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型投篮机器人结构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5.00 KB
- 文档页数:57
篮筐机器人生:由底座、支撑柱、篮板、篮筐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正如同学们分析的那样,如果我们要让篮筐移动,那它的底座要做成个小车底盘。
篮筐的支撑杆、篮板和篮筐可以使用方砖和方梁等积木搭建。
介绍电子模块环节师:投中提示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会用到红外传感器和蜂鸣器,红外传感器能检查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但检测的距离较短,可由主控器的输入端口(INT1/INT2/INT3)控制。
蜂鸣器是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电子模块,可由主控器的输出端口(OUT1/OUT2/OUT3/OUT4)控制。
让底盘移动起来需要用到电机,电机是一种产生旋转力的动力模块,可以让篮筐机器人底盘动起来,可由主控器的电机驱动接口(M1/M2/M3/M4)控制。
师:同学们想一想,哪个模块是用来检测投篮是否投中?哪个用来提示投篮投中的呢?生:红外传感器用来检测是否投中,蜂鸣器用来发生提示。
师:所以,红外传感器和蜂鸣器分别应该安装在哪个部位?生:红外传感器应该安装在篮筐的位置,蜂鸣器位置没有特殊要求。
搭建环节师:好的,那先让我们搭建篮筐机器人的底座,我们以主控器为底座的主体,把电机和轮子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我们只需要2个轮子,作为主动轮,从动轮通过搭建1个或2个支点,来让底座保持平稳,且不影响底座移动。
生:根据理解搭建底座。
师:篮筐机器人的底座都搭建好后,我们接着搭建支撑杆,同学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积木,以及设定自己要搭建的支撑杆的高度,自由搭建。
不过支撑杆的高度会影响篮筐机器人整体的平稳性,再搭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
生:学生根据理解搭建支撑杆。
师:篮筐机器人的支撑杆搭建好后,我们来搭建篮板和篮筐,想一想,红外传拓展资料篮球运动常识:篮球(basketball),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
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天津。
第三届东莞市科协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投篮竞赛规则一、竞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实现一定程度的模拟篮球比赛的过程。
旨在考核参赛选手对操控智能机器人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又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技体育知识。
二、参赛范围: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三、竞赛规则:(一机器人投篮比赛简介机器人投篮比赛是中小学生,按照比赛的规则要求自行制作机器人并进行编程,使机器人分别在程序控制和手动控制下在赛前公布的特定竞赛场地上进行的比赛活动。
(二竞赛主题机器人投篮比赛的每场比赛中,由红、蓝两方各出两个机器人分别进行自动和手动两部分比赛,各队的机器人分别从各自的红色、蓝色启动区出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各自的投蓝区投入更多球,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得分。
(三比赛场地与环境1、场地比赛场地尺寸:外部尺寸为长2200mm、宽2000mm,周围有高为100 mm的围边。
图1是比赛场地的示意图。
图1 比赛场地示意图(平面图中兰色园为白色球位置2、赛场规格与要求(1机器人比赛场地的地面为哑光场地纸,二边分别有高为600 mm的篮板,正中间各有高为400 mm的内径为300mm的篮框。
(2在哑光场地上有黑色引导线,线宽度为20mm。
以下凡是涉及黑线的尺寸,均指其中心线。
(3场上有一块长600mm、宽300mm的蓝色方形区和一块长600mm、宽300mm的红色方形区,分别是红方和蓝方的机器人启动区。
(4场地上有六块直径为200mm的投篮点区,外圈颜色分别是红色和蓝色,分别是红方和蓝方的机器人投球区。
红方投球区所要投的球蓝为红方球蓝,蓝方投球区所要投的球蓝为蓝方球蓝。
(5比赛所使用的球是国际标准的乒乓球,其直径为40mm,重量为2.7克的橙色乒乓球和白色乒乓球各46个(共计92个。
红方要投的是橙色球,蓝方要投的是白色球。
3.2.6球的摆放位置如场地平面示意图中橙、白色球的摆放位置,场地上共计有80个乒乓球(红、黄各40个,另橙、白色各有6个用于自动时由选手确定是否手动装载到机器人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投篮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制作投篮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电子等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实验室:配备电子元件、电路板、焊接工具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投篮机的原理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投篮机?2. 教学内容(1)投篮机原理讲解教师讲解投篮机的原理,包括传感器、电路、电机等部分。
(2)制作步骤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制作投篮机的步骤,包括:① 准备材料:电子元件、电路板、电机、传感器、支架等。
② 设计电路图:根据投篮机原理,设计合适的电路图。
③ 焊接电路:将电子元件按照电路图焊接在电路板上。
④ 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在投篮机底部,用于检测篮球是否进入篮筐。
⑤ 安装电机:将电机安装在投篮机内部,用于驱动投篮机运动。
⑥ 调试:连接电源,调试投篮机,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学生实践(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
(2)分配任务: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完成任务。
(3)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投篮机。
4. 交流与评价(1)展示成果: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投篮机,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投篮机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制作投篮机的重要性和意义。
