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精选探究题
- 格式:ppt
- 大小:656.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化学奥赛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在西部大开发中,将投巨资兴建“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这里所指的“西气”的主要成分是( )A CH4B COC H2D NH32.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SO2)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物(TSP)3.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A.Ca2(PO4)3(OH)B.Ca3(PO4)3(OH) C.Ca4(PO4)3(OH)D.Ca5(PO4)3(OH)4.某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H2SO4溶液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CuO粉末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6.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60是一种新型的共价化合物B. C60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D. C60的式量是7207.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案:①锌和浓硫酸反应制H2;②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制O2;③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制CO2;④用煤燃烧制CO2.正确且易操作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D.②8.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B.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C.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9.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能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施用CO2可促进光合作用C.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使温室内的温度稳中有升D.CO2能灭火,使用CO2可避免发生火灾10.家用烧开水的铝壶用久了,其内壁往往结有很厚的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对这种白色固体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A.它是水里的某些可溶性物质受热反应生成的B.它是水里某些可溶性物质随水的蒸发析出的晶体B.它是水与铝在加热时反应得到的生成物 D.它是水里的泥沙沉积形成的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常用的食醋中含3%—5%的乙酸B.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C.成人每天约需食用5克食盐D.空气里CO2的体积分数达到1%以上时,对人有害12.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作用.由单质铜制取硫酸铜有下列几种步骤,其中可行且符合以上要求的是( ) A.Cu→CuSO4B.Cu→CuO→CuSO4C.Cu→Cu2(OH)2CO3→CuSO4 D.Cu→Cu(NO3)2→Cu(OH)2→CuSO41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C.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D.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14.H2、CO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CuO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在反应中H2、CO都具有氧化性B.两个反应都需加热C.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D.与相同质量的氧化铜反应所需CO的质量比H2多15.在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16.下图是验证水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中放入天然水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变化分别是A.升高、升高B.升高、不变C.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17.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A.CH4—O2,燃料电池B.C2H5OH—O2燃料电池C.H2—O2燃料电池D.CO—O2燃料电池18.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态空气B.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C.水银、熟石灰、水煤气D.金刚石、大理石、铁矿石19.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 )A.中国是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B.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D.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了电子20.10.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某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 )瓶I 瓶ⅡA.Ca(OH)2NaOHB.NaOH Cu(OH)2C.稀HCl Ca(OH)2D.NaOH BaCl221.将wgKN0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22.某工厂排放的废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与之中和:)A .CaCO 3B .Ca(OH)2C .NH 3D .NaOH23.下列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握持试管一般用三指握住试管的上中部B. 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熄灭酒精灯,然后再把导管移出水面C.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将试管夹从试管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D.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否属于纯净物是由其组成元素决定的B.元素的种类是由其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C.混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至2个电子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25.下列变化中,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伴随有发光发热的变化B.物质发生爆炸C.浓盐酸敞口久置,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D.由铝原子变为铝离子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铁中铁元素有0、+2、+3价B.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C.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发生变化D.溶液都是由固体和液体配成的27.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某种微粒,该微粒( )A.一定是原子或分子B.一定是阳离子C.一定是阴离子D.无法判定28.下列微粒中,既无电子也无中子的是( )A. HB. HeC. H +D. Li +29.去年6月5日是第31个世界环境日,其主题是:“水—20亿人在渴望它.”提醒人们全球有20亿人严重缺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 .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B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C .洗涤衣物时边注水、边冲洗D .