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回忆南通学习历程
- 格式:docx
- 大小:12.83 KB
- 文档页数:2
南通学习心得与分享有人说:“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
”带着对南通教育的热切向往之情,我们翻过太行山脉,踏上了南通这片教育热土。
在“新课堂、新教学、新教研”学习班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李广局长说:“我们来南通是取经的,而取经的秘籍就是心诚则灵。
只有心诚了,我们才能取得真经。
”所以我们每一个学习者都很珍惜这次珍贵的学习提升机会。
我们认真学习南通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经验,以便开拓我们的事业,把真经带回咱们云冈区,更好地服务咱们当地的教育事业,现在就将近日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汇报如下:鞠九兵院长把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教学课堂达到了艺术性、技术性和学术性三境界。
他提倡让我们课堂中的教师变成微笑和快乐的授课者,让咱们的教育教学真正达到长效与短效的有机结合。
冒继承老师用个人的学术魅力,让我们体会到教师职业应走向反思型和专业型教师,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敬重他们的老师。
而在学校开展特色的校本研修,就是让老师们走向专家型的必经之路。
刘昕校长让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者教育的智慧和对教育的热情,他呼吁我们的教师应走向教育唤伦理型教师,要帮助儿童走向审美人生。
当听过这三位老师们的讲座后,我们在场的每位教师都被感染了,各位教师和校长们在中间休息时,急切地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甚至在吃饭的过程中,老师们还在津津乐道讲座中老师们的教育智慧,此时,我们的学习团都被专家们的讲座换起了自己的教育热情。
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张謇纪念馆和几所南通市有名的中小学校,在参观和听取几位校长们的教育分享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很多的教育理论,还感受到了南通人民教师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情与贡献。
在我们的第3学习小组中,新泉中学杨睿琦校长的学习心得分享,更是让我们产生了学习共鸣,为了能让这种教育共鸣更高效、更及时,我们重温教育事业的任重道远,共议南通教育家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的教育理论,共享南通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本土化教育的奥秘。
南通学习感悟有的说出去访学是为了开阔视野,避免闭门造车;有的说出去访学是为了“走出去、请进来”,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还有的说访学是将外面先进的经验借鉴来进行“本土化”创新……而我认为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观点,其核心都是为了学习,途径就是将所见所闻进行内化,最终归宿便是总结借鉴,加上拓展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
通过几天紧凑的访学活动,我了解了南通市通州区几所知名学校的办学的理念和途径,感受到了南通名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领略到了他们的课改方法和课堂风采。
本次访学中,我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寻找共鸣、潜心感悟,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定位。
在我的教育概念体系中,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一直定位于苏北学校的若隐若现的,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其实体化的表现形式有时也很牵强。
于是我产生疑问,是为了文化而建设校园,还是为了校园而建设文化。
但是走进南通通州实验小学,一股带有厚重历史使命感的气息向我袭来,它用传统美向我们展示出它的独特。
一种现代与传统结合,自由和博爱合璧的文化氛围不乏庄重而洒脱、责任与使命的魅力。
它用传统的文化积淀熏陶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乃至每一个学生,提升着他们人生品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文化育人的效果让我大开眼界。
一直以来,他们培育出像王笑梅老师这样的教育大师和一大批名师形成了他们强有力的教师团队,这也是让她们的“生命化校园”得以发展的关键,岂能不让人向往?靠个体凝聚团队、用先进发展过去、以传统塑造未来是我对南通实小的最深刻的印象。
通州实小的园林式“生命化校园”特色,让我们叹为观止。
其中,生命化教育是其特色之一。
他们为教师实施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的教学提供条件,进而使学生张扬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很佩服校领导的远见,为了学生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办生命化教育,而且搞得深、做得细。
他们列举的教育案例对我的触动很大,而我们的工作方法趋于大众化,甚至还传统化,仍沿用以往的做法,很少有创新点,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暑假南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界都说“中国的教育在南方,南方的教育在江苏,江苏的教育在南通。
”怀着对南方教育的崇拜之情,今年暑假八月三日到八月七日,咱们东风路小学的全校教师到南通培训学习,学习南通教育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
第一,十分感激校领导为咱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遇,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个提高自我的平台。
这次南通之行,对我来讲更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个人来讲收成仍是专门大的。
专家们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硕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论述感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从头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使我收成颇丰。
通过聆听南通教育科学院院长冯卫东的关于“微课题研究”的讲座,我对“微课题研究”有了全新的熟悉。
以前总感觉微课题是离自己很远的情形,全然不明白如何下手去研究,冯院长用一句话为咱们做出了诠释,他说“再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一个人,一件事开始的。
微课题研究确实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微小现象的。
