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病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橙子树病害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橙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在很多家庭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然而,橙子作为一种果树,也会面临各种病害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详细介绍橙子树常见病害问题,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黄龙病症状:黄龙病是一种常见的橙子树病害,主要表现为树叶逐渐变黄并落叶,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橙色的油斑。
橙子的果实也会出现异常,变得小而呈碎形。
解决方法:黄龙病一般由媒介昆虫传播,因此预防为主。
可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橙子树,发现有害昆虫及时进行防治;- 使用合适的农药,根据橙树品种和病情选取适当的农药进行喷洒;- 加强橙子树的养分管理,保证其生长健康。
2. 白粉病症状: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其主要症状是树叶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的霉层,并伴有叶片变形、卷曲、干枯以及果实畸形等现象。
解决方法:对于白粉病的防治,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定期修剪橙子树的枝叶,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使用含硫的农药进行喷洒,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蔓延;- 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橙子品种,降低患病风险。
3. 枯萎病症状:枯萎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橙子树感染后会出现叶片萎蔫,枝条枯黄,树冠逐渐变小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整株橙子树的枯死。
解决方法:对于枯萎病的治疗和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尽早诊断和切除受感染的橙子树枝条,避免病菌进一步蔓延;- 对于严重受感染的橙子树,可以考虑整株移栽,更换感染风险较小的土壤;- 加强橙子树的养分管理,提高其抗病能力。
4. 叶斑病症状:叶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橙子树病害,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点。
受感染的叶片会逐渐枯黄并掉落。
解决方法: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及时修剪受感染的枝叶,减少病菌的扩散;- 使用含有三环唑等有效成分的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避免过湿的环境和高温多湿的气候,可降低橙子树感染叶斑病的机会。
5. 蚜虫危害症状:蚜虫是橙子树常见的害虫,会在橙子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逐渐萎蔫,弯曲,甚至变形。
柑橘类水果之灾星——黄龙病魏敏芝邓家军阳丽童桂鸿赣南柑橘类水果脐橙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中国脐橙主产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有25万户农民种植脐橙,从业的农村劳动力近百万人。
赣南脐橙成为赣州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但近年来一种名叫“黄龙病”的病害悄然侵入脐橙产区,造成脐橙大面积减产,致使很多果农改种其他水果。
1 黄龙病病因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危害最重"威胁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世界柑橘产区的重要检疫性细菌病害之一,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
具有暴发性强、发展迅猛、危害大等特点,对我国柑橘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2 黄龙病症状(1)感染黄龙病菌后并不立即显症,相比其他病原体,黄龙病菌的潜伏期较长。
(2)感染黄龙病的柑橘果实的典型症状是着色异常、果小、畸形。
染病沙糖橘等宽皮柑橘的果实常表现为果蒂和果肩周围先褪绿转色,其它部位仍然为青绿色,且因蜡质形成受阻而无光泽。
果农称之为“红鼻子果”或“红肩果”。
另外感染黄龙病的柑橘种子减轻,多败育且萌发率降低。
(3)感染黄龙病的柑橘叶片的典型症状是黄化、变小。
据病程长短,叶片黄化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斑驳型黄化,一种是均匀黄化。
染病早期,叶片常显现为斑驳型黄化,待病菌散播到全树后,新梢抽生的叶片一般为均匀黄化。
(4)病根表皮易脱离、腐烂。
黄龙病菌优先定殖在根中且分布较为均匀,这也是为什么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
3 黄龙病防治措施黄龙病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苗和木虱,不会通过土壤、流水、大风、修剪、其他昆虫及动物来传播感染。
果园只要没有木虱,黄龙病就不会传播开来。
中国学者林孔湘教授曾提出控制黄龙病要用“三步法”,即使用无毒繁殖材料、铲除病原(树)和防控木虱。
其中防控木虱是控制病情蔓延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在疫区现有柑桔园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黄龙病实施方案黄龙病,又称黄龙病毒性病害,是由黄龙病毒引起的一种由昆虫传播的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对于减轻农作物受害程度,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害监测与预警1.建立监测网络:在病害易发区域,建立黄龙病监测点,对农田进行定期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发展趋势。
