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技术应用-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 格式:doc
- 大小:206.00 KB
- 文档页数:10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技术,在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酶是一种天然催化剂,在一系列生化反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酶在传统的反应过程中通常难以重复利用,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活性降低。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研究人员发明了酶固定化技术,即将酶固定在固体基质上,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和功效。
使用固定化酶,可以在更广泛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实现更高效、经济的生物转化过程。
固定化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酶,还可以用于固定化细胞。
细胞固定化是将细胞固定在一种固定化基质上,以便在化工过程中重复使用。
固定化细胞繁殖能力更强,可稳定持续的提供所需生产物。
比如,用固定化酵母发酵葡萄汁制成果酒或啤酒。
固定化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物理吸附、共价键结合、交联等。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交联法,通过交联剂,如谷氨酸或戊二醛,将酶或细胞固定在载体上。
经过固定处理后,酶或细胞的增稳特性明显增强,同时也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在化学反应中,固定化酶可用于一系列生产过程,包括生成和破坏多种化学键以及催化合成。
这种方法还可以改善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和增加产物的纯度。
总之,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的化学品、食品、医药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由于固定化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它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酶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但在工业生产中,酶稳定性差、易流失,造成成本过高,限制其广泛应用。
因此将酶采用固定化技术,使酶在发挥其高效、专一性同时,还能增强酶的贮存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本文对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酶细胞固定化载体应用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固定化酶技术,60年代末固定化酶技术用于工业生产,70年代出现了固定化细胞技术,80年代又发展了固定化增殖细胞技术以及包括辅助因子在内的固定化多酶反应体系技术。
工程技术日益成熟,成为近代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所谓固定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游离的酶或细胞(微生物),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活性和可反复使用的一种基本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种限制细胞自由流动的技术,都可以用于制备固定化细胞。
一般来说,固定化技术大致可以分成吸附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等4大类,其中以包埋法使用最为普遍。
一、固定化技术分类1.吸附法很多细胞都有吸附到固体物质表面的能力,这种吸附能力可以是天生具有的,也可以是经过处理诱导产生的,依靠这种吸附能力,人们发展起许多廉价而又有效的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前者是使用具有高度吸附能力的硅胶、活性炭、多孔玻璃、石英砂和纤维素等吸附剂将细胞吸附到表面上使之固定化,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载体可以反复利用,但结合不牢固,细胞易脱落。
后者根据细胞在解离状态下可因静电引力(即离子键合作用)而固着于带有相异电荷的离子交换剂上,如DEAE-纤维素、DEAE-Sephadex、CM-纤维素等。
2.共價结合法共价结合法是细胞表面上功能团和固相支持物表面的反应基团之间形成化学共价键连接,从而成为固定化细胞。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一、为什么要进行酶的固定化?
(1)游离酶的稳定性较差:在温度、pH值和无机离子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变性失活。
(2)游离酶难于连续化生产:酶与底物和产物混在一起,反应结束后,即使酶仍有较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
这种一次性使用酶的方式,不仅使成本较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
(3)游离酶给下游的纯化工作带来了难度:酶反应后成为杂质与产物混在一起,无疑给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固定化酶的概念:是指固定在载体上或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能连续进行催化反应,且反应后能回收并重复利用的酶。
三、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
也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四、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优缺点各在哪里?
固定化酶优点:
五、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类?各类的优缺点及适合范围是什么?
