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文艺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0
黑格尔艺术哲学阐释——美的研究(张东旭)一、开场白:回北大不觉得是做客,而是回家。
我好像很多年没有在北大和本科生交流了,我们都知道本科生是北大的宝贝,而一个人打下自己学术思想基础的阶段就是在本科。
我们中心正在推行通识教育的工作,选一些经典文本,告诉大家读什么?怎么读?这是我们正在考虑的课题。
原本比较安静的大学,现在正在全球化和行政化的双重压力下,变得不一样了。
原来我们在大学时就是念书和交朋友,没什么压力。
现在风气变得不同,不是大家的错,而是大环境使然。
而如何在当下提出一个人文教育的解决方案,黑格尔的著作就属于我们挑选的经典著作之一。
黑格尔的《美学演讲录》是一本非常厚的书,大家公认是比较难的。
一方面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臭名昭著”的晦涩,但好在这是一本演讲录,由学生们整理出来的。
好处就是有些段落很浅白,不好的地方就是有些地方太重复、啰嗦。
总之,还是不太好把握。
这本书里简单介绍了西方美术史,带有一些文艺批评的倾向。
大家公认黑格尔的艺术知识十分惊人,这本书中也展现出他对于艺术有深入的研究。
今天带领大家读的是这本书的序论。
序论有时候是可以做单行本来出版的,但是里面并没有什么展开,可以看出这种读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我们只有两次课,所以只能如此,而且即便如此,也显得有点长了。
另外,单一语言的译本,哪怕翻译得再好,多少会有偏差。
何况黑格尔研究的是所有的艺术,研究它们留下的痕迹和影响,包含着“总体艺术论”的抱负,了解整体的艺术是非常必要的。
当大家读到他对于东方艺术的看法时,既会觉得他的误读,又会惊讶于他的知识的丰富,否则连歪曲也无法做到。
这里首先讲他通过这本书想要做什么?这里有很多误解,现在很多研究都没有很好把握这本书。
一谈就是谈黑格尔的系统,什么“客观唯心主义”“美是感性的理性展现”等等,但是他的美学并不是一个空架子。
我们把这本书作为我们分析的对象,并以此切入问题。
下一周我们将顺着他的艺术类别,从整体艺术讲到雕塑、建筑、绘画和诗、悲剧等等作为进一步展开。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生平与著作简介: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绝对理念: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及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
整个自然及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
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
”〔《精神现象学》15页〕故“绝对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
知性认识:指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
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别离的、互不联系的。
“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异,以与对方相对立”〔小172〕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辨析:1、与康德哲学的关系:逻辑学:物自体;自然哲学:现象界;精神哲学:判断力。
2、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
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
“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
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
与康德的“先验范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达于《美学》一书。
黑格尔艺术类型黑格尔是德国19世纪哲学家,他对艺术有独特的理解和分类方法。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艺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象征艺术、叙事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本文将分别对这四种艺术类型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读。
一、象征艺术象征艺术是一种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递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追求超越直接的表达,通过隐喻和暗示来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
在象征艺术中,艺术作品的形象和符号往往具有深层次的意义,需要观众进行解读和理解。
象征艺术的代表作品有许多,比如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天真之歌》和叶芝的诗集《西伯利亚弦》等。
这些作品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和符号,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宇宙秩序以及人类情感的思考和探索。
二、叙事艺术叙事艺术是以故事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讲述、描绘和表达故事情节来传递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叙事艺术中,艺术作品往往具有连贯的时间和空间结构,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来展现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叙事艺术的代表作品有许多,比如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彩的叙事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让观众深入故事世界,感受到其中的冲突、情感和思考。
三、古典艺术古典艺术是一种追求完美和规范的艺术形式。
它注重艺术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追求和谐、平衡和秩序。
在古典艺术中,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对称的结构和精确的比例,通过这种形式的美感来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古典艺术的代表作品有许多,比如古希腊的雕塑《雅典娜帕尔忒农神庙女神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最后的晚餐》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精确的构图,展现出古典艺术追求的美感和完美。
四、浪漫艺术浪漫艺术是一种强调个体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它追求情感的自由和深度,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灵性。
