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光学课件(第3节)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47
《物理光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物理光学》的第三章“光的干涉”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干涉的基本理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与操作、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以及薄膜干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光的干涉的基本原理。
2. 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干涉条纹的成因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干涉原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干涉条纹的观察与分析。
难点:干涉条件及干涉条纹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激光器、杨氏双缝干涉装置、薄膜干涉装置。
2.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器和光学演示仪展示干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什么会产生干涉。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干涉的基本原理,解释干涉条件及干涉条纹的成因。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干涉条纹间距。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干涉原理,计算给定条件下的干涉条纹间距。
5.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
6. 结果分析(10分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干涉原理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干涉条件干涉条纹间距的计算3. 薄膜干涉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条件下的干涉条纹间距。
答案:根据干涉公式,计算出干涉条纹间距。
2. 作业题目: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了解光的干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探究薄膜干涉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片、光盘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实验操作的过程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光的干涉原理:理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掌握光波的叠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