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文言文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0.96 KB
- 文档页数:4
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族人。
廉希宪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刚好他父亲孝懿公廉访使得任命下来,孝懿公高兴地说:“这孩子一定能光耀我们的门楣,我听说古代用官职名来授予姓氏,大概是上天将要给我们的宗族用廉这个姓氏么!我就听从上天的安排吧。
”于是整个宗族都听从了他以廉为姓氏的建议。
廉希宪身材魁梧,举止不同寻常。
十九岁,到北边去侍奉父亲觐见皇上,进而进入宫廷侍奉世祖,皇上因为看他多智谋,有威严的仪容,讨论问题看得深远,给他恩惠照顾他非同一般。
各位贵臣上前比射箭,一位贵臣望着廉希宪,拿出三支箭,好像是要给他,廉希宪说:“你怎么能认为我不能射箭呢?只是我的弓比较软罢了。
”贵人借给他一柄有力的弓,廉希宪三发连中,各位贵人惊叹赞服说:“真是文武全才啊,是有用的书生。
”建国之初,被授予平章政事一职。
主持政务那天,中书右丞刘整因为刚刚归顺做了都元帅,带领很多骑马的随从,登门求见。
廉希宪的弟兄们公十个人,后来都做到一品官。
他的弟弟蓟国公廉希贡还没有做官,为他通报。
廉希宪此时正在读书,没有回答。
蓟公出来,刘整又进入央求求见。
于是令人撤去座椅,自己坐在中间,让刘整进入。
刘整展身拜倒而起,站在一边,并不跟刘整说一句话。
刘整请求退去,对刘整说:“这里是我的私人宅院,你要有什么话,明天到我的政事厅。
”刘整出来以后,羞愧得变了脸色。
不一会,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馆里读书人,饥寒交迫,非常狼狈,衣帽破败,衣袖中揣着自己写的诗稿求见廉希宪。
廉希宪的弟兄们都笑话这些人。
蓟公又为他通报,廉希宪急忙让人铺设座椅,有告诉家人准备酒菜,出来到大门外,严肃地接入,对面坐下,命人拿出酒菜,礼节很恭敬,而且记下他们居住的地方。
书生们只是说困顿,请求回去。
第二天廉希宪就向皇上进言,皇上都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天夜里,兄弟们问到:“今天刘元帅,皇上非常倚重他,你反而看不起他;江南穷秀才,你却对他以礼相待到这种地步。
我们不能没有疑惑啊。
”廉希宪说:“我是国家大臣,一言一行一颦一动,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
辽宁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篇一: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2013年高考语文课标卷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甘肃张强《旧唐书·李揆传》【原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旧唐书·李揆传》【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及课外古诗词背诵(2013-9)第21课桃花源记1.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英纷纷。
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林子的尽头就是溪水发源的地方,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刚好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3.(桃源中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奇,问渔人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尽作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那些人听罢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作了标记。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5.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访桃花源了。
龙泉一代有很多大山,西南面一百多里的群山尤为高大,有座山四面高高隆起,而中间低洼,形状像个箕筐,人们因此称它为“匡山”。
山上有很多髯松,满眼望去耸入云端,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如同清洗过一样。
松树上的薛萝纷纷披披,横着伸出几十尺远,嫩绿可吃。
松树根部长着茯苓,大如斗,中间参杂这黄精、前胡以及牡鞠的幼苗,可以采食。
我朋友章三益很喜欢这个地方,在这里新建了房屋。
房屋西南几十步远,有两个深潭,(据说)其中藏有蛟龙,云雾在潭上升腾,顷刻间便会覆盖整个山谷,程正白色,像大海一样苍茫无际,大风从东边吹来,云雾才飘散。
三益君于是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烟云万顷亭。
房屋东北又几十步,山更高,峰峦陡削,气势连天,向南望闽中数百里远,美树都如荠菜一样贴在地上,三益君又在这里焦躁了一座唯天在上亭。
房屋的正南面又几十步,那地方明亮整洁清爽深远,东面、西面、北面的群山,都竞相比美献出茂盛的姿态让人喜爱赏玩忘记疲倦。
加上可以在此弹琴下棋,可以带着酒杯而饮,没有不合适的。
三益君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环中亭。
三益君读书之余,身披鹤氅,拄着九节竹杖,游历于三个亭子中。
回到房屋内,回望髯松,如同元夫,巨人打拱作揖守候左右一般。
三益君注视良久,感觉精神汇聚,物我两忘,恍惚间如同和古代的豪杰共同长谈千年以上。
三益君非常快乐,起身穿上谢灵运公所创的登山屐,每日歌吟于松间,铿锵的木屐声和着节拍,与歌声相互酬和。
而髯松也似乎理解三益君的心意,也微微发出笙箫声相互娱乐。
三益君感叹道:“我得到了看松的真正乐趣啊。
”于是,把自己的房屋命名为“看松庵”。
龙泉的人们,听说三益君的这种情况怀疑到:“张三益身负济世之才,当闽地的贼寇大兵侵犯时,曾经竖旗擂鼓,磨砺长矛,率领众人而击退他们,大概是故意树立自己的功业而把才能自显于世啊。
现在竟然用“看松”来命名自己的房屋,像隐士的所作所为那样,难道是轻视俗人的骚扰而不愿亲近么?还是认为世人不值得结交,而自结于松树呢?”金华县的宋濂(我)私下里不认为是这样。
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一. 保留法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职名、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3.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4.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5.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8.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9.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10.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1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1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补充法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
1.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4.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5.果地震(于)陇西6.(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7.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9.王曰:“(秦)取吾壁,不予我城,(我)奈何?” 10.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1.鞣以(之)为轮。
12.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治国犹栽树》【原文】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en,丰收。
【参考译文】: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左右亲近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是美女和珍奇玩物。
隋炀帝仍旧不满足,不停地搜刮民脂民膏。
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帝王能做到清白英明,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练习题1、找出稳重的成语并解释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2分)①征求不已(停,停止)②惟欲清静(只是)3、.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分)答: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4、写出于以下加点词相关的成语夙夜孜孜..:孜孜不倦5、.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答:治国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让百姓安居乐业。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以下是对历届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汇总,以供参考。
