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周邦彦)新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33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周邦彦《苏幕遮》赏析汇编周邦彦《苏幕遮》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1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精通音律,能创作新腔,曾经担任过大晟(shènɡ)府的提举(大晟府是当时主管音乐的机构)。
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大词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词人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
上阕描绘了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的归乡之梦,淡雅清新,别具风格,体现了作者词作擅长写景咏物、富艳精工的特点。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意思是说,早晨醒来,点燃沉香,驱赶一下屋子里湿热的暑气。
点明了季节,点明了潮热难耐的夏季气候特点。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的是词人在室内闷热难忍之时,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
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亮时天才放晴,鸟雀都在欢呼跳跃。
“呼睛”,欢呼天晴了。
“侵晓”:天刚亮。
“窥”,偷看。
“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写的是荷塘的景色。
檐雀的“呼晴”,把词人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那一片片如盖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就要被初升的太阳晒干了,清丽而又圆润的荷叶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仿佛在托举着争芳斗艳的朵朵荷花。
“故乡遥,何日去”,作品从这一句开始转为抒情。
看着眼前的景色,词人不由自主地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流露了词人有家难归的淡淡乡愁。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及江南一带。
“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我本是江南吴门之人,却长期在京都汴京客居做官。
苏幕遮周邦彦翻译《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译文是: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扩展资料:《苏幕遮·燎沉香》原文: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句注释⑴燎(liáo):细焚。
⑵沈香: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⑶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⑷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⑸侵晓:拂晓。
侵,渐近。
⑹宿雨:隔夜的雨。
⑺清圆:清润圆正。
⑻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⑼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⑽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
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⑾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⑿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宋周彦邦《苏幕遮》翻译及赏析原文:苏幕遮宋·周彦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翻译: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赏析: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尤善于以金刻玉的手法铺叙展衍,“其音节又复清妍和雅,最为词家之正宗”(戈载《宋七家词选》)。
但这首却有着不同的风貌,写得清新自然,不尚雕琢,用白描手法显示出天然本色,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此词上片写景,有静有动。
起首“燎沈香,消溽暑”两句写静态,在盛夏闷热又潮湿的时节,词人焚香消暑,透露出环境的幽静,内心的安定。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写静中有动。
一个“呼”字,不仅打破了周围静谧的气氛,而且透露出昨夜有风雨,今晨已转晴。
清晨起来,听到雨后雀噪初晴,又看到鸟雀窥檐,仿佛要告诉人们新晴的欢快,写得别有风趣。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描写荷花的神态,是全词最精彩动人的笔墨。
池塘中清圆的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红艳的初阳照射下渐渐地晒干了。
一阵清风吹来,亭亭玉立的荷花一团团地随风飘动。
一个“举”字,生动地刻画出水上荷花的绰约姿态。
下片由景入情,引出久客思乡的意绪。
周邦彦元丰年间在汴京太学读书时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因此词中表露出乡关之思。
“故乡遥,何日去?”直抒思乡的情怀。
词人久客京师,想念遥远的江南故乡,萌生出何日方能归去的情思。
《苏幕遮》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苏幕遮》周邦彦1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代·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译文及注释译文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置暑气。
鸟雀下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
初出置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置雨滴,水面上置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想到那遥远置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置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置荷花塘中。
注释燎(liáo):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沉,古时作沈。
溽(rù)暑:潮湿置暑气。
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
旧有鸟下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置时候。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置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挺出水面。
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城,故后世每借指京;。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置水边。
有溪涧可通置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置别称。
赏析二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鉴赏及译文3周邦彦《苏幕遮》赏析鉴赏及译文2苏幕遮词牌《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幕,一作“莫”或“摩”。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
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词调。
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
《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
”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
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
《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
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作者简介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
诗词文赋,无所不擅。
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
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
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
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
周邦彦《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30]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31] ,久作长安旅 [32]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3] 。
注释:[30]燎沉香,消溽暑:炉焚沉水香,以去暑湿。
[31]吴门:苏州的旧称,此借指钱塘故乡。
钱塘,古属吴国。
[32]长安:指首都汴京。
[33]芙蓉浦:荷花荡。
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评析:久困汴京,为感慨的由头。
周邦彦元丰三年入都,六年为太学正,五岁不迁,颇伤沦落。
睹池中绿荷,遂念及故乡的荷塘、渔伴,乡愁一缕,虚际盘旋。
骚雅清虚,确为本色佳制。
王国维以为“‘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可见其意境之高卓了。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人。
少疏隽有才,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
六年,献《汴都赋》歌颂汴京形胜与朝廷新法,一命而为太学正。
及司马光等旧党执政,邦彦亦遭废黜,转徙庐州、荆州教授、溧水知县等职。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召为国子主簿。
徽宗朝,累官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处州。
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
有《片玉词》传世。
周邦彦是继柳永、苏轼之后崛起词坛的巨匠,作品清蔚圆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
尤精通音律,主持大晟府工作,对于保存古曲、增演新调,贡献巨大。
《苏幕遮》周邦彦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
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品原文:苏幕遮⑴燎沈香⑵,消溽暑⑶。
鸟雀呼晴⑷,侵晓窥檐语⑸。
叶上初阳干宿雨⑹,水面清圆⑺,一一风荷举⑻。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⑼,久作长安旅⑽。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⑾,梦入芙蓉浦⑿。
作品注释:⑴燎(liáo):细焚。
⑵沈香:沈,现写作沉。
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⑶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溽,湿润潮湿。
⑷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⑸侵晓:拂晓。
侵,渐近。
⑹宿雨:隔夜的雨。
⑺清圆:清润圆正。
⑻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⑼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
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⑽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
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⑾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⑿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作品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
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