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13.《最后一次讲演》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237.50 KB
- 文档页数:13
13.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
1 13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知识链接】
1.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基础检测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6分)
光明正大( ) 偷偷摸摸( ) 悲愤痛恨( ) 挑拨离间( )
制造恐怖( ) 卑鄙无耻( )
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8分)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
表达效果: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句式:
表达效果:
(3) 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表达效果:
13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的】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知识链接】
1.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一、基础检测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6分)
光明正大( ) 偷偷摸摸( ) 悲愤痛恨( ) 挑拨离间( )
制造恐怖( ) 卑鄙无耻( )
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8分)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
表达效果: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句式:
表达效果:
(3) 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表达效果:
(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13 最后一次讲演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卑劣. A. liè B. lüè
(2)蔑.视 A. miě B. miè
(3)鲜血. A. xuě B. xuè
(4)卑鄙. A. bì B. bǐ
2.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点字字义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
(1)挑拨离间. A. 间断 B. 间接 C. 田间 D. 晴间多云( )
(2)赋.予 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 ( )
(3)蛮横. 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 ( )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4.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1)“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2)“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5.归纳这一语段的段意。
6.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说说在表达上起的作用。
7.“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与原句作比较,说说原句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1)A (2)B (3)B (4)B
第 1 页 共 7 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
A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诬蔑.( ) 蛮.横( ) 赋.予( )
捶.击( ) 恐怖.( ) 黎.明( ) 两桩.( )
挑拨离间.( ) 卑鄙.无耻( )
2.选出与加点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填序号)。
(1)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
(2)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
(3)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第 2 页 共 7 页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4.辨析下列词语。
(1)卑劣 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诬蔑 诬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是初二语下册第13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耻.(chǐ) 诬蔑.(miè)
B.蛮横.(hèng) 赋予.(yǔ)
C.捶.击(chuí) 卑鄙.(bì)
D.毁.灭(huǐ) 恐怖.(bù)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B.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
C.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D.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3.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3)你们完了,快完了!
(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 )
(3)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5.“他们制造……你们还有几天”中,“他们”“你们”人称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耻.(chǐ) 诬蔑.(miè)
B.蛮横.(hèng) 赋予.(yǔ)
C.捶.击(chuí) 卑鄙.(bì)
D.毁.灭(huǐ) 恐怖.(bù)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B.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
C.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D.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3.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3)你们完了,快完了!
(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选择正确的答案。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作为演讲词,这一段与其他类型的文章最大的不同是( )
A.多使用短句,与口语习惯相一致。
B.多采用排比句式,以增强情感力度。
C.采用第二人称,以烘托对话语境。
D.注意在与现场听众的情感和心理的直接交流中灵活把握讲演内容、情态、语气的变化等。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最后一次讲演
一、基础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暗杀后还要诬蔑李先生!真是无耻呀!我们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挑拨离间.(jiàn) 无耻.(chǐ)
蛮横.(hèng) wū miè(诬蔑)
(2)“挑拨离间”中的“间”意思为:隔阂,间隙。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既兴演讲
慷恺激昂 词不达意
3.请修改下列病句。
(1)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句式杂糅,应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改为“原因是装饰家居”或“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2)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成分残缺,应该在“战斗机”后加“能力”。
(3)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语序不当,应该把“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放到“宣布”后。
4.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为激发爱国热情而演讲,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演讲。总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演讲!
