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预测介入术后院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2.64 KB
- 文档页数:2
PCT对ICU内院内感染预测价值及缩短抗生素疗程的作用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广东东莞523005【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血清pct(降钙素原)与crp(c反应蛋白)以及wbc(白细胞)指标对院内感染进行预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6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监测其wbc与crp以及pct的水平和其院内感染的情况。
结果:当pct在0.5μg/l及以上时,其对院内感染进行预测的敏感度是91.84%,而特异度是67.74%。
当pct在2.0μg/l及以上时,其对院内感染进行预测的敏感度是65.31%,而特异度是96.77%。
其中wbc所具有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为最低。
结论:对icu患者进行pct的测定,能够在早期发现其院内感染的情况,而对pct在0.5μg/l及以上的icu患者予以pct的动态监测,能够发现存在院内感染的高危患者。
但对pct在2.0μg/l及以上的icu患者,则建议及时的予以抗生素治疗,从而提高icu患者其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预测;降钙素原;院内感染;危重患者【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13-02pct(降钙素原)系降钙素其激素原,是经器官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出现促炎反应的刺激之后被分泌的,而在细菌与真菌以及寄生虫的感染时,其水平也会显著升高。
本文对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6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监测其wbc与crp以及pct的水平和其院内感染的情况。
旨在探讨icu患者血清pct与crp以及wbc指标对院内感染进行预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6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98例,有女性患者82例。
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21岁,其平均年龄为(63.5±19.5)岁。
降钙素原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感染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尽管监测手段多,但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动态监测指标。虽然血细胞分析可反应患者细菌感染的情况,但在创伤、应激时也会升高; 血菌培养只在大量细菌入血时才能获阳性结果; 急性期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在严重细菌感染时表现为血浆浓度明显升高,但手术、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及非感染因素下CRP 也升高,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受激素影响; TNF-α、IL-1、IL-6 等细胞因子在细菌感染患者血浆浓度会升高,但维持时间短,无法每日进行动态监测。而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克服了上述监测手段的缺点,近年在临床感染诊断、预后判断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生物学特点、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一、PCT 生物学PCT 是1992 年发现的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细菌和内毒素可引起所有实体组织和器官合成PCT,脂肪细胞也可分泌。4 h内可在血清中发现,12 ~ 48 h 达峰,PCT与CRP 等其他反应分子不同的是单纯病毒感染引起升高是非常罕见的。PCT 对病毒性疾病缺乏反应的原因推测与病毒刺激巨噬细胞合成α干扰素有关,干扰素可抑制TNF合成,而TNF 是组织合成PCT 所必要的成分。在人类组织中,PCT-Ⅰ和PCT-Ⅱ mRNA 主要存在于肝脏,其次为肺、肾或睾丸等器官。在肺、肝、胰腺、结肠和其他器官中的浓度较高,而在白细胞和小肠组织浓度较低。肝、肾、肺、脂肪和肌肉等实质组织细胞是感染时血循环中PCT的主要来源。PCT 是由116 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分子量为13kDa,由降钙素Ⅰ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第1 ~ 57 为N-末端,第60 ~ 91 为降钙素,96 ~ 116 为降钙蛋白。通常情况下都被降解,不释放到血液中,故正常人血浆中PCT 浓度非常低( < 0. 1 ng /ml) 。血浆中其半衰期为25 ~ 30 h。细菌内毒素可能是刺激PCT 产生的主要来源。也有研究认为细菌内毒素、TNF-α、IL-6、IL-2 等因素作用下使肝、肺、脾、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 如巨噬细胞) 产生PCT,其中TNF-α、IL-6 对刺激PCT 的产生具有调控作用。PCT 不受糖皮质激素影响。微生物感染时体内降钙素-Ⅰ基因表达升高,使肝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各实体组织细胞释放。二、血浆PCT 检测PCT 正常水平为0. 033 ± 0. 003 ng /ml。第一代LUMI检验法的敏感度低限值为0.5 ng /ml。第2代TRACE 免疫检测法敏感度低限值为0. 05 ng /ml,可定量至1, 000 ng /ml,1 h 内获结果。近来发现PCT 在体内合成后数分钟内酶解为两个氨基酸片段,可对第1 至116 个氨基酸定量检测,或第3- 116 个氨基酸分解产物定量。三、血浆PCT 检测的临床应用最早于90 年代在脓毒血症病人血清中检测到PCT。健康个体血清浓度很低,感染时升高。最早进行血清PCT检测的是来自法国的一项关于儿童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对从79 名新生儿到12 岁儿童研究发现,严重细菌感染的19 名患儿中PCT 水平非常高( 6 ~ 53 ng/ml) ,无感染的21 名患儿中却非常低( 0. 1 ng /ml) ,病毒感染患儿水平也较低。2009年一项德国对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327 名1 ~ 17 岁孩子的回顾性研究也获相似结论。目前PCT 主要有四个常见临床应用。第一,严重脓毒性感染患者死亡率与PCT 浓度有关,血浆PCT 浓度1 ~ 5 ng /ml, 90 天死亡率达11%; 51 ~ 100 ng /ml 死亡率达42%。