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融机构体系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有哪些职能?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为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运行和金融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便利支付结算、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信息不对称、转移与管理风险。
2.我国的金融机构可以分为几大类?各大类分别由哪些机构组成?A、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2)金融监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B、银行类金融机构(1)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4)邮政储蓄银行C、非银行类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2)证券公司(3)投资基金(4)信托投资公司(5)财务公司(6)信用合作组织(7)租赁公司D、外资金融机构E、政策性金融机构(1)政策性银行(2)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宗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为国际货币问题的商讨与协作提供便利,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均衡发展,提高成员国就业实际收入水平,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
(3)促进汇率的稳定,维持成员国正常的汇兑关系,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
(4)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
(5)在有充分保障的条件下为成员国提供资金,使其增强信心纠正国际收支失衡,而不只采取有损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
(6)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时间,并减轻其程度。
4.简述归纳巴塞尔委员会对国际金融机构监管内容的变化。
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
这个协议的核心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内容: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职责。
1983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它是1975年版本的修改版,也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
①国家开发银行。
、开发性银行是指专门为经济建设长期投资提供资金的银行,业务特点是投资多、见效慢、周期长、获利少,因此,此类机构大部分由政府设立,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也通过发行债券筹集一部分资金。
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是中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大的一家,也是出中国人民银行外唯一的正部级金融机构。
开发银行的信用等级为所有中国企业中最高,拥有几乎等同于财政部的债信等级。
其主要职能为支持基础建设,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并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贷款业务。
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性银行是专门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于国务院的财政性金融机构。
其具体业务包括提供优惠的利率的农业收购贷款;国家扶持的农业生产性投资贷款;因特定环境和特殊因素而开放的贷款。
③中国进出口银行进出口银行是为配合国家经济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而设立的专门性银行,承担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普通出口商不愿或无力承担的高风险,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普通出口商无力或不愿承担的高风险,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不足,改善本国出口融资的条件,增强本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于国务院的财政性金融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自主、保本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
其主要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通过提供优惠出口信贷增强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而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资金,能够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它不具备信用创造能力。
1.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其后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二是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三是市场主体结构日益优化,四是国际差距逐步缩小。
2.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也称信托公司,是以资金及其他财产为信托标的,根据委托者的意愿,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及运用信托资产的金融机构。
简述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中国金融领域内,通过立法、监管、管理组织,建立起来的各种金融组织,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
本文将就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是指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中国外汇局等。
这些机构在确保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机构安全运营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机构都是独立的监管机构,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作用不可替代。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促进金融市场发展,维护金融稳定。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起到金融监管的作用,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货币,具有严格的货币政策和货币管理权力。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我国的证券行业监管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规范,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证监会的职责包括制定证券法规、批准发行证券、监督证券交易等。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是我国新成立的金融监管机构。
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管理银行和保险行业,保障金融机构安全、规范运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银保监会整合了原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的职责,这也意味着银保监会将会采取更加综合的监管模式,为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融资支持,也为广大客户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四类,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国有商业银行是指由中国政府出资持有股份的银行,主要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法人和自然人出资组成的银行,主要包括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是指侧重于提供城市居民及商业客户金融服务的银行;农村信用社则是面向农村地区和农村居民的银行。
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录一、金融机构概述------------------------------------------------------------------2 金融机构含义、功能作用及一般体系的构成-----------------------------2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2 1、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2 2、“大一统”模式的金融机构体系-------------------------------------------------2 3、1979年以来市场化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3三、 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3 4、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3关键词:中国 银行 金融结构一、金融机构概述:1、含义: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金融活动的具体组4 11201628织者,是伴随商品货币经济而产生并服务于商品货币经济的信用精英呢机构。
2、金融机构的功能作用:(1)信用中介功能;(2)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功能;(3)给社会提供支付机制的功能;(4)分散风险功能;(5)提高资产流动性的功能;(6)超时空的资金转移功能。
3、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银行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资产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六章其他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以外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或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这一类机构与银行一样,也是以货币为其经营对象,从事融资活动并取得盈利。
它与传统上商业银行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就业务范围而言,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是吸收存款(主要是活期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支付结算,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而言不能吸收活期存款,特别是不能吸收个人储蓄,主要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方式或指定范围的业务,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二是就功能而言,商业银行由于接受活期存款并且可以通过创造活期存款的方式提供信用,所以在履行信用媒介功能的同时,派生出了信用创造功能;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也不能通过创造活期存款的方式提供信用,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就只具有信用媒介功能,而没有信用创造功能。
但现在由于金融创新的大量涌现,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上述区别已日益模糊,非银行金融机构已越来越多地介入银行服务的领域,从而与银行展开了更为直接的竞争。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保险机构、信托投资机构、证券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一节信托机构一、信托及其概念信托是指财产的所有者(自然人或法人)为本人或他人的利益,将其财产交与受托人,委托受托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财产作妥善的管理和有利的经营的一种经济行为。
其运作的基本程序是:委托人依照契约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的权利转让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谨慎人原则(即像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处理自己的财产那样)占有、管理和使用信托财产,并处分其收益。
信托投资公司也称信托公司,是以资金及其它财产为信托标的,根据委托者的意愿,以受托人的身份管理及运用信托资财的金融机构。
信托投资公司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受托人的利益管理、支配信托财产。
经营风险由委托人或受益人承担,收益一般归受益人,公司收取手续费。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名词解释1、金融机构——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为金融机构。
