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图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534.00 KB
- 文档页数:7
《列车运行图》编制任务书一、目的要求目的: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使学生初步掌握铺画列车运行图及计算区间通过能力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组织指挥区段列车运行的初步能力.要求:1.计算甲—乙区段非平行运行图区间运行能力;2.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和机车周转图;3.计算该区段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指标。
二、任务资料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区段长130Km。
2.区间闭塞方式为单线半自动,车站为电气集中联锁。
3.中间站到发线数目除E站为四股道外,其余均为3股道(包括正线)。
各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均无超过6‰的下坡道,接车线路末端除E站外均无隔开设备。
4.机车运用有关规定①客运机车为电力机车(不勾交路);②货运机车为北京型内燃机车,机务段在甲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min;折返段在乙站,折返时间标准为80min;③摘挂列车实行专用制,单独勾机车交路。
5.行车量及固定时刻:甲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2开;136次乙站6: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00开;1002次乙站13:00开;1003次甲站19:00开;1004次乙站22:00开。
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2:00开;86004次乙站15: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3开;136次乙站7: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1:00开;1002次乙站14:00开;1003次甲站20:00开;1004次乙站23:00开.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3:00开;86004次乙站16: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
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0开;136次乙站6:0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30开;1002次乙站13:30开;1003次甲站19: 30开;1004次乙站22:30开。
运行图设计说明2011年5月一.设计目的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轨道交通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规定了轨道交通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及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保证列车运行图运行,它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学生来说,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绘制和列车运行图的深刻内涵尤其重要。
虽然在列车运行组织理论这门课上,同学们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列车运行图的各种知识以及绘制技巧,但是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补充理论学习的欠缺,使同学们能够亲身实地地体验列车运行图绘制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列车运行图绘制的完整过程。
二.设计背景1、 线路、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2、下行方向:邵湖→兰舟;旅客列车运行时分:各区间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
3、车站间隔时间及起停附加时分(min ;不分上下行,标准相同):2t =货起、1t =客起、1t =停;4τ=不、2τ=会;2τ=后停连、4τ=后通连 4、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分标准为75min ;客运机车独立交路。
5、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那口站上行方向。
6、列车种类、对数、停站方案、到发时分:种类旅客列车货物列车快速普通直快管内普客直通区段摘挂对数 1 1 2 4 4 2车次范围K401/K4022201/22026201/6202、6203/620429991/2~29997/831231/2~31237/842231/2~42233/4停站及时分邵湖、兰舟、神昌三大站:6;其余站:通过邵湖、兰舟:8,神昌:6,其余站:31、技术站:上、下行货物列车在邵湖站为中转,在兰舟站为始发或终到;2、摘挂列车中间站停站作业时间标准:那口、景西、召口:无摘挂作业;神昌:20;其余:15;3、摘挂列车超劳时间标准:10h。