将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30.已知A 、B 、C 、D 四种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1、+3、-1、-2,则A 、B 、C 、D 四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 )A. ACB. ADC. A 2DD. B 2D 331.水泥的主要成分有:Ca 2SiO x 、Ca 3SiO y 、Ca 3Al 2O z ,其中x 、y 、z 的值分别是( )A.2、2、3B.2、3、3C.4、5、6D.4、6、632.元素X 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元素Y 的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所形成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均与氖原子相同,由X 、Y 两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38B.52C.90D.100 33.化学上用符号“X A Z ”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 代表元素符号,Z 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 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n b a X 和-m dc Y -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B.a+n=c-mC.a-n=c+mD.b-n=d+m34.有核电荷数都小于18的x 、y 两种元素,y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x 3+与y 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x 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A.a-5B.a+5C.a-3D.a+236.某离子化合物的组成为R x (SO 4)y 已知一个R 原子失去n 个电子,则这种金属氯化物的组成是( )A.RCl y/xB. RCl x/ yC. RCl 2y/xD. R x Cl y37.X 、Y 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个和6个,则它们相互化合后可能生成A.XY 2型共价化合物B. XY 2型离子化合物C. X 2Y 型共价化合物D. X 2Y 型离子化合物( )38.A 、B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之差为3,则A 、B 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 2BB.ABC.AB 2D.A 2B 339、由X 和Y 两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甲的化学式为XY 2,其中X 的质量分数44.1%.若乙分子中X 的质量分数为34.5%,则乙的化学式为 ( )A.X 3YB. XY 3C. X 2YD. XY40.实验测得某硫铵化肥的样品中含氮量为20.7%,则其中可能混入了( )A. 碳铵B.尿素C.硝铵D.氯化铵43.下列式子能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aC 2H 5OH+bO 2=eCO 2+fH 2O 中,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的是( )A.2e=aB.5a=2fC.a+2b=2e+fD.b=e44.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肯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 肯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不可能同时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45.1.6克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 2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①一定含C 、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 、H 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⑥分子中C 、H 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③⑥D.①④⑤46.将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将灼烧后的产物冷却,称量,发现其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 ( )A.56%B.44%C.40%D.38%47.在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投入Mg 、Al 、Fe 的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质量仍相等.则投入的金属质量关系是( )A.Mg >Al >FeB. Al >Mg >FeC. Fe >Mg >AlD. Mg=Al=Fe48、某金属混合物3克,与足量盐酸反应后,产生0.1克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Mg 、Al B.Ca 、Al C.Al 、Zn D.Mg 、Ag49.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可能的结论是A. 锌和铁都是纯净物B.铁是纯净物,而锌不是C.锌是纯净物,而铁不是D.上述情况都不是50. 6克某种尿素样品中含尿素4.8克(其余物质中不含氮元素),则样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是 ( )A.46.7%B.18.7%C.37.3%D.23.3%51.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阿梅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的模型是:A B52.,A 、收集好制得的氧气后,深深地吸上一口享受一下B 、蒸发食盐水得到了盐的晶体,用手指蘸一点品尝一下C 、装有蒸馏水的洗瓶空了,主动的打开水龙头灌满自来水D 、加热装有液体的试管时,试管口对着其它同学,让他观察清楚管口发生的现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53- 55三小题[背景资料]:2003年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年,公元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点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6日6点23分胜利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双星计划”的首颗卫星“探测一号”也成功发射.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同学完成下列一组有关航天的试题:53.若在太空飞船中点燃一根火柴,火柴会A 、能够燃烧,和地球上现象相同B 、不能持续燃烧,很快就熄灭C 、能够燃烧,且燃烧更剧烈D 、以上答案都不对54.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请从氮、硅的原子结构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A、Si3N4B、Si4N3C、Si3N7D、Si7N355.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A、能导电B、密度小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二、填空题:1.有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很多,请你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三种):方法一: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方法三:__________.2、电工使用的“试电笔”内充有一种气体,此气体名称是,它在通电时发出一种色的光.3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4.