚育的面积、蓄积量;
(5)调查经济林资源;
(6)调查有利用价值的动物资源及有保护价值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森林旅游资源;
(7)根据森林经营需要进行木材消耗量、出材量、森林更新、森林病虫害、土壤、植被、林型、立地条件类型、森林资源可及度,以及社会、林业经济等项专业调查;
(8)对各类宜林地、要调查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立地条件及类型、提出适宜造林的树种;
(9)调查造林基地时,还要对已建苗圃地、母树林、种子园等进行专门调查。
三类调查
调查项目
资源落实的单位任务与目的
调查方法
第二节小班调查及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一、小班的概念
小班
二、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
三、划分小班界线的方法及小班划分的细致程度(一)划分小班界线的方法
(二)划分小班的细致程度
四、小班林况地况调查
五、小班蓄积量的调查
(一)小班蓄积目测调查(二)小班蓄积实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