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完整word版)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完整word版)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完整word版)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2)教案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P33例2)让学生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2(补充)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 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P33例2)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 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 ⑸∠PRS=∠QPR-∠QPS=45°。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练习: 1.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 (1)8、15、_______;(2)10、26、_____. 2.△ABC中,a2+b2=25,a2-b2=7,又c=5,则最大边上的高是_______. 3.以下各组数为三边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 .7,24,25 C.4,7.5,8.5 D.3.5,4.5,5.5 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5,20,25,那么它的最长边上的高是(). A.12.5 B.12 C . 2 D.9 5.已知:如图,∠ABD=∠C=90°,AD=12,AC=BC,∠DAB=30°,求BC的长. 6.已知:如图,AB=4,BC=12,CD=13,DA=3,AB⊥AD,求证:BC⊥BD. E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20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科的学习,掌握利用勾股定理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分析———画图———解答。 2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在互助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勾股地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五个生准备门框框架 教学方式 互助学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了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 (一)出示课件一 生齐读勾股定理 (二)师:大家读的非常好,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们知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1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知道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师板书课题: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25页,互助合作学习完成例1,例2. 二、互助学习 (一)出示课件2、3结合课件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师友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生1汇报例1,师友补充并展示例1的解题过程。 生2讲解例2,师友展示例2解答过程。 (二)生讨论归纳:通过对例1、例2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分析---------画图---------解答 (RTΔ)(勾股定理) 三、探究提升 (一)出示课件4(思考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练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专题训练 1.给出下列几组数:①111,,345 ;②8,15,16;③n 2-1,2n ,n 2+1;④m 2-n 2,2mn ,m 2+n 2(m>n>0).其中—定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④ 2.下列各组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1,2,3 B .4,5,6 C .12,13,14 D .9,40,41 3.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 B .10 C .11 个D .12个 4.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的平方为2(m 2+1),其余两边分别为m -1,m + l ,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ABC ?的两边分别为5,12,另—边c 为奇数,且a + b + c 是3的倍数,则c 应为_________,此三角形为________. 6.三角形中两条较短的边为a + b ,a - b (a>b ),则当第三条边为_______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7.若A B 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50=6a +8b +l0c ,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面积为______. 8.已知在ABC ?中,BC =6,BC 边上的高为7,若AC =5,则AC 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 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k ,4k ,5k (k 为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 10.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cm ,24 cm ,25 cm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1.如图18-2-5,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若AC =l7,AD =8,CD=15,AB =1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12.已知ABC ?中,AB =17 cm ,BC =30 cm ,BC 上的中线AD =8 cm ,请你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应用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①5,12,13; ②7,24,25; ③8,15,17. 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你能猜测最大的角的度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入门测试 1.如图,湖的两端有A,B两点,从与BA方向成直角的BC方向上的点C测得CA=130 m,CB =120 m,则AB为( ) A.30 m B.40 m C.50 m D.60 m 2.一个圆柱形的油桶高120 cm,底面直径为50 cm,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的木棒长为( ) A.5 cm B.100 cm C.120 cm D.130 cm 3.国庆假期中,小华与同学去玩探宝游戏,按照如图所示的探宝图,他们从门口A处出发先往东走8 km,又往北走2 k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 km,再向北走到6 km处往东拐,仅走了1 km,就找到了宝藏,则门口A到藏宝点B的直线距离是( ) A.20 km B.14 km C.11 km D.10 km 4.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高m,宽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__m长. 5.历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法采用了下列图形,其中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边AE、EB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中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 ) A.S△EDA=S△CEB B.S△EDA+S△CEB=S△CDE C.S四边形CDAE=S四边形CDEB D.S△EDA+S△CDE+S△CEB=S四边形ABCD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含答案)精讲