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的化学式是HOOCCHNH2(CH2) 2COONa, 谷氨酸钠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5、已知R3+(R为某元素符号)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n,且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其质子数为,中子数约为;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6、质子数小于18的正二价金属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能溶于盐酸,此物质的化学式是,另一种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氨气,此物质的化学式是.7、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毒品,其化学式为C21H23NO5,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海洛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比较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含铁量的高低,回答下面的问题:1)按含铁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写化学式)100克FeO中的含铁质量跟克Fe2O3, 克Fe3O4中的含铁的质量一样多.2)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据6月15日我市政府发布的“2000年厦门环境状况公报”称:厦门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我市近几年来汽车持有量的增长达20%,虽然空气质量居全国第四,但环保仍面临如汽车污染等问题的考验.另据报道:将氢气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酒精作为燃料的汽车已在北京市、河南省使用;我市也有一部分汽车改用液化气作为燃料.(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市将部分汽车排气管加装三效转换器,促使一氧化碳在排气管内与空气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3)请提出我市治理汽车污染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4)就目前的情况看,氢气做燃料的汽车要投入使用前,你认为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5)若实验用氢气汽车运行1km,需要2858kJ能量.现这辆汽车在我市环岛路上走一圈(约30 km),需要__________g氢气.(已知每克氢气燃烧放出142.9kJ能量.)10.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物质.据最新报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已成功地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代表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2)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火柴头中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火柴杆(含碳的有机物)上涂有少量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制的.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转变为白磷,白磷易燃,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产生的氧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引燃,最终使火柴杆着火.配平这个化学方程式: O H CO O H C 2225225+---+12.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表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300多种化合物不同程度对人体有害.为了检验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 2和CO,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变混浊.试回答:(1)①中发生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__________,做出此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a 克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质量减轻了b 克,通入c 克氢气,使氧化铜完全被还原生成d 克水,则原碳酸铜中所含铜元素的质量为(用a 、b 、c 、d 表示) 克.14、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向左边烧杯中加入m 克铁,向右边烧杯中加入m 克锌,当反应停止后,若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反应物中一定没有 剩余,一定有 剩余.15、2.7克铝、5.6克铁、6.5克锌及6.4克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还剩下9.2克金属,则生成氢气为 克.三、推断题:1、 有A 、B 、C 、D 、E 五种元素,A 、B 二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 、C 、D 三种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都差1,在五种元素、中,E 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最小.D 元素共有三个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均达到饱和的稳定结构.E 元素的单质在B 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可形成苍白色火焰,生成的化合物EB 是共价化合物.(1)这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 ,B ,C ,D ,E .(2)C 元素的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各电子层的电子数是:K 、L 、M .(3)B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有A 、B 、C 、D 、E 五种元素,E 的L 层为最外层,L 层有6个电子时为中性微粒;A 与E 形成化合物AE 2,在AE 2中A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3%;B 原子核内质子数比A 原子核外电子数多6个;C 2-离子与氩原子结构相同,D 3+与Na +电子数相同.请回答:1)这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 B CD E .2)C 2-、D 3+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别是: 、 .3)A 的单质与C 的单质在高温下生成: .3、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A 、B 、C 、D 四种元素,A 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B 元素的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它们形成离子的电子排布分别与氖、氩原子相同;C 元素的原子第三层的电子比第二层上的电子少一个;D 元素的原子核比A 元素原子核多一个质子.试推断这四种元素的名称:A 、B 分别为 ;C 、D 分别为 .4、现有A 、B 、C 、D 、E 、F6种物质,其中A 、B 、C 、D4种是气体,E 是固体,F 常温下是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A+B →C B+E →C C+E →A F (通电)→B+D 根据以上所述,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A 、B 、C 是: ;D 、E 、F 是: .四、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四氧化三铁和铝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剧烈反应,产生高温.该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碘与镁化合成碘化镁(MgI 2),反应很慢,滴入水后反应速率加快,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工业上用石灰石等物质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较纯的碳酸钙).写出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一层铜绿五、实验题:1、现有下列漏斗、试管、长颈漏斗、锥形瓶、烧杯五种仪器,根据以下用途,将仪器的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制取H 2、CO 2气体中,既便于注入液体,又能防止气体逸出的主要仪器是 . (2)既能用于少量试剂之间反应,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用到的仪器是 .(4)在实验室里能用作反应器,但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2、将下列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原因填写在横线上.