在浪漫艺术中,艺术作品往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灵体验,通过个体的直觉和表达来触动观众的内心。
浪漫艺术的代表作品有许多,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第九交响曲》和柯布西耶的绘画《星夜》等。
黑格尔《美学》黑格尔(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著述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
(一)哲学思想: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绝对理念”(绝对精神)。
它是超自然、超人类的一种“宇宙精神”,是整个宇宙的,而非个人、非人类的,在人与自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它是宇宙之源,自然、人类及人的各种思维现象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先于自然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普遍的思维,它是世界之源,又是世界的主宰。
世界的历史就是宇宙精神自我生成、自我运动的历史。
这个“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理念)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逻辑阶段:绝对精神以抽象纯粹的逻辑概念存在。
自然阶段:绝对精神以自然形式、外在的物质形式存在。
精神阶段:“绝对理念”以人类精神的形式存在。
黑格尔又进一步把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表达为各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
艺术以直观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表达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假设了超自然的宇宙理念的存在,并将其作为世界之源,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但他的哲学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容。
(二)《美学》的基本内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1、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到达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黑格尔艺术美的功能——真善美黑格尔提出,以认识功能为中心的真、善、美的统一是艺术美的功用和目的。
这一艺术目的说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些片面观点而言的。
黑格尔说:“艺术有它自己的目的,这目的就是这里所说的显现和表现”,也即“绝对本身的感性表现”,“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
对此的解释是,黑格尔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既是绝对理性的感性显现,,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把“供直接观照”感性显现“还原”到绝对理念,即帮助人们通过对感性形象的观照去认识形象背后的真理和真实。
这个认识真实的功能是艺术的根本作用。
这一艺术目的说,强调了艺术的真,强调了真善美的统一。
他说“真正美的东西”“就是绝对心灵,也就是真实本身”。
所以,在他看来,真决定了美,美由真而生,又为认识真而服务。
在艺术的真(认识)、善(伦理)、美(审美)三功能中,认识功能是最根本的,三者统一于真。
下面就三者的的关系进行辨析:黑格尔在肯定艺术认识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与审美娱乐作用。
他否认将艺术作为单纯的愉悦工具,也不认为艺术的“快感、娱乐、消遣”作用是本身无关重要的东西,而认为这种审美作用是与道德教益相并列的艺术功用之一。
同时,他认为艺术在原则上不应该追求不道德和提倡不道德的内容,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的伦理功用。
黑格尔关于艺术的伦理教益和审美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论言,主要体现在他论戏剧艺术时的观念。
他在讲到从阿里斯托芬到伏尔泰、莱辛、歌德等大师都曾有意识把戏剧作为传播、宣扬他们的伦理观念、政治主张的工具之后说:“如果诗人自己个人的观念确实是站在一个较高的立场上,而不是越出所写动作情节之外的独立意图,即不是把动作情节降低为工具,这对于艺术就没有什么损害。
但是诗的自由如果受到损害,他所表现的倾向本身尽管是正确的,但是与艺术作品毫不相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艺术的伦理功用要通过审美作用、结合着审美作用显现出来,要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
六法论:“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六法依次为:①“气韵生动”,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
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
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④“随类赋彩”,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
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指临摹作品。
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
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
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历史途中的携手前行宗白华说过:“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是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神曲》代表着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着近代人生的信仰”,艺术与宗教作为文化中最亲密的伙伴从历史上和发生学上都紧密相连。
艺术用具象的表现方式使抽象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得以表达,宗教用其丰富的而又多样的题材为艺术提供素材。
艺术情感最终表达了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带着作家美好的愿望表现作品的内在号召力,宗教情感由于受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常带有约束性,但是无论是艺术还是宗教,它们的情感都带有相互交织性。
在人类早期文明中,艺术与宗教并不独立而行。
