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 格式:doc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14
《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轨道运输方向的主干核心课程,课程系统的介绍了铁路客流、货流组织,车站工作组织,铁路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等基本理论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获得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铁路车站、铁路局(路局)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最有效地综合运用铁路技术设备的方法。
本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议同时选修《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设计》课程。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阐述铁路车站工作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步骤,说明车站到、解、调、集、编、发作业的工作目标和原则,具备设计编制车站单项作业计划的初步能力。
课程目标2:能阐述列车编组计划的含义、作用、种类,说明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步骤和编制方法,具备设计编制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初步能力。
课程目标3:能阐述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图解原理,说明分析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方法,比较常见的区段通过能力加强的方法,具备编制和优化区段列车运行图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观测点1-4.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交通运输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毕业要求观测点2-3. 能认识到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表2: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3.1讲授内容第一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章概述1.教学目标(1)掌握车站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中间站和技术站的生产活动和技术作业过程;(3)了解车站的组织管理系统;(4)了解《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概念、作用和内容。
2.教学重难点(1)车站的作用和分类;(2)中间站和技术站的技术作业过程;(3)《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作用和内容。
3.教学内容(1)车站的概念和分类;(2)车站的生产活动及技术作业过程;(3)车站的组织管理系统。
行车组织课设摘要:1.课程简介2.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4.课程实施5.课程评估正文:1.课程简介行车组织课设是针对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织、管理、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行车组织课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使学生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和功能;(2)培养学生掌握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3)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为从事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内容行车组织课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和功能;(2)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理论:包括车辆调度、乘客运输、线路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3)行车组织与调度的方法和技能:包括调度算法、调度策略、运行监控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4)城市交通问题分析与解决:包括交通拥堵、乘客满意度、运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与解决;(5)城市交通管理与政策:包括城市交通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4.课程实施行车组织课设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
课程讲授部分,教师将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验部分,学生将通过上机实验,模拟实际交通情况,学习并掌握调度策略和运行监控技能;实践部分,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实际交通管理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程评估行车组织课设的课程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等。
通过平时成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期末考试,则主要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50L278Q2、课程体系/类别:理论课/专业课/主干课3、学时/学分:32/24、先修课程:运输组织学,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设备5、适用专业:交通运输、铁路运输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授课对象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铁路运输专业本科生,属交通运输专业特色课,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铁路车站、路局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最有效地综合运用铁路技术设备及能力、完成营销任务、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法,为从事铁路系统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进行行车组织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安排(一)教学方法绪论1、重点讲述的内容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铁路行车组织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
2、建议补充学习的内容从相关文献中查找高速铁路及重载运输发展对铁路行车组织的影响。
3、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为整个铁路行车组织概括性介绍,定性内容较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应注重联系实际,并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4、作业安排:复习思考题,针对教授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为感性的直接认识,并深入理解某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章概述1、重点讲述的内容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
2、建议补充学习的内容高速铁路车站、重载铁路车站、联运站的基本情况。
3、教学方法:本章内容为铁路车站工作组织定性内容较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应注重联系实际,并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4、作业安排:复习思考题,针对教授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为感性的直接认识,并深入理解某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一、要求 (1)二、车站概况 (1)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 (1)2.车场 (1)3.货物作业地点及取送作业方法 (1)4.调车机车运用情况 (2)5.列车编组计划(见附件四) (2)6.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2)7.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 (3)8.各项作业时间标准: (3)9.交班要求 (4)三、编制资料 (4)1.接班时的情况 (4)2.车站班计划(见附件六) (5)3.到达解体及转解列车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 (5)4.货场、专用线取送作业计划 (5)四、编制步骤 (5)五、作业结果 (6)附件一兰州西站技术作业表 (8)附件二车站平面图 (9)附件三调车场线路固定用途表 (10)附件四列车编组计划 (11)附件五接班时调车场的结存情况 (13)附件六车站班计划表 (15)附件七待解车列、到达列车及转解车列的编组顺序表 (17)总结 (24)参考文献 (2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行车组织课设摘要:1.行车组织课设简介2.课程目标与内容3.课程实施方法与步骤4.课程评价与成果展示5.总结正文:1.行车组织课设简介行车组织课设是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交通运输企业、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等相关岗位的工作。