5.某校团委开展以“亮我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校团委准备设计一张海报。请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海报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张扬青春,放飞梦想(或:绽放青春,拥抱未来)
(2)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校团委准备于4月25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团委办公室召开各班团支部书记会议,布置活动相关事宜。请你提前两天拟写一则简短的书面通知。
13.最后一次讲演
A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 ) 诬蔑.( ) 蛮.横( ) 赋.予( )
捶.击( ) 恐怖.( ) 黎.明( ) 两桩.( )
挑拨离间.( ) 卑鄙.无耻( )
2.选出与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填序号)。
(1)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
(2)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 )
(3)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 )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3)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引用 反复 B.反问 比喻 反复
C.反问 引用 反复 D.设问 比喻 反复
B组
4.辨析下列词语。
(1)卑劣 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诬蔑 诬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
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
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为你自己高兴
刘心武
①朋友小凌自幼双腿瘫痪,在一家印刷包装纸的福利厂工作,业余爱读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愤写作,也成个作家?”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13.最后一次讲演
基础练习
1.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
A.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 无耻(chǐ)
B.蛮横(héng) 赋予(yǔ) 挑拨(tiǎo) 恐怖(bù)
C.鼓掌(zhǎng) 政协(xié) 黎明(lí) 离间(jiàn)
D.疯狂(fēng) 无限(xiàn) 毁灭(huǐ) 捶击(chuí)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 ②④⑤ D.①③⑤
3.填空。
(1)《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字友三。著名的_______、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2)讲演又叫_______或_______,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大体有如下四种形式: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最后一次讲演》属于____式演讲。
提升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反动派挑.(tiǎo)拨离间.(jiàn),卑鄙.(bǐ)无耻。
(2)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hènɡ)下去的!
(3)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义愤填膺.(yīnɡ),慷慨激昂。
(4)历史fù yǔ(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
2.下列成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B ) A.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研究古代典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B.面对在课堂上公然睡觉的学生,张老师气冲斗牛....,勃然大怒。
C.对待同样一件事情,双方的观点迥乎不同....。
D.千万不能挑拨离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3.(2019济宁)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
的关注和支持。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
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
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
用户欢迎。
4.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C )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
总体上说,刚健而、朴素而、真率而、飘逸而,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
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②端庄③娟秀④含蓄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5.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白脸代表奸诈。
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表现形式上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
C.“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描写的是端午节的情景。D.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词语,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
行动,如“惠存”“惠赠”“惠顾”。
阅读“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至“我们的光明,就
《最后一次讲演》预习作业
1.文学文化常识
(1)《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作者是
,原名
,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2)演讲词属于 体裁,也叫 。特点主要有 、鲜明性和条理性。
2.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卑劣.( ) 无chǐ( ) 屠.杀( ) 诬miè( ) 悲.愤( ) 捶.击( )
恐.怖( ) 毁.灭( ) 蛮横.( ) fù予( ) 挑拨离间.(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态度)粗暴而不讲道理。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3.课文结构
4.语言赏析
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提示的角度完成赏析。
(1)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运用_________句式,一方面质问_________,另一方面引起_________思考,激发了大家的_________之情。
(2)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揭露敌人暗杀手段的_________。又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_________。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对比,突出人民的_________,既打击敌人,又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4)你们完了,快完了! 运用_________句式,揭露了敌人_________的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_________。
(5)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耻.(chǐ) 诬蔑.(miè)
B.蛮横.(hèng) 赋予.(yǔ)
C.捶.击(chuí) 卑鄙.(bì)
D.毁.灭(huǐ) 恐怖.(bù)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B.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
C.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D.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3.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2)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3)你们完了,快完了!
(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选择正确的答案。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作为演讲词,这一段与其他类型的文章最大的不同是( )
A.多使用短句,与口语习惯相一致。
B.多采用排比句式,以增强情感力度。
C.采用第二人称,以烘托对话语境。
D.注意在与现场听众的情感和心理的直接交流中灵活把握讲演内容、情态、语气的变化等。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1 最后一次讲演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卑劣.(liè) 晓.得(xiǎo) 无耻.(zhǐ) 毒.手(dú)
B.蛮横.(hèng) 捶.击(chuí) 恐.怖(kǒng) 悲愤.(fèn)
C.赋.予(fù) 势.力(shì) 诬蔑.(mèi) 屠.杀(tú)
D.毁.灭(huǐ) 卑鄙.(bǐ) 吓倒.(dào) 遭.受(zāo)
(解析:A项“耻”应读作“chǐ”;C项“蔑”应读作“miè”,D项“倒”应读作
“dǎo”。)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既兴演讲 慷恺激昂 词不达意 卑弊无耻
错误字 既 恺 词 弊
改正 即 慨 辞 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解析:C项“挑拨离间”是贬义词,与语意不符,可改为“好言相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把“提升”改为“展现”。)
5.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第 1 页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是初二语下册第13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第 2 页 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