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疗法治痤疮
- 格式:docx
- 大小:16.63 KB
- 文档页数:3
放血疗法操作流程
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也被称为“针刺放血疗法”。
该方法通过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
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
这种方法适用于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疾病。
放血疗法的目的是通过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
在操作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确保没有禁忌症。
在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器具,选择体位和放血部位,并进行消毒铺巾。
临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络法和划割法两种。
刺络法又分为点刺、挑刺和丛刺三种刺法,而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
在操作时,需要配合辅助动作,如提、捏、推、按等。
需要注意的是,放血疗法有一些禁忌症,如贫血、出血性疾病、孕妇等,需要慎重考虑。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疗法古人云“一针、二灸、三用药”。
传统的刺络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启脉”、“刺络”,“泻血”等,俗称“刺血疗法”或“刺络放血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较多的篇幅论述。
这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针刺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而除之”。
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消Y、泻热解毒、急救醒神、消肿止痛、镇静开窍等作用。
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刺络放血疗法就是在特定的经络循行部位,运用针刺手法,让其自行流出或通过拔罐,把淤积在人体经络中的瘀血清除出体外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
《针灸大成》说:“人之气血凝滞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
水之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
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
刺络放血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而实现的。
如果再配合针灸则效果更佳。
我科自开展刺络放血配合针灸治疗以来,对多种眼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眼病、眼睑痉挛、急慢性结膜炎、麦粒肿等)、颈椎病、腰椎病、各种肢体关节疼痛(如: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炎、膝关节炎、踝关节损伤等)、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种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痤疮、雀斑、黄褐斑等)等多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一)刺络放血治病会影响身体健康吗?1、刺络放血疗法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反,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益而无害。
它泻出的是堆积在经络中不流动的瘀血,瘀血泻出后,经络之气血通畅,人体的疾病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之“宛陈则除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之“血实宜决之”。
2、鲜血和瘀血如何区别呢?鲜血泻出后温度下降了才会凝固,这点与瘀血是不同的。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җ基金项目:2021年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鲁卫中医药科教字 2021 6号);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培育工程(鲁卫人才字 2020 3号);济南市 高校20条 资助项目(2020G X R C 005):马玉侠,E -m a i l :m yx i a 1976@163.c o m 第一作者:王莹,E -m a i l :D o c ̠w a n g y i n g @163.c o m 温清散脐灸联合刺络放血㊁拔罐治疗寒湿凝滞型痤疮验案җ张蕊玉,杨扬,荀琦,尤玉伟,马玉侠(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ʌ摘要ɔ 痤疮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社交㊁情绪㊁心理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㊂该文介绍温清散脐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寒湿凝滞型痤疮验案1则,指出应用温清散隔药脐灸联合大椎㊁肺俞㊁脾俞㊁大肠俞㊁膈俞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治疗,患者依从性强,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㊂ʌ关键词ɔ 痤疮;粉刺;寒湿凝滞;隔药脐灸;温清散;刺络放血;拔罐中图分类号:R 275.