酶固定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和热处理法等。
现分述如下;。
酶与细胞固定化的方法酶呀,就像是细胞世界里的小精灵,它们有着神奇的魔力,可以加速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那怎么才能把这些小精灵更好地利用起来呢?这就涉及到细胞固定化啦!细胞固定化,简单来说,就是给酶找个安稳的“家”,让它们能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发挥作用。
那都有哪些方法呢?有一种方法就像是给酶盖房子,这就是吸附法。
就好像磁铁能吸住铁钉一样,一些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可以把酶吸附住。
这些材料就像是酶的小窝,让酶舒舒服服地待在里面。
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
还有包埋法,这就好像把酶包在一个小口袋里。
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形成一个小网格,把酶困在里面。
酶在这个小口袋里依然可以自由活动,发挥它们的本领。
交联法呢,就像是给酶之间拉起很多“绳子”,让它们彼此连接固定起来。
就像小朋友们手牵手一样,这样酶就不容易乱跑啦。
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呢。
比如说吸附法,操作简单,但是可能不太牢固,酶容易跑掉。
包埋法呢,能很好地保护酶,但有时候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交联法比较牢固,但操作起来可能稍微麻烦一点。
那我们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去固定化酶呢?这好处可多啦!固定化后的酶可以重复使用呀,就像我们的工具一样,用了一次还能再用,多划算!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不会轻易被破坏。
这就好比一个娇弱的小公主变成了坚强的女战士。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细胞固定化的方法,我们的很多生产过程会变得多么麻烦呀!酶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到处乱跑,不好管理。
但是有了这些方法,它们就变得乖乖的,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
我们要让酶在最合适的环境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之,酶与细胞固定化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就像是打开生物技术大门的钥匙。
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些神奇的酶,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美好和可能吧!难道不是吗?。
固定化细胞制备及应用事例固定化细胞是将活细胞固定在材料上,以实现其在生物反应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固定化细胞可以提高细胞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延长其寿命,并简化细胞分离和生产过程。
下面将介绍固定化细胞制备及应用的一些事例。
一、酶固定化1. 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GI)是一种重要的酶,用于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
将GI固定在聚丙烯酸酯(PVA)凝胶中,可以实现连续和稳定的果糖生产。
此外,还可以将GI固定在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上,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酶稳定性。
2. 乳酸脱氢酶固定化:乳酸脱氢酶(LDH)是一种用于乳酸生产的重要酶。
将LDH固定在Ca2+交换树脂上,可以实现连续乳酸生产。
固定化LDH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还可以避免产物污染。
二、生物传感器1. 葡萄酒品质传感器: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可以检测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和糖分等物质,以评估葡萄酒的品质。
固定化酵母细胞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 环境污染物传感器:将大肠杆菌等细菌固定在传感器的电极表面上,可以实现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实时监测。
固定化细菌可以与特定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并产生电流信号,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
三、药物传递系统1. 肿瘤靶向治疗:将抗癌药物固定在载体上,并加上靶向配体,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靶向治疗。
固定化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2. 糖尿病治疗:将胰岛素固定化在高分子材料上,并用于制备胰岛素缓释系统,可以实现糖尿病的长期治疗。
固定化胰岛素可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频繁注射的需要。
四、废水处理1. 有机废水处理:将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细菌固定在废水处理装置中,可以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固定化细菌可以在较宽的温度和pH范围内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污水氨氮去除:将氨氧化细菌固定在生物反应器中,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
固定化细菌可以提高氨氮去除速率和稳定性,减少传统处理方法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优点。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是一种将酶或细胞固定在载体上的技术。
这个过程可以使酶或细胞稳定地固定在载体表面,从而使其在生物反应中更加稳定。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载体对固定的酶或细胞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载体通常是多孔性或具有大的表面积和高的表面活性的材料。
酶或细胞会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构成一种固体反应体系。
这种反应体系可以通过化学交联、物理吸附或共价连接等方式将酶或细胞稳定地固定在载体表面上。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包括:
(1)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制造
(2)医药制造过程中的酶催化合成
(3)食品工业中的酶床反应器
(4)环境保护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相对于自由酶和细胞,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下:
(1)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可以提高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3)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可以对废水处理、空气污染、环境清洁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得出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在生产与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无可替代,将会成为未来重要领域。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通过这种技术,酶或细胞被固定在一种固体材料上,从而增强了它们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种固定载体上,使其能够稳定地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固定载体一般是多孔性的固体材料,如珠状树脂、活性炭、聚合物材料等。
在固定化过程中,酶或细胞通常会与载体表面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从而实现固定化。
固定化后的酶或细胞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作用,实现对底物的转化或反应。
二、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优势相较于游离态的酶或细胞,在固定化状态下具有以下优势:1.稳定性高:固定化后的酶或细胞能够更好地耐受环境变化,如温度、pH值等变化,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能力。
2.重复使用性强:固定化后的酶或细胞能够被多次使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易于分离:固定化后的酶或细胞与反应物之间的分离更加便利,便于后续操作和产品纯化。