2.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病情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病情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提高农民对病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二、农田管理与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推广优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减少病毒在土壤中的滞留期,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加强田间管理: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毒携带昆虫的寄主植物,减少病毒传播源。
3.科学施肥:科学施用有机肥、矿质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免疫力。
4.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采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及时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1.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农村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向农民普及黄龙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
2.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黄龙病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技能和应对能力。
四、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1.制定政策支持:加大对黄龙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2.资金保障:加大对黄龙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黄龙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害,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减轻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
希望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朋友们共同努力,积极实施黄龙病防治方案,共同维护农业生产的良好秩序,保障粮食安全。
柑橘黄龙病与缺素的区别柑橘黄龙病与缺素的区别是什么?黄龙病与缺素症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病症。
如果是缺素症,还是能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的。
要是黄龙病,那没有办法,只能砍树了。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两种病症的区别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
黄龙病的识别方法。
柑橘树感染黄龙病之后,树冠里面会出现一些黄梢。
时间长了,黄梢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而叶片主要表现出一些黄化的情况,有的是均匀黄化,有的是斑驳黄化,有的是缺锌状的花叶。
1,均匀性的黄化。
柑橘树感染了黄龙病树叶,会缺少一些微肥或者是缺少一些氮肥。
黄龙病的根部因为受损,吸收能力也变得很差。
病叶感染之后,叶绿体也被解体了。
单凭这种症状,也不能够判断就感染了黄龙病。
地里要是遭受了涝害或者柑橘树环割过于严重,或者是感染了一些病虫害,也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黄化情况。
2,斑驳性的黄化。
黄龙病的病菌也会在叶片中不断地积累,引起韧皮部的坏死情况,出现一些斑驳性的黄化。
这种症状还是比较典型的,叶子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是得了黄龙病。
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叶子的左右是不对称的,叶子的底部先出现黄化情况,而且斑块交界处不是很明显。
病叶非常硬,而且特别脆,还特别滑。
3,缺锌状的花叶。
叶片出现斑驳黄化之后,内部的结构已经紊乱了。
当新梢抽出来之后,这种病菌又会转移到新叶子。
新叶子没有办法正常转绿,就会出现缺锌的症状了。
如果下部的叶子出现斑驳黄化,基本上就可以判断柑橘植株已经感染了黄龙病。
但是只是出现一些缺锌的症状,还是判断不了的。
柑橘黄龙病与缺素的区别,有时候黄龙病会表现出一些缺素的症状,但是有缺素的症状,不一定是感染了黄龙病。
黄龙病的症状,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也会有一些不同。
比如在春夏季节,表现就是不一样的。
那些没有经验的种植农户,还真是辨别不出来的。
比如这种红鼻子果、青头果、不熟果这些,都是感染了黄龙病。
如果果农朋友拿不准,也可以拿着样本去进行检验。
应对方法。
如果确定是黄龙病,那就先灭木虱,然后砍树,再把树兜处理好。
黄龙病土壤管理果园土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建园成功与失败、产量高低、品质好坏。
创造适宜柑桔生长发育的水、肥、气、热等土壤条件,是土壤管理的根本目的。
主要措施为施用有机肥、中耕、深翻压绿、合理间作、覆盖等措施,从而达到目的。
1 田间间作物:密植柑桔园定植后1─3年中,在行间间作绿肥、豆科作物、蔬菜等矮杆作物,将其桔杆压入土壤后,可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熟化土壤,伏季也可作覆盖物。
2 中耕除草:一年中应进行2─3次中耕除草工作,中耕时对树盘内浅耕,行间宜深耕,改良土壤空气,促进根系生长。
3 覆盖抗旱:在冬干、春旱,特别是夏季持续高温伏旱的时候,充分利用各种杂物、稿秆对树冠脚盘、行间全面覆盖,但离根颈15─30公分内不能覆盖。
秋季压入土壤中,可达到抗旱和改良土壤之目的。
4 排水:柑桔园内排水好坏,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结构及根系生长发育,特别4─5月和9─10月霉雨季节应注意排水。
幼树促花柑桔幼树促花,首先加强肥水管理,按幼树肥水管理原则,做到适时施肥的同时主要采取拉枝、轻剪措施。
柑桔苗定植后,在正常管理情况下,3年开始试花结果,5年进入盛果期。
但由于管理上的差异,柑桔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过旺而不结果或结果少,对这类树采取促花技术,以尽快提高产量是必要的。
保花保果1首先加强肥水管理,按照肥水管理要求做到适时合理施肥和果园排水及灌水工作。
2花期用0.2%─0.3%的尿素加0.1─0.2%的硼砂兑水喷树冠1─2次,每隔7─10天一次。
3春、夏两季的修剪:春季可修剪无花、过多的营养梢1/2或1/3,剪去无叶的花序枝。
夏季控制夏梢的抽发。
4盛花期利用晴天露水干后人工摇花。
