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次课教案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任课班级:社会本091 时间:年月日引言:纵观历史,早在古代埃及、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统治者就一方面用武力、一方面用舆论手段来控制社会,处理与民众的关系。
中国是文明古国,“公共关系”的思想与活动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经济活动中,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来宣传自己,树立自己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严格地讲,古代并不存在科学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但它们确是今天公共关系产生的基础,是丰富的、宝贵的人类文明遗产,应辩证地加以取舍、扬弃。
近代的公共关系萌芽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的美国。
公众第一次承认公共关系是在1899年。
教学内容: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第一节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当时美国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等诸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公共关系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分工的加剧、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形成。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公共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大众传播与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成为公共关系产的科学技术条件,为公共关系提供了物质手段。
1.公众第一次承认公关1899年,交流电发明家乔治·威斯廷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首先组织了现代意义上的专门的公共关系部门。
由于遭到爱迪生的排挤,他发明的交流电被普遍认为比直流电危险。
为了改变公众对交流电的印象,他聘请匹茨堡的记者E·H·海因希斯作为他的新闻顾问。
在E·H·海因希斯的安排下,特斯拉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用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点亮了电灯,甚至还熔化了电线,使在场的记者一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取得了极大的宣传效果。
交流电迅速得到公众认可。
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讲义课件汇报人:日期:•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目录•公共关系的挑战与未来趋势•案例分析•总结与反思公共关系概述01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管理活动,旨在建立、维护和增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关系。
公共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活动,更是一种管理职能,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来协调和优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关系管理,旨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的历史起源公共关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美国的企业家开始意识到组织形象和声誉对商业成功的重要性。
20世纪初,公共关系开始成为一种职业,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系统、有策略的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成为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公共关系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客户和投资者,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公共关系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服务质量。
公共关系还可以帮助组织应对危机事件,减少负面影响,保护组织的形象和声誉。
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02在古代,政府会通过发布公告、文书等形式向公众传递信息,宣传政策,这些手段可被视为公共关系的雏形。
古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政府宣传古代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如派遣使者、进行谈判等,可视为公共关系的实践。
古代外交古代的传媒手段如口头传播、书信等,也为公共关系的传播提供了途径。
古代传媒传媒发展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发展,公共关系得以更好地传播和实施。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企业的兴起和公众对企业的关注度提高,企业开始注重与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逐渐受到重视。
危机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危机事件增多,公共关系逐渐被应用于危机管理。
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逐渐受到重视,企业开始设立公关部门,开展公关活动。
第一章概论1、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
(或者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2、公共关系特征:广泛性、情感性、整体性、双向性、长期性。
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事实求是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全员公关原则、开拓创新原则、立足长远原则、科学与艺术结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一)巴纳姆时期自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发端)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想和活动其源头在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这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代表人物是巴纳姆。
该时期特点: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为了使自己和公司扬名,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任意编造谎言和神话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
于是由此引发了新闻媒体的不满。
由报纸杂志率先刊载揭露实业界的公司丑闻,形成了“清垃圾运动”。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公关关系倒流时期”、“公关关系最黑暗的时期”。
(二)艾维·李时期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提出了关于工商业应把自己的利益同公众的利益联系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要与最高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打交道,并且只有在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和亲自处理的情况下才实施计划;与新闻媒介保持公开的畅通的信息交流;强调工商业具有人情味的重要性,并把公共工作做到雇佣、顾客、及其邻居中去。
公关信条:“公众必须被告知”而且坚持“门户开放”的原则;提出公共关系要讲真话,促使公共关系的职业化;被成为“公共关系之父”。