”接着冯院长又讲了微课题研究中的几个步骤。
(一)选题要从微小处着手,小题大做。
(二)成型,即由点及面进行研究。
(三)内容要应时,不滞后,不落伍,要与时俱进。
(四)生成,围绕问题做文章。
这四个步骤很直观的让我了解了如何去做好微课题,对我的专业成长很有帮忙。
通师二小的校长陆红兵校长以出色的演讲向咱们介绍了情境教育的内涵,使我收成很多。
他以本校开展情境教学的方式和进程为主线,讲解了什么是情境教学,如何开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取得了如何的良好成效。
让听者了解了如安在自己的工作职位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开展情境教学,对我帮忙专门大。
同时,他对八十岁不退休的情境教学的开创人李吉林教师的介绍,让我了解了李吉林教师伟大的教育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对李吉林教师不谢追求、永不疲惫的教育信念感到由衷的佩服,我想这也是我应该追求的工作精神。
如皋师范附小校长朱爱华率领咱们参观了她们的学校,学校不时处处透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深深的感染了我。
朱校长推行的“大成教育”,立足久远进展,为学生制定了人一辈子进展目标、个性进展目标、基础进展目标及学生应具有的九大核心素养,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立足以后、心胸高远的学校领导者的胸怀,实在令我佩服不已。
感受南通的变化作文南通,这座我生活了多年的城市,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一天一个样,变得让我都快认不出来啦!记得小时候,南通的街道可没现在这么宽敞和干净。
那时候,路窄得很,两辆汽车并排走都费劲。
路边的房子也显得破旧,墙皮脱落,门窗斑驳。
一到下雨天,那坑坑洼洼的路面就积满了水,走在路上,得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水坑,不然准会溅得一身泥水。
如今可大不一样啦!街道拓宽了好多,那宽阔的马路就像一条条巨龙蜿蜒伸展。
路面铺上了崭新的柏油,平整又光滑。
道路两旁还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卉,走在路上,那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以前,南通的公共交通也不发达。
公交车数量少,线路有限,而且车辆老旧,坐起来颠簸得很。
等车的时候,常常是望眼欲穿,也不见车的影子。
要是赶上下雨天或者上下班高峰期,那公交车里就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得人透不过气来。
现在可好了,公交车不仅数量增多了,线路也更加丰富。
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在路上穿梭,车内干净整洁,还有空调,坐起来舒服极了。
而且,南通还开通了地铁,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地铁速度快,又准时,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再说购物吧,以前买东西可没现在这么方便。
那时候,大商场没几个,小店铺的商品种类也有限。
想要买件时髦的衣服或者新奇的玩意儿,都得跑好几个地方。
现在可不一样了,到处都是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市。
走进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从时尚的服装到精致的家居用品,从美味的食品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应有尽有。
而且,现在还流行网上购物,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商品,快递直接送到家门口,简直太方便了!南通的公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公园,设施简陋,只有几个简单的游乐设施和几条石板凳。
现在的公园,那可真是美极了!比如,我常去的那个中央公园,里面有大片大片的绿地,还有清澈的湖泊和蜿蜒的小径。
湖边种满了垂柳,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美丽故事。
赴南通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多篇)第1篇:赴南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赴南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14年11月4日至11月14日,在咸阳市教育局组织下,我们一行三十二名初中校长,赴南通市培训学习。
这次培训学习活动,采取集中培训与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十一天时间一晃而过,而南通教育留给我的记忆却难以抹灭。
现就南通培训学习的收获与感悟汇报如下:一、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文化,并且有结合校情、学情的顶层设计,否则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迷失方向。
南通市提出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有三条:一是限时讲授,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基于最近发展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以便将更多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提倡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依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自学、课内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最佳答案;三是踊跃展示,教师课堂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课前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兼顾全体学生。
其中后两条指导原则是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
在这三条原则的指导下,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自主独立学习,并且在课堂上获得充分交流、展示的机会,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正是高效课堂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保证课堂教学达成度达到90%。
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学校其它特色活动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会得以有效实施。