(2)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制作过程、小组合作情况、成果展示等。
2. 评价标准:(1)制作过程:是否按照步骤进行,是否遇到问题并及时解决。
(2)小组合作:是否团结协作,是否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全向移动功能的篮球机器人的机械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绪论 (1)0.1 移动机器人现状与技术水平 (1)0.2 移动机器人机构研究概况 (1)0.3毕业设计来源及参赛意义 (2)0.4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法、主要任务及目标 (2)1 全维轮移动篮球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整体方案 (4)1.1机器人整体结构方案 (4)2 移动平台设计 (7)2.1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7)2.1.1差动运动方式 (7)2.1.2全运动方式 (8)2.1.3选择全向运动方式 (8)2.2 全向轮的选择 (9)2.2.1 全向轮的介绍: (9)2.2.2全向轮的选型 (10)2.3电动机的选择 (12)2.3.1 直流电机的选取与计算 (13)2.4其他部件的选择校核 (17)2.4.1电机支撑架的选择 (17)2.4.2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17)2.4.3底盘设计 (18)2.4.4阶梯轴的设计 (18)2.5电机与轮的装配 (19)3 捡球机构的设计 (20)3.1电机的选择及计算 (20)3.1.1所需转矩计算 (20)3.2 齿轮的选择及校核 (22)3.3 插架的设计 (23)3.4 传动轴的设计 (24)3.5捡球机构装配 (25)4 弹射机构设计 (26)4.1 投篮速度的选取与计算 (26)4.2气缸的选择 (27)4.3 导行架的设计 (28)4.3弹射机构的装配 (29)5 全维轮移动篮球机器人机械结构装配及总结 (30)5.1 全维轮移动篮球机器人机械结构 (30)5.2设计总结 (31)参考文献 (33)致谢 (34)绪论0.1 移动机器人现状与技术水平机器人的最初形式是工业机器人,它能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改善人们的劳动条件,在焊接装配、浇铸、喷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通常为多关节的机械手臂,本体不具有可移动性,因而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其灵活性只表现在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反复编程实现不同的运动。
投篮机器人设计第一章绪论1.1机器人概述.............................. .. .. .. .. .. .. .. .. .. .. .. .. .. .. .. .. .. 1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4............................................ .. .. .. .. .. .. .. .. .. .. .. .. .. (5)第二章系统架构与相关技术基础2.1 硬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1 处理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2CC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超声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图像的基本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路径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投篮机器人总体结构设计............................................... 3.1 题目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算法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路径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SI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章软件实现与仿真 (7)3 致谢...................................................................... .. (72)参考文献...................................................................... (73)附录...................................................................... .. (73)1.1机器人概述机器人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其在人类生活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引起国际上重新认识机器人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机器人投篮竞赛规则
竞赛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实现一定程度的模拟篮
球比赛的过程.同时又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技体育知识.
参赛范围: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竞赛规则:
1 机器人投篮比赛简介
机器人投篮比赛是中小学生,按照比赛的规则要求自行制作机器人并进行
编程,使机器人分别在程序控制竞赛场地上进行的比赛活动. 机器人投篮比赛的每场比赛中,队员尽可能获得高的得分.
2场地
图1是比赛场地的示意图.
图1比赛场地示意图
1、比赛所使用的球是国际标准的乒乓球共计15 个。
2、比赛时间为2分钟,选手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多投篮,篮筐的尺寸大小是一定的,分数按照难度分为5分、
3、2分。
3、机器比赛时必须处于运动状态寻黑色线进入指定投篮点,投篮点分为三个。
每个投篮点都有条指定黑线。
到达任意一个投篮点是可以原地不动将球投出直至时间结束。
4、比赛中必须有2名选手组成,一名选手操作机器人另一名选手捡球,2名选手互相配合。
当裁判员下达开始命令时选手才可以比赛,比赛开始时候当第一个球落地后才可以投第二个球,
5投篮机器人如果通过了弧线到达投篮点后,可以手动调整机器人投篮位置。
6、机器人上必须展示参赛队编号.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基础上,机器人可进行个性装饰以增强其表现力.
7、机器人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可靠固定,不允许脱落在场地上.