4.改善环境适应性:固定化后的酶或细胞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可在复杂环境中发挥作用,适用范围更广。
5.抑制酶或细胞的不良反应:在固定化状态下,酶或细胞的不良反应如自身降解被抑制,更加稳定可靠。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固定化酶或细胞能够提高发酵效率、缩短发酵周期,并且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在乳制品工业中,利用固定化乳酸菌进行发酵能够保持产品的风味和质量,并且加速乳酸发酵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固定化酶还可以应用于酶解工艺,如利用固定化酶对淀粉、蛋白质等进行水解,得到高质量的发酵原料。
固定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处理,通过固定化细胞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净化废水,达到环保的目的。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一种将微生物细胞或酶固定在载体上的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催化、废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这种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生物催化方面,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酒精、生物酸等。
通过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此外,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降解剂,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在废水处理方面,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
通过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附着能力和生长速率,从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此外,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的废水,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和生物转化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方面,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酸奶、酒精饮料、酱油等。
通过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发酵剂,用于加速食品的发酵过程。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环保、食品等多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RNA),但通常指的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酶,本章也仅探讨此类酶。
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参与生物体内各种代谢反应,而且反应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
由于酶的高级结构对环境十分敏感,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均有可能使酶丧失活力。
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高效地进行反应,且具有很高的专一性,副反应少,许多难以进行的有机化学反应在酶的作用下都能顺利进行。
由于酶的这些特点,大大促进了酶的应用和酶技术的研究。
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酿造、食品、医药等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酶的应用更加活跃。
由于酶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速度会逐渐降低,反应后酶不能回收,这就限制了酶的应用范围。
如果能将酶固定在惰性支持物上制成固定化酶,仍具有催化作用,还能回收反复使用,并且生产可以连续化、自动化。
从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酶技术发展以来,不仅在酶学理论研究中发挥独特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也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义的固定化酶发展到固定化辅酶、固定化细胞及固定化细胞器等,固定化酶在食品、医药、化工和生物传感器制造上都有成功的应用实例。
对一个特定的目的和过程来说,是采用细胞,还是采用分离后的酶作催化剂,要根据过程本身来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一步或两步的转化过程用固定化酶较合适;对多步转换,采用固定化细胞显然有利。
第一节固定化酶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酶的固定化是将酶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
固定化酶的形状依不同用途有颗粒、线条、薄膜和酶管等,颗粒状占绝大多数;颗粒和线条主要用于工业发酵生产;薄膜主要用于酶电极;酶管机械强度较大,主要用于化学工业生产。
目前,由于固定化酶的性质比游离酶及其相关技术优越,人们对其极感兴趣,因此固定化酶的应用也与日俱增。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是一种将酶或细胞固定在某种材料上,以便进行特定反应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速率、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和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关键在于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种载体上,以便进行特定反应。
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如海藻酸钠、明胶、聚乙烯醇等,以及合成材料如聚丙烯酸酯、氧化硅、氨基硅烷等。
通过交联、吸附、包埋等方法,将酶或细胞与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固定化的酶或细胞系统。
固定化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提高酶或细胞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通过固定在载体上,酶或细胞可以更好地抵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
固定化的酶或细胞可以通过简单的分离和回收,实现反应产物的纯化和酶的再利用。
二、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应用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生物技术领域在生物技术领域,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被用于生产化学品、药物和生物燃料。
以葡萄糖氧化酶为例,固定化的葡萄糖氧化酶可以用于葡萄糖检测、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燃料电池中。
固定化的工程酶也被用于合成生物材料、精细化学品和医药中间体,以实现高效、环保的生产过程。
2. 食品工业领域在食品工业领域,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被用于食品加工、酿造和酶制剂制备。
在酿造过程中,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可以实现连续发酵,提高酒精产率和控制发酵过程。
而在食品加工中,固定化的酶可以用于降解醣类、蛋白质和脂肪,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 环境保护领域在环境保护领域,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被用于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和污染物降解。
固定化的微生物可以被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废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固定化的酶也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去除油污和有机污染,改善土壤的质量。
4. 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被用于药物的制备、生物传感器和组织工程。
固定化技术应用-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试题中出现固定酶能不能催化一系列反应,查找资料,没有权威
资料认为已经存在催化系列反应的酶,应该是研究方向。
选修知识的考查已经出现应用方向,也拓展到了技术的前景。
也就
是说,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适当扩大知识面,结合试题进行教学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固定化酶技术可以拓展到固定化细胞。
问题:固定化技术以及发展前景如何?什么是固定化酶?什么是固
定化细胞?