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229痤疮,中医又称为 粉刺 面疮 酒刺 等,俗称 青春痘 ,好发于青少年㊂痤疮发病部位多在皮脂腺分布比较丰富的部位,如面颊部㊁额部及下颌部,严重者可累及前胸㊁后背㊂该病以黑头㊁白头㊁粉刺㊁丘疹等多形性皮损为主,后可形成脓疱㊁结节,甚至硬结性囊肿,病程长,病情易反复㊂痤疮长期存在可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及工作生活,引发患者出现自卑㊁焦虑㊁抑郁等不良情绪㊂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药物口服及局部药膏外涂等,但西药毒副作用较大,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易导致病情复发;中医治疗该病方法多样㊁疗效独特[1]㊂本文介绍运用隔药脐灸联合刺络放血㊁拔罐治疗寒湿凝滞型痤疮案例1则㊂1 病案资料患者,女,22岁,2021年9月12日初诊㊂主诉:面部丘疹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3个月㊂患者自2021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丘疹反复发作,色红黯,部分有脓头,曾自服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及外用阿达帕林凝胶㊁红霉素软膏等药膏,效一般㊂近3个月症状加重,曾于平原县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痤疮,予以甲硝唑软膏外涂㊁中药汤剂口服㊁局部火针点刺等治疗,效一般㊂刻下症:面部大量炎性丘疹,散在脓疱,色偏黯,初起时触痛,下颌及两侧脸颊数量较多,偶散见于前胸部,易起皮,偶有晨起下颌痒感,有多处褐色斑沉着,熬夜及食辛辣刺激后加重,无明显缓解因素㊂偶有恶寒,手足发凉,平素急躁易怒,自觉压力较大,晨起口干㊁口苦,纳可,睡眠时好时坏,偶有入睡困难,醒后感觉乏力,大便日行1次,大便成形,质偏干,小便正常,口淡不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舌质黯淡有瘀点,脉弦涩㊂2021年9月7日来月经,5d 净,量可,色红黯,有血块,经前双侧乳房胀痛,经行小腹偶有坠痛,得温则缓㊂中医诊断:痤疮㊂证型:寒湿凝滞,郁火内伏㊂①隔药脐灸法㊂选用温清散进行隔药脐灸㊂方药组成:巴戟天㊁淫羊藿各30g ,丁香㊁枳实㊁桂枝㊁白芍㊁栀子各12g ,黄芩片㊁肉桂各9g ,冰片6g ㊂上述药物经超微粉碎,密封至阴凉处备用㊂制作面碗及艾炷:根据患者肚脐及体型大小选取面粉40~50g ,用温水调和成软硬适宜的面团,将面团揉至光滑,制成高5~6c m ㊁直径6~7c m 的面碗,在面碗中间留有直径约2c m 的圆孔㊂艾炷由3年左右的陈年艾绒制成,直径1.5c m ,高1.5c m ,燃烧中不易掉灰,每炷能燃烧15m i n 左右㊂操作:治疗前用T D P 治疗仪预热,嘱患者排空尿液,平躺至治疗床上,露出肚脐,将面碗底部预热,平放至肚脐上,并将面碗中间圆孔对准肚脐,选取适量配制好的药物倒入圆孔,以填满肚脐为度,将艾炷放至圆孔之上点燃,至完全燃尽后换第2炷,施灸时间约1.5h ㊂灸闭后取下面碗,留少许药物于脐中,以干棉球覆盖,施以无菌胶贴固封,留药24h 后再取下胶贴㊂其间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自行取下,并以温水清洗㊂注意事项:患者在留药期间如果存在过敏现象,可于施灸部位撒一层薄面粉,再将面碗置于上方,施灸2h 不留药㊂施灸期间嘱患者闭目养神,灸后留药期间嘱患者勿食生冷㊁油腻㊁辛辣食品及海鲜㊁羊肉等发物,忌烟㊁酒,如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㊂②刺络放血㊁拔罐㊂取穴:大椎㊁肺俞㊁脾俞㊁大肠俞㊁膈俞㊂操作:患者施灸结束后,取俯卧位,医者用75%酒精棉球对所取穴位行常规消79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a n.2024,V o l.32N o.2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快速点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背部内含有胸腔㊁腹腔脏器,直接刺络有风险,操作时可用左手提捏皮肤,用右手持针快速点刺,以免造成气胸或伤及脏器,点刺力度尽量保持一致),然后在相应穴位拔罐(4号罐,内径5.0c m,外径6.5c m)8~12m i n后起罐,紧接着迅速用消毒干棉球将溢出的血液擦拭干净,以免弄脏患者衣物或治疗床单㊂每穴出血量为1~2m L㊂注意事项:刺络放血属于有创操作,应保持无菌环境;治疗前后,施术部位严格消毒,嘱患者24h内禁止洗澡,避免感染㊂隔药脐灸与刺络放血㊁拔罐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㊂治疗期间嘱患者禁止化妆及食用高糖及辛辣刺激食物,不得自行挤㊁捏或用针挑破患处,保证充足的睡眠㊁大便通畅及愉悦的心情,清淡饮食㊂在一诊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诉腹部有温热感及肠鸣增强等感觉,温热感向会阴及胃脘部传导,背部刺络放血拔罐后自觉面部瘙痒感减轻,心情舒畅㊂治疗2次后,患者诉面部丘疹减少,下颌部瘙痒明显减轻,前胸部丘疹消失,继续前方治疗㊂治疗3次时,患者两侧脸颊㊁丘疹大部分消退,留有部分暗红色痘印,下颌部瘙痒感及皮肤干燥感消失,晨起乏力感减轻,睡眠质量较前改善,舌苔,薄白,舌质淡红㊁有少许瘀点,脉微弦㊂继续用上方治疗并加用外用方敷贴患处治疗㊂方药组成:蝉蜕㊁僵蚕㊁乌梅肉㊁白芷㊁酒大黄㊁乳香㊁没药各9g,人工牛黄㊁冰片各6g㊂7剂,研细末,患处贴敷㊂使用方法:每日取适量药粉,用隔夜绿茶水调成膏状,取适量外敷于患处,待药膏变干后再敷一层,重复3次以巩固疗效㊂治疗4次后,患者面部丘疹基本全部消退,偶有散在暗红色小点,情绪平稳,睡眠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平和有力,停止治疗㊂嘱患者平素注意休息,勿过食辛辣刺激及甜腻食物㊂2讨论痤疮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㊂西医认为,该病发病主要与皮脂分泌增加㊁雄激素分泌旺盛㊁细菌感染㊁皮脂腺角化异常㊁炎性反应㊁遗传㊁环境等因素有关[2-3]㊂其中,滤泡性角化过度,