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发展历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69 MB
- 文档页数:7
人民公园发展史
人民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南侧,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
其发展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下面简要介绍人民公园的发展历程。
明朝时期,人民公园所在地曾是一片皇家园林,名为“南海子”。
这里是明代皇帝郊游乐游的场所之一,被赞誉为“西北丁字沽
漂西直门外南蓟门内十六邮”的休闲胜地。
清朝时期,南海子园林逐渐退化,但作为皇家园林仍然受到尊崇。
在清朝末年,南海子经历了一次重修,将园内几个小湖扩建成一个大湖,湖心岛上还修建了一座小亭子。
1917年,南海子被开辟为南海子公园,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公
共公园。
当时,公园面积为39.6公顷,设有游船、凉亭、小
桥流水等景观设施,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海子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成为新中国时期的地标性公园之一。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人民公园不断扩建和完善,增加了许多文化活动场所和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中山音乐堂等。
公园还设有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供市民休闲娱乐使用。
2007年,人民公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和更新,增加了
更多的绿化植被和景观设施,提升了公园的整体环境和设施。
至今,人民公园已成为北京市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其独
特的历史背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欣赏美景、休闲娱乐。
该公园也成为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庆典和宣传展示的重要场所。
城市公园运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多年前,他就与(Calvert Vaux)(1824-1895)共同设计了(1858-1876)。
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
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在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那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首次提出了建造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贵族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
17世纪中叶,爆发了,武装推翻了,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
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
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Public Park)。
1843年,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城市公园的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
早在1643年,英国在波士顿购买了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
自从1858年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带形城市:(linear city)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带形”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
公园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湖南省张家界市玉龙雪山国家公园是一座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自然
风景名胜地,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玉龙雪山国家公园的发展可追
溯到清朝。
清朝时期,湖南人赵副官在所在祖籍张家界见到悬崖峭壁,犹如玉龙
附身,故而把此地取名“玉龙雪山”,并且创建了一处独特的风景旅游地,被称为“张家界玉龙雪山”。
195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宣布为全国重点
保护单位,并且专门设立了玉龙雪山风景区,成为当时湖南最大的旅游景点。
自2024年以来,国家公园积极投入资金,改造了园区内的基础设施
和山路景路,使游客的观光体验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国家公园还加强
了管理,实行旅游综合管理,减少旅游游客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更好
地保护到了国家珍贵的自然资源。
从2024年开始,玉龙雪山国家公园相继创建了多项旅游活动,提供
多样的观光、登山和野外活动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