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稻
- 格式:pdf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65
我国超级稻有哪些品种?中国超级稻品种分布范围导语:自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以来,我国培育出了许多的超级稻,不同地区推广的品种不一,那么,我国不同的水稻种植区都有哪些水稻品种呢?下面本人为您介绍我国超级稻品种分布范围以及超级稻审定品种和苗头品种预测。
中国超级稻品种分布范围长江上游稻区。
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Ⅱ优838——高产稳产广适性品种、冈优22——中迟熟大穗型杂交中籼。
长江中下游稻区。
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汕优63——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第一代两系杂交稻的代表性品种、金优207——早熟优质杂交晚籼品种、丰两优1号——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新两优6号——早熟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天优华占——高产优质广适的杂交稻新品种。
华南稻区。
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天优998——优质高产杂交晚籼品种、五优308——高产优质广适型杂交晚稻品种。
东北单季稻区。
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空育131——抗寒优质常规粳稻品种、吉粳88——优质抗病常规粳稻品种、龙粳25——高产优质抗病常规粳稻新品种。
黄淮稻区。
近10年来该稻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武育粳3号——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徐稻3号——优质多抗常规水稻品种、宁粳4号——高产抗病常规粳稻。
杂交水稻的典型案例
杂交水稻的典型案例是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级稻"。
袁隆平是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领导的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通过选育、杂交和育种,成功培育出了多个高产、抗病虫的杂交水稻品种。
其中,"超级稻"是袁隆平团队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超级稻"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逆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对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为全球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稻"是杂交水稻的典型案例,展示了杂交育种在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粮食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人物袁隆平的事迹介绍袁隆平(Yuan Longping)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以其出色的水稻杂交育种成果而闻名全球,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的生平事迹颇为丰富,下面将从他的早年经历、杂交水稻研究和其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中国湖南省湘潭市。
他在早年对于粮食生产的困境中有着亲身的体验,这也激发了他对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热情。
袁隆平考入了湖南农学院(现为湖南农业大学)攻读本科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
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进行水稻杂交育种研究。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粮食紧缺的问题,而水稻在中国农民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以及高产品种的缺乏,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袁隆平决心解决这个难题,并致力于培育高产且抗病的水稻品种。
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验之后,他成功地在1973年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杂交水稻,“超级稻”。
超级稻的推出引起了全球的轰动,这是一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袁隆平对超级稻的培育工作没有停下脚步,他不断进行杂交育种的实验,相继培育出了更多的高产水稻品种。
他的研究结果改变了中国的农业生产格局,也对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了巨大影响。
袁隆平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他还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科学教育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农资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不断为农业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
他本人也多次主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提高农民的灌溉水利条件,解决了许多农田灌溉困难,使农作物产量得到很大提高。
袁隆平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他荣获了众多国内外的奖项和荣誉,包括世界粮食奖、联合国粮农组织勃泰尼斯奖、中国科学院终身成就奖等。
他也被誉为“中国非遗”。
袁隆平是一个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他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研究以及对农业科技的推广,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水稻生物安全事故案例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下面列举了10个水稻生物安全事故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些问题。
1. 高蛋白水稻事件: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了一项名为“超级稻”的研究成果,称其在蛋白质含量上有显著提高。
然而,随后的调查发现,这种高蛋白水稻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对人类肝脏有害。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转基因水稻的争议和质疑。
2. 糯米变异事件:2013年,菲律宾政府宣布,他们在一批从中国进口的糯米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变异基因,该基因使糯米具有抗草甘膦的能力。
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转基因水稻的担忧,因为草甘膦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
3. 水稻病害扩散:水稻病害是水稻生物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例如,稻瘟病、稻瘿蚊病、纹枯病等病害的爆发和扩散,给农民的收成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这些病害的扩散往往与环境条件、种植管理和病原体的遗传变异等因素有关。
4. 水稻虫害暴发:水稻虫害是水稻生物安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暴发会导致水稻产量的急剧下降。
这些虫害通常与气候变化、农药滥用和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有关。
5. 水稻转基因污染事件: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和销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被禁止的。
