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格式:ppt
- 大小:525.50 KB
- 文档页数:24
王国维:《⼈间词话》全⽂余念收藏于2019-03-02《⼈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部词话著作。
他⽤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然地融进了⼀些新的观念和⽅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了重⼤反响,在中国近代⽂学批评史上具有崇⾼的地位。
《⼈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的⽔平,⼀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王国维:《⼈间词话》全⽂〔⼀〕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成⾼格,⾃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派之所由分。
然⼆者颇难分别,因⼤诗⼈所造之境必合乎⾃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鞦韆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四〕⽆我之境,⼈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优美,⼀宏壮也。
〔五〕⾃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然,⽽其构造亦必从⾃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闹」字⽽境界全出;「云破⽉来花弄影」,着⼀「弄」字⽽境界全出矣。
〔⼋〕境界有⼤⼩,不以是⽽分优劣。
「细⾬鱼⼉出,微风燕⼦斜」,何遽不若「落⽇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挂⾓,⽆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相中之⾊,⽔中之影,镜中之象,⾔有尽⽽意⽆穷。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王国维《⼈间词话七则》原⽂|译⽂|作者简介 《⼈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师王国维创作的⼀部⽂学批评著作,作者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下⾯就和⼉童⽹⼩编⼀起来欣赏这⾸古诗吧。
《⼈间词话七则》原⽂ 清代: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寒波澹澹起,⽩鸟悠悠下。
”⽆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彩。
⽆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能⾃树⽴⽿。
境⾮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中之⼀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境界。
境界有⼤⼩,不以是⽽分优劣。
“细⾬鱼⼉出,微风燕⼦斜”何遽不若“落⽇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迷津渡”也。
词⾄李后主⽽眼界始⼤,感慨遂深,遂变伶⼯之词⽽为⼠⼤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矣。
“⾃是⼈⽣长恨⽔长东”、“流⽔落花春去也,天上⼈间”,《⾦荃》《浣花》,能有此⽓象耶? 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境界也。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此第⼆境界也。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词⼈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家之作,其⾔情也必沁⼈⼼脾,其写景也必豁⼈⽿⽬。
其辞脱⼝⽽出,⽆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误也。
诗⼈对宇宙⼈⽣,须⼊乎其内,⼜须出乎其外。
⼊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乎其内,故有⽣⽓。
出乎其外,故有⾼致。
美成能⼊⽽不出。
⽩⽯以降,于此⼆事皆未梦见。
译⽂及注释 译⽂ 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我之境”。
人间词话40则1.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2. 世事无常,人间有离合聚散之别。
3. 平凡的生活也能有不平凡的快乐。
4. 时光荏苒,珍惜眼前人和事。
5. 忠诚和真实是人间最宝贵的品质。
6. 道德和良知是人处世的准则。
7. 自律和自德是成功的关键。
8. 人生是一场修行,要不断追求内心的成长。
9. 善良的心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0. 与人为善,给予爱和关怀。
11. 困难和挫折是生活中的常态,要勇敢面对。
12. 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不懈。
13. 信任和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14. 懂得理解和倾听别人,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
15. 时刻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
16. 健康和平安是最大的财富。
17. 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8. 知足常乐,心态决定幸福与否。
19.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20. 生活的意义在于服务他人和回馈社会。
21. 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要珍惜家人。
22. 信仰和希望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23. 人生需要空间和自由,但也需有责任感。
24. 知识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25. 让过去成为经验,未来充满希望。
26.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这个世界。
27.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28. 勇敢追求梦想,不受他人的限制和嘲笑。
29. 心怀感恩,感恩身边的一切。
30. 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
31. 知错就改,不要固执己见。
32. 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己的理想。
33. 壮志凌云,勇往直前。
34. 人生道路上会有疲惫和挫折,但要坚持走下去。
35. 宽容和原谅是心灵的净化剂。
36. 人生犹如舞台,不管多艰难,都要坚强面对。
37. 与时间赛跑,珍惜每一分钟。
38. 心灵的豁达能让人生更开阔。
39. 生命的价值在于为别人带来快乐和帮助。
40. 人间词话,情感真挚,温暖人心。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卷上】〔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王国维〔近现代〕人间词话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作品简介:《人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原文: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近现代〕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出。
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⑥”。
“宝帘闲挂小银钩⑦”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⑧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⑨置诸温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文及译文《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评论著作,全书共一百四十二则。
1.原文: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1.译文: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2.原文: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 与“写实” 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1.译文: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3.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译文: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4.原文: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人间词话》第一部分一~十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4)"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秦观【踏沙行】:"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