(3)浪漫型艺术,在浪漫型艺术里,精神回到它本身,有自意识的人回到他的“自我”,沉没到自己的内心生活中去,因而和外在客观世界对立起来,采取了藐视现实的态度,凭创作主体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对客观世界的感性形象任意摆弄,这样就失去了艺术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应有的和谐一致,同时,由于出发点是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浪漫型艺术中的人物性格就不再象古典型人物性格那样体现伦理、宗教和政治的普遍理想,而只体现个人的意志情感和愿望。
(四)黑格尔在对各门具体艺术论述时,用了最大的篇幅对诗进行论述。
我的理解是,黑格尔认为诗是全书论述三种艺术类型和三个艺术历史发展阶段中最高旨趣的艺术形式,“它是把造型艺术和音乐这两个极端,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在精神内在领域本身里,结合于它本身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从造型艺术的建筑、雕塑、绘画到抽象艺术的音乐,诗用语言、文字这些更感性化、最能完整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手段,来更加自由的反映人的心灵,它甚至作为散文、小说、戏剧、歌曲、舞蹈等等艺术形式的宗主艺术,影响了整个艺术世界的发展。
“它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种艺术类型,它变成了一种普遍的艺术,可以用一切艺术类型去表现一切可以纳入想象的内容”。
也就是因为它派生出的更多的艺术类型,与它同处于一样的活动范围,并且更适合于现代人的思考、阅读和欣赏习惯,反而在近现代使诗本身从顶峰走向了衰落。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由此得出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个定义包括两种因素、一层关系:一是理念,这是内容、目的、意蕴、内在精神(主要因素)二是表现,内容的外观、表现形式、外在表现三是两者的关系:融会贯通的关系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作品一方面作为感性形象,可以见闻感知的;一方面作为理性内容,要诉之于心灵。
二者是统一的。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关于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的艺术哲学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美学》中。
在《美学》一书中,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象征性艺术、叙事性艺术和经典性艺术。
首先,象征性艺术是黑格尔认为最早的艺术形式。
象征性艺术通过使用艺术形象来表达概念和思想。
它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来传递深层次的意义。
在象征性艺术中,形象并不是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而是表达普遍意义的工具。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壁画中的动物形象传递了不朽和力量的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艺术中,艺术作品的真实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其次,叙事性艺术是艺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叙事性艺术通过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来传递信息。
它通过艺术作品的组合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来传达意义。
在叙事性艺术中,艺术作品不仅是意象的象征,而且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
例如,古希腊的瓷器和雕塑作品以及中世纪的壁画和雕刻都是叙事性艺术的典范。
叙事性艺术强调了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故事和情感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其象征意义。
最后,经典性艺术是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经典性艺术中,艺术作品不再仅仅是意象的象征或故事的叙述,而是追求自身的完美和内在的真实。
经典性艺术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完美无缺,意图通过艺术形式本身来传达真理和普世价值。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以及文艺复兴后期的音乐和建筑都是经典性艺术的代表。
经典性艺术尝试通过艺术形式的完美和表达的思想哲学内涵的高度统一来达到真实和普世意义的目标。
在这三种类型的艺术中,黑格尔认为经典性艺术是最高形式的艺术。
因为它不仅仅是意象的象征或故事的叙述,还以形式的完美和结构的和谐来追求真实和普世意义。
而象征性艺术和叙事性艺术则是经典性艺术的先驱和准备阶段,通过象征和故事来传递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总体来说,黑格尔提出的这三种艺术类型代表了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从象征性艺术到叙事性艺术再到经典性艺术,艺术的核心逐渐从象征和故事向形式和结构的完美转变,艺术的表达也越来越个性化和抽象化。
黑格尔历史哲学
黑格尔历史哲学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和黑格尔(Hegel)所创立
的一门新的思想流派。
这种哲学学说渴望将世界发展的进程以及历史发展的动力,集中在一个更广泛的可视化统一体系,在其中统一地沉浸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种学说强调的是历史表现形式的概念,而不是崇尚唯物史观的文艺复兴阶段的形而上学的教条性的逻辑观念。
黑格尔历史哲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形而上学学说不同,它强调了历史表现形式,以及历史发展的复杂性与动态性,认为世界和历史发展是一个活跃的进程,将其作为一种进一步的理性分析,并且将历史发展的动力归入一种完备的实践上的有机洞察力。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更多的是从历史而来的,而不是从唯物史观出发,他把历史概念扩展到普遍的社会因素,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的历史思想更加关心个体的历史发展与经验。
黑格尔哲学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学科上的理论分析,对高等教育也有着深远而重
要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的历史视角,强调学生学习历史,而不是历史作为一个私人、局部的事件。
在高等教育中,黑格尔唤起了新的意识对历史变化、历史细节、实践思维与实践意义等重要的概念认识,更强调的是以洞见历史的进步为思维核心,也激励学生把历史意义推向更高的水平。
这也使得学生会更多地参
与到历史的讨论之中去,以获得更多的认识和更好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