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2021年高中语文《荷塘月色》同步练习苏教版【必做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脉脉..(mó)颤.(zhàn)动乘.(chéng)凉独处.(chǔ)的妙处B.酣.(hān)睡参差..(wēng)..(cēncī)袅娜.(nà)蓊蓊郁郁C.点缀.(zhuì)倩.(qiàn)影裙裾.(jū)斑驳.(bò)D.煤屑.(xiè)羞涩.(sè)踱.(duò)步曲.折(q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霎时倩影稀疏没精打彩笼着轻纱B.缈茫虚无缥缈隐隐约约嬉游无度C.合谐迷迷糊糊纤腰束素迁延顾步D.风致丰姿绰约不绝如缕叶嫩花初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她含情脉脉的眼神,让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
实用文档B.站岗的士兵,在烈日下仍保持亭亭玉立的站姿,他们担负的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站在部队门口,更是守卫着祖国、守卫着人民。
C.在我国有许多寺庙历经沧桑,风雨剥蚀,已变得斑驳陆离。
D.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不少百花,远远望去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即使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根据调查,我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十分理想,毕业学员的薪水增幅稳步上升,毕业三年后年工资平均达到50至60万元人民币。
C.在发展迅速和竞争激烈的Internet世界里,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取得和保留是十分重要的。
D.在北京第八届科博会期间,海信集团语出惊人,称数字技术已经不再具有差异性,电视的网络技术集成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
实用文档5.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相似的句子。
例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慢慢走,欣赏啊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煤屑.(xiè) 幽僻.(pì) 参差..(cēn cī)B.宛.然(wǎn) 嬉.游(xī) 点缀.(zhuì)C.仿佛.(fú) 眠.歌(mián) 乘.凉(chèng)D.脉.脉(mò) 颤.动(chàn) 袅娜.(nuó)解析:C “乘”应读ché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去逝煤屑亲和力毛骨悚然B.蓊郁倩影天然气行迹可疑C.熟稔踱步梵婀玲妖童媛女D.点缀幽僻壁上观无尚光荣解析:C A项,“去逝”应作“去世”;B项,“行迹可疑”应作“形迹可疑”;D项,“无尚光荣”应为“无上光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浙江平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通过炉火纯青....的手艺,在西瓜上雕出精美的图案,通过点亮内置电灯泡的“西瓜灯”,表达对中国奥运健儿的祝福。
②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追求尽善尽美固然没有错,但如果不从细节入手,进而形成一种追求精确的素养,那么,往往就是子虚..乌有..。
③当前,国际社会对国际体系的现状众说纷纭,说多极、单极和无极的都有;对许多重点、热点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读。
④近年来,娱乐界掀起了一波复古风潮,有香港女星身着刺绣密度达99%的“褂中之皇”出嫁,裙褂上龙飞凤舞....,美丽动人。
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人类谨慎对待。
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燃冰的开采利用绝对不可轻而易举....,而要慎之又慎。
⑥“他们二位最感染人的,也是我最欣赏的,就是作品中的人文色彩与人文精神。
”谈到自己最喜欢的两位画家,李昆武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A.①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D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荷塘月色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 乘.凉(chèng)踱.步(duó)梵婀.玲(ē) 蓊.蓊郁郁(wěng)B. 弥.望(mí) 点缀.(zhuì)倩.影(qiàn) 缕.缕清香(lǚ)C. 羞涩.(sè) 酣.眠(hān)峭.楞楞(qiào) 流水脉脉.(mài)D. 凝.碧(níng) 袅娜.(nuó)船棹.(zhào) 妖童媛.女(yuá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B.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可见当时嘻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关于《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
B. 作者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中国古代六朝时采莲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
D.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竿翠竹,一支横笛,生命简约如此,简约到一支竹笛。
专题四 慢慢走,欣赏啊文本13 荷塘月色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字注音①煤屑.( ) ②踱.步( ) ③蓊.郁( ) ④霎.时( ) ⑤倩.影( ) ⑥袅娜..( )( ) ⑦惊诧.( ) ⑧媛.女( ) ⑨鹢.首( ) ⑩梵.婀玲( ) ⑪敛裾.( ) (2)给多音字注音①脉⎩⎪⎨⎪⎧脉.脉含情( )脉.络清晰( ) ②颤⎩⎪⎨⎪⎧ 颤.动( )颤.栗( ) ③纤⎩⎪⎨⎪⎧ 纤.细( )纤.绳( ) ④荷⎩⎪⎨⎪⎧荷.叶( )负荷.( ) 2.辨形组词(1)⎩⎪⎨⎪⎧ 寞 漠 (2)⎩⎪⎨⎪⎧ 采 彩(3)⎩⎪⎨⎪⎧ 棹 淖绰(4)⎩⎪⎨⎪⎧ 惦 玷 踮 掂 (5)⎩⎪⎨⎪⎧ 缀 辍 啜 掇 (6)⎩⎪⎨⎪⎧ 皆 谐 偕 揩3.词语释义(1)田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妖童媛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兼传羽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寂寞·寂寥“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
着眼于人的主观感受。
“寂寥”寂静、空旷。
多着眼于客观环境。