不允许使用有可能损坏竞赛场地的危险元件.。
机器人投篮游戏比赛教案引言。
机器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娱乐、教育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机器人投篮游戏比赛是一项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够锻炼参与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技术水平。
本文将针对机器人投篮游戏比赛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教练和参与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比赛规则介绍。
1.比赛内容,机器人投篮游戏比赛是一项团队比赛,参与者需要设计和制作能够自动进行投篮的机器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射门任务。
2.比赛场地,比赛场地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场地上设有多个投篮点,参与者需要根据比赛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投篮任务。
3.比赛规则,比赛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机器人设计、测试、比赛等环节。
参与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设计和制作,并进行多次测试以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比赛时,机器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射门任务,每个投篮点的得分根据命中的难度和距离而定,最终得分高者获胜。
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1.机器人结构,参与者需要设计一个能够自主移动和进行投篮的机器人,机器人的结构应该稳定、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场地和环境。
机器人的外观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但需要确保机器人的结构稳固,不易倒下或损坏。
2.动力系统,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可以采用电动机、气动系统等不同的方式,参与者需要根据比赛规则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并确保机器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投篮任务。
3.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投篮游戏比赛中最关键的部分,参与者需要设计一个能够精确控制机器人移动和投篮的控制系统,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完成投篮任务。
三、比赛策略与技巧。
1.投篮精度,参与者需要通过多次测试和调整,确保机器人的投篮精度达到比赛要求。
可以通过调整投篮角度、投篮力度等方式提高机器人的投篮精度,确保每次投篮都能够命中目标。
2.移动速度,机器人在比赛中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投篮点的任务,参与者需要根据比赛规则设计一个能够快速移动的机器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投篮任务。
球形机器人运动原理球形机器人运动的运动原理一、球形机器人简介球形机器人在许多国家的科研领域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从获得的十分有限的资料来看,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由内部独立的动装置驱动球壳运动的球形机器人虽然实现运动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它的内部驱动部分是一个非完整系统,球壳的运动也是一个非完整系统,使得精确控制变得不可能。
第二类通过改变系统重心,产生偏心力矩驱动球壳运动的球形机器人,其机构都很复杂,稳定性较差,预定轨迹的控制方法也非常难以求得。
因此要提高机器人的动态稳定性、低速稳定性,以及实现它的精确控制,内部驱动机制的设计成了球形机器人设计的核心。
二、二自由度摆臂驱动式球形机器人运动的机械原理由于球体的运动不能借助外力,只能依靠内部驱动,而内部驱动的根本要素在于使球体的质心发生变化,因此,如果能设计出使球体质心发生改变的机构,就可以实现驱动球壳运动的目的。
而借助摆臂改变质心位置无疑是一种最简洁的方法。
2.1运动原理该结构采用内部二自由度摆臂驱动,通过摆臂绕悬轴(x 轴)改变球体在 Y 方向的质心,同时还可以通过前段摆臂绕关节(y 轴)的旋转改变球体在 X 方向上的质心,如二摆臂同时运动,则可以实现球体质心位置的任意改变,从而驱动球体在任意方向的运动方案简图如下:图2-1 二自由度摆臂球形机器人示意图2.2 建立二自由度摆臂球形机器人三维模型仔细分析其运动机理和各个零件的相互作用,之后根据简图和其运动原理用图3-1 全对称球形机器人结构图3.2全对称球形机器人原理如图 3-1 所示,该球形机器人包括球壳 1、左旋滚珠丝杠 2、左配重块 3、左电机 4、第一向心推力轴承 5、第一推力轴承 6、第二推力轴承 7、第二向心推力轴承 8、第三向心推力轴承 9、第三推力轴承 10、右配重块 11、右电机 12、第四向心推力轴承 13、第四推力轴承 14、右旋滚珠丝杠 15、支承圆盘 16。
