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课件图形联想
- 格式:pdf
- 大小:6.94 MB
- 文档页数:52
图形联想教材分析:图形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而且关系密切。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表现媒体,它在人们的文化、信息沟通和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形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和开发想象意识的课程,并通过作业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基础。
一个圆,在小学生的眼里会变成太阳、月亮、球、饼、轮子、扇子……小学生是善于想象、长于联想的。
但平时小学生对各种大小、形状、纹理都不一样的图形往往又是不太注意的。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看看、想想、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所观察事物的形状和大小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课简要介绍了图形联想的构思方法和思考途径,然后着重介绍联想在构思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运用,对图形的基本运用、图形的基本训练形式加以介绍和讲解。
本课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图形联想图片,便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业提示相呼应。
教材中各种示范图片的联想、添画具有一定的情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32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游戏激趣:老师出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印有圆形的纸上画出各种事物,比赛谁画的变化图形最多。
(2)课件慢慢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
让学生观察: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展示帆船)(3)展示悉尼歌剧院全貌,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0课图形的联想》浙美版(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图形的联想》是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联想和组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图形的联想方法,二是图形的组合创作。
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从生活中的事物和自然景观中获取灵感,将简单的图形进行联想和组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图形和色彩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联想和组合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图形的联想方法,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图形的联想方法,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和创新。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生活中的事物和自然景观与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评价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图形的联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事物和自然景观中获取灵感。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组合创作,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的联想和组合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形的联想方法和图形组合创作两个部分。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图形的联想》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0课图形的联想》是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学会将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图形组合的例子,以及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审美基础,他们对图形的变化和组合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联想和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组合和变化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图形的组合和变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联想和创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和艺术家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组合和变化方法。
2.联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联想和创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3.示范法:教师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变化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学生作品和艺术家作品示例。
3.绘画工具和材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然后提问:“你们能将这些简单的图形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和物体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子和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图形组合和变化方法,如重复、对称、层次等。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变化示范,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方法。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尝试自己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变化。
第12课图形联想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教师)范例、浅色卡纸(32开)教学过程1.引导游戏。
比一比:谁的圆形变化多、添画妙?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精心的思考、大胆的想象,单纯的圆形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图形联想》。
2.方法指导。
(1)由老师示范最基本的联想方法:在基本形上巧妙地添加少而精的图形。
(2)经出帆船閤形,如学6柑山联酬•、3.欣赏启发。
通过欣赏教材中悉尼歌剧院、水杯、尺子、鸭子的联想图片等,启发学生对图形的发散性想象思维。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大胆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比比谁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想得有趣。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
(1)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联想的方法加以说明。
(2)欣赏完同学的作品后,评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件作品。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形资料,带齐绘画工具。
(教师)搜集各种创意图形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欣赏与感悟。
(1)欣赏、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鼓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2)展示创意图形,分析其特点。
提问:喜欢哪一幅画?画面的创意特色是什么?小结:创意图形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我们全新的形象思维。
3、思考与想象。
(1)出示各种创意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
(2)提问: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采用小组接龙方式回答。
(3 )每小组分发几个图形,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考。
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图形的联想教学目标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教具学具(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教师)范例、浅色卡纸(32开)教学过程1.引导游戏。
比一比:谁的圆形变化多、添画妙?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精心的思考、大胆的想象,单纯的圆形可以变出这么多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图形联想》。
2.方法指导。
(1)由老师示范最基本的联想方法:在基本形上巧妙地添加少而精的图形。
(23.欣赏启发。
通过欣赏教材中悉尼歌剧院、水杯、尺子、鸭子的联想图片等,启发学生对图形的发散性想象思维。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自选一个图形,大胆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比比谁想得多,想得与众不同,想得有趣。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
(1)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联想的方法加以说明。
(2)欣赏完同学的作品后,评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件作品。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形资料,带齐绘画工具。
(教师)搜集各种创意图形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好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欣赏与感悟。
(1)欣赏、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鼓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2)展示创意图形,分析其特点。
提问:喜欢哪一幅画?画面的创意特色是什么?小结:创意图形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我们全新的形象思维。
3、思考与想象。
(1)出示各种创意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
(2)提问: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采用小组接龙方式回答。
(3)每小组分发几个图形,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