反观我们部分教师囿于传统观念和陈旧教法,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课内低效课外补,搞题海战术、疲劳战,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叫苦喊累,其它活动无暇开展,学生没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没有获得有效实施。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努力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二、师范教育为师资队伍不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江苏南通教育考察学习心得体会——江苏南通考察学习今年暑假在教体局领导的精心安排、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苏陕交流扶贫协作城固县校长培训南通开发区高级研修学习。
几天来,我们通过走访幼儿园、学校、听取报告,和同仁们座谈交流以及我们之间的谈讨,一个突出的核心词就是震憾、佩服!从教师的素质,学校的品位,育人的理念,校园文化等全方位都堪为我们楷模,南通教育不愧为引领中国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学习、鉴赏的东西太多太多!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句耳熟能详的赞誉这次得到了彻底诠释和证明。
在学习会上我园与南通经济开发区中兴街道幼儿园结为帮扶园,并签订了帮扶目标责任书。
江苏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发祥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先生先后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和城市幼儿园,陈鹤琴又提出活教育理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直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引领者。
我们城固县能与江苏南通结对帮扶,深感荣幸。
虽然酷暑当头,天气炎热,但也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
通过参观学习,我主要有以下感悟:一、南通经济开发区校舍规划设计大气超前。
楼宇之间互相贯通,亭台楼阁,曲径通幽。
功能部室设置齐全,高端新颖,恢宏实用,能充分满足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的需要。
学校绿化面积充足,环境优雅,布局合理。
二、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主题鲜明。
教室、部室、楼道,走廊,花园处处有文化气息,为学生创设了优美,整洁,清新的校园文化,书香校园,环境育人。
特别是高师附小的大生文化,令人赞叹。
能充分挖掘南通历史名人张謇的社会效应,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办学中,既有历史性又有创新性,既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又结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地方特色鲜明。
大生教育理念,大生校园文化,大生课程设置,形成了完整的大生教育思想体系,很值得借鉴。
三、功能部室设置齐全,高端大气上档次。
各个功能部室使用功能强,设计人性化、个性化,布局新颖,构思巧妙,进去后让人流连忘返,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走出去才知道关于南通的历史作文示例文章篇一:《走出去才知道关于南通的历史》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南通吗?以前啊,我对南通的历史那叫一个不了解,就觉得它不过是我生活的一个普通地方。
可后来,一次特别的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有一回,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南通的博物馆。
那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好看的?” 但没想到,一进去,我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时光隧道。
我看到了古老的南通地图,那弯弯曲曲的线条,就像一道道谜题,等着我去解开。
我不禁想:“这小小的地图,难道藏着南通过去的大秘密?”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农具,有锄头、犁耙啥的。
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是不是就这样日复一日,用这些工具,种出了我们吃的粮食?”旁边还有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那细致的花纹,简直让人惊叹不已!我忍不住跟同学说:“这得花多少心思才能做出来啊!”走着走着,我们遇到了一位讲解员叔叔。
他可厉害了,说起南通的历史,那是滔滔不绝。
他给我们讲南通以前的商业,说那时候的街道热闹非凡,就像过年一样。
“这不就跟现在的集市差不多嘛,大家都在买卖东西,多有意思!”他还说南通出过很多名人,有文学家、政治家。
我就在想:“这些名人小时候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调皮捣蛋呢?”然后我们又去了一个老街区,那里的房子都很旧,但是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墙壁上爬满了青苔,门窗都有些褪色了。
我碰到一位老奶奶,她坐在门口晒太阳。
我好奇地问:“奶奶,您在这住了多久啦?”奶奶笑着说:“孩子,我在这儿住了一辈子喽!” 从她的嘴里,我又听到了好多关于这条街的故事。
这一趟走下来,我才发现,南通的历史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的故事。
以前的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看到了南通小小的一角。
现在我才明白,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
南通的历史,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画面,是人们的欢笑和泪水,是岁月的沉淀和积累。
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地方感到骄傲!以后,我还要去更多的地方,了解更多的历史,因为这实在是太有趣啦!示例文章篇二:《走出去才知道关于南通的历史》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南通吗?以前我也不太了解,可当我真正走出去,去探索这座城市,才发现南通有着那么多精彩的历史!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南通博物院。
行走间我发现南通的脊梁作文南通,这座在长江之畔静静伫立的城市,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而我,就像一个好奇的读者,在行走间,去探寻那南通的脊梁。
我从老城区开始我的发现之旅。
走在那狭窄却充满韵味的小巷子里,脚下的石板路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这石板路啊,就像是南通的第一条脊梁。
它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南通人的脚步,见证了小孩们从这里蹦蹦跳跳去上学,见证了大人们挑着担子去集市售卖自家的好物,也见证了老人们坐在门口,慢悠悠地摇着蒲扇,聊着家长里短。
我仿佛能听到这石板路在悄悄诉说着过去的繁华与沧桑,那些蹄声哒哒的独轮车,那些清脆的木屐声,都像是历史的回响,在这小巷的脊梁上萦绕。
继续往前走,就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建筑。