一、201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战国策》翻译原文:(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翻译:我国已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二、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后汉书·吴汉列传》翻译原文:(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翻译: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勇敢凶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
三、201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战国策·秦策》翻译原文:(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翻译: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四、201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史记·孔子世家》翻译原文:(1)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经常忧愁。
”五、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原文:(1)晋文公曰:“吾其还也。
”翻译:晋文公说:“我们还是回去吧。
”六、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史记·项羽本纪》翻译原文:(1)项羽曰:“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项羽说:“壮士不死即已,死就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就有的吗?”七、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史记·陈涉世家》翻译原文:(1)陈涉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陈涉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八、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选文:《史记·太史公自序》翻译原文:(1)太史公曰:“盖闻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太史公说:“我听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1、猿善于攀援,犭婴属于猿类但除了暴躁爱发脾气之外没其它的长处.山的深处有一个洞,洞里有货物,犭婴自己到不了那个地方,就跟猿说:"你爬到上面去把货物拿出来,我在下面帮你守着,到时候咱们平分."猿攀援树木藤蔓而上,取了货物给犭婴,犭婴把所有的货物都移到了自己的洞窟之中.猿爬下来,犭婴却不见了.猿用痕迹找到了犭婴的洞窟,问道:"货在哪儿?"犭婴占据在洞窟里呼啸道:"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凭什么拥有?"招起犭婴群一起殴打践踏猿,猿拖着手臂回去了.
2、墨家有个叫腹憞的锯子,客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
这件事情上要听我的.”腹憞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已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了;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憞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
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
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
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
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4、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
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
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
有一次吃酱觉
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
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
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5、欧阳公在翰林就职时,经常与同事出门游玩。
有一次,见一匹飞奔的马装死了一条狗。
欧阳公说:“你们试说一下这件事。
”一个人说:“有一条狗躺在街上,被马蹄踩死。
”另一人说:“有一条狗躺在街上,狗遭惨死。
”欧阳公说:“像你们这样修史,永远也修不完。
”那二人说:“那你怎么说?”欧阳公说:“一马在街上踩了一狗。
”那两人不好意思的脸红的低下了头。
6、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7、北魏时,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
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
(
8、译文
唐临性情宽厚仁慈,很宽容。
曾经准备去吊丧,让童仆回家去拿白衣服,童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得不敢进来。
唐临觉察到了这件事,对他说:“今天肠胃不适,不适合悲伤哭泣,先前要你取白衫的事暂且停止。
”又曾经让人煮药,煮坏了。
唐临暗地觉察到了其中的原因,于是对他说:"今天天气阴暗,不适合吃药,可以把药扔掉。
"唐临最终没有张扬童仆的过错。
阳城曾经断粮,派遣奴仆去买米。
奴仆用米换酒,醉卧在路上。
阳城去接他,他还没醒,就把他背回家。
等到奴仆睡醒了,向阳城谢罪。
阳城说:“天寒冷喝酒,有什么害处呢?”
9、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
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
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
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
肃王看了就
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
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
元用既惊讶又佩服。
10、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
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11、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为他所不齿;终于使全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对外征战,都未能取得成功,大概是因为率军作战随机应变,不是他的长处吧!
12、译文
齐景公要外出游玩,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名山上去游览,然后沿着海边南下一直到琅琊山,我该怎么做才能与古代圣王的外出巡游相比呢?”
“您问得真好啊!” 晏子拜了两拜,“我听说天子到诸侯那里视察叫巡狩,诸侯去朝拜天子叫述职。
所以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穷困的人家,叫巡视,秋天视察收获情况补助欠收的农户,叫检查。
夏朝时的谚语说: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休息?我们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们怎么能得到帮助?君王出来巡视检查,是诸侯的法度。
可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君王一出来,就兴师动众,从百姓身上筹集粮草,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顺着水流泛舟而下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流,逆着水流而上玩乐以至忘记了返回的叫作连,整天外出打猎追逐野兽不知满
足的叫作荒,毫无节制地玩乐不懂停止的叫作亡。
古代的圣贤君王都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
”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
”(齐景公)叫官吏查点粮食和老幼穷人数目相同。
官吏照数目分发粮食。
给予贫困穷苦的人三百斤的粮食。
齐景公又亲自见了七十个老者病人,给了他们一些钱财,然后回到了齐国。
13、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桥。
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
泉渠的宽度有的地方一尺,有的地方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
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
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行,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四周。
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水流跌落到岩石下面,落到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许多鲦鱼。
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流去,看上去好像无穷无尽的样子,但最终流入袁家渴。
潭的旁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可供人在潭周围坐着休息。
风摇动竹林花草的梢头,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而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