第3章《勾股定理》: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填空题 1.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如图,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次,小明爸爸要在高0.9m,宽 1.2m的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板,这条木板需 m 长. (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最小值是 cm. 3.如图所示的一只玻璃杯,最高为8cm,将一根筷子插入其中,杯外最长4厘米,最短2厘米,那么这只玻璃杯的内径是厘米. 4.如图,一架10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刚好梯顶抵达8米高的路灯.当电工师傅沿梯上去修路灯时,梯子下滑到了B′处,下滑后,两次梯脚间的距离为2米,则梯顶离路灯米. (第4题)(第5题)(第6题) 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错误!,高为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结果保留根号) 6.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 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m.(结果不取近似值)7.如图,这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型池,该U型池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其边缘AB=CD=20m,点E在CD上,CE=2m,一滑板爱好者从A点滑到E点,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 m.(边缘部分的厚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整数)

(第7题)(第8题)(第9题) 8.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在圆柱下底面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上底面B处的食物,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 cm.(π取3) 9.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10.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长、宽、高分别是2米、0.3米、0.2米,A,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米.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1.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如图堆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和场地宽AD平行且>AD,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米.(精确到0.01米)1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7寸、5寸和3寸,A 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寸. 13.观察下列一组数: 列举:3、4、5,猜想:32=4+5; 列举:5、12、13,猜想:52=12+13; 列举:7、24、25,猜想:72=24+25; … 列举:13、b、c,猜想:132=b+c; 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 ,c= . 解答题 14.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Y qzx Bmm 【内容和教材分析】 内容教材第31-33页,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只是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关系.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运用.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2.说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及辨别其真假性. 【教学突破】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题设实际上是给出了三条边的条件,其形式和勾股定理的结论形式一致.证明在此条件下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从特例推向一般,设置两个动手操作问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做判断. 3.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对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理解它们通常困难不大.但对那些不是以“如果……那么……”形式给出的命题,叙述它们的逆命题有时就会有困难,可以尝试首先把命题变为“如果……那么……”.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先画出图形,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勾股定理的应用》精品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作用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而勾股逆定理的 作用是由“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亲自经历卷折圆柱. 2.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卷折圆柱中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矩形). 3.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手段,培养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 学建模的思想. 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课前回顾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情境引入 探究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柱下底面上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从点A爬到点B,蚂蚁沿着圆柱 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π取3)

当圆柱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时,蚂蚁怎么走最近呢? 所走路程为高+直径=12+2×3=18cm 所走路程为高 +πr=12+3×3=21cm 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222CB AC AB += cm AB 1522591222=∴=+= 比较方案①②③,可得,方案③为最短路径,最短路径是15cm 总结:1、线段公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勾股定理 在Rt △ABC 中,两直角边为a 、b,斜边为c ,则a 2+b 2=c 2. 练习1:在底面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体的左下角A 处有一只蚂蚁,欲从圆柱体的侧面如图迂回爬行去吃左上角B 处的食物,问怎样爬行路径最短,最短路径是多少? 从A 点向上剪开,则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连接AB ,则 AB 为爬行的最短路径.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习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习题 课堂练习 1.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80m 后,又走了60m ,再走100m 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80m 后,又走60m 的方向是 . 2.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2米的测影竿,早晨测得它的影长为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为1米,则A 、B 、C 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3.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 、B 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 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课后练习 1.一根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 2.一根12米的电线杆AB ,用铁丝AC 、AD 固定,现已知用去铁丝AC =15米,AD =13米,又测得地面上B 、C 两点之间距离是9米,B 、D 两点之间距离是5米,则电线杆和地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 =4米,BC =3米,CD =13米,DA =12米,又已知∠B =90°.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向正南或正北. 2.能,因为BC 2=BD 2+CD 2=20,AC 2=AD 2+CD 2=5,AB 2=25,所以BC 2+AC 2= AB 2; 3.由△ABC 是直角三角形,可知∠CAB +∠CBA =90°,所以有∠CAB =40°,航向为北偏东50°. 课后练习: 1.6米,8米,10米,直角三角形; 2.△ABC 、△ABD 是直角三角形,AB 和地面垂直. N A B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立,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积累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化归成勾股定理的几何模型(直角三角形)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可应用的RT △,然后有针对性解决。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犍为岷江大桥图片引入(一是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由斜拉桥上的直角三角形引入勾股定理的应用) 另出具复习引入题 如图,长2.5m 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 的底部离墙角1.5m ,如何求梯子的顶 端与地面的距离h? 先让学生复习勾股 定理的简单应用。 2、复习勾股定理内容 3、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例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但又不能把旗杆放倒测量,但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下端拉开5米后,绳子刚好斜着拉直下端接触地面,你能帮小明算算旗杆的高度吗? 首先让学生审题并画出几何图形,再引导其完成。题中隐含了什么条件? 解:设旗杆高AB=x 米,则绳子长AC=(x+1) 米,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 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 12 ,)1(52 22222==+=++x x x AC BC AB 解方程,得即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公开课获奖教案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 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 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 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 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 =PB =4,∠BPE =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 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 【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 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 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 【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 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 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