左电机 4 的机身通过球壳 1 上的法兰固定在球壳 1 上,右电机 12 的机身通过球壳 1 上的法兰固定在球壳 1 上,左电机 1 和右电机 12 对称处在球壳 1 的直径方向上。
竞技型投篮机器人结构设计题目竞技型投篮机器人结构设计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教授班级机械 0 学号学生姓名目录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 (1)1.1.1 机器人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前景 (1)1.2 竞赛规则 (2)1.2.1 规则介绍 (2)1.2.2 场地介绍 (4)1.2.3 注意事项 (9)1.3 方案简介 (10)1.3.1 总体方案 (10)1.3.2 自动机器人的技术要求 (10)1.3.3 自动机器人的初步设想…………………………………………………………10 第二章机械结构设计2.1 行走机构 (11)2.2 定位机构 (13)2.3 投篮机构 (14)2.4 机器人主体 (16)2.5 电机的选择 (17)2.5.1 驱动轮电机的选择 (18)2.5.2 传送带驱动电机的选择…………………………………………………………19 第三章电器设备3.1 电源 (20)3.2 电机及驱动器 (20)3.3 数字罗盘 (22)3.4 操作步骤 (23)3.5 单片机电路板 (24)3.6 89C51单片机 (25)3.7 计数器/定时器8253简介 (29)第四章英文翻译4.1 原文 (34)4.2 译文.............................................................................................39 目录.........................................................................................................44 参考文献...................................................................................................45 谢辞 (46)一(绪论1.课题背景为了加强全国大、中、小学校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
本次设计是根据“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竞技型投篮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要求进行设计,但因各种原因约束本次仅进行外围自动机器人的机械、电路和控制的设计。
2.机器人的发展及特点及发展前景机器人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迄今为止,它还没有一个严格的、为人们所公认的定义。
但实际上,人们所关心的是机器人作为一种实用的操作系统的特性和适用范围,至于如何给它下一个严格的、精确的定义,似乎是个较为次要的问题。
一般说来,机器人是指在人的操纵下能够在人难以接近的环境中完成比较复杂的、精细的操作的一种远距离操作系统。
当然,这里所谓的“机器人”只是指它具有人类的一部分操作功能及与操作有关的某些其它功能而言,并不意味着它的全部功能及至形状都与人相似。
事实上,迄今所有的机器人,除了与操作有关的某些功能以外,其它方面均与人相差甚远。
在机器人中,人(操作者)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用这种装置完成一项操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必须有人的参加。
同时,人通过观察系统对从动部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周围环境保持直接或间接的视觉监视,从而能充分的依靠人的感觉和智力及时做出判断和决策,以适应工作对象或其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地完成那些较为复杂的、或者事先难以预料的操作任务。
目前,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金字塔探密,机器人功不可没。
美国攻打伊拉克,机器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机器人某个领域的实力。
揭发大海深处的秘密、拍摄海底沉船的图片,这些对于人内很难完成的任务也要靠机器人来完成。
所以发展一个国家的机器人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科技的发展水平,是一项非常急切的任务。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
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现代化、智能化。
针对目前我国现阶段落后的工业和匮乏的高尖人才的情况,大力发展自动机器人就成了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
机器人技术不但能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为祖国的早日统一,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供技术保证。
所以大力发展机器人科技必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3.竞赛规则登长城,点圣火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国内外游人常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饱览中华悠久文明和壮丽山河的心情。