然而,由于种子流通和农民种植管理不善,转基因水稻的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事件不仅导致农民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6. 水稻品种失传事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水稻品种逐渐被高产、抗病虫的杂交水稻取代。
然而,这种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使得许多传统水稻品种逐渐失传。
这不仅导致了遗传资源的丧失,还可能影响农作物的抗逆性和可持续发展。
7. 水稻生物技术研发滞后:水稻生物技术的研发滞后是水稻生物安全的另一个问题。
相比于其他作物,水稻的基因组复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较为困难。
这导致了水稻生物技术的进展相对缓慢,限制了其在抗病虫、抗逆性和品质改良等方面的应用。
8. 水稻种质资源管理不善: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研究和育种的重要基础。
5th International Hybrid Rice Symposium, Changsa, China, September 2008Super Hybrid Rice in China Peng Jiming ProfessorChina National Hybrid Ri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Dec.12,2011Contents1.Super rice breeding program in China2.Technical approaches for HR breeding3.Progress of Phase I4.Progress of Phase II5.Progress of Phase III6.Result from planting super varieties1.Super rice breeding program in China1.1 Basic information.China’s population: 1.3 billion.popu. as staple food : 0.8 billion (60%)rice area: 28. mil ha (4.3 yi mu 2008)rice yield: 6.3 t/ha (420kg/mu)HR yield: 7.35t/ha (490kg/mu)1.2 Super rice breeding programtime: in 1996enacted by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pplied regions:all over the planted rice exceptYunnan province.standard:at 2 locations with 6.7 ha each in 2running years.1.3 Yield standard of super rice in ChinaPhaseHybrid RiceYieldincrease EarlyseasonindicaSingleseasonriceLateseasonindicaPresent7.508.257.500 levelPhase I96--20009.7510.509.75over 20% Phase II01--200511.2512.0011.25over 40%Phase III11-201513.52. Technical approaches for HR breedingBased on Prof. Yuan Longping2.1 morphological improvement2.2 raising heterosis level2.3 by means of biotechnology2.1 Morphological ImprovementPlant type of super hybrid ricetall erect-leaf canopylower panicle positionbigger panicle sizeIRRI’s new plant type Yuan’s super HR plant typeheight of canopy:1.2 mabove upper 3 leaves:long, erect,narrow,V-shape,T all erect-leaf canopythicklong-------to increase leaf areaerect------to intercept solar radiation fromboth sidesnarrow----to occupy less space, with higher LAI v-shape--making leaf blade stiffer,so not prone to droopythick-------with higher photosyntheticfunction and not easy to senescentLower panicle positionThe tip of panicleis 60-70cm abovethe ground duringripening stageBigger panicle sizeGrain weight/panicle: around 6 g Number of panicles: around 250/m2indica/japonicaindica/javanicajaponica/javanicaindica/indica 2.2 Raising heterosis level japonica/japonica桂花黄桂花黄♀♀F 1南京11号♂japonica indicaF1♀♂japonica indicaFilled seed Empty seed Indica/Japonica F1Combination Plantheight(cm) umber ofspikelets/panicleumber ofspikelets/plantSeedsettingrate%Actualyield(kg/ha)Chengte232(japonica)Yield potential of an indica/japonica hybrid×26Zhaizao(indica)120269.41779.454.08250 Weiyou35(indica/indica)89102.6800.392.98625 Increase%34.8162.8122.4-41.9-4.32.3. By means of biotechnology2.3.1 Utilization of favorable genesfrom wild riceTwo yield enhancing QTLs were identifiedJ23A/Q-611:580 g/100 paniclesCK:430 g/100 paniclesJ23A/Q611J23A/Q61110 t/ha in farmer’s field as second cropping (2004) 10 t/ha in farmer’s field as second cropping (2004)2.3.2Using genomic DNA from barnyardgrass to create new source of riceTotal DNA of barnyard grass introduced into R207 by Spike-stalk injection Fragments of DNA from barnyard grass confirmed to be introduced into R207 by molecular analysisNew elite R-lines have been developedBarnyard 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GDS/RB207-1R207RB207-1RB207-1 R207GDS/RB207-1GDS/RB207-1GDS/RB207207R207 B.grass RBRB207B.grass RB207R2072.3.3 Transferring Cgene from4maize into super hybrid ricegenes from maize have been cloned C4and are being transferred into supersuper hybrid rice. The yield potential of C4 hybrid rice can be further increased by a big margin theoretically.3. Progress of Phase I Time: 1996-2000 Target: 10.5t/ha Hybrids: P64S/9311,P64S/E 32P64S/9311P64S/9311P64S/E324. Progress of Phase IITime: 2001-2005Target: 12 t/haHybrids: Liang you 293Y liangyou 1Y liangyou 7T you 640Liang you 0389II you hang 1两优293Y两优1号5.Progress of Phase III Time: 2011-2015Target: 13.5 t/haHybrid: Y liang you 2Guang zhan 63S/R1128Progress of the project 2008: 12.72 t/ha (848 kg/mu) 2009: 12.84 t/ha (856 kg/mu) 2010: 13.17 t/ha (878kg/mu)2011: 13.899 t/ha was obt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