(三)伯内斯时期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1923年,出版《公众舆论的形成》-公共关系学理论著作(第一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著作)公关信条:投公众所好主要关系:1、使公共关系科学化,初步建立了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指出了,投公众所好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和立足点. 2、创作了公共关系咨询这一新术语“投公众所好”的原则:即一个组织在决策之前,应先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理论指导的说服性宣传,在迎合公众要求中争取支持,也被称为“双向沟通式”的公关关系模式。
公共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讲义汇报人:日期:•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目录•公共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关系变革•未来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01公共关系的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公共关系萌芽,政治家通过演讲和写作来影响公众舆论。
中世纪欧洲教会和国王通过宣传和公关手段维护权威和稳定社会。
中国古代政府和士人运用修辞和宣传技巧来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和军队开始运用公关手段来影响公众舆论和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20世纪20年代公关行业开始专业化,公关公司和企业公关部门逐渐增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商业和政治领袖开始意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公关实践逐渐兴起。
1 2 3公关行业迅速发展,公关教育和学术研究逐渐兴起。
20世纪60年代企业公关和政府公关逐渐成熟,国际公关逐渐兴起。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社交媒体和数字公关的兴起,公共关系进入数字化时代。
21世纪初02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公共关系的初步形成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公关活动的形式包括新闻发布、媒体关系管理和危机应对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开始意识到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措施来改善形象和声誉。
这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包括艾维·李和伯内斯,他们的工作为公共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公共关系的初步形成随着公关实践的不断发展,公共关系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专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公关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公关行业开始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公关行业开始形成,并出现了第一批专业的公关公司和公关专家。
这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包括奥克斯夫妇和格鲁尼格,他们的工作为公共关系的专业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关系也开始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公关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公关实践和理论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跨国公司和全球性公关公司开始涌现,并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公关组织和活动。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知识点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体系(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内地的时间并不长,但因它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批外资企业携带着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观念进入了我国,其中包括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首先是从我国香港传入广东地区的,一些宾馆、饭店首先设立了公共关系部。
根据现有的资料,中国内地与香港合资的中国大酒店和广州花园酒店,最早成立了公共关系部。
特别是中国大酒店公关经理常玉萍,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新闻专业,辅修市场学,曾任职于亚洲最大的广告公司——奥美广告公司。
她在广州任职期间,为公共关系的传播和普及作了大量的工作,曾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风靡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组》就是以她为生活原型创作的。
合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起了国内企业的效仿,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则是国有企业中最早设立公共关系部的。
它每年拿出总产值的1%作为“信誉投资”,曾赞助广东足球队,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4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刊登了通讯“如虎添翼”,报道了该厂的公共关系工作,并发表了社论“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全国许多报纸先后报道或评论了此事,从而使“公共关系”这个词开始为中国人民接受。
1984年,世界第二大公关公司希尔—诺顿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1985年8月,世界第一大公关公司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展公共关系业务,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独立的公共关系公司——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在公共关系实务引入的同时,公共关系教育也相应地发展起来。
公共关系教育首先采取的是短期培训的方式,198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举办了全国第一期公共关系讲习班,开始大规模传播公关知识。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在1985年6月举办了公共关系讲座。
同年7月,广州中山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公共关系研究会,开始了公共关系理论方面的研究。
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摘要:公关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要引进公关关系?公关关系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将揭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神秘面纱,以飨读者。
关键词:公关关系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一.公关到底是什么
公关到底是什么?众说风云,不同的学说不同的著作有着不同的定义,对此,作者结合了主流学说(管理学、传播学、关系学)的介绍下了一个简洁的定义:“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求,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
二.我国引进引进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1)公共关系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涉及政治、经济、金融、旅游、文化、传播等领域,服务于各行各业,包括:一般公共关系咨询、调查研究、为企业决策做参谋,协助客户与有关的公众联络及建立业务关系;为客户撰写新闻稿件,为企业搜集和汇编有关新闻报道、市场信息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情报;为客户设计公共关系广告,协助客户推广产品;为客户制定销售计划,组织大型会议;为客户设计、编制和印刷企业公共关系内部刊物和外部刊物,为客户制作影片、录像及其他试听材料;培训公共关系人员和传播媒介人员;等等。
