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重点词语
袍
同仇
泽
偕作
裳 (cháng) 偕行
战袍 同样仇恨敌人
里衣 一起行动起来
下衣 一起去(上战场)
3
诗歌
无衣(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长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
第一章,统一思想。
9
三、作业:
准确背诵、默写 《无衣》
10
7
内容赏析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提示: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
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 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提示: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 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 后“叙”,目的有二: (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 (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 精神;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 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 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同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 敌,奔赴战场。
6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 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 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 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 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 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 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 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 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秦风·无衣
1
课文简介
《秦风·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 击西戎入侵的气势雄壮、激昂豪迈 的出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