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格式:docx
- 大小:34.22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
1 / 6 8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咏雪》
导入一(故事导入):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导入二(文本导入):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也可以情景导入或问题导入。
1.作者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
2 / 6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2.知识链接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1
《咏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古今异义,如“儿女”、“因”。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发挥想像,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古代儿童的机智,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评析两个咏雪佳句。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搜集有关描写雪的诗句。
2、教师:制作带有重点文言字词、重点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PPT1)
猜谜语: 一夜北风万花开,我从天宫降下来,今宵人间借一宿,明朝日出升天台。(打一自然现象) 雪(学生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文章——《咏雪》(板书)(PPT2)
二、知人论世:
1、《世说新语》 :(PPT3)
《世说新语》 ,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荒诞生活和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2、作者介绍:(PPT4) 2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史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
三、听读课文:注意正音和朗读节奏
1、正音,检查课前预习情况(PPT6):
请同学接龙读词,同学评价,教师小结
谢太傅 fù 差可拟 chā nǐ 雪骤 zhòu
无奕女 yì 王凝之 níng 柳絮 xù
何所似 sì 谢道韫 yùn
《世说新语》二则 考点知识
咏 雪——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 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 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对比)
3、 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 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世说新语》两则分析
1、友人: 暴躁易怒,无信无礼,知错就改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仪,率真
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的?
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不,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诚信做人,以礼待人
5、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6、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7、《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 《世说新语》二则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俄而雪骤.(4)未若柳絮因.风起(5)陈太丘与友期.行(6)相委而去.(7)下车引.之(8)元方入门不顾.(9)俄而..雪骤(10)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1)去后乃.至(12)非人哉.2.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理解填空。(1)《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是: (2)《咏雪》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对父亲的朋友是这样批驳的: 二、课内语段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一、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 ) 柳絮.( ) 无奕.( )
差.可拟( )韫.(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内集:
与:
儿女:古义
今义:
文义:
俄而:
骤:
欣然:
何所似:
差可拟:
差:
拟:
未若:
因风:
起:
即: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填空。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 公欣然..曰 太丘舍.去
2、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的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人惭,下车引之。
4、《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6、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7、《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
1、不如 不久,一会儿 差不多可以相比 相约通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离开
2、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2.作家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二.【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家中的子侄辈)讲论文义(诗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谢安哥哥的长子,即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曰: “未若(如)柳絮因(凭借)风起(飘起)。”他(另一个飘起)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公大笑乐(高兴)。 即(就是)公大兄 无弈 女,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判断)。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
(5)俄而: 不久,一会儿
1 《二则》同步训练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俄而..雪骤.(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下车引.之( )公欣然..曰( )太丘舍去.(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课文与注释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解释:
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鹏程(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4.俄而:不久,一会儿。
5.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解释】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友人)才到
元方:陈纪,字元方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fǒu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表示友好 ) 顾:回头看
咏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如何细致体会语言的差异,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巩固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诵读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继续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自学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求解,不搞机械文白对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师:我这儿有三幅对联,请同学们对一对:“门对千竿竹、门对千竿竹短、门对千竿竹短无”。对出下联:“家藏万卷书、家藏万卷书长、家藏万卷书长有”。
2.这三幅对联都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对的。他就是明代的翰林学士叫解缙,江西吉水人,是一个有名的才子。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家与曹尚书家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哪能让他借用呢?于是,他就命令人把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更加生气,马上命令人把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一次,曹尚书无计可施了,不得不惊服解缙确有才华。
3.师:同学们听了之后是否也对解缙十分佩服呢。对呀,他尚在童年时代就巧妙的运用反义词将一副对联因时设景对出连环对,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其实在中国古代,有才华、有学识的少年儿童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一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是谁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世说新语》——《咏雪》。
二、品读《咏雪》 1.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生回忆,师生共同总结。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咏雪》的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描写雪花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剩喜漫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次韵曲林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断鳞残甲满天飞。——张元《雪》
二、自主学习
1.编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书中不少故事,如“周处除三害”“曹植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谢女咏雪”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3.文体知识——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按其内容主要分为笑话、野史、遗闻逸事三大类。其艺术特点包括: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
觉得郁闷的时候,不妨读一读《晋史》,偷懒的时候,不媒妨读一读《世说新语》。那些名士风流,狂狷有之,潇洒有之,不羁有之,听得女人们直流口水,恨不得嫁个五六七八个才好,能拍拍拖也是好的呀。
其实,两晋也有女名士。东晋某年的冬日,大雪纷飞,谢安转身问侄子谢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玄毫无诗意地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幸亏其妹道韫聪明,随即口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时候,道韫才不过七八岁,十足的小人精。后来,她嫁给了王家的王凝之,一次,小叔子王献之舌战群儒,终于力不能敌。谢道温端坐在青绫幕障之后,引经据典围绕王献之的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大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
