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6
咏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
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见《》本课“作品简介”“文体知识”栏目)课件出示:“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对《世说新语》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8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咏雪》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篇,主要描述了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谢安与王羲之在会稽山赏雪时的吟咏雪景的情景。
文章通过两位文学家的吟咏,展现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诗意,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表达和意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难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文章所描绘的景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找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咏雪》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课文描绘了东晋时期的一次咏雪活动,通过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位人物的咏雪诗句,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文学才华。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又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的其他篇目,对《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和手法有所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文言文语言的解读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对咏雪这一题材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咏雪诗句,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咏雪活动的乐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解读和翻译,咏雪诗句的分析和欣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对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和文学特色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咏雪活动的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咏雪诗句为例,分析诗句中的文学手法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咏雪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说新语》篇目,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教学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文学家。
字季伯。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
3、走近亲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人教版语文七上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义,完成课本课后练习。
2.要结合课文注释,引导学生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了解古代少年的聪慧故事,学习古人的美德,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字词“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翻译和掌握重要句子意义和内涵。
3、体会亲情之美。
教学难点:文中两个比喻句的理解和意思延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水浒传》片段林冲雪宿山神庙说起:大雪纷纷扬扬,雪下得紧。
展示相关片段文字和朗读,进而引出“雪”之话题。
二、研习新课(一)《世说新语》和其作者介绍1、结合课文注解了解文学常识2、作者介绍。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
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写法上大多是直叙其事,不作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教学步骤:一:齐读课文后:1.让学生圈画出不会的字,正音,主要有:谢太傅( fù ) 雪骤(zhòu )差可拟( nì)柳絮(xù)无奕(yì)道韫( yùn )2.播放范读,让学生句子的顿挫,生做停顿标记。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也。
3.全班同学再次课文,领悟句子的顿挫。
二、疏通文意(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逐一句子) (提问学生)①结合课下注释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
②把握重点理解加点的词语(其实也是课后练习需要掌握的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骤(急)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差(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比不上)③翻译重点句子: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要求:翻译出重点字词,首先字字落实,然后再将整句意思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教学目标1. 语言构建与运用(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咏雪》,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积累文言词汇。
(2)学生学会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文言文的内容。
(3)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简洁、含蓄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思维发展与提升(1)通过对《咏雪》中人物对话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人物的观点和推理过程。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思考,如“如果你是谢太傅,你会如何评价两个孩子的回答?”等问题,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1)赏析文言文的语言美,感受其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方式,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咏雪》中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意境,如家庭聚会的温馨、文人雅士的才情等。
4. 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感受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尚。
(2)体会文言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家庭伦理、文学艺术等,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咏雪》的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语言和情感。
(3)赏析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含蓄表达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体会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 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视频,展示古代文人吟诗作画、高谈阔论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咏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
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
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分析文本解读《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主要讲述了东晋名士谢安与其晚辈观赏大雪时的一场即兴谈话,以谢朗“大雪似盐”和谢道韫“大雪似柳絮”的对比突出了谢道韫的才华。
这段简短的对话生动形象地还原了魏晋时期士族家庭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又写出了士族阶层的文学素养和闲情逸致。
这是一篇志人小说,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所以,它具备了小说的故事性。
《世说新语》共36门,以“德行”“言语”等分门别类,其中“德行”作为第一。
“言语”篇的内容,多指当时的士人们追求语言的简约清新、精辟机敏,崇尚片言只语即有绵深的意味。
因此,《咏雪》一文绕不开对谢安、谢朗和谢道韫的言语的评析,要从“言语”来品评人物,从人物的言语中读出人物的风致和神采。
这是整本书的节选故事,所以《咏雪》的阅读必然要关联魏晋时期的审美取向和世态人情,以及关联“魏晋分度”,也就是本文体现的魏晋士人敏捷的才思、机智的风度、率真可爱的真情。
盐空中差可拟”和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在朗读的语气和节奏上,就完全不同,前者的节奏相对缓慢,语气不能太强烈;的学习策略,在第一单元重音和停连朗读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来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
比如,谢朗的“撒而后者节奏快,语气上扬,体现谢道韫说话时的自信、自得、自豪。
朗读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将朗读贯穿学习本课,一是要感受谢式家族中长者与晚辈之间的浓浓亲情,以及重视诗书教育的温馨美好的家风;二是要落实朗读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情感,把握形象。
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3.赏析两个比喻句,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教学重难点赏析两个比喻句,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屏幕显示《采桑子》,配乐萨克斯曲《雪绒花》。
赴一场冬日里的家族茶话会《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4、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2、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东晋。
某日,你在家中闲坐,收到一封来自谢太傅谢安的邀请函,他邀请你参加“冬日茶话会”,与他的家人一同饮茶赏雪,早就听闻谢太傅大名的你欣然答应。
为了能尽快融入这次家宴,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了解谢太傅一家。
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2、谢太傅一家谢太傅: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
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谢道韫:谢安长兄谢无奕之女,王凝之的妻子,有“咏絮之才”之称。
二、知风雅之事——说一说“茶话会”所见做好充足的准备后,你立即前往谢太傅的住所。
谢太傅热情地接待了你,你也见证了一场冬雪日的大家庭文艺茶话会。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古人的智慧与风骨。
3.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古人的美德。
三、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将走进《世说新语》,领略其中的两则小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奇妙的文学之旅吧!(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这部志人小说集。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
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三)字音字形教学1.展示字词太傅(fù)俄(é)而雪骤(zhòu)差(chà)可拟(nǐ)无奕(yì)女王凝(níng)之2.朗读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字词,注意读音准确,声音洪亮。
教师进行正音。
(四)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3.全班交流各小组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