例句:①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在________的草原上响起。
②她孤单一人,每逢佳节就倍感自身的________。
(2)风致·风韵“风致”指①美好的容貌和举止;②风味,风趣。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ué)敛裾.(jū)邂逅.(hòu)B.宁谧.(mì)熨.帖(yù)踱.步(duó)C.脉脉.(mò)袅.娜(niǎo)独处.(chù)D.倩.影(qiàn)媛.女(yè)冠冕.(miǎ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幽避诅咒没精打彩历尽沧桑B.弥望斑驳专心至志小心翼翼C.寂莫缥缈蓊蓊郁郁游目骋怀D.嬉游坐落豁然开朗迥然不同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B.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
C.本来是自己惹的祸,却千方百计转嫁给别人,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着实令人气愤。
D.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收到的实效有限。
答案:C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
C.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答案:B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B.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
D.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答案:B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车轮卷着灰尘,迅速地前进。
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袅娜.(nuó)霎.时(chà)蓊.蓊郁郁(wěnɡ)弥.望(mí) 颤.动(zhàn) 悄.无声息(qiǎo)参.差(cēn) 踱.步(duó) 曲.曲折折(q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霎”应读shà,“颤”应读chàn,“曲”应读qū。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瞌睡惊诧缈茫迷迷糊糊惦记青雾沧茫纤腰束素风致灌木旋律没精打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缈”应为“渺”,“沧”应为“苍”,“彩”应为“采”。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1670209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____着轻纱的梦。
A.照浸覆B.淌洗覆C.泻洗笼D.洒泡笼【解析】“泻”字有“倾泻”之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
“洗”字写出了叶子和花纤尘不染的特点。
“笼”字写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第3课《荷塘月色》课堂测试试题及答案班级座号姓名效果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以下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脉脉〔mo〕颤〔zhan〕动乘〔cheng〕凉独处〔chu〕的妙处〔chu)〕B.酣〔han〕睡整齐〔cen〕袅娜〔na〕蓊蓊郁郁〔yu)〕C.装点〔zhui〕倩〔qian〕影皱缬〔xie〕揪〔jiu〕着草D.一绺〔luo〕羞怯〔se〕踱〔duo〕着步明眸善睐〔lai〕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树梢上模模糊糊的是一带远山,只要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妙的姿态〕C.树色一概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我们末尾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描画水波荡漾时那种忽离忽合的神奇的光〕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A.显示给人看的神色B.颜色C.颜料或染料的色D.神态、样子4.指出以下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溢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宏伟而绮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剧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和风过处,送来缕缕幽香,似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应依次填入一项标点最适宜〔〕«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事先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A.①,②。
③〝④;⑤。
〞⑥«⑦无⑧»B.①。
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C.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D.①。
②,③〝④,⑤。
〞⑥无⑦«⑧»〕6.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荷花的色、香、形的特点B.月色的谐和、柔和的美C.荷塘月色的素净朦胧的美D.荷塘周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7.〝像今早晨,一团体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在的人〞一句中前后两个〝什么〞是指〔〕A.任何事情B.白昼愿想的事;白昼不愿想的事C.白昼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快乐的事;令人烦恼的事8.上句中〝自在的人〞指的是〔〕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B.摆脱了繁重的肉体压榨的人C.从〝颇不安静〞的心绪中暂时摆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D.享遭到月夜美景的人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抬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A.绝句B.古风C.乐府D.散曲10.用不同的事物重复比喻同一对象的各个方面,这种修辞方法叫〔〕A.博喻B.明喻C.暗喻D.排比二、阅读题〔50分〕〔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1—13题。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达标课后练习苏教必修2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达标课后练习苏教必修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ué〕敛裾.〔jū〕邂逅.〔hòu〕B宁谧.〔mì〕熨.帖〔yù〕踱.步〔duó〕C脉脉.〔mò〕袅.娜〔niǎo〕独处.〔chù〕D倩.影〔qiàn〕媛.女〔yè〕冠冕.〔miǎn〕解析:A项“煤屑〞的“屑〞应读“xiè〞;C项“独处〞的“处〞应读“chǔ〞;D项“媛女〞的“媛〞应读“yuàn〞。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幽僻诅咒没精打彩历尽沧桑B弥望斑驳专心至志小心翼翼C寂莫缥缈蓊蓊郁郁游目骋怀D嬉游坐落豁然开朗迥然不同解析:A项“彩〞应为“采〞;B项“至〞应为“致〞;C项“莫〞应为“寞〞.答案:D3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