后来,贼兵孙恩造反,杀到门前,王凝之还在求神拜佛,谢道韫早已训练婢仆们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冲到大街上,虽勇而力不能敌,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孙恩要杀掉谢道韫的小外孙,谢道韫厉声地喝住了。孙恩早慕她之名,见她义正辞严,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为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虽然谢也是节妇,到底见识不同,当时的会稽太守刘柳专程到她家求见,谢道韫久闻刘柳的才气,粉黛不施,素衣素袍,坦然出来和刘柳相见。两人惺惺相惜,果然相互敬服。
谢道韫聪明机敏、才学过人、勇敢果断,而且品味高雅,懂得享受生活,正是我心目中的十全十美。但是且慢!一介女流是如何修炼出这种气度的?事实是,晋代极讲究身世种姓,谢道韫的联姻,连接了王、谢两家最显赫高贵的门阀。她身后,是一众成佛成仙的牛人,她就生活在一个极品的“牛棚”(牛人之棚)里。耳濡目染,难免也是周身都是仙气了。
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风流了得,大枭雄桓温就对谢奕极其欣赏。一次,谢奕喝高了,追着桓温喝酒,桓温不胜酒力躲到自己内室,不料谢奕不依不饶,追过去逼着桓温把酒喝完,结果自己先醉倒在他们家的床上睡了整整一天;
第1页/共5页 项目名称 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活动时间 10-20 活动地点 七年4班
活动主题 《咏雪》 主讲人/主备人主评人/开课人 王玲形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组成员 申请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停顿||,利用注释疏通文意||,读懂文章;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读中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文章人物性格特点||,体悟谢公和编者的态度||,并感受家庭氛围||,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了解古今异义词
2.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教学难点:
1.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2.探究两个比喻||,学会如何写出形神兼备的比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第2页/共5页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咏雪》(板书课题)||,选自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咏雪||,顾名思义||,这是写雪的文章||。自古以来||,雪以其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的特点激发了无数文人的灵感||,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雪佳句||,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知道的咏雪佳句||。
(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2. 同学们课外阅读都很丰富||,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课外积累||。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很多咏雪的佳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么||,如果是你面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你会把雪比作什么呢?
(明确:棉花、鹅毛、面粉、蒲公英等)
3.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其实啊||,比喻只要抓住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那么比喻就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比喻是有好坏之分的||。
二、初步感知
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这一页||,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PPT出示字词)请同学们读一读||。
(明确:(1)骤zhòu 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习文言文要充分利用注释||。急、大的意思||,有个词叫暴风骤雨||,这里的骤也是这个意思||。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 差可拟.(nǐ) 雪骤.(zhòu)
太傅.(fù) 韫.(yùn) 无奕.(y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4)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相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仿写句子,要求与上句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微风,为我送来芬芳;如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浪,拥抱美好的明天。
【示例一】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为我带来希望
【示例二】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 为我送来凉爽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后面题目。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6.“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7.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中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灵动的美感。【示例二】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
《咏雪》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2、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难点
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导入新课
老师问: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很多聪明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有司马光、曹冲、甘罗、王戎、孔融等,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一位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她是谁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世说新语》——《咏雪》。
二、教学新课
1、文体知识介绍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2、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3、按节奏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重点解释
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古今2、5、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6、师:学习文言文第二步要读懂意思。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做上记号,同学提出问题,小组研究相互解决。
展示课件: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先讲方法。
师: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师:“寒”,就是寒冷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单音节词通常译为多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一般双音词多,如“我们”是两个字,“他们”是两个字,而文言文多用单音字来表达,一个字是一个词情况多,如“妻子”在文言文中就表示两个词,而我们今天是一个词。
儿女:古义: 今义:
(1)找每个小组的组长翻译,一人一句。其他组学生点评纠正。 下面展示课件的文言实词需要大家牢记。
(2)重点词语掌握。(接龙翻译)
展示课件:內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骤 欣然 何所似 差 拟 未若 因 即
(3)师: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吗?请同学再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生点评。
故事讲的不错,鼓励一下。再分角色齐读课文。
7、疏通文意
老师引导: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仔细研读
1. 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老师引导: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从文中哪些词语、细节能看出这是一场浪漫与温馨的咏雪呢?
【老师点拨】“欣然”“大笑乐”——亲密无间、谈笑风生 3.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更好?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老师引导:暗示读者谢道韫回答更好: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启发: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4、“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老师引导:“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也可以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5、对兄子胡儿和兄女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老师引导:
兄子胡儿:“差可拟”--不够自信,比较轻率的性格。为人比较率真、粗狂、不拘小节、洒脱。
兄女:“未若”--谢道韫胸有成竹、自信、有才。
6、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论,只是“大笑乐”而已,你能看出他的态度吗?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老师引导:谢太傅的态度表明了他对晚辈的赞赏,也说明他看重的是家庭氛围和生活情趣。作者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7、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种写法?
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四、小结
《咏雪》通过讲述晋朝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望着古人已去的背影,静想今人的俗世生活,你又有何感想?《咏雪》为我们推开了一扇“和美雅智”的大门,请同学们用心走进这扇门,去追求一种充满温情与诗意的生活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蕴藏着诗意,同学们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必定创造更多的“诗情画意”。
五、拓展练习 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抢答:
(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是 ———---------------,————-----------
(3)补充交代道韫身份的句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