沙糖桔一般在3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始花,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
一般要通过适时抽发秋梢,控制冬梢的抽发、合理的肥水配套管理等措施进行促花。
1. 症状:得病的柑桔树初期的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出现1-2条或多条的发黄枝梢,这种黄化的枝梢有两种症状类型:一种是整张叶片均匀黄化,另一种类型是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
柑桔黄龙病研究进展与防控对策1. 引言1.1 柑橘黄龙病的危害性柑橘黄龙病,又称柑桔黄龙病,是一种由黄龙病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主要侵害柑橘树,包括柚、橙、柠檬等品种。
该病以其剧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而闻名,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发展和生产。
柑橘黄龙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柑橘植株受感染后会出现黄龙病症状,如叶片发黄、小枝弯曲、果实畸形等,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2. 黄龙病杆菌的传播途径复杂,主要通过介壳虫传播,易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3. 目前还没有发现特效的化学药剂来治愈柑橘黄龙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柑橘黄龙病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研究和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阻止病害的蔓延,保障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柑橘黄龙病是柑橘树上一种由黄龙病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已经成为柑橘产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这种病害会导致柑橘树叶片出现黄化、落叶、果实变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探究柑橘黄龙病的病原及其防控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柑橘黄龙病的病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病害的传播规律和发病机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探讨病虫害防控技术、抗病品种选育、农药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总结各种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可以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对柑橘黄龙病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促进柑橘产业的发展,保障柑橘生产的稳定和质量。
【2000字】2. 正文2.1 病原研究柑橘黄龙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体的鉴定和病原机制的解析上。
黄龙病的致病菌是由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该菌主要通过黄龙病蝉传播,感染柑橘树木并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在病原研究方面,科研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黄龙病病原体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基因组结构、代谢途径和致病机制等重要信息。
研究发现,黄龙病病原体具有复杂的适应性和传播策略,在树木内部形成菌丝体和生物薄膜,对抗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害防治-黄龙病概述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又称为黄龙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柑橘类植物的病害,由念珠激酶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引起。
该病害主要通过蝗虫传播,并在植物体内引起严重病变,最终导致柑橘类植物的枯死。
黄龙病已成为全球柑橘类植物种植业的重大威胁,对柑橘类植物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病害防治的角度介绍黄龙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害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1. 病害的症状黄龙病的症状通常在柑橘类植物的叶片上出现。
具体症状包括:•黄化:柑橘叶片开始出现局部黄化,随后扩散至全叶,整株柑橘树呈现黄化症状;•落叶:受害树木逐渐失去叶绿素,叶片开始逐渐干枯、变黄,最终落叶;•萎蔫:柑橘树的枝条逐渐枯萎,导致整株柑橘树体力消耗增加,生长受限;•果实异常:黄龙病受害树木的果实质量下降,形状畸形,皮色深黄或绿黄,内部组织受损。
2. 传播途径黄龙病主要通过蝗虫传播,感染柑橘类植物。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蝗虫叮咬:感染黄龙病的植株被蝗虫叮咬后,蝗虫体内的病原菌进入新的植株,导致新的感染;•种子传播:携带病原菌的种子可以传播黄龙病;•嫁接传播:感染病原菌的柑橘苗木嫁接到健康的柑橘树上,导致病害传播;•根接触传播:柑橘根部接触到感染黄龙病的土壤,病原菌经根部进入植株;•工具传播:通过使用被感染的工具,如修枝剪刀、挖掘工具等,将病原菌传播到健康植株上。
3. 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黄龙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预防措施•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柑橘品种中的抗病种类,增加植物对黄龙病的抵抗力;•检疫出入苗木:检查苗木是否携带黄龙病病原菌,防止携带感染的苗木进入种植区;•病害监测:定期检查柑橘树的症状,发现病害早期症状,采取及时措施;•病害源管理:对已感染黄龙病的植株进行病原菌的清除,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
3.2 机械防治措施•蝗虫防治:采用黄色黏板、黄色水容器等方式诱捕或淘汰蝗虫,减少病害传播;•种子处理:采用适当的种子处理方法,杀灭种子表面或内部的病原菌;•工具消毒:定期对接触过病原菌的工具进行消毒,防止工具传播病害。
