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2税收概述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概念与分类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除了国家之外,任何机构和团体,都无权征税;(2)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
这种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托,征税就无法实现;(3)征税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以实现其进行阶级统治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4)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2.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在保证和实现财政收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筹集大量的资金,即组织国家财政收入。
为了保证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发挥,必须通过制定税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企业、单位和个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具体项目、数额和纳税程序,惩治偷逃税款的行为,防止税款流失,保证国家依法征税,及时足额地取得税收收入。
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收入的稳定;同时,税收的征收十分广泛,能从多方筹集财政收入。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税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之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以法律的平等原则,公平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鼓励平等竞争,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国家政权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国家政权的存在又依赖于税收的存在。
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国家职能,凭借公共(政治)权利,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的、无偿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2)国家征税是凭借公共(政治)权利;(3)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4)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进行。
2.税收的作用(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及固定性的特点。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一方面,经济是税收的来源;另一方面,税收对经济有调控作用。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4)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二.税收的特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
是指国家凭借其公共权力以法律、法令形式,对税收征纳双方(权力)与义务进行制约。
2.无偿性。
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一律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由财政统一分配,而不直接向具体纳税人返还或支付报酬。
3.固定性。
是指国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了同意的征税标准,包括纳税人,瞌睡对象,税率,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其标准已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固定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二是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
三.税收的分类:1.按征税对象分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税类5种按征收对象分类:流转税类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流转税是我国税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特点: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关系密切,课征面广泛;2.以商品流转额(商品交换的金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各种劳动收入的金额)为计税依据;3.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别实行定额税率;4.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负重担。
税收概述解析一、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用以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收入。
二、税收的种类目前,我国的税种有22个,具体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关税、船舶吨税。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
因此,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
三、税收的特点税收与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项基本特征。
1.强铡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就某一具体的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四、企业营业额的确定1.一般营业额的确定营业额即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而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
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代垫款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
无论会计制度如何核算,价外费用都应并人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
2.特殊行业营业额的确定(I)交通运输业。
①运输企业自中国境内载运旅客或货物出境,在境外其载运的旅客或货物改由其他运输企业承运的,以全程运费减去付给转运企业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国家税收1——税收概述简介税收是国家用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它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税收的定义、分类以及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功能。
定义税收是指国家依法向居民和非居民索取的一种强制性征收的财政性收入。
它是政府根据法定的税法规定,对纳税人按照一定的税率和征收方式征收的一种经济性收入。
税收的征收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
分类税收根据征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
另外,税收还可以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如个人税和企业税;根据税收征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基本原则税收征收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障公平、公正和效率。
以下是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税收征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要求政府在征收税收时要平等对待所有的纳税人,不得有歧视,保证纳税人的平等权益。
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财产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征收税款。
通过适当的税率差异和税收优惠,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
3. 简便原则简便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该简化程序,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政府应该建立便捷的征收系统,提供简便的办税方式,降低纳税人的成本。
公正原则要求政府在税收征收过程中要公正、公开、透明。
政府应该公正地对待所有的纳税人,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税收征收的公信力。
5. 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要求税收征收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应该合理确定税率和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税收的收入水平。
功能税收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财政功能、调控经济和社会功能、再分配功能和激励功能。
1. 财政功能税收作为国家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主要用于财政收支的平衡。
通过税收征收,政府可以筹集资金来支付公共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也可以用于社会保障和国防开支。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税收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税收的定义和分类税收是指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征收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是国家从居民、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等取得的义务性、无偿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分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国税和地方税、所得税和消费税等。
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在商品和劳务等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2. 国税和地方税国税是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地方税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税收,如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 所得税和消费税所得税是根据个人和企业的所得情况征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消费税是在消费品购买时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二、税收的基本原理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负担能力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简易原则等。
1. 负担能力原则负担能力原则是指征税时应充分考虑纳税人的经济实力和收入水平,使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财力状况相适应,实现公平和合理的税收分配。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税收的征收应该公平合理,不应偏袒特定的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实现税收的公平分配。
3.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应该能够有效地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4. 简易原则简易原则是指税收的征收应该简便、清晰、明了,便于纳税人履行义务和税收管理。
三、税收的功能和作用税收作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具有调节经济、分配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1. 调节经济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手段,可以通过税率、税种等来调节经济运行,影响企业投资、消费者购买力和产业结构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2. 分配财富税收收入可以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
3. 促进社会发展税收收入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实现社会公平税收可以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税收的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定税制和税率要求,向纳税人征收的,用于政府支出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有其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程序,纳税人在法定的税制和税率下缴纳税款。
二、税收的分类从征收对象来看,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税的负担和纳税人无关,税款由纳税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或财产缴纳,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税的负担往往由纳税人转嫁给消费者,税款通常由商家代为征收,如消费税、关税等。
从税收的性质来看,税收可以分为一般税和专项税。
一般税是指政府为满足一般的开支需要而征收的税,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专项税是指政府为特定目的而征收的税,如烟酒税、车辆购置税等。
从税收的用途来看,税收可以分为收入税和资产税。
收入税是指对纳税人的收入和经济活动进行征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产税是指对纳税人的财产和财富进行征税,如房产税、遗产税等。
三、税收的功能税收在国家财政中具有多重功能:1. 财政收入功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能够支持政府的开支,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
2. 调节经济功能:税收可以通过调控税率和征收对象等方式,引导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 调控社会功能:税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不同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改革等目的。
4. 调节收入分配功能: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并促进社会公平。
5. 激励功能: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激励作用。
四、税收相关政策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税收的政策性安排和措施,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
税收政策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多种形式。
1. 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调节税制和税率等手段,促进增长和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2. 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减免等手段,支持和引导关键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