⾏车运⾏图说明书⽬录第⼀章绪论 (2)1.1列车运⾏图的重要意义 (2)1.2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征 (2)1.2.1区段⽰意图 (2)1.2.2区段技术特征 (3)1.2.3各种作业时间标准 (3)1.2.4其他 (3)第⼆章计算区间通过能⼒ (3)2.1区间现有通过能⼒的计算 (3)2.1.1区间现有通过能⼒的计算⽅法 (3)2.1.2区段距离、运⾏时分及车站间隔时间、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4) 2.1.3 列车交会⽅案图 (4)2.1.4区间现有通过能⼒的计算 (5)2.2区间需要通过能⼒的计算 (6)第三章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作组织 (6)3.1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车量 (6)3.1.1M—N区段管内重车车流表 (6)3.1.2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 (6)3.1.3M—N区段管内车流表及密度图 (7)3.1.4 计算M—N区段各区间通过总吨数和需要摘挂列车数 (8)3.2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案 (8)3.2.1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原则 (8)3.2.2确定开⼝⽅案 (9)3.2.3优化⽅案 (9)第四章编制列车及机车周转图 (12)4.1铺画列车运⾏图及机车周转图 (12)4.2计算列车运⾏图指标 (12)4.2.1数量指标 (12)4.2.2质量指标 (12)4.3列车运⾏图及机车周转图评价 (16)第⼀章绪论项作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车安全和提⾼运输效率。
列车运⾏图是⽤以表⽰列车在铁路区间运⾏以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的基础。
列车运⾏图⼀⽅⾯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作的列车运⾏⽣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以及与⾏车各有关部门的⼯作,并通过列车运⾏图把整个铁路⽹的运输⽣产活动联系成⼀个统⼀的整体,严格地按照⼀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作,保证列车按运⾏图运⾏,它是铁路运输⽣产的⼀个综合性计划。
FZk-CTC调度集中系统操作手册列车调度员运行图操作部分版本:0.0.3卡斯柯信号2008年7月修订页目录1 界面介绍 (5)2 菜单 (5)2.1 图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交接班 (6)2.2.1 接班登录 (7)2.2.2 打印 (7)2.2.3 修改密码 (8)2.2.4 选择区段 (9)2.2.5 退出 (9)2.3 编辑 (9)2.3.1 区间运行时分 (10)2.3.2 间隔参数 (10)2.3.3 删除线 (12)2.3.4 撤销删除 (12)2.3.5 删除多条计划 (12)2.3.6 恢复删除多条计划 (13)2.4 绘图 (13)2.4.1 计划线 (13)2.4.2 区间封锁 (14)2.4.3 区间慢行 (15)2.4.4 区间电网检修 (15)2.4.5 区间变更闭塞方式 (16)2.4.6 区间作业(前行) (17)2.4.7 区间作业(折返) (18)2.4.8 区间作业(至区间) (18)2.4.9 区间作业(从区间开回) (19)2.4.10 其他 (19)2.4.11 站封锁 (20)2.4.12 站缓行 (21)2.4.13 站天窗修 (22)2.4.14 站股道占用 (23)2.4.15 图表注解 (23)2.4.16 记事注解 (24)2.4.17 合并车次 (25)2.4.18 取消合并车次 (25)2.4.19 救援列车 (25)2.4.20 取消救援列车 (26)2.4.21 绘制常用词汇维护 (26)2.4.22 封锁/施工批量输入 (28)2.4.23 分解列车、组合列车 (29)2.5 阶段计划 (30)2.5.1 图定计划 (31)2.5.2 自动调整 (32)2.5.3 调整回退 (32)2.5.4 列车优先级 (32)2.5.5 车次场次管理 (33)2.5.6 甩挂计划管理 (34)2.5.7 下达行车计划 (35)2.5.8 列车 (36)2.5.9 输入戴帽列车 (36)2.5.10 人工报点 (37)2.5.11 行车事故概况表 (37)2.5.12 查找列车 (38)2.5.13 分界口/区段站晚点时分 (38)2.5.14 长期增开列车 (39)2.5.15 长期停运列车 (39)2.5.16 另存为长期增开列车 (41)2.5.17 自动触发标记 (41)2.6 调度命令 (41)2.6.1 调度命令 (41)2.6.2 无线调度命令 (43)2.6.3 现存车 (45)2.6.4 调度命令管理 (46)2.6.5 调度命令模板管理 (48)2.6.6 调度命令超级模板 (48)2.6.7 调度命令连动发送 (49)2.7 窗口 (49)2.7.1 记事栏 (49)2.7.2 分界口交接车数统计 (52)2.7.3 列车编组单 (52)2.7.4 显示牵引机车号 (52)2.7.5 显示正晚点 (53)2.7.6 显示基本图 (53)2.7.7 显示TMIS日班计划 (54)2.7.8 区间运行分析 (54)2.7.9 显示里程标 (54)2.7.10 垂直窗口,水平窗口,层叠窗口 (54)2.8 查询 (55)2.8.1 调阅历史图 (55)2.8.2 调阅邻台 (56)2.8.3查询红外线位置 (57)2.8.4 列车详细数据 (57)2.9 系统参数 (58)2.9.1 参数设置 (58)2.10 选项 (61)3 工具栏 (69)3.1 放大 (69)3.2 缩小 (69)3.3 转实际 (69)3.4 下计划 (69)3.5 发邻台 (70)3.6 收计划 (70)3.7 上行 (71)3.8 下行 (71)3.9 上下行 (71)3.10 客车 (71)3.11 货车 (71)3.12 客货车 (71)3.13 鼠标收点 (71)3.14 多点调整 (71)3.15 开始画线 (71)3.16 结束画线 (72)3.17 调度命令 (72)3.18 命令管理 (72)3.19 图定计划 (72)3.20 图标注释 (72)4 主画布 (73)4.1 查看股道使用情况 (73)4.2 站名信息 (73)4.3 进路排列好的提示信息 (74)4.4 鼠标右键菜单 (74)4.5 列车股道运用信息 (83)4.6 进路自动触发标记设置 (84)5 自动调整功能 (85)5.1 列车的局部调整 (85)5.2 一段时间的调整 (86)6 状态栏显示 (87)签署页 (88)1界面介绍图1-1图1-1是CTC运行图主界面,整个界面分为菜单、工具栏,主画布和鼠标右键菜单四部分,下面逐一对各个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作介绍。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车运行图专业:交通运输班级: 122班姓名:朱星语学号: 12570216 指导教师:吴金洪韦强日期: 2014年11月19日成绩: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第一章 原始资料1、铁路区段成市—棉阳,其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见下表1。
2、下行方向:成市 棉阳。
3、旅客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上下行旅客列车的起车附加时分和停车附加时分均为1min 。