(2)市场经济渗透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科技上的等领域,加上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使得国际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此,全球化经营业的企业十分重视树立国际信誉的形象,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关公司更是把公关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来抓,通过一系列成功公关案例策划和危机处理,树立了公司高效、公正、专业化和优质服务的全球形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使得公共关系成为全球焦点。
(二)中国与公共关系的接触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现代公共关系便已经传入台湾和香港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在香港地区,一些跨国公司在其分公司内部设立公共关系机构,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他们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一般具有比较高的水平。
此后,企业、酒店和宾馆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公共关系部门,社会上涌现出一批公共关系专业公司,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公共关系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香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公共关系在港台地区的健康发展,为其传入中国大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公共关系这种新兴的职业开始被中国的企业所接受。
三.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布局:公共关系传入大陆后,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由城市向村镇、由企业组织向事业单位、由服务行业向工业企业、有外资企业向国有企业、由企事业组织向政府各部门逐步发展的格局。
(二)公共关系在内地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1981-1991:萌芽和普及阶段国门的打开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使得现代公共关系这一新生事物得到迅速传播。
在此期间,出现了第一个企业公关部、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第一个地方公关组织以及第一份公关刊物。
(2) 1991-2001:专业和职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体制的逐步完善,促使公共关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1991年4月CIPRA成立以后,遵循"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八字方针,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积极推进中国公关业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设
立了两年一届的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举办两年一次的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进行年度行业调查和行业工作研讨会,在全国范围开展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公关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加入我们这一行业。
随着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认知的提高,中国公关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一些重大的公关事件的发生为里程:
1984年4月28日,北京长城饭店在其美籍公关部经理的策划下,把美国总统访华的答谢宴从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搬到了刚刚开业的北京长城饭店。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500余名记者把里根连同长城饭店一起推销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84年,广州的白云山制药厂率先挂出了国内第一块国有企业公共关系部的招牌。
白云制药厂的声明也随着其赞助的足球赛事和收购的歌舞团的南征北战而威名四播。
1984年,全球最早成立(1927年)的世界第二大公关公司伟达公关(Hill & Knowlton) 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该公司亚洲地区经理认为在中国首都没有公共关系机构是不可想象的。
1985年1月,深圳总工会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家公关培训班。
公关的左右开始为企业所重视,成为了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
1985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公关公司博雅合资新华社下属的中国新闻发展公司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1985年9月,深圳大学首先设立了公共关系专业,开设公关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从此公关进入高等学府的讲堂。
到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把公共关系列入行政管理、工业经济、新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
1986年11月,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公关课题组编著的我国大陆第一部公共关系专著“公共关系学概论”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1991年4月26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前任美国大使钱泽民任会长,并提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宗旨和“知道、协调、服务、监督”的工作方针。
1991年,伟达公关受中国政府所聘,负责在美国国会游说,争取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成为第一家服务中国政府的外国公关公司。
1993年起,有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主办了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每两年举行一届,至今已举办了五届。
1994年9月6日,“中国公共关系市场高级研讨班”在北京举办。
同年“中国经营报”刊登“中国公共关系市场探索”专版,引起中国公关市场讨论热潮。
2000年12月3日,首届全国公关员职业资格统一考试进行,24个省市自治区的近7000人参加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公关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
公关作为一个专门职业被社会认可,公共关系也成为一个求职热点。
2002年,中国申奥成功、国足出线、入世成功使该年度成为了世界的中国公关年。
2003年的公关最高奖项“环球杯”授给了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委员会。
2003年,嘉利公关收购本土品牌博能公关,中国本土公关第一并购案诞生。
中国公关业进入一个新的整合时代。
[2]
(四)中国公关面临的新的发展
中国公关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我们看到这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已逐渐长成一棵小树。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明年又要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接着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这一切都为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赢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方面的公关建设都要以赢得国家荣誉为重心。
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我们将认真总结二十几年来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以我们行业特有的勤奋,再加上百倍的悉心,浇灌和培育这棵小树,让它枝繁叶茂,长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