八数教学案 一、课时学习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前预习导学 1.填空题。 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⑶在△ABC 中,若a 2=b 2-c 2 ,则△ABC 是 三角形, 是直角; 若a 2<b 2-c 2,则∠B 是 。 ⑷若在△ABC 中,a=m 2-n 2,b=2mn ,c= m 2+n 2 ,则△ABC 是 三角形。 2.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8,b=15,c=17 B .a=9,b=12,c=15 C .a=5,b=3,c=2 D .a :b :c=2:3:4 3.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3,b=22,c=5; ⑵a=5,b=7,c=9; ⑶a=2,b=3,c=7; ⑷a=5,b=62,c=1。 4.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3、2; ⑵5 1,41, 31; ⑶32,42,52 ⑷9,40,41; ⑸(m +n )2-1,2(m +n ),(m +n )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 .3个 C.4个 D.5个 5.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 ⑴如果a 3>0,那么a 2>0; 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三、课堂学习研讨 例1(P75例2)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 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分析:⑴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形; ⑶依题意可得PR= ,PQ= ,QR= ;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1

17.1 .2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数形结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解释明白;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让学生深入探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25页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 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 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 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 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25页例2) 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2.6,AO=2.4,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OB 。 ⑵ 在△COD 中,已知CD=2.6,CO=1.9,利用勾股定理计 算OD 。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D A B C A B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1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训练要求: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弓I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根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 = 12米,BC = 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 △ ABC 中,AB2= AC2+ BC2= 122 + 52= 132 ; AB= 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①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cm .在圆行柱的下底面点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 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讨论) (2) 如图1-12,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 画对了吗? (3) 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 '将圆 柱的侧面展开(如下图). (1)A T A'f B ;( 2)A T B'T B; (3)A T D f B ;( 4) A f 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完成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图1-13)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随身只带卷尺? 也就是要检测/ DAB = 90°,/ CBA = 90° .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 DAB和厶C 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显然,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③随堂练习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 : 00甲先出发,他以6km/h的速度 向正东行走.1时后乙出发,他以5km/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 : 00,甲、乙两人相距多

勾股定理逆定理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2)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请说出它的内容及用途;并说明它与勾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 、借助三角板画出如下方位角所确定的射 .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 “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 号每小 12 30 号沿东北方向航行, , ABCD 学生通过思考举 手回答及总结得 出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 独立思考,得出 答案后相互交流 ⑴了解方位角, 及方位名词; ⑵依题意画出图 形; ⑶依题意可得 PR=12×1.5=18, PQ=16×1.5=24, QR=30; ⑷因为 242+182=302, PQ2+PR2=QR2,根 据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知∠ QPR=90°; ⑸∠PRS=∠QPR- ∠QPS=45°。 (2)教师提出你 能根据题意画出 相关图形吗? 读题是学生理 解题意的重要 环节,只有正 确接收有关信 息,才能为下 一步利用这些 信息进行分析 打好基础。 画图对学生来 说,会有一定 的难度 学生能准确的 画出也可利用 学生画的图进 行进一步的分 析(画图也是 本节课的难 点) 让学生明确, 仅仅基于测量 结果得到的结 论未必可靠, 需要进一步通 过说理等方式 使学生确信结