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和炎症已被确认为重要因素㊂皮脂生成增加和滤泡性角化过度导致微粉刺的发展,以及痤疮假单胞菌密集生长的滤泡环境变化㊂痤疮假单胞菌可分泌脂肪酶㊁蛋白酶㊁透明质酸酶和趋化因子等促炎因子,在炎症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㊂此外,雄激素㊁微生物及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也是参与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3-5]㊂西医主要采用维A酸类㊁抗生素㊁糖皮质激素类等药物治疗,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出现皮肤干燥㊁脱屑﹑瘙痒㊁红斑㊁毛孔变大等皮肤刺激现象,疗效维持时间短,停药易复发,易引起过敏性㊁药物性皮疹等[6]㊂中医对痤疮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痤疮的记载㊂‘素问㊃生气通天论“记载: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㊂ 张介宾注曰: 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即粉刺也,若郁而稍大,乃成小节,是名曰痤㊂ 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注释: 时月寒凉,形劳汗发,凄风外薄,肌腠居寒,脂液遂凝,稸于玄府,依空渗涸,皶刺长于皮中,形如米,或如针,久者上黑,长一分,余色黄而瘦于玄府中,俗曰粉刺㊂ 寒邪㊁风邪等外邪侵袭并郁于肌表,致经络闭阻,邪聚脂凝而发生痤疮㊂ 郁 是痤疮病机的高度总结㊂‘诸病源候论㊃面体病诸候“指出: 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也㊂ ‘外科大成㊃肺风酒刺“提出: 肺风酒刺 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㊂ ‘外科正宗㊃肺风粉刺酒齄鼻“云: 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㊂ 可见,痤疮是因外感热邪或风热㊁暑湿之邪,或素体血热,或喜食辛辣㊁肥甘而助生内热,日久累及血分,血热郁滞于局部而发㊂‘素问㊃生气通天论“言: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㊂ 汗出毛孔空虚,为湿邪所侵,则郁聚而发为痤㊂外感湿邪,如久居湿地㊁冒雨涉水等,或嗜食甜腻肥甘之物致湿热内生及脾虚不能运化,使湿邪郁聚于局部,导致痤疮[7]㊂本案患者平素晨起乏力,偶有恶寒,可知患者脾胃功能较弱,加之患者平素喜食甜食,脾胃功能受损,以致寒湿停滞;患者易急躁,又喜食辛辣之物,湿郁化热,睡眠不佳,寒湿凝滞于体内,加之郁火内伏,湿热蕴积于肌肤,故发此病,治应温清并用,以散寒化湿㊁清热降火为法㊂隔药脐灸法治疗的主要部位在脐部㊂脐为神阙穴所在之处,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有 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元神之阙庭,后天之气舍 之称,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联系于此,且此处具有角质层薄㊁屏障功能弱㊁微血管丰富的特殊生理结构,灸此处可使89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药物更易进入人体发挥作用,达到激发脏腑经络之气㊁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㊂脐疗方中,肉桂㊁枳实㊁桂枝㊁白芍健脾化湿,活血理气;淫羊藿㊁丁香除湿健脾;冰片㊁栀子㊁黄芩祛除郁热,泻火除烦;巴戟天助阳除寒,以化湿邪㊂隔药脐灸所用面碗主要成分是小麦,入脾经,亦有健脾化湿之效㊂诸药合用,共奏散寒化湿㊁清热降火之功㊂脐灸结束后将脐中药末以医用胶布封固,能够加强药物的近治作用[8]㊂刺络放血疗法是指利用各类型的针具点刺人体某些特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泄热解毒㊁活血化瘀㊁通络止痛㊁祛风止痒的作用[9]㊂拔罐疗法是以罐类为工具,利用各种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皮肤充血㊁瘀血,以达到祛寒除湿㊁疏经活络㊁拔毒吸脓㊁扶正固本目的的方法㊂刺络放血结合拔罐疗法可以有效促使湿热毒邪的排出,进而达到清热泻火㊁消肿止痛㊁祛腐生新的效果[10]㊂根据‘医宗金鉴㊃刺灸心法要诀“中的 拔火罐,吸尽恶血为度 ,可知刺络拔罐将体内瘀滞的 恶血 排出体外,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行气活血的目的㊂本例患者所选大椎为人体督脉的穴位,主一身之阳,故大椎放血可泄诸阳之邪热,达到清热泻火㊁疏经活络㊁排毒消肿之功[11]㊂肺主皮毛,脾为后天之本㊁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运化水湿之功,故取肺俞㊁脾俞㊁大肠俞能清泻肺胃之火㊁祛邪除湿㊁通利肠道,增强脾胃运化功能㊂膈俞为八脉交会穴之血会,可调血理气,滋阴养血㊂诸穴合用,达清热泻火㊁活血化湿除瘀之功,促进痤疮的消退㊂药物外敷疗法是药物粉碎㊁捣烂取汁或添加赋形剂制成散剂㊁糊剂㊁膏剂等局部外用贴敷于孔窍㊁患处㊁穴位,通过皮肤黏膜吸收㊁穴位刺激㊁经络传导以达到扶正祛邪㊁调和气血阴阳治疗目的的一种治法[12]㊂药物外敷不经过肠胃及肝肾代谢,避免肠胃及肝肾损伤,作用途径直接,适用范围广,患者易于配合[13]㊂此案患者所用外敷方中,蝉蜕㊁僵蚕㊁乌梅肉皆入肺㊁肝二经,可祛散风热,化痰散结透疹,改善皮肤瘙痒;白芷上行头目,中达肢体,下抵肠胃,通肌肤,利毛窍,走气分又走血分,既辛香散结,又入血止痛;乳香㊁没药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酒大黄㊁人工牛黄㊁冰片能宣散郁火㊂诸药合用,可散结止痒,活血生肌,加快痤疮的消退,促进皮肤新生㊂3 小结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与雄激素诱导的皮脂生成增加㊁角质化改变㊁炎症及痤疮丙酸杆菌在面部㊁颈部㊁胸部和背部毛囊的细菌定植有关㊂该病易引起面部瘢痕,可以持续到成年期,严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㊂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㊂在全世界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全球在从抗生素单药治疗转向更严格地使用抗生素治疗㊂异维A 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性痤疮,是皮肤科医生治疗中度至重度痤疮的首选药物㊂鉴于痤疮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对新疗法的需求仍然很大[14-16]㊂隔药脐灸㊁刺络放血㊁拔罐及外敷法均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㊁成本低㊁毒副作用少㊁依从性强等特点,在治疗寒湿凝滞型痤疮方面收效良好㊂参考文献[1]张姗,刘红霞,郭菲.