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63.92 KB
- 文档页数:17
《偷瓜》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和可爱。
2、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偷”是什么意思?看了文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问题可能有:1、谁偷瓜?2、偷了谁的瓜?3、为什么偷瓜?4、偷到瓜了吗?5、偷瓜干什么?二、整体感知内容与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朗读课文,并且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故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活动:1、自由读书。
2、思考问题。
3、交流刚才提出的问题。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5、交流对人物的看法预设:对李善才的看法:1、挺坏的。
2、不孝敬老人。
3、知错就改。
对娃崽的看法:1、调皮。
2、淘气。
3、爱帮助人。
4、不听大人的话。
三、深入文本,细细品读请同学们再次深入课文中去,细细品读每一段文字,在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批注,并且写清这怎么就让你感兴趣了。
学生活动:1、再次读书,教师强调默读更有助于理解课文。
2、写批注。
重点悟读,讨论交流A预设:学生关注最多的应该是课文的1——5段,在这几段的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来认识xx这个人物。
请同学们动手勾出描写李善才动作的词语,针对他的做法,谈谈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抓“喊、跳、骂、撵、瞪、打”等词语体会到这个人脾气暴躁,又非常小气。
抓“告诉、头疼、牵狗、不敢打狗”体会李善才对这些孩子无计可施。
认识娃崽这些人物。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娃崽做法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抓2段“那边瓜……跑远了”体会孩子们声东击西,机智勇敢。
抓3段“越作践”体会孩子们倔强任性,淘气顽劣。
抓4段“娃崽也叫……”体会娃崽倔,淘气。
抓5xx“拍手笑”体会娃崽调皮捣蛋。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自由结组一人读这段文字,其他人或闭眼想象画面或分角色表演,再现文字后面的画面。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
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一、导入新课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语文五年级下册冀教版教案语文五班级下册冀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4、继续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
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第一部分,指导给第一部分加小标题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沟通。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
3、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
“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4、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
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四、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
五、全班沟通1、雨来游泳本领高2、雨来上夜校念书3、雨来掩护李大叔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5、河沿上的枪声6、雨来没有死六、试着给家长复述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述课文二、出示问题,品读课文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画一画。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1、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初步体会他的机智勇敢。
2、第四部分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深刻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敌。
3、课文开始时详细交代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板书: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掩护李大叔↘智斗强敌↘村民夸奖勇敢机智↘(热爱祖国) 脱险五、拓展1、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2、读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鸡毛信》、《小兵张嘎》。
冀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慧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竞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一起看看冀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欢送查阅!冀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慧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竞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文笔生动活泼,聪慧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同学主动积累诗句的爱好,启发同学开放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同学开放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日,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同学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局部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留意点。
3、同学质疑,理解局部词义:对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2、指名答复。
3、指导同学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观赏月下的江景。
其次段(3—13 ):小外甥和我竞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状况动身,细心设计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妙、无私,培育学生酷爱春雨、酷爱春天、酷爱美妙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留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1、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3.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教具打算1.生词卡片。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状况,帮助学生驾驭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订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
梳理问题。
有思索价值的问题留待其次课时深化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五、作业: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索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其次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⒈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⒊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⒋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3、了解槐树、槐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1、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3.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读书感悟法教具准备1.生词卡片。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
梳理问题。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五、作业: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一、教材简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的。
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
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
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和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 槐乡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槐乡的孩子》 设计者 高新区第三小学 李会青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图片诗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古诗引入,创设浓浓的诗一般的意境。让孩子们在上课伊始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教师配乐范读,学“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三.品读欣赏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教师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朴的乡情。
学生读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谈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认识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这几句话写出了文章所赞美的孩子淳朴勤劳的性格,读中体会,感受槐乡孩子的可爱。
作业的布置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承上启下。
第二个环节,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篇文章。
叠词在文章中出现较多,找出来并积累达到学会运用。
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为文章增彩不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读,感受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
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接触并学着运用到作文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让课堂走到课下,达到真正指导学生生活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3.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学生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作业的布置体现人文化,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会运用。 1.你在课余时间从事过哪些劳动呢?说说自己劳动的
经过和感受。
四、回归生活,课外拓展。 作业: 1.参加一次公益性劳动。 2.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
2 捅马蜂窝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 )去( )荒( )交( ) 绑( )怯( )慌( )胶( ) 插( )尸( )拖( )胶( ) 播( )户( )托( )郊(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2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