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概论-第5章
- 格式:ppt
- 大小:7.74 MB
- 文档页数:10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主讲:郭晓康理论的形成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46-47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半殖半封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对象。
P48总路线集中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P51-52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主讲:郭晓康道路和基本经验意义P53-57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P59-60历史意义: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理论。
2.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实践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主讲:郭晓康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理论和道路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P62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67历史意义:1.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1997年召开的党的(D)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深刻阐述了其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2.(A)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A.和平与发展B.革命与战争C.改革与开放D.结束文革3.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C),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A.十一届二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四中全会4.邓小平首次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党的(A)。
A.十二大开幕词B.十三大开幕词中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四大开幕词中5.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A),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C.《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6.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D)。
A.如何进行改革开放B.如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B)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8.(A)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论C.四项基本原则D.党在初经阶段的基本路线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A.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走向共同富裕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B)。
2019自学考试政治《毛邓三》知识点习题5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A.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A)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D)A.无产阶级专政B.劳动者成为国家主人C.按劳分配D.社会主义公有制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A)A.生产力状况B.资金短缺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的存在5、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公有制经济B.股份制经济C.国有经济D.集体经济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C)A.集体经济B.国有经济C.公有制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C.“三改一加强”D.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8、我国现阶段农业集体经济的基本的经营体制是(A)A.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B.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C.集体管理、个体经营D.股份合作制经营9、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根本原因是(A)A.生产力的状况B.经济短缺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的存在9、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C)A.资本的占有形式B.资本的运行方式C.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资本的生产方式10、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是因为股份公司(C)A.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B.体现了公有制的特性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D.是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11、看一个股份制企业的性质主要看(A)A.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B.企业管理权掌握在谁手中C.企业经营权掌握在谁手中D.企业销售权掌握在谁手中12、我国现阶段处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D)A.国有经济B.个体所有制经济C.高科技经济板块D.公有制经济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D)A.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决定的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决定的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划分,可分为(D)A.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B.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C.公有制经济与外资经济D.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1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14年自考公共课:毛邓三考试大纲2014年自考毛邓三考试大纲章节复习汇总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过程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四)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基本目标。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识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领会:(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0(3)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起初,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起因有如下:(1)以苏联经验为鉴1 9 5 6年2月召开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祟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个报告很快在国内外传开,引起了强烈反响。
对此,中共中央在1956年3月召开多次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
毛泽东在发言时指出,赫鲁晓夫的报告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漏子。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他的这个报告表明,苏联、苏共和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
他强调说,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
4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命题。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他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1956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
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基本照抄苏联的模式。
对于坚持苏联方法,毛泽东一方面认为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够舒畅” 随着苏联模式弊端的逐步暴露,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迫切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建设道路。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由此提上了日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从一九五六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5——15章重点、难点问题《概论》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三部分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重点分析的部分。
从第5章——第15章。
共设11章。
这个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相对独立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本质论、初级阶段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教材第五章提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其目的要推动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发生失误?应当怎样正确看待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
理论基础是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2、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六章的重点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命题?什么样的实践基础使我们能够形成这个理论。
赫鲁晓夫的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成熟期理论。
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
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原则,否定了苏联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历史,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任务,也就随之无疾而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首先和最根本的在于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经济社会生活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公有制已经成为主体,而新民主主义时期则不具备这个经济基础。
新民主主义时期,虽然也存在作为国民经济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但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毕竟还只占很小的成分,并不能够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并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主体的经济成分。
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当时还不占优势,因此,新民主主义时期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