第二,在欧洲已利用PCT 来指导慢些支气管炎急性发作、CAP和脓毒症患者的经验性抗菌治疗,首次入院4 ~ 6 h 内PCT 水平低的患者,较少需经验性抗菌治疗,对入院4 h 的住院患者,低水平PCT 对细菌感染有较好阴性预测值。第三,联合其他检测指标能更好地判定患者是否需要经验性抗菌治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应用,监测PCT 水平变化可决定和何时终止抗菌治疗。目前,报道了多种中截值。内科ICU内,使用≤0. 1 ng /ml 作为细菌入侵终止信号,此时停用抗生素是安全的。1. 细菌感染的判断血浆中PCT 浓度低于0. 1 ~ 0. 5 μg /L 为正常,0. 5 ~ 2μg /为轻度升高,3μg /L 以上为明显升高, 30 μg /L 以上甚至1000 μg /L 为极度升高。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或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患者血浆浓度也明显升高,而手术创伤、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浓度仅轻度升高或不升高。国内外研究表明PCT 诊断CAP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RP、WBC、ESR 等,PCT 与CAP严重度有相关性,对CAP 病情判断有实用价值。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PCT 明显较高,而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PCT 大多正常,PCT 可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2. 感染程度的判断感染组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血浆PCT 浓度呈正相关。研究发现细菌性肺炎患者血中PCT 仅轻度升高,平均为2. 4μg /L;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PCT 浓度显著升高,平均为72 ~ 135μg /L。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提示治疗有效,病情好转。3. 指导抗生素选择及调整肺部浸润性病灶患者PCT 升与降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和感染好转或恢复。低水平( < 0.25 ng /ml) 且无明显症状不支持抗菌治疗, 0. 25 ng /ml ~ 0. 5 ng /ml 可能为细菌感染,可予抗菌治疗; > 大于0. 5 ng /ml 说明存在细菌感染,强烈建议予抗生素治疗。如开始时非常高( 如超过1 ng /ml) ,而再次测定值下降到低于初始值80% ~ 90%,则可考虑停用原有抗生素或者改换其他窄谱抗生素。持续处于高水平则提示肺部感染出现胸腔积液或者脓胸等并发症。4. 治疗效果的评定血PCT 浓度是评定疗效的灵敏指标,严重细菌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后,血PCT 浓度迅速降低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四、PCT 与临床微生物学在CAP 诊治的联合应用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医生常据症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继而选择抗生素只能是经验性的,等治疗后随访观察胸片上的浸润影有无吸收才能确定此浸润影是否为感染性的,故肺部感染的诊断多属于回顾性的。但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对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缺乏特异性。诊断CAP 的标准方法是痰培养和痰菌革兰氏染色。诊断CAP 的传统感染标准是基于症状、体征、临床评分系统和白细胞、发热、CRP 和血培养等全身性炎症指标,但这些指标对于病原学诊断、最佳治疗和预后判断不可靠,PCT 优于其他标记物,可预示疾病严重性、死亡危险度、指导抗生素治疗,因此PCT 可作为诊断、预后和诊断性治疗试验指标。PCT 与CAP 的严重度相关,PCT 对于军团菌肺炎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军团菌肺炎的PCT 均显著低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多中心的CAP 定群研究表明,在较低PCT浓度下( ≤0. 1 ng /ml) 具有较低的死亡风险,不论其临床危险度( PSI 或CURB-65 评分) 多寡。基于PCT 具有区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的概念,PCT 具有取代CRP 进行CAP 和AECOPD 的抗感染治疗的作用。肺结核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类似,抗酸染色敏感性低,故对CAP 和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肺结核患者PCT 并没有显著升高,这就使PCT 成为一个很有希望的快速鉴别肺结核和细菌性CAP 的分子( 细菌培养至少24 ~ 48 h) 。研究表明血清PCT 在肺结核和细菌性CAP 患者的早期阶段具有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对57 名CAP 和30名肺结核患者研究发现,细菌性肺炎的平均PCT 水平为0. 514 ng /ml( 0. 01 ~ 27. 75) ,而肺结核的平均PCT 水平为0. 029 ng /ml( 0. 01 ~ 0. 87) ( P < 0. 001) 。一般说尿中PCT 约为血浆的25%; 如果没有系统表现的局限性感染,无脓毒血症胸液PCT 浓度可能出现低的升高( 0. 3 ~ 1. 5ng /ml) ,细菌性胸液PCT( 0. 24 ng /mL) 高于非细菌性胸液( 0. 09 ng /ml) ,但血浆中PCT 无明显差别,胸液PCT 浓度>0. 174 ng/ml 可作为诊断细菌性胸液的阳性值( 敏感度80%,特异度76%,AUC 0. 84。五、PCT 与CRP、细胞因子的比较1、PCT 与CRP 比较血浆CRP 水平的变化与感染严重度不一致,不能反映感染严重度。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浆PCT 浓度的升高比CRP 早,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比CRP短。炎性反应发生后8 ~ 12 h CRP 水平方超过正常值,而PCT 在4 h 即可检测到,6h 时急剧上升并在8 ~ 24 h 内维持该水平。因此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指标,PCT 比CRP 能更早反映病情,而且由于其半衰期短,在血浆中存在时间短,动态监测血浆中PCT 浓度的变化能更好判定预后和治疗效果。2. PCT 与细胞因子的比较尽管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与PCT一样会升高,而且出现更早,但在血浆中维持时间远短于PCT,无法每日检测进行动态观察。给健康志愿者注射内毒素,血浆PCT 浓度4 h 后开始上升,8 ~ 24 h维持在4 μg /L 水平,而TNF 和IL-6 水平在2 ~ 3 h 达峰, 24 h后已测不出。