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护理措施
(一)加强ICU环境管理 : 严格管理制度,限制探视;进入室内要换鞋!戴
帽子和口罩。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湿润,室温24°~26°,湿度50%~60%,紫外线 照射每天2次。
规范规定:ICU空气菌落<200cfu/m3,每月检 测2次;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床栏等。
3 .体位的影响
机械通气病人尽管保持适当的气囊内压,同 样有发生误吸的危险
Drakulovic认为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 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 鼻饲且平卧的病人.
四、发生VAP的相关因素
4. 呼吸机管路的污染
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 冷凝液易受到细菌的污染 呼吸机管路与病人的呼吸道形成了 封闭式环路,机械通气数小时后在 接近插管处的冷凝水中平均细菌浓度 可高达2*105cfu/mL;
五、 护理措施:呼吸道管理
4. 适时吸痰 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
治疗效果的关键,国外总结了一套正确的排痰程序即
雾化吸入药物!变换体位! 叩打!使用振动器。
国内常采用三步排痰法,即一吸(通过雾化吸入溶解!稀 释干燥痰液),二打(翻身叩背,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 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三吸(吸痰),吸痰前加大 吸氧浓度甚至可用纯氧"进食30min内尽量不要吸痰“
二、 VAP诊断标准
1.使用呼吸机48h后发病 2.与机械通气前胸部X线片比较出现肺内浸
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肺实变体征 3.和(或)条件之一者:
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 ; 体温>37.5度,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 发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