让我们登上长城的烽火台,点燃圣火吧。
本届大赛的意图是通过手动和自动机器人协作,登长城并向5个火炬和4堆篝火添加燃料得分,比赛时间为3分钟。
1 比赛场地比赛场地为14000mm×14000mm的正方形区域。
赛场地面用2mm厚的聚乙烯片铺设。
聚乙烯片将用无光泽的聚乙烯带连接。
比赛场地周围有100mm高30mm厚的木质围栏。
比赛场地由“手动区”、“篝火区”和“自动区”(包括烽火台)组成。
每个区域的细节参见所附的赛场布局图。
自动区a. 范围:9000mm×9000mm 的方形区域。
b. 四周有100mm高、30mm厚的木质围栏。
c. 只有自动机器人可在自动区运行。
自动区贴有30mm宽的白色引导线。
d. 每个队的自动机器人启动区大小为1000mm×1000mm,位于自动区边上,两队的启动区相对配置。
e. 自动区正中有一个八边形烽火台,高度100mm,它的四条边长为2000mm,另四条边长为1414 mm。
在两条2000mm的边与自动区地面之间有坡度为1/5的斜面。
f. 自动区中有5个火炬。
高度为1800mm的主火炬位于场地正中。
另4个高度为1500mm的外围火炬在它的四周。
如图1.1,图1.2图1.1 中心主火炬图1.2 外围火炬g. 火炬为上大下小的透明开口圆桶,装在火炬柱上。
主火炬用红、蓝、绿色的隔板均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是一个燃料筒。
每个外围火炬用红、蓝色隔板均分为两个燃料筒。
主火炬在受外力作用时可绕火炬柱旋转。
外围火炬不能转动。
如图1.3。
图1.3 主火炬转动结构h. 自动区中的安排细节参见所附的场地布局平面图1.4图1.4 竞赛场地俯视图篝火区四个直径为1200mm的篝火区位于自动区的四角。
篝火区中央有直径600mm、高100mm的燃料盘,盘边宽50mm,盘深30mm。
燃料盘与地面以350mm宽的斜面相连。
篝火区的细节参见所附的场地布局平面图1.5。
图1.5 竞赛场地3D图手动区a. 手动区在自动区和篝火区周围。
b. 手动区左、右两边相对配置两队的球库。
每个球库可放16个燃料球。
c. 手动机器人启动区是1000mm×1000mm的方形区域,位于手动区上、下两边的正中。
两队的启动区相对配置。
d. 手动区中的安排细节参见所附的场地布局平面图。
2 参赛队成员每个参赛队由来自同一所大学或工学院的4名成员组成,3名学生和l名指导老师。
只有3名学生可以进入赛场。
参赛队成员在参加比赛时必须是在大学/工学院注册的。
研究生没有参赛资格。
3 机器人每个参赛队必须设计和制作手动机器人或自动机器人,也可以同时制作手动机器人和自动机器人,对机器人的数量没有限制,但每队只允许有一台手动机器人。
手动机器人a. 手动机器人必须通过电缆连接的遥控器或红外、可见光、声波遥控器操作。
不允许用射频。
操作者不能骑在机器人上。
b. 通过电缆操作时,电缆在机器人上的连接点至少应高出地面1000mm,同时,从手动机器人到控制盒的电缆长度不能超过3000mm。
c. 比赛一旦开始,参赛队员不能接触手动机器人。
自动机器人a. 自动机器人必须是自主的。
b. 由一台自动机器人分离出来的每一件物品均被认为是另一台自动机器人,所以,它必须能像自动机器人一样工作。
c. 比赛开始前,每个队的所有自动机器人总共可预装16个燃料球。
d. 每台自动机器人必须一次操作启动。
e. 自动机器人可以进入除篝火区以外的任何区域,但不能伸到篝火区上方。
f. 比赛开始后,所有自动机器人可以逐个启动,但启动动作必须在20秒内完成,然后,负责启动的队员必须立即退出赛场,站在木围栏外。
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启动的自动机器人将被留在启动区内。
g. 一旦机器人启动,参赛队员不能接触机器人。
h. 自动机器人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相互通信。
控制方法a. 每队只有一个操作者可以在赛场上操纵手动机器人。
b. 对于自动机器人,每场比赛每队允许一次“重试”。
某队叫“重试”且裁判允许后,该队的所有队员均可在启动区重新设置和启动本队的任何自动机器人。
但是,所有“重试” 的动作必须在20秒内完成,然后,负责启动的队员必须立即退出赛场,站在木围栏外。
只有在启动自动机器人和一次“重试”时,自动机器人的操作者才能进入赛场。
能源a. 比赛期间各队应为自己的所有机器人准备能源。
b. 机器人的电源电压必须低于24VDC。
c. 不允许使用组委会认为危险和不适当的能源。
重量a. 每个队上场的所有机器人的总重不得超过50kg。
b. 总重包括能源、电缆、遥控器和机器人其它部件的重量。
尺寸a. 自动机器人的总尺寸必须能纳入启动区1000mm×1000mm×1500mm的范围內。
b. 自动机器人离开启动区后可以分离,尺寸可以自由改变,但高度不能超过2000mm。
c. 手动机器人的总尺寸必须能纳入启动区1000mm×1000mm×1500mm的范围內。
d. 离开启动区后,手动机器人的尺寸可以自由改变,但高度必须在1500mm以内,且不能分离。
4 物品(燃料球)燃料球为直径150mm、重量约150g的胶质小篮球。
球内的气压是要控制的,使它的弹性较差。
球从1m高处落下时的反弹高度不应超过150mm?50mm。
两队分别使用红色和蓝色的球。
5 比赛赛制初赛为小组单循环赛,1/8、1/4复赛、半决赛、决赛为淘汰赛。
比赛持续时间a. 比赛将持续3分钟。
但是,如果某队在主火炬的绿色燃料筒和自己的燃料筒中各加入至少一个燃料球,在某一对角线上的两个外围火炬的自己的燃料筒中各加入至少一个燃料球,并且,在四个篝火燃料盘中至少各有一个自己的燃料球,该队即实现“登上长城”,比赛将立即结束。
b. 机器人的设置必须在接到设置命令l分钟之内完成。
记分a. 比赛结束时记分。
b. 能留在火炬燃料筒或篝火燃料盘内的燃料球(燃料球不得与机器人接触)可以记分。
记分规则如下:l 主火炬燃料筒中的一个燃料球记5分。
l 外围炬燃料筒中的一个燃料球记1分。
l 燃料盘中的一个燃料球记1分。
c. 主火炬的燃料筒必须由登上烽火台的自动机器人添加燃料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