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解析:C项的分析应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触觉的感受〞。
答案:C4下面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荷塘月色》基础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煤屑.(xiāo)媛.女(yuàn)蓊.郁(wěnɡ) 颤.动(zhàn)B.踱.步(duó) 船棹.(zhào)噩.梦(è) 独处.(chù)C.弥.望(mí) 霎.时(shà)歌曲.(qǔ) 纤.绳(qiàn)D.惊诧.(chà) 敛裾.(jū)负荷.(hé) 参与.(yù)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枭雄嘻笑西州曲B.泄气倾泻蛙声凝碧C.幽僻点缀缈茫惦记D.丰姿酣眠斑驳没精打彩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河边树木犹如纤细的睫毛,给湖滨增添了美丽的流苏,蓊蓊郁郁....的群山则成了湖滨垂悬的眉毛。
B.寂静的黑夜里,隐隐约约....听到楼下有小女孩的答应声。
C.刚从中国回来的休斯敦火箭队似乎遇到了时差反应,队员在19日的训练中显得没精打...采.,无法集中精力完成训练任务。
D.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两名地方议员的行径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的强烈抗议。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结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二、语言表达1.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2021年高中语文专题四《荷塘月色》练习苏教版必修2
一、初读文章,自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煤屑.()幽僻.()蓊郁
..()踱.着()弥.望()
袅娜
..()霎.时()颤.动()脉.脉()酣.眠()
乍.看()媛.女()纤.腰()敛裾
..()倩.影()
似.的()空隙
..()鷁.首()峭楞.楞()梵婀
..玲()
二、自由朗读文章,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朗读时要注意的技巧:
(1)、音乐美——快慢、轻重、高低
(2)、感觉美——感情的表达要处理得当,使人信服。
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断句、停顿。
三、多次读文章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写下你的感受或感悟。
《荷塘月色》本文的感情基调:
依据:
①文中话(段)
你的理解
②文中话(段)
你的理解
⑥文中话(段)
你的理解
⑦文中话(段)
你的理解40320 9D80 鶀$32283 7E1B 縛S30859 788B 碋H30497 7721 眡l36748 8F8C 辌U28711 7027 瀧 21736 54E8 哨c26925 692D 椭。
《荷塘月色》同步训练第Ⅰ卷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脉脉(m^)颤(zh4n)动A.乘(ch6ng)凉独处(ch()的妙处(ch))酣(h1n)睡参差(c9)B.袅娜(n4)蓊蓊郁郁(y))点缀(zhu@)倩(qi4n)影C.皱缬(xi6)揪(ji&)着草一绺(l[] 羞涩(s8)D.踱(du$)着步明眸善睐(l2i)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D.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形容水波荡漾时那种忽离忽合的神奇的光)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 A.显示给人看的脸色B.色彩C.颜料或染料的色D.情态、样子4.指出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应依次填入一项标点最合适[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A.①,②。
③“④;⑤。
”⑥《⑦无⑧》B.①。
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C.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D.①。
②,③“④,⑤。
”⑥无⑦《⑧》)6.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的色、香、形的特点B.月色的和谐、柔和的美C.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的美D.荷塘四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7.“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一句中前后两个“什么”是指[ ] A.任何事情B.白天愿想的事;白天不愿想的事C.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高兴的事;令人烦恼的事8.上句中“自由的人”指的是[ ] 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B.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压迫的人C.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D.享受到月夜美景的人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 A.绝句 B.古风C.乐府 D.散曲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3题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⑤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10.文中加粗的“这”指代的是[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B.