此外当感染继续存在或发生脓毒血症时,血浆TNF、IL-6 水平仍会下降,而血浆PCT 水平则不会降低或继续升高,故血浆TNF 和IL-6 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无关。IL-6不能区别是否由细菌感染所致。六、PCT 的其他利用PCT 水平有助于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如still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并非引起PCT 升高。PCT水平不受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影响,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患者的体温曲线、WBC 总数及分类。七、无法解释的PCT 升高的可能原因也有报道在未发生脓毒血症、呼吸道感染、其他传统感染性疾病时PCT 也升高。据报道在硬化、胰腺炎、肠系膜梗死( 缺血性肠病) 、心源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和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PCT 升高。有一些证据表明,PCT 升高,预示肠道屏障的破坏,细菌移位至胰腺、肠壁、或局部淋巴结。在烧伤、肺水肿和肺吸入患者PCT 也升高,可能提示细菌入侵的早期阶段。总之,尽管生物标志物与其他诊断方法一样同样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缺憾,但是将血清生物标记物用于肺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至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之外的辅助性手段,有助于在病因诊断尚未完全明确前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避免延迟治疗开始的时间,而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用量、缩短疗程方面,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PCT作为全身反应的细菌感染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高,还可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因其出现早,维持时间长而适用于临床。由于PCT 的精确性及它的中截值完全取决于使用何种敏感测量方法,故PCT 不能替代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菌感染的诊断仍然需要认真的临床观察、详细的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其他影像和细菌学等辅助检查检验进行综合判断。。
降钙素原的检测及在外科手术后感染判断中的应用
于永亮;蔡澄涵;姜凤全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24(37)11
【摘要】降钙素原(PCT)是一类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物质,可以通过神经内分
泌细胞释放,并在蛋白酶的影响下形成活性成分,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手术术后感
染评估。
正常情况下,PCT仅会少量进入血液,可用于鉴别诊断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及感染的程度,同时可以更好地监测患者的感染病情变化,并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也将PCT用于手术后的感染评估。
本文将围绕PCT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及其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PCT在外科术后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89-192)
【作者】于永亮;蔡澄涵;姜凤全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大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相关文献】
1.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在外科手术后细菌感染及治疗中的应用
2.胃
手术后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在判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3.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于判断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4.C反应蛋
白与降钙素原检测在判断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应用5.降钙素原检测在外科手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钙素原在判断脑出血术后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脑出血术后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4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第1、3、5、7天采集静脉血pct值,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脑出血患者感染之间的关系,并随机将感染组分成两组,一组为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应用抗生素时间,真菌感染产生例数,入住重症医学科天数。
结果:脑出血术后患者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各个时间段的pct明显升高,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缩短,真菌产生机会减少,缩短入住重症医学科时间。
结论:动态监测pct变化可作为早期判断脑出血术后患者感染的指标,根据pct变化指导抗生素应用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脑出血术后感染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0-01脑出血术后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意识障碍,需长期卧床,咳嗽中枢受影响,经常合并肺部感染,据调查,肺部感染已成为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但一般脑出血术后经常出现中枢性高热和应激性白细胞升高,怎样早期判断脑出血术后合并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判定感染的指标,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等均为非特异性指标,病原体检查又需要较长时间,在早期诊断感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pct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新指标,与传统的反应炎症的指标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经常在患者出现发热后,根据临床经验应用抗生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