黄龙病防控措施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柑橘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控黄龙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防控措施,希望能对柑橘种植者提供帮助。
一、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黄龙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以通过苗木和接穗传播。
因此,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是防控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对于新引进的苗木和接穗,应该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不携带黄龙病病原菌。
同时,对于已经感染黄龙病的果园,应该及时进行封锁和消毒,防止病害扩散。
二、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不同品种的柑橘对黄龙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黄龙病的发生和危害。
因此,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该充分了解各个品种的抗病性能,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三、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增强柑橘树的抗病能力,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例如,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可以促进柑橘树的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同时,要及时清理果园内的落叶、落果和枯枝等,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有效的黄龙病防控措施。
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抗菌剂、农药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柑橘树造成药害和污染环境。
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黄龙病防控措施。
通过引入拮抗微生物或利用植物提取物等方式,可以抑制黄龙病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例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植物提取物等具有拮抗黄龙病病原菌的作用,可以在果园内喷洒或土壤中施用。
六、采用健康苗木采用健康苗木是预防黄龙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种植柑橘树时,应该选择无病、健康的苗木,避免从病区引进苗木。
同时,对于新栽植的苗木,应该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不携带黄龙病病原菌。
七、加强果园管理加强果园管理是预防黄龙病的必要措施。
果园内应该保持整洁、卫生,及时清理病枝、病叶和病果等。
同时,应该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促进柑橘树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八、定期监测病情定期监测病情是预防黄龙病的必要措施之一。
黄龙病的最新防治方法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柑橘类作物,如柠檬、桔子和柚子等。
该病害严重影响了柑橘业的发展,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对黄龙病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针对黄龙病的最新防治方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以下将对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 防范黄龙病传播途径:黄龙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植物器官之间的嫁接接触、传播媒介(如杂草)和病源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
因此,一个基本的防范措施是杜绝病株的引入和传播媒介的扩散。
农民应定期巡逻田间地头,发现并及时处理病株和传播媒介,减少病害扩散的机会。
2. 使用健康种苗:选择健康的柑橘树种苗是预防黄龙病的重要步骤。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健康的种苗,可以降低患病率。
因此,农民应该购买来自可信的供应商的种苗,检查种苗是否有黄叶或其他病害症状。
3. 植物营养管理:研究表明,合理的植物营养管理可以减轻黄龙病的发生和发展。
特别是,柑橘树缺乏锌元素容易感染黄龙病。
因此,饮食中含锌的肥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此外,合理的氮肥使用也可以提高柑橘树的抗病性。
4. 生物控制: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对黄龙病的防治具有潜在的作用。
例如,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黄龙病菌的生长。
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生物农药进行黄龙病的防治。
此外,一些腐霉菌和真菌也具有抑制黄龙病菌的能力。
5. 遗传改良与多样化:一些科学家正在对柑橘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它们对黄龙病的抗性。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柑橘树对黄龙病具有抵抗能力。
此外,增加柑橘树品种的多样性也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
以上是黄龙病最新防治方法的一些例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和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因此防治病害的具体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治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柑橘黄龙病为什么可怕?那是因为你没有深刻了解它!
黄龙病就像悬在橘农头顶上的一柄利剑,经历过的往往鲜血淋漓,心有余悸;未曾经历过的亦是提心吊胆,草木皆兵。
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恐惧似乎都未曾有过半分消减!