解:∵ AB=3,BC=4,∠B=90°, ∴ AC=5.又∵ CD=12,AD=13, ∴ AC2+CD2=52+122=169. 又∵ AD2=132=169, 即 AC2+CD2=AD2, ∴ △ACD 是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问题2 通过例1及例2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像18,24,30;3,4,5;5,12,13这样的勾股数,大家有没有发现18,24,30;3,4,5 这两组勾股数有什 么关系? 追问1 类似这样的关系6,8,10;9,12,15是否也是勾股数?如何验证? 追问 2 通过对以上勾股数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猜想? 结论:若a ,b ,c 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 ,bk ,ck (k 为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 【活动三】巩固拓展 练习1: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域,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向有一走私艇C 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已知A 、C 两艇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测得离C 艇的距离是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领海? 分析:为减小思考问题的“跨度”,可将原问题分解成下述“子问题”: (1)△ABC 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2)走私艇C 进入我领海的最近距离是多 (在学生都尝试画了之后,教师再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中画出示意图) 11 345123622+=????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案

课题 3.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2、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应用的区别 教法教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远处看,斜拉桥的索塔、桥面与拉索组成许多直角三角形 二探索活动 已知桥面以上索塔AB的高,怎样计算AC、AD、AE、AF、AG的 长. A B C E F G D

二.例题教学 例1 九章算术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 练习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另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A C B 例2 如图,在△ABC中,AB=26,BC=20,BC边上的中线AD =24,求AC.

勾股定理与它的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三.展示交流 1.如图,在△ABC 中, AB =AC =17,BC =16,求△ABC 的面积. 2如图,在△ ABC 中,AD ⊥BC ,AB =15,AD =12,AC =13,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3、如图,以△ABC 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且S 1+S 3=S 2,试判断△ABC 的形状? 四.总结 从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研究等腰三角形转化为研究直角 D C B A D C B A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21教学模式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数学 八年级 潘明明

课前1分钟交通安全教育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______科) 数学 2013 年 9 月 7日制订

际问题 2、将立体图形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问题 合作探究交流共享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景1: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从二教楼到综合楼怎样走最近 情景2: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 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 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意图: 通过情景1复习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2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在活动中体

验数学建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效果: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1) (2) (3) (4)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 →B 的路线长为:'AA d +, 情形(2)中A →B 的路线长为:'2 d AA π+ 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 ’剪开圆柱得到矩形,情形(3)A →B 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较短,最后通过计算比较(1)和(4)即可. 如图: (1)中A →B 的路线长为:'AA d +. (2)中A →B 的路线长为:''AA A B +>AB . (3)中A →B 的路线长为:AO +OB >AB . (4)中A →B 的路线长为:AB . 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 △AA′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2'B A A A AB +'=,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m ,底面半径为3cm ,π取3,则 A ’ A ’ A ’

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19.9(4)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要点归纳 应用勾股定理时要注意: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中,首先弄清那条边是斜边。 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时要注意:最大边的平方等于较小两边的平方和。 疑难分析 例1 将两块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EDB=90°,∠A=45°,∠E=30°,AB=DE=6.求重叠部分四边形的面积。 例2 如图,P是四边形内一点,过点P作AB、BC、CD、D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G、H,已知AH=3,HD=4,DG=1,CG=5,CF=6,FB=4,且BE-AE=1,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 A B