(1)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锥形瓶炸裂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导管呈紫红色 .(3)螺旋状光亮的细铁丝插入氧气瓶中,铁丝不燃烧 .(4)电解水时,在水中假如少量的稀硫酸,电极上缓慢地产生气体 .3、将下列实验中出现现象的可能原因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经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爆炸: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D4.B5.A6.A7.D8.B9.B 10.A 11.B 12.B13.D 14.BD 15.C 16.C 17.C18.C 19.D 20.A 21.BC 22.B 23.B24.B 25.D 26.C 27.D 28.C 29.C 30.B 31.C 32.D 33.C 34.B 35.B 36.C 37.CD 38.AC 39.B 40.A 41.A 42.A 43.C44.B 45.A 46.B 47.B 48.CD 49.BC 50.C51C52D53B54A55C二.填空题:1. (1)蒸发或减少溶剂时食盐能结晶;(2)通电或食盐水能导电;(3)测密度或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4)加AgNO3溶液或食盐水跟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2.氖气 红色3. (1)沉浮情况不变,因为将氯化钠晶体投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溶液密度不变,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质量)不变.(2)可能的答案有:A.可加入硝酸钾等(不反应的其他可溶性)晶体;B.可加入密度比饱和食盐水大的其他可与食盐水混溶的溶液;C.可加入硝酸银等(反应但使溶液质量和密度上升)晶体;D.可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使溶液密度上升.4.五种,1695.n+3 A-(N+3) R 2O 3 R(OH)36.MgO Mg 3N 27. 369 68.3%8.FeO>Fe 3O 4>Fe 2O 3 111g 107g9. (1)CO,NO;(2)2CO+O2=2CO2;(3)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能的答法有如下几类:A.限制汽车的发展,如限制私人汽车的发展,发展公共交通.B.将汽车全部加装三效转换器等汽车环保装置,使目前汽车尾气得到净化.C.改用清洁环保型燃料,如酒精、液化气等.D.使用电力汽车.E.加快研制如氢气等新型环保能源,研制核能的民用化等;(4)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能的答法有如下几类:A.关于氢气的来源问题,如何获得大量而廉价的氢气?B.关于氢气的保存和运输问题,如何储存和运输大量的氢气?C.关于氢气在汽车上的使用问题,如汽车上如何灌装一定量的氢气?D.关于氢气使用的安全问题,如何防止氢气在使用、储存和运输时与空气混合爆炸?(5)600.10.(1) 略 ,1个反电子 ;-1 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2) 不是,化学变化是反应物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湮灭”不是11. ↑+==∆233222O KCl KClO MnO 催化作用 1 ,33 ,25 ,16 . 12. (1)燃烧产物中存在CO 2.(2)存在, ④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13.(a-b+c-d)÷a 14.H 2SO 4 Fe 15.0.6三.推断题:1.(1)A.F B.Cl C.S D.Ar E.H (2)16 2 8 6 (3)HCl Cl H 222点燃==+2.(1)A. C B. Mg C. S D. Al E.O (2) (3)2 CS 2S C 高温==+3.A.钠和硫 B.氯和镁 4.CO O 2 CO 2 H 2 C H 2O 四.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Fe O Al Al O Fe 94833243+==+点燃 2.222MgI Mg I O H ==+3.↑+==23CO CaO CaCO 高温22OH Ca O H CaO 〉〈+== ()()白色↓+==+3222CaCO O H CO OH Ca 4.322222CO OH Cu O H O CO Cu 〉〈+++==五.实验题:(一)1.长颈漏斗 2.试管 3.漏斗 4.烧杯,锥形瓶.(二)1. 瓶底未加少量细砂,燃烧匙直接接触到瓶底.2. 试管内,导管口,未加一小团棉花.3. 未绑一火柴加热,或加热不充分.4. 稀硫酸起导电作用.(三)1.可能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上沿了.2.高锰酸钾中可能混入可燃物了.。
初中化学竞赛真题精选(一)1.(5分)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溶液100g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是多少克?2.(8分)由于地球的二氧化碳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造成的惨剧使世人记忆犹新。
消除“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广泛植树造林。
已知180g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时放热2804kJ太阳每分钟对地球表面辐射能量为2.1J/cm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设光合作用时太阳能量利用率10%,每片树叶面积以10cm2计算,这样的树叶100片要合成1.8g葡萄糖。
问:(1)需光照多长时间?(2)若空气中含CO2质量分数为0.3%,需要标准状况下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g/L)(3)若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问光合作用时除生成1.8g葡萄糖,还放出氧气多少升?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3.(8分)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
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 ①Fe ②Fe 2O 3 ③Fe 3O 4 ④FeCl 3 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想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 和 (填序号),理由是 ;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 ,理由是 。
(2)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
你认为李同学的结论对吗? ,理由是 。
4.(8分)先阅读下列短文,再回答下列问题: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钠(NaClO )、过氧化氢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Fe 2+氧化为Fe 3+。
Mg(OH)2和Fe(0H)3在溶液中生成时呈胶状物或絮状物沉淀,而MgCO 3在水中煮沸可转变为Mg(OH)2。
化学实验探究题1、在常温时,在室内进行二氧化碳与不同溶质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管是1.8cm×18cm的中型试管(约40mL),观察到NaOH液面上升17mL所用的时间见右下图)(1)液面上升最快时,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0 %。
(2)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很大时,液面上升的速度反而变慢,主要是因为表面生成Na2CO3膜阻碍CO2与NaOH反应;要使上升速度加快,应采用的实验措施是振荡试管,使不能生成Na2CO3晶膜。
2.天然水中一般都溶有Ca(HCO3)2、Mg(HCO3)2等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这些溶解的物质会变成溶解度更小的碱和碳酸盐等其它物质,所以热水壶中常会形成由碱和碳酸盐等组成的水垢。
甲、乙、丙三位同学试图探究水垢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他们确定水垢中含有Mg(OH)2,和CaCO3后,提出可能含有Ca(OH)2和MgC03的猜测。
为了验证猜测,他们进行下列研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通过实验发现,水垢中不存在Ca(OH)2,他们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将水垢研细,用蒸馏水浸泡水垢,浸出液中通CO2(或加碳酸钠或滴加酸碱指示剂)。
(2)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一定量的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产生气泡停止后,测量B装置增加的质量,从而推出混合物的组成。