何惧之有?是因为它传播迅速、毁灭性强?还是因为它诊断困难、用药无方?仔细想想,这些或许都不是主因。
洛夫克拉夫特曾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而恐惧来自未知!我们惧怕黄龙病是因为上述那些标签吗?不,只是因为我们对它还不够了解,担心某一天头上的这柄利剑会突然下坠,担心不知何时它又会再度悬起。
一、什么是黄龙病?
黄龙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变形细菌门,α–变形细菌亚纲,根瘤菌目,根瘤菌科。
病原菌一般寄存在柑橘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在柑橘生长的整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
二、黄龙病的传播途径
人为传播:带病接穗嫁接、带病苗木调运
自然传播:携菌木虱叮咬
三、黄龙病的主要危害
果实:果小、畸形;着色异常如红鼻子果、青头果等;表面无光泽。
叶片:斑驳黄化、均匀黄化、缺锰、锌状黄化。
根系:表皮易脱离、腐烂,饥饿状,直至死亡。
四、黄龙病的田间识别
主要通过病叶、病果为参考依据。
均匀黄化:此症不典型,不能但作为黄龙病的判断依据,因缺素、根系受损、农事操作不当如环割过度等都可引起此情况。
(缺锌、锰状黄化同理)
斑驳黄化:比较典型,斑驳是由于黄龙病病菌在柑橘叶片中逐渐积累引起叶脉韧皮部坏死所致,如果是单纯的缺素症通常是对称的。
红鼻子果、青头果等:最为典型,是黄龙病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注:对于疑似病例,拿不准的情况下建议送检,注意拿显症比较明显的枝条送,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五、黄龙病的发生流行的原因
①柑橘扩种迅速,无病健康苗木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苗木市场混乱不堪,带病苗泛滥。
②忽视木虱的防控,或不注意统防统治。
③柑橘价格震荡后,果农植保投入下降,病虫防治不力。
更有甚者弃园不顾,之后这些果园很可能成为木虱的天然养殖场。
④病树处理欠科学,忽视砍前、砍后工作,并没有真正做到去除病原。
⑤对黄龙病缺乏了解,错把黄龙当黄化,祸害一方。
六、目前黄龙病为什么还治不好?
①病菌存在于韧皮部中,一般药物很难到达。
同理,我们说柑橘溃疡病一旦感病终身带病,也是由于无法根除潜藏在叶肉细胞间隙的柑橘溃疡病菌,而导致其复发率极高。
②黄龙病病菌目前无法人工培养,固难以进行特效性药物的筛选,暂时处于无药可医的境况。
七、给病树打针能治黄龙吗?
打针并不能治疗柑橘黄龙病,针里一般是是抗生素类药物+营养物质。
抗生物类药物对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却没有杀灭效果。
你看到的黄树“复绿”仅仅是因为营养物质暂时缓解了缺素症状,之后病树又会再黄回来的。
八、柑橘被木虱叮咬后一定会染黄龙病吗?
木虱能传菌有两个必要条件,其一,木虱需要带菌;其二,木虱传毒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基于以上两点,柑橘被木虱叮咬不一定会感染黄龙病,但发现木虱后应予以高度重视,宜选用高效、速效的药物如甲氰菊酯+噻虫嗪等立即喷施。
此外,柑橘木虱对于幼嫩组织有偏好,所以每批梢都要防好。
九、黄龙病树该如何处理?
砍树前:药剂清园,防止木虱迁飞转移,危害健树。
砍树后:处理病兜,最好是连带树根挖掉。
也可在树兜上倒上柴油,用黑色塑料袋覆盖挡光,防止树兜重新发芽,最后翻土盖住整个树兜。
十、黄龙病的防控方法
前文基本已提到过。
对于黄龙病的防控,主要是围绕抓苗木、防木虱、砍病树的三板斧来进行。
另外我公司也提供杀细菌增营养的优良配方,即:配方一,修根生物刺激素+修根荧光假单胞菌;灌根防治。
配方二,复活生命素+没毛病配合叶面喷施,严重的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