本文旨在研究pct在脑出血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42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
入选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②发病3天;⑥排除应用免疫抑制剂、一周应用抗生素,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血液病)及妊娠的患者。
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普外科疾病术后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是一种对判断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一种鉴别炎症类别及程度的敏感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达成共识:它是判断细菌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评判的有力指标。
本文将对PCT在普外科常见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2012年10月~2014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71例手术患者进行CRP、PCT检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岁~78岁。
疾病种类及数量分布如下:阑尾炎21例,腹股沟疝11例,甲状腺4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炎6例,乳腺癌11例,结肠癌3例,上消化道穿孔6例,脾破裂3例,其它(脂肪瘤3例,腹壁肿物1例,肛瘘1例,腹壁刺伤1例)。
按切口类型诊断将分为四组:Ⅰ类切口,Ⅱ类切口组(伴感染),Ⅱ类切口组(无感染),Ⅲ类切口组。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诊疗,给予病人常规手术,术后3天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CRP、PCT。
其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由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所公司提供)。
PCT结果判定分为:0~0.046ug/L正常;0.046~0.50ug/L[1]局部感染;≥2.00ug/l脓毒症三个等级。
CRP结果判定:0.068~8.200mg/L为正常≥8.200 mg/L为阳性。
2.结果2.1 各类切口PCT检测结果: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乳腺、甲状腺、脂肪瘤、腹壁肿物)PCT检测结果阳性7例,阳性率为23.33%;Ⅱ类切口(腹腔有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结石、上消化道穿孔)PCT阳性15例,阳性率为 45.45%;Ⅱ类切口(腹腔无细菌感染:结肠癌、脾破裂、腹壁刺伤)PCT阳性4例,阳性率为 57.14%;Ⅲ类切口(肛瘘)阳性1例,阳性率为100%,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表1 Ⅰ类切口组、Ⅱ类切口有感染组、Ⅱ类切口无感染组、Ⅲ类切口组PCT检测结果2.2 各类切口组CRP检测结果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乳腺、甲状腺、脂肪瘤、腹壁肿物)CRP检测结果阳性23例,阳性率为76.67%;Ⅱ类切口(腹腔有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结石、上消化道穿孔)CRP阳性27例,阳性率为81.82%;Ⅱ类切口(腹腔无细菌感染:结肠癌、脾破裂、腹壁刺伤)CRP阳性6例,阳性率为85.71%;Ⅲ类切口(肛瘘)阳性1例,阳性率为100%,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降钙素原监测对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时兢;宋秀琴;谢卫星;陆荣国;王烨;衡军锋【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年(卷),期】2004(024)003【摘要】目的观察严重感染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入院24h内的严重感染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收集入院后2 d的血液,检测PC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WBC计数等指标.所得结果按治疗结果存活与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6例患者死亡13例.13例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为(22.2±6.3)分,存活组为(9.3±4.8)分(P<0.05).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当天死亡组血清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较死亡组高(P<0.05),CRP在两组间无差异.入院第2天死亡组血清PCT水平较前1 d明显升高(P<0.01),TNF-α亦明显升高(P<0.05);而存活组各指标变化不大.死亡组13例中有3例血清PCT>100μg/L,存活组无>100μg/L者.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具有早期判断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总页数】2页(P222-223)【作者】时兢;宋秀琴;谢卫星;陆荣国;王烨;衡军锋【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1【相关文献】1.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在新生儿严重感染的临床意义2.SOFA评分联合降钙素原监测对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3.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ICU严重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4.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5.术后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