4、车站间隔时间:单线区段,半自动闭塞,各站不分上下行,不τ=5,会τ=2,后通连τ=5,后停连τ=2。
5、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为80min ;客车机车为独立交路。
6、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小溪站下行方向。
所以在小溪处货物列车采用通过方式,让上行的货物列车停车,其中摘挂列车和旅客列车由于载重较轻的缘故不受限制。
7、列车种类、对数、停车方案和到发时分要求见表2。
第二章设计过程及内容1、确定车站中心线确定车站中心线方法可分为:(1)按区间实际里程比率确定,(2)按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
因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法用一条斜直线确定,较为整齐同时易发现差错,故本次设计运用该方法进行中心线的确定。
区间运行时分比率确定方法:按列车运行图上某一类列车的某一方向的区间运行时分为标准,其他线用几何方法铺画。
按要求选取下行货物列车作为标准。
由表1可知区间运行时分。
设一货物列车由12点发车,则其从成市至绵阳需运行158min,到绵阳时间为14点38分。
画出一条斜直线,按列车在各个区段间运行时分比率分别取各个站点,确定车站中心线。
2、区间运行时分通过所给货物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旅客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上下行旅客列车的起车附加时分和停车附加时分均为1min,这几个要求,将客、货列车区间运行时分标尺计算出来如表3所示。
3、铺画列车运行图(1)铺画原则➢在铺画运行图的过程中,按照旅客列车优先的原则,先对已经确定发车时间的K401和K402次旅客快车进行铺画。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设计时间:2013-8-12-2013-8-21前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于该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行车闭塞法、正常/非正常情况的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等。
而本课程设计以列车运行图设计为主,学习列车运行图是学习行车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的学习与理解,设计出与要求相关的列车运行图,掌握学习列车运行图的技巧,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画图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我复习了之前的知识点,到图书馆收集一些关于列车运行图的参考资料,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之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程设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说明书与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也恳请老师指正。
设计者:2013年8月14日目录前言 (1)目录 (2)原始资料 (3)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4)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5)总结 (8)附件 (9)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如下:2、区段线路设备技术情况: 1) 闭塞:单线半自动闭塞2) 各站均不具备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条件 3、区段行车量:1) 特快旅客列车一对:T201次甲站开 14:00 T202次乙站开 15:40 2) 快速旅客列车两队:K359次甲站开 09:00 K360次乙站开 08:20 K401次甲站开 14:40 K402次乙站开 16:00 3) 区段货物列车8对,列车车次由30001/2编起4、计算各种通过能力时,扣除系数ε客=1.3,r 备=0.2,k=0.85站名区间运转时分车站间隔时间列车停站时间标准 客车 货车 τ不 τ会 τ连 特快 快速 零摘 上水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甲3 4 128 218 2411 4210 A43 4 128218 2412 4211B43 4 1282192413 4214C43 4 10 12102110 2411 4212D43 4 128219 24114212乙345、列车运行图时间段为6:00~18:00二、计算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1、选择限制区间的列车放行方案最大区间确定的计算:各列车在各个区间的运行时分总和:甲~A:8+8+11+10=37 A~B :8+8+12+11=39B~C:8+9+13+14=44 C~D:10+10+11+12=43D~乙:8+9+11+12=40所以选择最大区间为B~C区间,列车放行方案共四种,如下图所示:(1)1T周=t"+t停+τC不+tˊ+t停+τB会=14+2+4+13+2+4=39(分)(2)2T周=t"+t起+τB会+tˊ+t起+τC会=13+4+3+14+4+3=41(分)(3)3T周=t"+t起+t停+τB不+tˊ+τC会=13+4+2+4+14+3=40(分)(4)4T周= t"+τB会+ tˊ+t起+t停+τC不= 13+3+14+4+2+4=40(分)以上四种方案中,可确定(1)方案为B~C 区间的列车放行方案。
铁路行车组织
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对于该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行车闭塞法、正常/非正常情况的行车组织、列车运行图等。
而本课程设计以列车运行图设计为主,学习列车运行图是学习行车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列车运行图的学习与理解,设计出与要求相关的列车运行图,掌握学习列车运行图的技巧,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画图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我复习了之前的知识点,到图书馆收集一些关于列车运行图的参考资料,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之下,顺利完成了本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说明书与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也恳请老师指正。
