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护理【最新版】
- 格式:pptx
- 大小:9.53 MB
- 文档页数:1
结核性腹膜炎护理1.病情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腹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
特别要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肠梗阻、腹膜破裂等。
2.休息与营养:患者需要充分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护士应协助患者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适当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3.疼痛管理:由于结核性腹膜炎会导致腹部疼痛,护士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使用药物镇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同时,也可以采用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疼痛,如热敷、按摩等。
4.慢性病管理: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护士需要协助患者管理疾病。
护士应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的教育,包括病因、病情发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护士还应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效果。
5.感染控制: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传染病,护士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护士应遵循手卫生规范,洗手前后接触患者,戴手套进行护理操作。
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清洁,确保病房的通风良好。
6.心理支持:结核性腹膜炎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沟通,并倾听患者的痛苦和需求。
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护士应友善、体贴,给予患者信心和勇气。
7.定期复查: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护士应协助患者约定复查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同时,护士还要做好复查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工作。
总之,结核性腹膜炎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疼痛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等措施帮助患者康复。
护士还需要提供疾病教育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腹膜炎护理措施引言腹膜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手术后感染、疝气破裂等。
在腹膜炎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腹膜炎的护理措施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情评估1.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了解发病原因、持续时间等信息。
2.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观察患者的腹部疼痛情况,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等。
同时还需要观察腹膜刺激征象的出现,如腹肌紧张、反跳痛等。
二、护理常规1.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位和环境,减轻疼痛和不适。
2.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的摄入。
3.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减少腹部的压迫和刺激。
三、疼痛管理1.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
2.注意观察镇痛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四、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洗手液清洗双手。
2.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和衣物,避免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4.关注患者的感染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发热、脱水、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五、卧床护理1.鼓励患者保持卧床。
卧床可以减少腹膜的刺激,促进疾病的康复。
2.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和换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3.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姿势,保持腹部舒适。
对于出现腹胀和排气困难的患者,可适时进行腹部轻压或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六、密切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等。
2.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尿潴留或减少等异常情况。
3.监测患者的腹部疼痛和腹部刺激征象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七、心理支持1.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关怀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结核性腹膜炎Ctuberculous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2O【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部分病例可同时发现结核原发病灶。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结核病的毒血症症状,主要是发热及盗汗。
后期有消瘦、浮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2)腹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也可始终无腹痛。
(3)腹部触诊:腹壁柔韧感,腹部可有压痛,少数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
(4)腹水:当腹水量超过100OnlI时经检查发现移动性浊音。
(5)其他:常见有腹胀或腹泻。
(6)并发症:以肠梗阻常见。
【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高。
病变活动时血沉增快,病变趋于静止时逐渐正常。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有助本病诊断。
(2)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血色,偶见乳糜样,比重一般大于1.018,蛋白质含量大于30g∕L,白细胞计数超过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3)其他检查:B超和CT检查可提示肠粘连等征象。
X线检查可发现肠梗阻、结肠痿及结肠外包块等征象。
腹腔镜检查具有确诊价值,但仅限于有游离腹水患者。
【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仍依据足量、联合为治疗原则。
疗程至少18个月。
(2)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3)对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应用。
(4)多数患者可能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
因此,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5)在并发肠梗阻、肠痿、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的健康教育本病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进行合理、足够疗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
1.休息保证休息,尤其在结核病活动期,应提供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环境。
保证睡眠,注意休息,发热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代谢率,同时应作好皮肤护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鲜奶及蛋黄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疼痛护理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慢性腹痛可用放松技巧、热敷、艾灸足三里等方法缓解。
4.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需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及大便潜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按时服药,不要因症状改善而自行停止治疗。
应规律服药,全程治疗直至疾病彻底治愈,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饮食:胸膜炎的早期易导致蛋白质的丢失,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而未注重营养的调节,从而加重胸膜炎的情,因此,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的调理。
多吃些绿色蔬菜,如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等。
多吃牛肉、牛奶、蛋类、动物内脏、家禽和豆制品。
多吃些水果,如橘、柑、梨、苹果、香蕉等。
多吃大蒜。
大蒜有散寒化湿、杀虫解毒的功效,蒜头含有蒜辣素,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防止结核性胸膜炎的形成。
可作为调味品煮熟吃,亦可作成糖蒜、咸蒜,当菜肴服用。
应当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全维生素的饮食。
通常要在早餐增加鸡蛋或鸭蛋1只,午、晚餐各加肉类100~150克,为保证足够的热量可在正餐外加2~3次点心,如牛奶、蛋糕、饼干等。
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清淡食物为宜。
有胸水时,应当限制食盐量,进食低盐、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腐、黄豆、豌豆等。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章节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及病因。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章节二:临床表现教学目标:1.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2. 学会识别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腹痛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水、腹部包块等。
章节三: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腹部肿瘤等。
