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与检测发布时间:2021-09-07T01:38:15.82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月第13期作者:王文凭[导读] 整体来说,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王文凭43012119840811****摘要:整体来说,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若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生产能力、强化项目管理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与检测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发展极为迅速,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技术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来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劣与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能密切相关,同时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
因此,应该对可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为全面改善和提升施工质量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1建筑工程混凝土常见问题分析1.1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自收缩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水泥的水化所导致的混凝土内在干燥,水胶比越低,自收缩增大越明显。
当然,水胶比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收缩,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早期阶段,龄期的增加会导致其增长速度逐渐变换。
养护温湿度是影响混凝土早期收缩最为关键的因素。
如果湿度相同,随着温度的升高,收缩也会提高;如果温度相同,则湿度越高,收缩越小。
相对于河砂为原材料的混凝土,山砂为原材料的混凝土收缩更大,而且山砂的产地不同,收缩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如果砂中泥的含量越高,那么收缩就越大[1]。
1.2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现象如果说混凝土结构存在局部疏松或石子多、砂浆少的情况,就会出现窟窿,由于其形状类似蜂窝,故将其称之为“蜂窝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①混凝土的配比不科学,尤其是石子太多,砂浆太少;②搅拌时长太短,导致拌和不均匀,从而使其和易性受到影响;③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石子密度过于集中,则容易导致石子砂浆出现离析现象;④在混凝土下料时,没有进行科学分层,出现振捣不实等。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物的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引以高度的重视,严格控制混凝土制作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本文从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入素,分析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确保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的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字】混凝土;质量;控制民用住宅和办公楼等工程建筑物中的梁、板、柱、基础等的结构安全及防渗等功能一般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来承担,所以,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如果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混凝土的工进行质量控制。
一、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1、原材料的影响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所以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把握:(1)水泥。
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
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根据经验,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
(2)黄砂。
黄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含泥过多或砂子太细,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
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石子。
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这些都是影响石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经调研,目前许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能满足建筑质量的要求。
所以,在建筑材料石子的选购中要注意石子的级配及其压碎值等。
2、配合比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
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混凝土的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结构构件中。
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由于建筑混凝土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施工质量控制一直是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和挑战。
在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成为了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
对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提升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旨在通过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探讨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现阶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研究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平;3.深入了解建筑混凝土施工流程,分析各个施工阶段的关键环节和要点,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具体指导和建议;4.分析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5.总结和归纳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上述研究目的的具体阐述,可以更好地指导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稳步提升。
1.3 研究意义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混凝土工程是民生工程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稳定性。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摘要: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工程建筑材料,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如果混凝土要想很好地满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体结构的各种需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耐久性能和稳定性能,而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混泥土;工程;施工;质量;措施如今,现代建筑物的修建已经离不开混凝土这种材料,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建筑物的骨骼,人们生产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空间中,大街上随处可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建筑。
要使建筑物具有合理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所以混凝土必须具有很高的质量。
一、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测验混凝土的质量高不高要首先看抗压强度,弄清楚了影响混凝土中的抗压强度的因素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对混凝土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质量和标准能够达到更高的要求。
其中混凝土用水泥强度和抗压强度是呈现正比状态。
当水灰比不变时,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时不能采用增加水泥用量的方式来进行提高,而这个方式则会使混凝土出现较大的变形和收缩状态。
当水灰比相等时,低标号的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则比高标号的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低得多。
因此,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和水泥强度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只要控制好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和水泥这两个环节,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此外,在混凝土中还有一些像砂石、粗骨料等等方面的因素可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当配合比或者水灰比相等时,通过两种材料所配比出来的混凝土,其中卵石混凝土要比碎石混凝土的强度要弱。
而当石质强度相等时,卵石表面要比碎石表面要更加的细腻,其中碎石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要比卵石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要强。
因此,我们要把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进行控制,其控制在3.2cm左右,而细骨料则是比粗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相对要小,故而,混凝土公式中完全没有砂种柔效的反映,然而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探讨引言现浇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具有施工周期短、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