设计者:
2012年11月14日
目录
前言 (1)
目录 (2)
原始资料 (3)
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4)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5)
总结 (8)
附件 (9)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
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如下:
2、区段线路设备技术情况:
1)闭塞:单线半自动闭塞
2)各站均不具备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同时发接列车条件
3、区段行车量:
1)特快旅客列车一对:T201次甲站开14:00
T202次乙站开15:40
2)快速旅客列车两队:K359次甲站开09:00
K360次乙站开08:20
K401次甲站开14:40
K402次乙站开16:00
3)区段货物列车8对,列车车次由30001/2编起
4、计算各种通过能力时,扣除系数ε客=1.3,r备=0.2,k=0.85
5、列车运行图时间段为6:00~18:00
二、计算甲~乙区段区间通过能力
1、选择限制区间的列车放行方案
最大区间确定的计算:
各列车在各个区间的运行时分总和:甲~A:8+8+11+10=37 A~B :8+8+12+11=39
B~C:8+9+13+14=44 C~D:10+10+11+12=43
D~乙:8+9+11+12=40
所以选择最大区间为B~C区间,列车放行方案共四种,如下图所示:
(1)
1T 周=t "+t
停+τC
不
+t ˊ+t
停+τB
会
=14+2+4+13+2+4=39(分)
(2)2T 周=t "+t 起+τB 会+t ˊ+t 起+τC 会
=13+4+3+14+4+3=41(分)
(3)
3T 周=t "+t 起+t 停+τB 不+t ˊ+τC 会
=13+4+2+4+14+3=40(分)
(4)
4T 周= t "+τB 会+ t ˊ+t 起+t 停+τC 不
= 13+3+14+4+2+4=40(分)
以上四种方案中,可确定(1)方案为B~C 区间的列车放行方案。
2、计算甲~乙区间通过能力
(1)计算平行运行图区段区间通过能力:平N =720/1
T 周≈18(对) (2)计算非平行运行图货物列车通过能力:*n N 客平非
货
-=N ε客=18-3*1.3≈14(对)
(3)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客非
货非n N N +==14+3=17(对)
(4)计算使用能力:客使非
货使n K *N +=N =14*0.85+3≈15(对)
(5)计算需要能力:)()(备客客货需r 1**n n ++=εN =(8+3*1.3)+(1+0.2)=14.8(对)
因为
需使N >N ,所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
编制甲~乙区段列车运行放行方案图
1、∑∑∑++=
起停停运旅t t t T (分)
根据行车量可算出技术站平均每间隔720/8=90分开一趟列车,途中约需运行1小时,用图解法可得知途中有两次交会,如下图
在每次会车时原则是一列通过、一列停车,因此上下行列车实际停会只有两次,每次最少的停车时分为τ不+τ会=7分,如图所示: 所以一般的货物列车
∑==147*2停t 分,∑起停t 为各次列车起停附加时分之和。
一般
货物列车有一次交会停车和甲乙站的开到,因此共产生两次起停附加时分,∑起停t =2*
(2+4)=12分
将上述三种时间分别不同类型列车进行总计算,即能得到上下行各种列车的旅行时间,但 为编制详图留有余地,对以般货物列车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另加5~10分 各种列车的旅行时间计算如下表所示
各种列车的旅行时间计算表
2、技术站列车间隔时间的确定
(1)技术站同方向列车连续发出列车间隔时间
如下图所示,甲站的连续发出列车间隔时间:甲
连发I ≧20分
甲连发I ≧10+4+2+4=20分
如下图所示,乙站的连续发出列车间隔时间:乙连发I ≧21分
乙连发I ≧4+11+4+2=21分
(2)技术站同方向列车连续到达列车间隔时间
如下图所示,甲站的连续到达列车间隔时间:甲
到达I ≧21分
甲到达I ≧4+11+2+4=21分
如下图所示,乙站的连续到达列车间隔时间:
乙到达I ≧22
乙到达I ≧4+12+4+2=22分
(3)技术站两对向列车开到间隔时间
如下图所示,甲站的列车开到间隔时间:甲
开到I ≧34分
如下图所示,乙站的列车开到间隔时间: 乙
开到I ≧36分
列车运行方案图与列车运行详图见附件。
总结
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课程设计。
回想起来,真的有点像是历尽了千辛万
I 连到 D
乙
甲
I 连到
A
I 开到 I 开到 I 开到
I 开到≧11+12+4+3+4+2=36 I 开到≧11+12+4+2+4+2=35
D 乙 D
乙
乙
I 开到 I 开到
I 开到
I 开到≧10+11+4+3+4+2=34 I 开到≧10+11+4+2+4+2=33
甲 甲 A
甲
A
苦才到达终点的感觉。
同时也明白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只能去看自己的课本,发现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很全面,只是讲了一些浅显易通的。
后来只能去图书馆借了几本《铁路行车组织》的书来看,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与书本上相比,真是大巫见小巫。
从这本书中关于列车运行图方面的,让我找到了突破口。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指导之下,渐渐地理清了思路,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
此次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不仅巩固了我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专业技能,更加深入了解了列车运行图这部分的知识,熟练掌握绘图技巧。
让我对行车组织这一门专业课程更加感兴趣,也希望以后能够将这门课程学好。
设计者:
2012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