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 ].湖南中医杂志,2016,32(6):199-201.[2]张天博,白彦萍.寻常痤疮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2):180-182.[3]C L A R K A K ,HA A SK N ,S I V AMA N IR K .E d i b l e p l a n t sa n d t h e i r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g u tm i c r ob i o m e a n d ac n e [J ].I n t JM o l S c i ,2017,18(5):1070.[4]K N O R T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 a c n e [J ].A c t aD e r m a t o v e n e r o l C r o a t ,2005,13(1):44-49.[5]W E B S T E R G F .T h e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o fa c n e [J ].C u t i s ,2005,76(2S u p p l ):4-7.[6]孙欣荣,刘志宏,黄爱文,等.痤疮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7,28(20):2868-2871.[7]李艳萍,张友堂.痤疮病因病机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59-60.[8]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M ].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9]陈燕荔,郭扬,郭义,等.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运用概况[J /C D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7,6(1):22-25.[10]常娜,郭新荣.拔罐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疾病概况[J ].现代中医药,2017,37(3):84-88.[11]唐迪.大椎刺络放血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12]张天生,李东明,关芳.药物贴敷技术作用机制的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726-2727.[13]张瑞,白明,方晓艳,等.中药敷贴疗法及其应用[J ].中医学报,2018,33(11):2174-2178.99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14]HA B E S H I A N K A ,C OH E N B A .C u r r e n t i s s u e si n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n e v u l g a r i s [J ].P e d i a t r i c s ,2020,145(S u p p l 2):S 225-S 230.[15]F O X L ,C S O N G R A D IC ,A U C AM P M ,e ta l .T r e a t m e n t m o d a l i t i e s f o r a c n e [J ].M o l e c u l e s ,2016,21(8):1063.[16]K N U T S E N -L A R S O NS ,D AW S O N AL ,D U N N I C KCA ,e ta l .A c n e v u l g a r i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n e e d s a s s e s s m e n t [J ].D e r m a t o l C l i n ,2012,30(1):99-106.(收稿日期:2022-09-29)[编辑:周荣荣]җ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 A C 03132)通信作者:郭建红,E -m a i l :g u o jh 63@163.c o m 第一作者:马海燕,E -m a i l :2624665202@q q .c o m 李保有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及分析җ马海燕1,马英锋1,2,李保有1,3,黑英鑫1,陈佳鑫1,张燕茹1,郭建红1,2(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750004;2.宁夏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04;3.