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有创呼吸机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x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87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有创呼吸机护理查房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呼吸。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有创呼吸机护理一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进行持续有创呼吸机护理查房时,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机械通气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有创呼吸机护理查房进行详细介绍。
一、患者体征观察在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有创呼吸机护理查房中,首先需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以及人工通气参数的调整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人工通气效果评估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有创呼吸机是维持患者呼吸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查房中,需要对患者的人工通气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呼气末正压(PEEP)、呼气流速、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通过观察和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通气情况,及时调整人工通气参数,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三、气管切开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护理。
在查房时,需要检查气管切开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移位或堵塞的情况。
同时,需要观察气管切开口的愈合情况,包括是否有渗液、出血、感染等情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口腔、鼻腔和气管切开口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气管切开敷料。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气管切开患者通常面临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如气胸、气道感染、吸入性肺炎等。
在查房时,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的迹象或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
同时,还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痰培养、血液培养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五、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气管切开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依赖有创呼吸机进行生命维持,因此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
在查房时,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同时,还需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如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呼吸激励训练、开展言语和语言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内科业务查房呼吸内科业务查房时间:2013年12月31日地点:呼吸内科护士站月,”以经治疗病针对这个病人的气管切开的管道护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的气道湿化二、正确有效的排痰三、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一,充分的气道的湿化可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利于病员的排痰,提高氧疗效果,降低感染率。
该病人使用的气道湿化方法是气管切开导管处接气切面罩接人工鼻吸氧,床旁备加湿器持续气道湿化。
人工鼻原理:是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和利用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补充机体内热和水的丧失,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适用于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不适用于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或咯血的患者,咳嗽反射100%)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及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正确有效的排痰该病员有自主咳嗽咳痰的能力,在平时我们要注意宣教,指导病员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坐位或半坐卧位,先进行几次的深呼吸,再深吸气时保持张口,再用力的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并教会家属拍背的方法。
而在病人无咳嗽咳痰能力或无力咳嗽时时我们要给病员进行按需吸痰那么请问1吸痰的时机?吸痰时机的掌握:首先判断病人是否需要吸痰(无力咳嗽或无自主咳嗽能力)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
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或在大于病员50cm时能明显听见痰鸣音④病员出现呼吸困难,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1、24.5.提高空气578、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9、对病员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预防感染的知识,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等。
四,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1、脱管2、出血3、皮下气肿4、感染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6、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该病员以前出现过气管脱管,所以现在病员主要的并发症为脱管及导管移位,提问1:如何预防托管及导管移位?1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气管切开的护理诊断和措施是什么?P1、清理呼吸道无效I1、定时气道湿化、吸痰,如果咳嗽反射明显的应根据咳嗽进行吸痰。
I2、定时翻身、排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I3、空气的温度控制在22-24度,湿度控制在50-60%。
P2、有感染的危险。
I1、每次吸痰时注意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I2、每吸一个位置更换一次吸痰管。
I3、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空气的流通,尽量使用层流病房。
I4、定时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定时定量的使用敏感抗生素。
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 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两肩部间垫一个枕头或被服等,以便于气管切开。
(2)配合医师进行气管切开,并了解患者耐受情况,及时吸疲,保持气道通畅。
(3)气管切开后,检査系带是否合适,套管周围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污染敷料,消毒伤口及周围组织,将无菌纱布剪成“Y”字形,垫于气管套管下。
(4)外套管固定带应打死结,松紧度以通过一指为宜。
内套管应3〜4小时清洗、消毒1次。
(5)注意伤口出血及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并发症。
禁用吗啡、可卡因、哌替啶等抑制呼吸的药物。
(6)准确检测气囊压力,维持气囊压力18〜20mmHg,一旦发现脱管,应立即用气管撑开甜撑开切口,迅速插人套管。
(7)鼓励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痰液黏稠时,及时往气管内滴药,防止痰液结痂堵塞气道。
(8)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
当痰液减少、呼吸及咳嗽功能明显恢复,病情稳定,试行堵管内套管1〜2天,如无呼吸困难和缺氧等征象,再行完全堵塞套管2〜4天,如患者发音良好,呼吸、排痰功能正常,自觉呼吸通畅,即可考虑拔管。
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1) 防止套管脱出。
对神志清醒者应讲明插管意义、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松紧适宜,以能容下一手指为宜),必要时应用镇静药。
(2)气管切开的固定带要松紧适宜。
以能容下一手指为宜。
(3)加强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