基础训练 1. 在直角三角形中,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36、64,则以斜边为边长 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 2. 在△ABC中,∠C=90°,若AB=5,则AB2+AC2+BC2=____; 3. 一根旗杆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米处,则旗杆折断之前有 ____米; 4.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8米,那么17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米; 5.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和5,求以第三边为边长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 6. 在△ABC中,AB=15,AC=13,边BC上的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____; 7. 已知在Rt△ABC中,∠C=90°,若a+b=14,c=10,则Rt△ABC的面积是(). A.24 B.36 C.48 D.60 8.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6,周长为36,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56 B.48 C.40 D.32 9. 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1 B.120 C.90 D.不能确定 10. 放学以后,小红和小颖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红和小颖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红用15分钟到家,小颖20分钟到家,则小红和小颖家的直线距离为().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D.不能确定 11. 观察下列几组数据:①m2+n2、2mn、m2-n2(m﹥n﹥0)②三边之比为1:2:3;③△ABC 的三边长为a、b、c,满足a2-b2=c2。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有(). A.1组 B.2组 C.3组 D.0组 12. 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千米,C、D为两村庄,DA⊥AB于点A,CB⊥AB于点B,已知DA=15千米,CB=10千米,现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 (1)若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千米处? (2)若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和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 13. 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EF的 长是多少? D' A E

18.2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_达标训练(含答案)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达标训练 一、基础·巩固 1.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三内角之比为1∶2∶3 B.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1∶2∶3 C.三边长之比为3∶4∶5 D.三内角之比为3∶4∶5 2.如图18-2-4所示,有一个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零件ABCD ,AD ∥BC ,斜腰DC 的长为10 cm ,∠D=120°,则该零件另一腰AB 的长是________ cm (结果不取近似值). 图18-2-4 图18-2-5 图18-2-6 3.如图18-2-5,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4,S 2=8,则AB 的长为_________. 4.如图18-2-6,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AB 中点,F 为AD 上的一点,且AF= 4 1AD ,试判断△EFC 的形状. 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18-2-7,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与∠BDC 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4,AB=3,BD=5,DC=12 , BC=13,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图18-2-7

6.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k2-1,2k,k2+1(k>1),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二、综合·应用 7.已知a、b、c是Rt△ABC的三边长,△A1B1C1的三边长分别是2a、2b、2c,那么△A1B1C1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8.已知:如图18-2-8,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且CD2=AD·BD.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图18-2-8 9.如图18-2-9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3,1),B(2,4),△OAB是直角三角形吗?借助于网格,证明你的结论. 图18-2-9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 3、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关键: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可应用的RT△,然后有针对性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道白:在一棵树的l0m高的D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 2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 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 评析:如图所示,其中一只猴子从D→B→A共走了30m,另一只猴子从D→C→A也共走了30m,且树身垂直于地面,于是这个问题可化归到直角三角形解决.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题意,用化归的思想解决问题. 解:设DC=xm,依题意得:BD+BA=DC+CA CA=30-x,BC=l0+x在RtnABC中 2 2 2BC AB AC+ =AC' =AB' +BC 即()()2 2 210 20 30x x+ + = - 解之x=5 所以树高为15m. 二、范例学习 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从点A出发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B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22;(2)画出所有的以(1)中的AB为边的等腰三角形,使另一个顶点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度都是无理数.

教师分析 只需利用勾股定理看哪一个矩形的对角线满足要求. 解(1) 图1中AB长度为22. (2) 图2中△ABC、 △ABD 就是所要画的等腰三角形. 例如图,已知CD =6m , AD =8m , ∠ADC =90°, BC =24m , AB=26m .求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师分析:课本图14.2.7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因此我们首先应考虑如何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形,这是方向,同学们记住,实际上 阴S =ABC S ?-ACD S ?,现在只要明确怎样计算ABC S ?和ACD S ?了。 解 在Rt △ADC 中, AC 2=AD2+CD2=62+82=100(勾股定理), ∴ AC =10m . ∵ AC2+BC2=102+242=676=AB2 ∴ △ACB 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 b 、 c 有关系: 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S 阴影部分=S△ACB -S△ACD =1/2×10×24-1/2×6×8=96(m 2). 评析:这题应总结出两种思想方法:一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将不规则图化成规则”,二是求面积中,要注意其特殊性. 三、课堂小结 此课时是运用勾股定理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画出正确的图形,通过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碰到空间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间题,一般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即将空间曲面展开成平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求解,遇到求不规则面积问题,通常应用化归思想,将不规则问题转换成规则何题来解决.解题中,注意辅助线的使用.特别是“经验辅助线”的使用. 五、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