李保有中医中心,马里博4930)ʌ摘要ɔ 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治愈难度大,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应用李保有医师根据临证经验总结的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10余例,疗效显著㊂该文对典型病案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经验,以抛砖引玉,探讨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案㊂ʌ关键词ɔ 针灸综合疗法;周围性面瘫;李保有中图分类号:R 246.1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4.0230周围性面瘫为神经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影响患者容貌,加重其焦虑情绪,治疗难度较大,对此李保有医师提出针推-贴敷-内服中药联合应用的针灸综合疗法㊂笔者总结其治疗经验,临证时以针推-贴敷-内服中药联合应用为主,注重对患者面部微循环的改善,以针灸综合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并辅以心理治疗㊂本文对李保有医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案㊂1 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周围性面瘫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炎性反应造成的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常突然起病,主要症状包括患侧口角㖞斜㊁鼻唇沟变浅㊁额纹消失㊁眼裂增大等[1]㊂临床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较高,且病情严重,治愈难度大,有碍患者面部美观且易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㊂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病毒㊁激素疗法及营养神经为主,治疗效果有限,且西药治疗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2]㊂2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多由正气虚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经络,闭阻气血,使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㊂正如‘普济方㊃诸风门“所云: 夫足阳明脉循颊车,手太阳脉循颈上颊,二经俱受风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口㖞僻,言语不正,目不能平视㊂ ‘诸病源候论“云: 偏风口㖞,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㊂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㖞僻也㊂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体虚及足阳明经㊁手太阳经感受风寒有关[3]㊂李保有医师认为,外因是周围性面瘫发生的诱发因素,而内因更加重要㊂如夜晚面部受寒,只有部分人会出现面瘫,而这部分人往往在发病前就已经存在体虚及面部肌肉紧张㊁面部微循环变差等问题㊂本病发生的内因主要与体虚及情志不舒有关,多由惊恐㊁劳累㊁醉酒㊁紧张㊁焦虑㊁失眠等引起㊂‘医学纲目“云: 口眼㖞斜者,多属胃土,风木不及,金乘之,土寡于畏也㊂ 此处 风木 指肝功能,可见该病病位在面部,与足阳明胃经密切相关,但往往与风木不及㊁肝气不疏有关,但这点在临床中常被忽视㊂肝主疏泄,肝气不疏则影响血液运行,人体长期处于紧张㊁焦虑状态,面部肌肉就会收缩,面部微循环变差,局部气血不足,卫气不固,则易被外邪侵袭,使面部肌肉进一步收缩,紧绷到极限,过则不用,即出现痿软不用,发生面瘫㊂实践证明,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4-5]㊂笔者在临床应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亦取得显著治疗效果㊂本病病位在面部,属络脉㊁经筋受邪,针刺面部诸穴时宜浅刺㊁轻刺激,行平补平泻手法,忌引邪入深㊂00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
文章导读在这个看脸的社会,让很多长痘的人郁闷,不仅影响形象,更是形象工作和生活,有些痘痘特别的顽固,不管用什么药物都无法将它治愈,反而会越长越多,反反复复,让人心里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祛痘绝招呢?治疗痤疮中有一种方法叫刺络放血疗法,它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运用特制的针具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治疗热毒型痘痘。
热毒型痤疮为何选择刺络放血疗法最好热毒型痤疮的这类患者通常都比较贪吃,尤其喜欢吃肉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尽管偶尔也会因为上火后引起痘痘猛涨而有所顾忌,但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他们来说却很难改变。
这类人一般来讲胃火比较重,火为阳邪其性上炎,当火着起来以后必然往上蒸腾,那么胃火向上熏蒸的时候,首先要引动肺火,而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为华盖,来自胃和肺的致病之“火”,最终反应在脸上,就形成了痤疮。
当人体有热毒或火热比较重的时候,他阳气是比较充盈,说明是通过人体的阳气表现出来的,应该说火热和阳气可以划一个等号,这就是所谓的热为阳,气有余便是火。
通过刺破统摄阳气的穴位就可以很快的疏泄阳气,散发阳气,从而达到泻火的目的。
无论是胃火还是肺火,其实最终的结果是体内淤积了热毒之邪,而中医认为“针刺放血,功邪最捷”“血出邪尽,血气复行”,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消除痤疮的根源。
刺络放血退痘在治疗这类型的患者时,通常还配合中医拔罐,在刺络的基础上拔罐可通过负压的吸引,使得出血增加,使得这种泄热的力量增加,让治疗效果更显着。
一般的药物或者是一般的方法排泄这个热毒效果比较慢或者是效果不理想,而刺络放血,通过用三菱针把她的这个病络直接刺开以后,通过放血,在血分的热毒会随着出来的血液排泄出来,达到快速泻火的目的。