这种方案受到乙、丙同学的反对,请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该装置不能充分吸收产生的CO2,有部分还残留在容器中,另外有水蒸气混入等; (3)甲改进了装置后,利用正确的方法测得5 g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放出2.2g C02。
请通过计算,回答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解:从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2.2得:X=5克。
分析:由于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而Mg(OH)2不产生CO2,这样的话,5克样品产生的CO2一定小于2.2克。
现在,CO2刚好是2.2克,说明原水垢中肯定还有一种比CaCO3产生CO2更多的物质。
陕西初三初中化学竞赛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香水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钉生锈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3.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灯泡发光 B、食盐溶解 C、水果腐烂 D、木已成舟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盐水B.液氮C.空气D.石油6.初中化学里有美丽的化学现象和丰富的化学变化,下列有关现象与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气泡产生的变化不可能是物理变化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种固体与一种液体混合,固体完全消失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D.无色的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是化学变化7.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做电极B.不锈钢做水壶C.氢气做燃料D.蔗糖溶于水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D.新鲜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9.下列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0.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没有的是()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11.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玉石“变”手镯B.高粱“变”美酒C.树根“变”树雕D.玩具机器人“变”形1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该同学俯视读数为36毫升,则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为()A.大于36毫升B.小于36毫升C.等于36毫升D.无法确定13.小明在称量15.8克氯化钠,称量过程中将物质与砝码放反了,(1克以下用游码),则称量的实际质量是()A.15.8克B.14.2克C.15 克D.无法确定14.月月在称量15克蔗糖时,操作正确,天平指针偏向左边,她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A.继续加砝码B.继续加蔗糖C.减少蔗糖至天平平衡D.不要理睬15.干脆的饼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变得松软了,这说明空气的成分中含有()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16.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二、填空题1.将下列描述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归类(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铁铸成锅(3)冰雪融化(4)石蜡在空气中燃烧(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6)酒精挥发(7)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8)铜丝弯曲(9)食物腐烂(10)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2.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属于,(填物质类别),其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很多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3.以下每组由三种物质组成,分析把它们放在一组的原因,然后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与它们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氧化铁、五氧化二磷、氧气A、空气B、冰水共存物C、海水D、石油(2)新鲜的空气、食盐水、天然气A、液氧B、四氧化三铁C、矿泉水D、二氧化碳4.掌握常见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2023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3 分,共60 分)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海水C. 蒸馏水D. 石灰水答案:C。
解析: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空气、海水、石灰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汽油挥发C. 蜡烛燃烧D. 玻璃破碎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汽油挥发、玻璃破碎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水分子B. 氢原子C. 氧原子D. 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A。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最外层电子数D. 电子层数答案:C。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时,易失去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易得到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时,化学性质稳定。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两个氢分子:2HB. 三个氮原子:3NC. 一个镁离子:Mg⁺²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Na⁺O⁺答案:B。
解析: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A 错误;三个氮原子表示为3N,B 正确;一个镁离子表示为Mg²⁺,C 错误;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表示为Na⁺O,D 错误。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物质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C. 量取50mL 液体用100mL 的量筒D.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答案:B。
解析: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质,A 错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B 正确;量取50mL 液体应用50mL 的量筒,C 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D 错误。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 ,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填化学式).(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
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是。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
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单质M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两种氧化物,而且其中一种是酸性氧化物。
M 是( )。