01
1.固定化酶技术
固定化酶技术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
将游离酶封锁住固体材料或限制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活跃的、特有的催化作用,并可回收长时间使用的一种技术。
酶的固定化技术已经成为酶应用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经固定化的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稳定性高、回收方便、易于控制、可反复使用、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生物工业、医学及临床诊断、化学分析、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
以前,固定化酶技术是把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酶,用人工方法固定在载体上。
1916年Nelson和GrIm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
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同定化酶的研究工作。
1969年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第一次将固定化的酰化氨基酸水解酶用于从混合氨基酸中生产L-氮基酸,开辟了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中的新纪元。
我国的固定化酶研究开始于1970年,首先是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化所的工作者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
当今,固定化酶技术发展方向是无载体的酶固定化技术。
邱广亮等用磁性聚乙二醇胶体粒子作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出具有磁响应性的固定化糖化酶,简称磁性酶(M I E)一方面由于载体具有两亲性,M I E可稳定的分散于水相或有机相中,充分的进行酶催化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载体具有磁响应性,M I E又可借助外部磁场简单地回收,反复使用,大大提高酶的使用效率。
Puleo等将钛合金表面用丙烯酸胺等离子体处理引入氨基,然后将含碳硝化甘油接枝于钛合金表面,或者将等离子体处理的钛合金先由琥珀酸酐处理,再用含碳硝化甘油接枝,进而将溶菌酶和骨形态蛋白进行固定,实现了生物分子在生物惰性金属上的固定化。
3.现阶段固定化酶技术存在的缺点
(1)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2)固定化酶一般只适用于水溶性的小分子底物;大分子底物常受载体阻拦,不易接触酶,致使催化活力难以发挥。
(3)首次使用时投入成本较高。
02
教材上说酶的固定方法主要有四类,即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等。
1.共价偶联法
共价偶联法是将酶与聚合物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酶中的氨基、羧基、巯基、羟基、咪唑基、吲哚基、苯环等常与载体共价结合但必须注意,参加共价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应当是酶催化活性非必需基团,如若共价结合包括了酶活性中心有关的基团,会导致酶的活力损失。
吸附法和共价偶联法又可统称为载体结合法。
2.交联法-戊二醛
是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
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戊二醛和酶蛋白中的游离氨基发生反应,从而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形成固定化酶。
但是,交联法中酶的活性中心构造可能受到影响,而使酶失活明显。
3.吸附法
利用载体和细胞表面所带电荷的静电引力(van der Walls forces),使细胞吸附于载体上。
吸附法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离子吸附两种。
该法操作简单,固定化过程对细胞活性影响小。
①物理吸附法
将酶吸附到固体吸附剂表面的方法,对蛋白质有高度的吸附能力、又不引起酶变性且能保持一定酶活性。
如:活性碳、多孔玻璃、石英砂、有机硅等酶固体吸附剂。
②离子交换法
利用蛋白质的两性性质,使其带有电荷的基团与离子交换剂形成离子键,而被交换结合在交换剂上酶和载体结合不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所以使用受到限制。
4.包埋法
包括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包埋法,将酶包裹在多孔的载体中,包埋成格子型或包埋成微胶囊型,包埋法的酶催化的底物一般是小分子物质。
包埋法是细胞固定化最常用的方法。
包埋法可以分为:
(1)微胶囊法:利用半透性聚合物薄膜将细胞包裹起来,形成微型胶囊。
(2)凝胶包埋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生物细胞和胶溶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再经过相应的造粒处理,形成直径为1-4m m的胶粒。
常用的包埋剂为:聚丙烯酰胺、琼脂、海藻酸、卡拉胶、二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明胶等。
03
来自美国M I T波士顿儿童医院以及其他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胰岛细胞移植方法。
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材料能够在进行胰岛细胞移植之前将细胞包裹起来,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上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这些胶囊化的人类细胞能够治疗糖尿病,并且效果长达六个月,同时不会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以前,许多科学家认为用健康胰岛细胞替换病人胰腺内被损伤的胰岛细胞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健康胰岛细胞可以对血糖进行合理调节并释放胰岛素。