因此火毒型痤疮患者采用刺络放血治疗效果最显着。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
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
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2.1 辨证论治2.1.1 肺经风热证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宜疏风清肺。
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
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
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
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
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
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
治宜调理冲任。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
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及展望李映霆指导:吴景东(辽宁中医学院.辽宁110032)痤疮是青春期男女的常见皮肤病。
又称“粉刺疮”或“青春豆”,多因皮脂腺分泌过旺.排出不畅.塞于毛孔.或过食辛辣、煎炒、燥热及油腻食品而生湿热蕴于肌肤。
轻者形成粉刺红色丘疹.重则反复感染造成局部脓疮、炎症结节或囊肿样皮肤损害.痤疮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近年来痤疮的中医外治法作一综述。
1、不同剂型的中药外治法1.1洗剂苏氏[1]等用中药外洗治法疗痤疮132例,外洗方为大黄、芒硝(化)、赤芍、红花,每日2次。
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紫地丁;兼湿热者加苦参、苍术、土茯苓、黄柏。
用药1个疗程,总有效率98.45%。
张氏[2]用中药熏洗法(苦参、丹皮、龙胆草、蒲公英、乌鸭藤根各30g,地肤子、大青叶各20g),先熏后洗20~30min,早晚各1次,连续30d,治疗34例,总有效率91.2%。
林氏[3]用痤疮灵洗剂治疗(马齿苋、双花、山豆根、茵陈、丹参、黄柏、苦参各15g,栀子、川芎,苍术各10g、细辛5g,乘热用纱布蘸药擦于患处,每次15ml,20min,每次2次,连续7d~10d,治疗35例痤疮,总有效率94.3%。
1.2倒膜游氏[4]治疗痤疮60例。
用大黄、白芷、赤芍、马齿苋、浙贝、硫黄、土茯苓及田七研末,制成面膜敷面。
每周2次~3次。
有效率91.5%。
吕氏[5]将白芷、白芨、白僵蚕、茯苓、薄荷、艾叶等份研末,调糊备用。
然后洁面、喷雾、按摩,最后敷药。
每周3次,2周为1疗程。
总有效率93%。
熊氏采用中药药膜外敷治疗痤疮,药膜由牛蒡于、盒银花、连翘、荆芥、防风等20味药组成,研细末。
治疗时用鸡蛋清或温水调敷于面部。
外敷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柏等15味药组成.上述药物纱布包紧砂锅加水煮沸20rain离火,趁热蘸药热敷。
1.3酊剂张氏[7]用8701酊治疗痤疮144例(白果、天仙子、硫磺、赤石脂,密陀僧、樟脑各10g,冰片3g,其研细末加入75%酒精中,密封5d后早晚外擦患处)10d为1疗程。
针灸治疗特色简介
1.针灸特色减肥、治疗颜面痤疮、调整亚健康状态
运用针灸、刺络放血、拔罐、刮痧等中医绿色疗法治疗肥胖症、颜面痤疮、亚健康等,无副作用,疗效确切。
此外,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不能每天来治疗者,可用穴位埋线的方法,7-10天治疗一次即可。
2.艾灸、推拿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
复感儿在临床上有的表现为反复发生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有的则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和退热药物,大气污染等因素,复感儿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此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存在常年反复发作倾向,如果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哮喘、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频繁就医也干扰家长的正常工作,目前就诊于各医院的复感患儿日趋增多。
艾灸、推拿能够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功能来对抗病邪,同时也增强了预防病邪干扰的能力。
中医早有“治未病”的思想,在平时注重调节小儿机体免疫力,以达到疾病少生、疾病不生的目的。
艾灸、推拿不仅能够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也能够促进小儿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于小儿常畏服汤药、怕针,而灸法、推拿则简便、经济、安全,避免了针刺、服药之苦,家长和小儿都能够接受。
出诊专家:李慧璟副教授
出诊地点:吉林安贞骨科医院针灸推拿专家诊室
出诊时间:每周二、四、五下午 1:00-4:30。
刺络放血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高晓芬【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病的验案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其作用机理,认为刺络放血疗法可以作为阳热性皮肤病的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2页(P58-59)【关键词】皮肤病;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作者】高晓芬【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512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5刺络放血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具对人体浅表小静脉、特定腧穴、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进行针刺,并放出适量血液,用以治疗疾病的中医传统方法。
