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色本来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月光 的形象?请结合句子简析并体会其作用。
例句
分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①“泻”:承接前面月光如水 的比喻,写出月光由上而下的 气势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 里
②“浮”:以动写静,写出了 雾的轻飘状态以及在荷塘中的 位置
③“洗”:写出叶子和花在月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心里颇不宁静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荷塘
月色
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段经历,到荷塘去,受 到荷塘景物的感染,而产生的一段联想。
本文写景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试一一分析。
以不能朗照 “酣眠”比喻 月光朗照 “小睡”比喻 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 3.本句中心 这恰是到了好处
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彼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 处”
例句
修辞 手法
作用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
描摹出高低错落、明暗掩
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比喻 映的灌木影子,反衬出月
峭愣愣如鬼一般
光的轻柔。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 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
2.写作背景
暂时逃避
矛 盾
何 去 何 从
白色恐怖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 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 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 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 但是他毕竟 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 这种“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