2.课程目标与内容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运行规律;(3)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交通运输企业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方法;(5)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课程实施方法与步骤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实施方法与步骤如下:(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行车组织与调度的实际操作技巧;(3)课程论文:布置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分析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课程评价与成果展示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讨论等;(2)实践操作:包括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的表现;(3)课程论文: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进行评分;(4)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口试等考核成绩。
课程成果将通过课程论文、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实践操作的表现来展示。
5.总结行车组织课设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
铁路行车组织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计划、调度和管理的工作。
它包括列车的编组、行车方案的制定、信号设备的使用以及列车间的协调等方面。
铁路行车组织的目的是确保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设计目标。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理论授课法。
通过讲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对铁路行车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是实践操作法。
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三是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应对策略。
四是小组讨论法。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让我们来谈一谈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路运输的过程和技术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
它可以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它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也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铁路行车组织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交通在人们出行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铁路行车组织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____年铁路行车组织方案,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并提高客运和货运的服务质量。
2. 原则:a. 安全优先: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始终将乘客和货物的安全放在首位。
b. 灵活性: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和时刻表。
c. 效率高:通过合理的列车调度和优化运行方案,提高运输效率。
三、行车组织1. 班次调度a. 基于需求预测和客流量统计,合理安排列车班次,确保各个线路的覆盖率和运量。
b. 考虑到客流高峰期和低峰期,调整列车班次,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
2. 时刻表制定a. 基于列车班次和运送能力,制定合理的时刻表,使列车之间的间隔合理,并考虑到换乘的便利性。
b. 时刻表中应考虑到列车的速度和停站时间,以尽量减少运行时间和提高运输效率。
3. 调度与控制a. 引入先进的列车调度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列车运行。
b. 根据列车的实时运行情况,对时刻表进行调整,保证列车的准点运行。
c. 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调配资源,处理突发事件。
四、技术支持1. 自动驾驶技术a. 引入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列车的自主行驶,减少人为因素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b. 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情况对行车速度、停车站点等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运输效率。
2. 轨道交通联网技术a. 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轨道交通联网系统,实现列车之间和列车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
b. 通过联网系统,实现列车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3. 数据分析和优化a.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列车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b.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现列车时刻表的预测和调整,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行车组织课设
摘要:
一、引言
二、课程背景与目的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四、课程收获与体会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引言】
作为一门与交通安全息息相关的课程,行车组织课设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对行车组织课设进行详细介绍。
【课程背景与目的】
行车组织课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具备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内容与安排】
行车组织课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行车组织基本理论
2.列车运行图编制
3.车站工作组织
4.区间运行组织
5.列车运行调度
6.行车安全与应急处理
【课程收获与体会】
通过行车组织课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
1.掌握了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学会了编制列车运行图,了解了运行图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熟悉了车站工作组织,对车站业务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学会了分析区间运行组织,为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运输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5.理解了列车运行调度的原理,对调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了解了行车安全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
行车组织课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我对铁路行车组织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铁路交通在我国的物流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铁路行车组织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关注的是火车在行车过程中的运行时间、路径和速度等运输参数的协调和管理。