近年来,笔者运用上述方法在临床治疗急性皮肤病方面取得满意效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皮肤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皮损,皮损好发于颜面胸背部。
中医学认为,本病素体阳热偏盛,又感外来风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脾胃内生湿热。
总之本病以肺胃热盛较为多见,从经络角度来讲面部为诸阳经交汇之处,阳热偏盛,督脉主人体一身之阳,大椎放血可泻热,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主一身之表,其肺俞、胃俞放血既可以祛风热又可泻脏腑热。
验案:马×,22岁,学生,2016年11月21日就诊。
主诉:面部反复丘疹、脓疱2个月余。
患者2个月前因毕业实习加考研面部出现丘疹、脓疱,自行喝凉茶,效差。
近来因考研临近病情加重,面部丘疹、脓疱增加,尤以鼻部较为明显。
舌红苔白,脉弦数。
诊断:寻常型痤疮。
治则:清热解毒、泻火消斑。
治法:①心理辅导、护理宣教;②大椎、肺俞、膈俞、胃俞、肝胆俞,三棱针点刺放血;③中药五味消毒饮加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15 g、连翘20 g、野菊花15 g、紫花地丁15 g、黄连6 g、黄芩15 g、黄柏12 g、栀子12 g、白花蛇舌草30 g、夏枯草30 g,5剂,1 d 1剂,水煎分2次服。
外用青鹏软膏1 d 2次。
2016年11月28日复诊:皮疹基本消退,嘱其注意饮食、放松心情、以金银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夏枯草适量泡茶饮。
刺络拔罐治疗面部痤疮42例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和成人期的皮脂腺的慢性疾病,常发于颜面,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留有瘢痕。
病程较长,有的可延续数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及身心健康。
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痤疮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42例均为门诊痤疮患者,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6~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
2治疗方法刺络拔罐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后背阳性反应点取穴3~5个。
操作方法:嘱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穴位3~5下,再用閃火法拔罐,留罐10min,放血量为3~5ml,取罐后以消毒干棉球擦净出血,行常规消毒。
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1周。
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辛辣甘腻之品,多吃瓜果蔬菜,面部避免用手挤压,避免使用油脂类化妆品。
3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无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皮损消退小于30%或反增不减。
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加有效计算。
4结果42例患者,观察时间8周,痊愈22例(52.4%),显效10例(23.8%),有效8例(19.0%),无效2例(4.8%),有效率95.2%。
5体会刺络放血疗法早在《内经》就有记载,“血实者决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刺络拔罐具有化瘀、逐邪、活血、通络的功效[2]。
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拨罐时,由于血液的排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其次,火罐内负压的吸引力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瘀血引出自身溶血现象,由于类组织胺物质的产生刺激各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治疗疾病的目的。
所取穴位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及其所过颈、背部的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多为分布于两肩胛骨之间的红紫色瘀点,压之不褪色。
刺血拔罐治痘痘可否?泻肺火祛痘刺血少商穴每个人长痘痘的原因可能不一样,有些人是压力太大,有些人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引起的内分泌失调。
很多女生长痘痘的时候,可能不好意思出门,觉得拉低了颜值。
于是,采用化妆品来遮瑕,觉得这样可以掩盖痘痘。
虽然你可以掩盖痘痘了,可是你这样会导致痘痘恶化。
那刺血拔罐治痘痘可否?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祛痘刺血什么穴位,泻肺火、祛痘刺血少商穴。
祛痘刺血什么穴位1、祛痘刺血什么穴位患者端坐,头颈部稍向前倾,颈部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充分暴露。
用碘伏将患者大椎处消毒,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大椎穴,一般点刺3~5下,点刺深度中等。
再在大椎处快速拔上火罐放血,放血量约3~5毫升,每星期2次,8次为一疗程。