章节四:治疗原则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2. 学会制定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抽液、外科手术等。
章节五:预后与预防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病死率、复发率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
章节六:抗结核药物治疗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抗结核治疗原则。
2. 掌握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律、全程、个体化。
2. 常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3. 药物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肝功能损害、视力下降、过敏反应等。
章节七:腹腔穿刺抽液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腹腔穿刺抽液操作。
结核性腹膜炎4例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临床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80-01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弥漫性腹膜腔感染,发病率大约占全身结核病的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引起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病变主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
结核性腹膜炎主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则由粟粒结核或肺结核血行播散至腹膜,在腹膜形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结核性腹膜炎。
由于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不同,入侵之结核菌数量、毒力、类型、感染方式不同,以及治疗措施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腹膜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渗出、粘连、干酪三型。
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居次,干酪型最少见。
临床上三型常互相并存,称为混合型。
2012年1-2月在我科确诊的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性,39岁,因“间断腹胀半年余”入院,查体:t37.0℃,p88次/分,r20次/分,bp120/9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胸廓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语音传导正常。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扪及震颤,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稍隆,上腹部见陈旧手术疤痕,无肠型、蠕动波,腹软,稍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未扪及包块,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亢进。
腹部b超:腹腔大量游离液性暗区。
腹水结核菌培养:阳性。
入院后,予以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莫西沙星,五水头孢唑啉钠等抗痨抗炎对症治疗,行腹穿抽液术:腹水常规:李凡他实验:+++,颜色:黄,透明度:混,白细胞:0.50*10 /l,腹水生化:氯:109.6mmol/l,乳酸脱氢酶:216iu/l,总蛋白:56.9g/l,葡萄糖:4.73mmol/l,腺苷脱氨酶:14u/l,腹水病理:见间皮细胞,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予以加强腹腔引流,利尿等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复查腹水基本消失。
结核性腹膜炎标准护理计划【优质推荐】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慢性腹膜感染,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结核毒血症、腹痛、腹泻及腹部肿块。
本病的治疗关键坚持进行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及全程杭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避免复发与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治疗中应注意休息与营养作为重要的辅助措施,以调整全身情况,增强抗病能力。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体温过高;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③腹痛;④腹泻;⑤体液过多(腹水);⑥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体温过高【相关因素】结核病毒血症。
【主要表现】常为午后低热,面部潮红。
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约1/3病人有弛张热,少数可呈稽留热。
高热者可伴有明显毒血症状。
【护理目标】病人体温恢复正常。
能描述出降温的方式。
【护理措施】高热时嘱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保存体力。
给予清淡饮食及补充适当饮料。
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及适宜的衣服/盖被。
评估发热的类型及伴随症状。
体温过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降温方式,如温水浴、醇浴、冰敷、冰盐水灌肠及药物降温等。
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注意保暖,并协助翻身,注意皮肤和口腔的清洁与护理。
高热病人,出汗较多而进食少者遵医嘱补充热量、水分及电解质。
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及血清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
【重点评价】体浊下降的程度。
体温是否恢复正常。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血清电解质值是否正常。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相关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
舌炎、口角炎进食困难。
腹泻。
【主要表现】消瘦,体重下降。
浮肿,面色、指甲苍白。
维生素A缺乏症。
【护理目标】营养摄入充足,病人表现为体重增加,不低于基础体重。
贫血症状改善。
【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尽量进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豆浆、豆腐、鱼、素肉、甲鱼、鳝鱼、蔬菜、水果等。
协助病人于晨起、餐后、睡前漱口,加强口腔护理,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保护,积极治疗和预防口角炎、舌炎及口腔溃疡。
进食困难者遵医嘱静脉补充高营养,如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等。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和病因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弥漫性腹膜炎症。
病因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腹膜。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可伴有腹水、腹部包块等特殊表现。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扫描等。
腹水检查: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膜活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控制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结核性腹膜炎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护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结核性腹膜炎相关章节。
2. 病例:典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病例图片。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文献和最新研究动态。
六、治疗原则1. 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标准化治疗方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联合应用,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
2. 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失衡、维持水盐平衡。
3. 对症治疗:控制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难以控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七、护理措施2. 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的变化。
3.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结核性腹膜炎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结核性腹膜炎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结核性腹膜炎应该如何护理,结核性腹膜炎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结核性腹膜炎:
*一、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发现和管理传染源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此应定期集体肺部健康检查,实施登记管理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管理和处理患者的痰液,其主要方法是: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广泛宣传防痨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结核患者的痰应吐在纸上并焚烧,或咳在痰杯中加2%煤酚皂或1%甲醛溶液(约2h即可灭菌),接触物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数小时可灭菌)。
3、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可增强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目前我国规定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阴性者加种。
对少数民族、边境居民进入内地城市,或新兵入伍时,必须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卡介苗。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结核性腹膜炎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方法,结核性腹膜炎的常见护理措施。
*结核性腹膜炎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结核性腹膜炎”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