因此,在铁路行车组织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课程主要面向铁路行车组织专业人员,旨在帮助学员掌握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以及运行中的安全风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了解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流程以及作业指导书等运营文档。
•掌握铁路行车组织的相关法规政策、安全规程及操作规范。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行车时间表,公正合理地分配资源。
•理解铁路行车中常见的安全风险,掌握相关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掌握行车组织调度系统的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 课程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和流程•铁路行车组织的定义、对象以及职责和任务•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流程和环节•行车组织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原则和要求3.2 铁路行车组织的法规政策和安全规程•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法规政策•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铁路行车组织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和处理方法3.3 铁路行车组织的时刻表制定和资源分配•基本时刻表的制定方法和调整技巧•确定旅客列车、货物列车和其他列车的间隔和最高速度•合理分配资源和确定列车运行路径3.4 行车组织调度系统的使用方法•行车组织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点•行车组织调度系统的常用操作流程•行车组织调度系统的故障处理和维护技巧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面授、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操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员在模拟实景操作中体验和掌握铁路行车组织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本课程还将采取抽测、考试、课程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学员的评估和考核。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铁路行车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课程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第一节课概要设计及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做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47-01一、课程目标设计《铁路行车组织》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分三个学期完成。
其中第一学期共包括“铁路行车工作认识”、“调车工作”、“行车闭塞法”三部分。
主要能力是熟练记忆列车车次、掌握排风摘管、观速观距、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填写路票。
1、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列车车次的学习,训练学生根据列车车次,判断列车种类、等级的能力;(2)通过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排风摘管、观速观距等基本技能的学习,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综合模拟训练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等能力,提高学生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车站及列车的等级划分、列车车次特点;(2)掌握牵出线调车及驼峰调车的作业方法;(3)熟练掌握排风摘管、观速观距等调车作业基本技能;(4)熟练掌握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5)掌握行车闭塞法的行车凭证。
3、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安全意识;(2)具有胜任调车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健康的身心;(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车站、列车的定义及分类,列车车次的特点,牵出线调车及驼峰调车的作业方法,中间站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行车闭塞法,教学总学时为68学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模块式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题目: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成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1) M-N区段示意图2)区段技术特征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列车长度,m列l—司机确认进站信号显示状态时间内列车运行距离,m确l—列车制动距离或由预告信号机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m制l 进—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mv 进—列车平均进站速度,km/h以下分别对每种形式求出各自的客车和火车所对应的τ不,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两列车一停一通过时,作业t =2.1min ,当两辆车都停车时作业t =1.2min 对于a 图,货车不τ = 4.3min ,客车不τ = 3.7min2 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3 计算取值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第二列车通过时,作业t =1.6min ,当第二列车为发车时作业t =1.2min 当列车在后方站通过时连τ=作业t +t 进)(=进制确列min 5.006.0l l l l t ++++计算得 连τ =4.4min 取整得连τ=5min当列车在后方站停车时连τ=作业t =1.2min取整得连τ=2min第3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3.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M—N区段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3 .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1 确定开口方案(1)选择开口方案①确定逆向车流下开口方案中的车小时节省计算公式:车小时节省计算表:区段b-c,c-d 区段 采用交错会车方案, 57=T周,所以 4.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非平行运行图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不τ=6min, 会τ=3min, t 起=2min , t 停=1min区段需要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利用率: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nl2880v 35.9km /28868131097nt 60h ntnt⨯===⨯+⨯+++∑∑∑∑旅纯运加减中停v 35.90.643v 55.8β===旅运运5. 3 列车运行图的评价这个学期课程设计由于地震的原因,我们拖了很久!现在设计已经马上就要结束了!觉得这次设计的时候,其实图纸不是多难画的,主要是在编写说明书的时候比较复杂,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计算和公式的输入上,这说明我在计算机的操作上还是有问题的!在我的图纸里。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五、作业结果..................................................................................................................................... (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无调中转列车上行接入出发场2~7道,下行接入出发场14~16道。
出发场1、15、16道为办理接发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2~7道东端设有接触网可办理电力牵引列车的始发。
调车场32股道,1~16道为上行场,17~32道为下行场。
驼峰头部设有禁溜线1(北)和禁溜线2(南)分别用于临时存放上、下行禁止溜放和禁止过峰车辆,这些车辆在适当时机由调机经迂回线送入调车场1道,32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