这种方法已经用于一些病人,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病人的免疫系统会继续攻击移植细胞,因此病人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对于患有I型糖尿病的病人来说,他们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胰腺,最终导致病人失去血糖调节能力。
这些病人必须经常关注他们的血糖水平,有时一天需要进行几次测量,通过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围。
但是目前很难做到精准的血糖调控,糖尿病病人需要面临长期治疗的难题。
胶囊化胰岛细胞的模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注射基因工程细菌合成的胰岛素逐渐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需要病人付出更多努力,同时还会造成血糖波动。
A n d e r s o n以及他的同事几年之前就开始研发将胶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糖尿病治疗策略的方法。
他们在开始的时候使用了褐藻胶(来自于褐藻的一种材料)的化学衍生物,利用化学衍生物制成胶用来包裹细胞不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同时糖和蛋白等分子也可以出入,保证包裹的细胞能够感知并应答生物信号。
但是之前有研究表明将褐藻胶胶囊植入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体内,最终会在胶囊周围形成疤痕组织使其失效。
于是研究人员决定对褐藻胶进行修饰降低免疫系统产生的应答。
随后他们在褐藻胶的聚合物链上连接了各种小分子制成不同衍生物,希望这些小分子修饰能够让褐藻胶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包含大约800个褐藻胶衍生物的化合物库,利用这一化合物库他们在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进行了几轮筛选检测。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一个叫做T M T D的衍生物,研究人员决定在糖尿病模型小鼠上进行进一步研究。
他们选择了一个免疫系统活性很强的小鼠品系,将T M T D包裹的人类胰岛细胞移植到小鼠的腹腔内。
移植之后,细胞会立即产生胰岛素应答血糖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胶囊化胰岛细胞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可以达到174天。
拓展酵母细胞固定化
04
试题:请回答与“固定化酶”实验有关的问题:
(1)α-淀粉酶可以通过培养枯草杆菌来生产,是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筛选出的菌株在发酵生产之前还需利用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2)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α-淀粉酶固定后,成为且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若用吸附法固定时,在装柱后需要用缓慢冲洗,直至流出液不使淀粉-碘混合液发生为止。
(3)将淀粉溶液以一定流速从反应柱上端滴入,再在下端接取少量流出液进行K I-I2颜色测试,结果不呈现红色。
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反应柱中没有α-淀粉酶被固定 B.流速过快淀粉未被水解 C.接取的流出液是蒸馏水 D.流速过慢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
答案:(1)单菌落分离液体(2)不溶于水10倍体积蒸馏水褪色(3)D
解析:(1)单菌落分离是消除杂菌污染的通用方法,也是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对微生物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2)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α-淀粉酶固定后,成为不溶于水且又有酶活性的制剂,这就是固定化酶。
若用吸附法固定时,在装柱后需要用10倍体积蒸馏水缓慢冲洗,直至流出液不使淀粉-碘混合液发生蓝色褪色为止,因为淀粉的水解产物不能使碘液呈现蓝色,如此说明流出液中没有了α-淀粉酶。
(3)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会使K I-I2呈现红色,若不出现红色说明流出液中没有糊精,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柱中没有α-淀粉酶,或流速过快淀粉未被水解,或接取的流出液是蒸馏水,但流速过慢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是错的,因为α-淀粉酶不会使淀粉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
05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以水解果胶。
要使果汁澄清,需要同时使用两种酶。
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是果胶不溶于乙醇,如果果汁中含有比较多的果胶,加入95%乙醇后会出现絮状沉淀。
实验表明,果汁制作时,使用果胶酶和对果汁加热有利于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
2.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3.固定化的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
教材中用吸附法法将a-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
4.淀粉以较慢的流速过柱,使底物和酶充分接触,使反应充分,在流出液中加入淀粉指示剂(即K I-I2溶液),用水稀释1倍后再观察颜色,若出现红色,则说明淀粉在α-淀粉酶作用下被水解成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