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C.不能朗照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11.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恰到了好处”,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对美好的向往心情吻合B.和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吻合C.在这淡淡的月色下,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世界”似的D.朦胧的月色能赋于景物新奇甜美、温和的韵味,令人神往12.①—④句是一个多重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13.选出对第⑤句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描写月下灌木和柳树之美B.描写灌木和柳树的影子美C.正面描写月色朦胧美D.用反衬法写月光轻盈荡漾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4—19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4.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15.“田田”一词源出[ ]A.律诗《江南曲》B.六朝乐府《西洲曲》C.古诗《西洲曲》D.古乐府《江南曲》16.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17.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18.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
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19.“不能见一些颜色”的“颜色”在句中的含义应是[ ]A.颜料或染料B.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C.情态、样子D.色彩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a.虽然是满月,b.天上却有一层的去,c.所以不能朗照;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e.醋眠固不可少, f.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0.文中标有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 ]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选出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22.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是[ ]A.从上到下 B.从光到影C.从动到静 D.从荷到树23.“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24.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 ] A.月下的荷塘 B.月的光和影C.荷塘的月色 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参考答案1.C(A“颤”读ch4n;B“娜”读nu$;D“绺”读li(;“睐”读l4i) 2.C(“乍看”应释为刚一看去,初看) 3.D 4.D明喻(其它为通感) 5.B 6.C(联系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7.B 8.C 9.C 10.C 11.B 12.D 13.D(本节是写月色,是侧面描写) 14.C(A弥留:病重快要死了;B更加C满D填满) 15.D16.叶—花—香—波 17.C 18.B(从语段的最后一句看:“流水”依旧“遮住了”)19.C 20.D 21.C 22.D 23.D 24.B 25.C第Ⅱ卷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看荷花,宜晨,宜夜。
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
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
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
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
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
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
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
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
——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
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
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
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
此情此景,确也可乐。
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26.文中与“玉立婷婷”同义的词语是________。
27.“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8.“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是指________(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29.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________。
30.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作文32.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断,要求描绘具体,并能渗透某种明确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26.亭亭擎立 27.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以不沾不染之心和巨细无遗之眼领略繁花好景就能得乐。
28.荷塘夕照,确也可乐(当“依据此情此景”指代的内容和“确也可乐。
”“也”照应“别有”) 29.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引姜白石词句之后有“似乎凉意顿生,溽署已消。
”) 30.①荷叶太挤。
难有“田田”之感②闻石到荷香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文中有“首先”、“其次”、“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