2、金融中介机构——指专业化的融资中介人,以发行融资证券的方式汇集各种期限和数量的资金,并进行集中运作,投向需要资金的社会各部门,促进了资金从盈余者向资金短缺者的流动。
3、投资银行——专门从事股票与债券投资活动,代办发行或包销证券,并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服务的银行。
4、专业银行——指专门从事指定范围内的金融业务、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银行。
专业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范围。
目前各国主要的专业银行包括投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开发银行、储蓄银行和进出口银行。
5、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信贷融资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
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方式,有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6、信用合作机构——由个人集资组成的以互助为宗旨的合作性金融组织。
这些合作机构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分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
7、商业银行——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8、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9、信托机构——从事信托业务、充当受托人的法人机构。
其职能是财产事务管理,即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可概括为“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分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一)中央银行(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其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发行、管理货币等。
我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由国务院领导)层次:总行、分行( 9家)、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门( 2个北京、重庆)(二)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主体,其特征主要是盈利性。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①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②股份制商业银行 a.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全国性商行中信实业银行: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银行华夏银行:中国第一家由工业企业开办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b.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已不局限于某一地区)如: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
③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④外国银行 ---外国银行的分支行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三)专业银行最大的特点:不吸收活期存款①投资银行定义:专门从事股票与债券投资活动,代办发行或包销证券,并为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服务的银行.我国的投资银行: 第一家:1995年8月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我国的投资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投资银行的雏形是:信托投资公司②储蓄银行定义:专门经办居民储蓄,以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
资金运用:提供消费信贷、住宅贷款、投资我国: 2004年2月15日中国首家住房储蓄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业。
③抵押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定义:专门从事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发放的银行。
(四)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区别:政策:受政府控制专业:独立开展业务定义:由政府设立的金融机构,从事政府交办的政策性金融业务。
特征: a 政府控制性 b 非盈利性 c 非商业性 d 不能信用创造分类:①开发银行: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贷款 1994年4月,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国家重点建设②农业政策性银行:配合政府农业政策,为农业提供特别贷款。
1994年11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③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支持和推动进出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金融机构。
1994年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促进机电产品的出口。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区别: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来源1、保险公司任务:分散风险保险是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因死亡、伤残给付保险金的一种方法。
我国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泰康、新华、华泰等。
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劳合社) 2、证券公司三大业务:承销、经纪、自营我国有2600多家证券交易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云南民族证券、西南证券、广发证券等。
3、信用合作社定义:由合作社成员集资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
分类: 1)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单位的信用组合。
我国:1996年以前,由农行管理 1996年以后,与农行脱钩,恢复为合作制的性质。
2)城市信用社:是城市小工商业者的信用组合。
我国现在已经改组为地方性商业银行。
如,昆明市商业银行4、财务公司(金融公司)定义: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资金运用:消费信贷、企业信贷我国的财务公司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
目的:为本企业集团内部集资或融通资金,不得在企业集团外部吸收存款。
5、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理财信托公司:代理人客户:委托人业务:信托业务、投资业务我国: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各省省属信托投资公司 6、金融租赁公司 7、邮政储蓄公司2、简述保险的概念、职能和种类①保险的概念。
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保险形成的要素:可保危险的存在;多个经济单位的结合;随机事件的科学化。
②保险的职能。
保险具有分散风险、组织经济补偿两个基本职能。
此外,在现代经济中还具有融通资金的作用。
③保险的种类。
保险常见的分类有:按保险基金来源的不同,分为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按保险保障范围的不同,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人身保险;按照保险实施形式差异,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
④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也称保险契约,是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一种协议。
订立保险合同的目的是保障被保险人对其财产或者生命、健康所享有的利益。
3、简述信托的概念、特点、职能和分类①信托的概念。
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签定合同,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信托有两种方式:贸易信托和金融信托。
信托的成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信托行为、信托财产和信托关系人。
②信托的特点。
特点:财产权是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信任是信托的基础;信托的目的是为了受益人的利益;受托人不承担损失风险;信托是多边经济关系。
③信托的职能和分类。
职能:财务管理职能;资财融通职能;信用服务职能。
信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种分类。
主要有:(1)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2)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3)设定信托和法定信托;(4)契约信托和遗嘱信托;(5)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6)国内信托和国际信托;(7)资金信托和非资金信托。
4、我国银行走向世界时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跨国银行的兴起和发展,说明尽管国与国之间存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别,但是银行业的国际化、全球化将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我国银行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稳妥,目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问题。
我国中央银行应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地制定出符合国际惯例的各种金融法规,以便能保证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正常有序,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顺利实现。
②金融机构的设立与分工问题。
我国商品经济尚欠发达,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这就要求设立相应的金融机构和开展特殊的金融业务,为地区经济服务,为国内经济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外银行、合资银行在国内开立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势不可挡,对这类银行也需进行有效的管理。
③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
银行业的国际化,使银行业务处于高度风险之中。
切实做好经营风险的预测、防范工作,是我国银行国际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为一旦银行出险,受损的不仅是一家银行,而是整个国家,甚至波及全球。
5、如何认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性质?银行类金融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与一般工商企业既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之处。
其共同点是:从事直接的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自有资本,独立核算,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等。
其特殊之处在于:( 1)来自于资本高杠杆率的特殊利益。
在银行经营过程中,银行不需投入很多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经营,并获取可观的收益,资本的财务杠杆率非常高。
在资本高杠杆率的作用下,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以其所拥有的巨额信贷资本、兼有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大量专业管理人才,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能够创造出丰厚的收益。
(2)银行的特殊风险。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与客户之间并非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以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在经营活动中不是表现为等价交换,而是表现为以信用为基础、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即银行以存款方式向公众负债、以贷款方式为企业融通资金。
银行经营活动的这种特殊性,产生出特殊的风险:即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公信力风险和竞争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