(A)S(B)C(C)Fe(D)Na2.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根据是( ),其理由是( )。
主要根据:(1)放出大量的热(2)看到耀眼的白光(3)有白色固体生成(4)镁带消失理由:(A)镁和氧生成氧化镁(B)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C)发生化学变化时要放热(D)氧气被氧化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和Na+都是钠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pH值的大小可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它的数值不会等于零(C)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D)5克胆矾溶于4 5克水中可制得质量分数为1 O%的硫酸铜溶液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Fe+H2SO4(稀)==FeSO4+H2↑(C)2Al+3H2SO4==Al2(SO4)3+3H2↑ (D)Cu(OH)2+Na2SO4==CuSO4+2NaOH5.下列各组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一组是( )。
(A)CO和NO(B)H2O和HCl(C)SO2和H2S(D)NH3和CH46.2 5℃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则2 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30克(B)4 3克(C)23克 (D)无法确定7.已知R2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则R代表的元素可以是下列四种元素中的( )。
(A)钾 (B)氯 (C)钠 (D)硫8.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等质量氢气时,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数目之比是( )。
(A)l:2:3(B)3:2:1 (C)6:3:2 (D)4:2:l9.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A与B的质量比是3:1,又知A 与B的原子量之比是1 2:1,则下列式子中能够表示此化合物化学式的是( )。
(A)AB4(B)AB3(C)AB(D)A2B1 O.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 m+1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 )。
初中化学竞赛真题精选(一)1.(5分)某不纯的烧碱样品屮含有Na2CO3 3.8% 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 溶于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溶液IOOg ψ,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是多少克?2.(8分)由于地球的二氧化碳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造成的惨剧使世人记忆犹新。
消除“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广泛植树造林。
已知180g葡萄糖(C6Hi2O6)完全燃烧时放热2804kJ太阳每分钟对地球表面辐射能量为2.1J∕cm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设光合作用时太阳能量利用率10%,每片树叶面积以IoCm2计算,这样的树叶100片要合成1.8g葡萄糖。
问:(1)需光照多长时间?(2)若空气中含CO2质量分数为0.3%,需要标准状况下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g∕L )(3)若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 ,问光合作用时除生成1.8g葡萄糖,还放出氧气多少升?(二)3. ( 8分)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屮,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
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 ①Fe ②Fe 2O 5③FUo4④FeCb 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D 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想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填序号),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黑色 粉末还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 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
历年初中化学竞赛仪器、实验试题例析1.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 2K2CO3+3O2.。
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超氧化钾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1、图2、图3中选择。
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少量的白色沉淀,这是因为。
(3)表明D中的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
2.如下图所示,A管中盛有干燥的炭粉,C管中盛有干燥的氧化铜粉末,B、D两个U型管中装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用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将3.0 克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通入A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B管质量增加0.8克,D管质量增加3.3克,计算进入C管和离开C管的一氧化碳的质量各为多少?3.利用干燥而纯净的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质量组成,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完全反应后其实验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列。
试回答:(1)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自左向右)是(填字母) 。
(2)装置B 的作用是 ,装置E 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填空(每空均须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生成水的质量为 ,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
4.有一乡村中学由于条件所限,仅有一大一小两种试管和稀硫酸。
甲、乙两个学生找来铝制废牙膏皮,各自设计了一种装置,制取并收集一试管氢气。
甲学生: 乙学生:(1)哪个学生设计的装置比较合理? 。
另一设计的装置不合理的原因是 。
(2)用较合理的装置制取氢气,要使氢气充满收集氢气的试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3)还可以用哪些物品代替废牙膏皮和稀硫酸完成实验?。
5.实验室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水蒸气和少量酸雾,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下图中的第 套装置来净化。
初中化学素质与能力展示试卷(考试时间: 60分钟全卷满分: 70分)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
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美酒飘香 B.鸡蛋变臭 C.切割玻璃 D.滴水成冰2.今年的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