痘痘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那么怎么祛痘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祛痘的放血疗法,点刺大椎放血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祛痘方法,疗效甚速,大家可以试试。
2、刺血疗法的注意事项刺血疗法是一种科学的中医学治疗方法,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就诊的患者不要紧张,要消除忧虑的情绪。
本疗法根据病情出血量在5ml—30ml,不要担心,出血对身体无任何伤害,反而能治疗疾病。
患者刺血前不要饥饿、口渴、饮酒、过度房事。
患者在刺血治疗后,注意保持创口卫生,36小时内,不要水冲、水洗被刺部位。
患者在刺血治疗后,饮食上以清淡为主,适当补充营养物质,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公鸡、鲤鱼、猪头肉、鹅肉等发病食物。
刺血后应尽量避免熬夜、吸烟、饮酒过度、夏天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食冰冷饮品,须逐步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为确保治疗效果,一般天7按时复诊,不要因为一次治疗后疗效显着就自行停诊或延迟复诊,这样难以巩固疗效,不利于相关疾病的根治。
也不要因为一次治疗效果不明显就放弃治疗,应该坚持治疗。
3、刺血疗法另外相关治疗刺血疗法是流传在民间很古老的一种方法。
因为疱疹病毒2型会潜伏在脊神经节处,而刺血疗法在治疗时,通过刺激四肢神经信号点,产生的刺激信号沿四肢向上达到大脑中枢,中枢收到信号后迅速分泌出促淋巴激素,反射性的使脊神经内淋巴细胞在短时间迅速增加,大量的淋巴细胞对脊神经节内潜藏的病毒释放源进行彻底摧毁,使其无法再向皮下释放病毒,从而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摆脱复发怪圈,迅速得到康复。
少商、厉兑穴点刺放血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李贤平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5(027)006
【摘要】目的观察少商、厉兑穴点刺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用少商、厉兑穴点刺放血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4.4%,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分别为12.5%、8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少商、厉兑穴点刺放血治疗痤疮疗效确切.
【总页数】2页(P429-430)
【作者】李贤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人民医院康复科,佛山,528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733.05
【相关文献】
1.少商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咽炎120例 [J], 向平
2.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100例 [J], 张连良;李胜
3.少商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2例 [J], 王艳华;郑国艳
4.紫外线配合少商穴点刺放血治疗急性咽炎60例 [J], 高密;贾思跃;王金敏;贾连春;吴丽平;程凤宽
5.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治疗扁挑体肥大30例 [J], 高维清;萨仁达来;曹凤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刺络放血疗法治痤疮
在这个看脸的社会,让很多长痘的人郁闷,不仅影响形象,更是形象工作和生活,有些痘痘特别的顽固,不管用什么药物都无法将它治愈,反而会越长越多,反反复复,让人心里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祛痘绝招呢?
治疗痤疮中有一种方法叫刺络放血疗法,它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运用特制的针具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治疗热毒型痘痘。
★热毒型痤疮为何选择刺络放血疗法最好
热毒型痤疮的这类患者通常都比较贪吃,尤其喜欢吃肉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尽管偶尔也会因为上火后引起痘痘猛涨而有所顾忌,但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他们来说却很难改变。
这类人一般来讲胃火比较重,火为阳邪其性上炎,当火着起来以后必然往上蒸腾,那么胃火向上熏蒸的时候,首先要引动肺火,而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为华盖,来自胃和肺的致病之“火”,最终反应在脸上,就形成了痤疮。
当人体有热毒或火热比较重的时候,他阳气是比较充盈,说明是通过人体的阳气表现出来的,应该说火热和阳气可以划一个等号,这就是所谓的热为阳,气有余便是火。
通过刺破统摄阳气的穴位就可以很快的疏泄阳气,散发阳气,从而达到泻火的目的。
无论是胃火还是肺火,其实最终的结果是体内淤积了热毒之邪,而中医认为“针刺放血,功邪最捷”“血出邪尽,血气复行”,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消除痤疮的根源。
★刺络放血退痘
在治疗这类型的患者时,通常还配合中医拔罐,在刺络的基础上拔罐可通过负压的吸引,使得出血增加,使得这种泄热的力量增加,让治疗效果更显着。
一般的药物或者是一般的方法排泄这个热毒效果比较慢或
者是效果不理想,而刺络放血,通过用三菱针把她的这个病络直接刺开以后,通过放血,在血分的热毒会随着出来的血液排泄出来,达到快速泻火的目的。
因此火毒型痤疮患者采用刺络放血治
疗效果最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