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课件整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政治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政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西方文字中,“党”这个词,在英文中是“party”,在法文、德文还有其他西文中,都是从拉丁问词根“pars”中转化而来,其意思是“一部分”。就是说,政党是社会中一部分人建立起来的组织,表达的是一部分人的意愿.这说明,社会划分成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是现代政党得以产生的条件。

但是,社会分化为阶级还不是政党产生的全部条件。政党只是到了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熟、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治统治的条件时,政党才登上历史的舞台。

政党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政党如何产生、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与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党相比较,中国共产党的特殊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不是按照市场经济产生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发展出代议制民主、代议制民主中产生政党这样一条道路发展起来的。

由于有各国政党100多年长期发展的经验,更由于有当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党组织的建立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的。不存在西方国家那种政党由小团体逐步发展成大规模政治组织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理论和原则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在于:它是为了领导革命而建立的;它所产生的社会环境不是民主政治的环境,更没有什么代议制民主,而是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制社会的环境。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中国共产党首先要发动和领导民众推翻专制制度,才能取得政权,来实现自己领导国家完成现代化的目标。革命是正义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以自觉的、英勇的行动向全国人民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利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懈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和要求。

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小到大,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执政党的建设

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变。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胜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率先敏锐地提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将面临新的考验。他提出: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用“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同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执政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

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时期取得了执政党地位后,还未能自觉地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执政党的领导角色,所应承担的历史任务已经不同于一个革命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

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地转向对执政党建设问题探索取得理论上新的认识的标志。意味着党有了执政党建设的明确纲领。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执政党建设,就是要自觉树立“执政党意识”,就是要明确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放在更宏观的层面去自觉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要作“负责任的执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意味着党要从封闭地考察党的建设问题,转向开放地考察和认识执政党的建设。当今世界,既然在政党政治实践中存在着各种性质的政党都可以执政的现实,那就说明,执政能力本身不是直接与政党的阶级性相联系的,政党还不足以因为其性质而被拒之于执政的大门之外。政党的执政能力是相对独立于政党性质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眼光,来推进执政党的自身建设,通过不同政党之间的比较、借鉴来提高我们把握规律性的水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是这样。”

新农村建设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团结、利用、改造——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体制和建设的要求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两新”成员: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