我国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B.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C.“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3.下列叙述与事实或实验规则不符的是( )A.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碱”是Na2CO3C.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的,只需盖满试管底部D.在电解水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约为1∶2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5.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B.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C.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氧化物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6.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 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8.等质量的同一种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镁、铁、锌发生反应,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B),C) ,D)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把20 g a放入50 g水中,可得到70 g a的饱和溶液B.t2℃时,将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10.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试剂操作方法A CO2(CO) O2点燃B NaCl溶液(Na2SO4) Ba(NO3)2溶液先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再过滤C CaO(CaCO3) 水过滤D Cu(Fe) 稀硫酸先加入适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25分)1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氩气____。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参与研究小组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
| 溶解性 |Ca(HCO3)2 | 可溶。
|Mg(HCO3)2 | 可溶。
|Ca(OH)2.| 微溶。
|Mg(OH)2.| 不溶。
|CaCO3.| 不溶。
|MgCO3.|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可能含有Ca(OH)2.设计方案如下:1) 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2+。
2) 乙同学设计了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如下:1) 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增大。
2) 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
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相对分子质量小。
3) 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
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在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能够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2、发现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 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中化学竞赛真题精选(一)1.(5分)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溶液100g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是多少克?2.(8分)由于地球的二氧化碳剧增,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造成的惨剧使世人记忆犹新。
消除“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广泛植树造林。
已知180g葡萄糖(C6H12O6)完全燃烧时放热2804kJ太阳每分钟对地球表面辐射能量为2.1J/cm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设光合作用时太阳能量利用率10%,每片树叶面积以10cm2计算,这样的树叶100片要合成1.8g葡萄糖。
问:(1)需光照多长时间?(2)若空气中含CO2质量分数为0.3%,需要标准状况下空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g/L)(3)若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29g/L,问光合作用时除生成1.8g葡萄糖,还放出氧气多少升?文案大全文案大全(二)3.(8分)李同学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将铁钉浸没在试管里的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黑色粉末。
李同学对此黑色粉末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 ②Fe 2O 3 ③Fe 3O 4 ④FeCl 3 ⑤数种物质的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李同学的上述猜想中,不做实验就可排除的是 和 (填序号),理由是 ;你认为黑色粉末还可能是 ,理由是 。
(2)李同学将黑色粉末干燥后,用磁铁靠近,发现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于是得出结论:黑色粉末一定是铁粉。
你认为李同学的结论对吗? ,理由是 。
4.(8分)先阅读下列短文,再回答下列问题: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钠(NaClO )、过氧化氢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Fe 2+氧化为Fe 3+。
Mg(OH)2和Fe(0H)3在溶液中生成时呈胶状物或絮状物沉淀,而MgCO 3在水中煮沸可转变为Mg(OH)2。
化学竞赛常见实验题目解析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竞赛中常见的实验题目。
其基本原理是当酸和碱以适量混合时,生成的产物为盐和水。
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常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实验要求:在实验室中,使用酸和碱的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并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酸和碱的溶液。
可以选择一种较强的酸,如盐酸,和一种较强的碱,如氢氧化钠。
2. 分别取一定量的酸和碱的溶液,并放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3. 缓慢地将酸溶液倒入碱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4. 当酸和碱完全中和后,反应溶液应变为中性,即PH值接近7。
实验结果:1. 反应开始时,酸和碱的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并伴随着放热现象。
2. 反应进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酸的溶液可能从透明变为浑浊,而碱的溶液可能从浑浊变为透明。
3. 当酸和碱完全中和后,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反应结束。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 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其他地方。
实验二:气体的性质探究气体的性质是化学竞赛中常见的实验题目。
通过对气体的研究,可以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等重要性质。
实验要求:在实验室中,对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包括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等方面。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玻璃瓶和塑料瓶,并将它们封闭。
2. 在玻璃瓶的顶部安装一个气压计,用来测量气体的压强。
3. 打开两个瓶子的盖子,观察气体的变化。
4. 对于玻璃瓶,可以利用气压计测量气体的压强。
对于塑料瓶,则可以通过观察塑料瓶的变形来推测气体的压强。
5. 对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的研究,可以使用不同尺寸、颜色和温度的气球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结果:1. 气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大小和气体的温度有关。
当容器的体积增大或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