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课件苏教版 (2)
- 格式:ppt
- 大小:13.57 MB
- 文档页数:37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
教版
、理解“一面”对作者的
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
②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
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鲁迅翻译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
: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
①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
(秋)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说课稿苏教版一、教材分析与设想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是“初识鲁迅”,引领同学们走近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
《一面》是篇回忆录,他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而遇,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过程。
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抓住最能突出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鲁迅先生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因为是20分钟的微型课,所以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抓住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不同角度,不同特征的外貌描写,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三写鲁迅肖像的写作手法,学习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次课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
3、学习观察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法:对这篇回忆录的教学,我将以启发教学为主,读、说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学习课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默读,观察、练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表达分析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教学程序将这样展开:(一)、导入:你了解哪些关于“一面”的成语?(引出“一面之交”),课文中是说谁和谁的一面之交?(青年和鲁迅),这样就能轻松简单的引导学生解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引导分析三次外貌描写的异同及作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有关于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视角、描写了鲁迅先生哪些特征?课件出示要求。
(2016年秋季版)云南省峨山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云南省峨山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云南省峨山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2课一面(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 2 课时主备教师:2 课《一面》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作用。
2、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一面”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阅读批注法分角色朗读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复习导入本文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品质?(二)明确目标:1、学习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一面”对作者的深刻影响.学生回答复习问题,进入第二节课的学习.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一)交流互动:1、文章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鲁迅外貌描写 )(板书)2、这里,我们要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学生纷纷回答。
学生听讲,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
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②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