然而,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持久性和安全性,加强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成为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介绍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控制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为现浇混凝土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 搅拌比例的合理性控制:搅拌比例是现浇混凝土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配制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和混凝土成本。
2. 施工设备和工具的规范使用:现浇混凝土施工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如搅拌车、输送泵、浇注桶、搅拌机等,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3. 现场环境的控制:施工现场环境对混凝土成型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在施工前,应对现场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清洁、无明显污染,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波浪和缩孔现象。
4. 浇注方式和时间的合理控制:混凝土浇注方式和时间是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和强度的重要因素,最常使用的浇注方式是顺流浇注、分段浇注和分层浇注。
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浇注方式,并在浇注过程中控制混凝土充填速度、充填量和充填压力,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1. 技术交底: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施工方案、搅拌比例、设备使用、浇注方式以及施工安全事项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方案和质量要求。
2. 配合把握:搅拌比例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合理配合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确保混凝土强度和均匀性。
3. 梳理管控: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梳理、清理、保洁等工序,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减少污染和破坏,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谈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原理及方法的探析,通过实例运用,从而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以期为基建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较实用技术借鉴。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作为土建中最重要的材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房屋工程质量的优劣。
本文就施工阶段混凝土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通过控制图法对具体实例进行控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混凝土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形成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都应对影响项目质量的人员、机械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成果进行阶段性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使问题在工程初期得以解决,从而减少经济损失[1]。
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综合为:一般的技术管理方法;实验的方法;检查验收的方法;管理技术的方法以及多单位控制的方法。
2.1现场质量检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量法和试验法三种[2]。
1观察法。
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如工人操作是否正确等,均是通过目测检查、评价。
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确定有无空鼓,还可根据声音的清脆和沉闷,判定属于面层空鼓或底层空鼓。
2测量法。
就是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
3试验检查。
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
如试验混凝土强度等。
2.2数理统计方法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应用以下七种方法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3],调查统计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相关图法、控制图法。
在应用以上方法时,一般步骤: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质量状况判断、分析问题原因、拟定改进措施。
在本文实例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就采用控制图方法进行控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摘要:在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与成本的诸多因素中,配合比设计至关重要。
确保混凝土质量,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即从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略作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控制质量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he cost of the many factors, mix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is each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f duty.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described briefly. keywords: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现代建筑离不开混凝土,混凝土质量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严重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在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与成本的诸多因素中,配合比设计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的组份,即水泥、骨料、水及外加剂的配合比例。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确保混凝土质量,是每个工程技术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控制配合比1、首先应熟悉原材料的性能,把好质量关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通过试配确定合理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选用的材料,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通过试验定出既能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其它要求而经济合理的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比例。
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其它如砂率、水泥用量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各种性能。
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与浇筑过程的控制以及养
护等。
原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如水泥的品种、品牌,砂、石料的质量等。
根据
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达到要求。
配合
比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工程的使用环境、结构的荷载等。
在搅拌与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搅拌时间、浇筑速度等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混凝土质量检测是为了验证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评估施工质量。
常用
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强度检测、渗透性检测和外观检测等。
强度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压力试验或者弹性模量试验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
渗透性检测是为了评估混
凝土的抗渗性能,常用方法有质量损失法、透水系数法等。
外观检测主要用于评估混凝土
的表面质量以及是否存在裂缝、麻面等问题。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摘要:强度、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是混凝土质量的三大要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配合比、其拌制、其运输等各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形成,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质量是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保证。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事业大规模发展,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重要分项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步显著,在关注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还强调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功能性,显然已走入世界先进行列。
研究、开发、应用高质量混凝土,既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当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及其影响因素1.1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结构物的主要功能在于承受荷载或抵抗其他各种作用力,故强度是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要求,也是评定混凝土质量最直接的指标。
由于混凝土结构物主要利用抗压强度承受荷载,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强度往往就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骨料质量、骨料级配差、施工温度及湿度。
1.2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变形主要存在化学收缩、干湿变形、碳化收缩、温度变形这几种情形。
混凝土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比反应前物质的总体积小。
只有将收缩值控制在1%的范围内时,才不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作用。
混凝土因周围环境湿度变化会产生干燥收缩和湿胀。
湿胀混凝土无危害,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受干燥时胶体失水而紧缩开裂,但干缩变形在重新吸水后大部分可以恢复,干缩变形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浇筑成型密实度和养护时间。
碳化收缩与干燥收缩总是相伴发生,碳化收缩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导致混泥土表面产生微细裂纹。
混凝土传热很慢,在大体积混凝土硬化初期,由于内部水泥水化热而积聚较多热量,造成混凝土表里温差很大,混泥土内部热膨胀值大大超过表面的膨胀变形,从而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并产生开裂破坏。
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下也会发生徐变。
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探析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虽然混凝土施工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们相信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并加强施
工各阶段人员的责任心,会使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和预防更上一个台阶。
1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
1.1 由于混凝土施工造成表面质量低下的质量通病
表面质量低下的质量通病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麻面、蜂窝和表面不平整三种,下面就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1.1.1 麻面的表现形式为在混凝土的局部表面出现较多的麻点或小凹坑最终造成缺浆和形成粗糙面,但相对于钢筋外露可以认为其危害只处于表面,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模板在使用前没有进行湿润或湿润不够造成混凝土失水产生麻面,此外隔离剂刷涂不匀或表面杂物未清理干净也是在进行混凝土脱模时产生麻面的主要原因。
1.1.2 蜂窝现象是指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由于酥松或由于石子过多而产生蜂窝状窟窿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设计的角度
来讲可能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不当造成砂浆少且石子多.其次在施工方面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和不均匀也是产生这一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最后模板缝隙未堵严以及柱墙根部没有加间歇就进行混凝土的连续灌注也是导致这一通病的主要原因。
1.1.3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和薄厚不一的现象称为表面不平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没有用抹子进行找平压光以及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就进行上人操作和运料是产生这种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模板的支撑面不足和支撑面强度不够导致发生松动和泡水等现象也会使混凝土的表面不平整。
1.2 混凝土的裂纹和夹层质量通病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两种,其中干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前混凝土构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存放而是长期露天堆放,没有进行防水和抗潮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由于振捣时间过长形成砂浆层最终导致水泥的收缩量增大,混凝土成型后由于风吹日晒造成表面和内层的湿度变化差异较大以及养护不当都会造成裂纹。
温度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较大,当混凝土施工是在冬季进行,模板或保温层的拆除过早导致其受到寒潮的袭击时,混凝土由于大幅度降温使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并最终产生裂纹。
此外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蒸汽养护的预制件由于温度控制不严造成温度急剧下降也会产生温度裂纹,温度裂纹的主要特
点是具有较强的贯穿性和深入性,会给整个结构造成破坏性的伤害。
混凝土夹层是混凝土内部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的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施工缝处的杂物或泥土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施工缝的接缝处理不当,当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过大且没有设置串筒和溜槽也是造成其离析夹层的主要原因。
1.3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质量通病
混凝土强度不足主要是指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产生这种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原材料、设计和施工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原材料方面砂石集料级配不好或水泥过期、受潮、外加剂的使用不当都会造成强度不足,设计方面配合比不当和水灰比过大会导致强度不足,施工方面当混凝土冬季施工或加料顺序颠倒、搅拌不足等都会造成其强度不足。
2 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预防和处理的措施
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可以从原材料质量控制、设计规范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三方面进行。
首先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对水泥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不仅要选择具有资质和合格证的厂家,在使用前还要对水泥进行强度和凝结时间等常规检测。
混凝土中沙的选择和处理主要是以泥和有机质的含量为准,进场后要进行筛分、和泥、有机质含量检测。
混凝土拌合水和外加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也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不得使用污水且水中不得含有机油或外加剂等杂质。
外加剂在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起着改善和调节凝结
时间和强度的作用,在进行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其他原材料的性能和适应性,还应对其进行品种和掺量的确定,尽量选择同一品种的外加剂。
设计时主要进行控制的是混凝土的配合比,在进行配比时不仅要考虑运输时间和输送管径等不可控因素,还要考虑现场的技术条件和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试验。
在确定出合理的设计配合比之后可以根据现场测定的沙石含水率进行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是避免和预防产生质量通病的最后环节。
首先在施工前根据项目的要求、难度和工期等制订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质量和进行控制的基础。
其次在施工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合理安排实施工序并对施工情况进行严密检测和控制是避免产生质量通病的重要措施。
再次就是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进行养护工作时不仅要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还应注意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和破坏,及时做好防护和处理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时,监理工程师不仅要确保控制资料的齐全,还应保证其真实性和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在进行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同时还应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并签名确认。
通过上面的预防措施,将质量通病控制在萌芽阶段,同时对已经产生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处理,对于情节和危害不严重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补和维护,但对于情节较严重和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质量的问题,应该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做好重新浇筑或
处理措施,从根本上做好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作。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对于在施工中可能遇到或发生的质量通病问题的防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混凝土施工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对其质量通病的形式与预防性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通病的产生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验收质量,同时还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所以建筑施工人员不仅要对这一方面进行细致严格的把握,还应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治。
混凝土施工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通病的形式与预防性研究也得到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广泛关注。
这些通病主要表现在表面质量低下、产生裂缝和夹层、墙体强度不足三方面,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验收质量,同时还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所以建筑施工人员不仅要对这一方面进行细致严格把握,还应做到最大限度控制和防治。
参考文献:
[1] 钱进军.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大陆桥视野,2011(16):134-135.
[2] 兰德宝.论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j].建筑与装饰(下旬),2011(3):153-155.
[3] 蒋占贵,李俊平.住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探讨[j].中华民居,2011(9):151-152.
[4] 廖建彬.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技术措施[j].
建筑与装饰(中旬),2011(1):53-54.
[5] 鲍永宏.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特点及实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