斑驳的墙壁,黑色的瓦顶,飞翘的檐角,就像一个个沉稳的老者,默默守护着南通的记忆。
这些古建筑,是南通的文化脊梁。
走进一座老宅,那精致的木雕、砖雕,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让我惊叹不已。
这可不是简单的装饰,这是南通人的艺术灵魂在建筑上的体现啊。
在那个没有现代机械的年代,工匠们用自己的巧手,一刀一刀、一砖一瓦地构建起这些艺术殿堂,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都刻进了这些建筑里。
这些建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就像南通人骨子里的坚韧一样,历经磨难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离开老城区,来到南通的江边。
那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啊,简直就是南通的活力脊梁。
江水奔腾不息,带来了远方的信息,也带走了南通的物产。
江边有忙碌的码头,一艘艘货船来来往往,装卸着各种各样的货物。
我看到那些皮肤黝黑的码头工人,他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蚂蚁,在船和岸之间穿梭忙碌。
他们哼哧哼哧地搬运着货物,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却没有丝毫的抱怨。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把南通和世界连接起来,让南通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
这长江水孕育了南通的商业繁荣,也赋予了南通人开阔的胸怀和进取的精神。
还有啊,南通的那些普通人,他们也是南通的脊梁。
在街边的早餐店里,那做烧饼的师傅,熟练地擀着面饼,撒上芝麻,然后把面饼贴进滚烫的炉子里。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里长江入海口,中国近代第一城。
长江最宽处,在南通。
长江yùn yù了南通这片土地,sù zào了南通的城市品格和人文特质,成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和重要支撑,让南通成为长江沿线一颗 A (熠熠生辉/蓬荜生辉)的明珠。
从青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B 到沙洲并陆过程中的早期开发,从近代民族企业家楷模张謇不忘chū zhōng、鼎革创新,再到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迎来桥港新时代,南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进程,都与奔腾不息的长江相融共生,同向奔赴。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书写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
3.在B处填写标点符号。
B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
4. 静海中学举办“探寻南通长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南通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请结合下面两幅图表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2)南通板鹞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老师利用网络传播载体,进行风筝艺术交流,吸引了大批粉丝围观。
郭老师将于1月28日晚18点开展“云上e课”非遗研学网络文化活动,请向你的好朋友南南转述此信息。
5.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这是毛泽东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创作的词作节选,体现了其伟人气概。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谈毛泽东该词中具有怎样的伟人气概。
6. 《昆虫记》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奇妙又有趣的昆虫世界,让我们认识了那些充满智慧的小家伙。
请从下列昆虫中选取一个,谈谈它的智慧。
蝉螳螂萤火虫大孔雀蝶7. 用课文原句填空。
南通长江风光,风情无限。
遥望狼山,夕照秋林,“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江边远眺,亦有“晴川历历汉阳树,②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的明丽之景,“微动涟漪,③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异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塞外开阔之景。
学习优秀,精彩自己——暑假南通学习感悟暑假的学习之行,让我收获很多,感动很多,我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将学习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教育。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普通到俗不可耐,但听了冯卫东院长的讲座后,工作八年的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们为什么要教育?是为了多人几个字,还是会做几道题?抑或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作文?我们知道都不是,虽然我们平时好像做的就是这样,但这不是教育,也只是教学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努力思考的是孩子长远的发展,我想他们人生最终极目标是完整健康积极地走进社会,奉献社会的同时让自己拥有幸福的人生。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陪孩子一生,我们教授知识可能是暂时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爱"却是永恒的。
也许多年之后,只有心中对教育对孩子有"爱"的老师才能让他们记在心中。
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我们讲起上学时代的囧事,好友说:"对了,那天咱初中一个老师去俺那办事了,我一看是那个老让我现在教室外面的老师,我当时就问:‘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个被你老赶出来的学生。
’他当时就笑笑,我就这么说他。
上学时,我觉得自己也不是特别捣蛋,上课偶尔说话,但初三那个语文老师老是让我站在门外。
我感觉谁一烦住这老师,你怎么做他都不满意。
当时,现在外边害怕担心啊,教导处的老师喜欢来回转,一被他们看见我就得去教导处,回家俺妈就得揍我。
"由于我对好友相当了解,性格特别外向,整天嘻嘻哈哈,虽然成绩落后,但特别讲义气重感情。
从没有听她说起此事,当天听了她的心声,觉得原来她并不是那么不在意,多年前我认为她不以为然的事却烙在她最在意的心田。
我想这一辈子她都无法释怀。
我想如果我们爱孩子,用更宽广的情怀去融化每一个孩子,追求教学,更要追求教育。
愿我们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么他们才能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用我们的爱去诠释教育的意义,多年后,让我们和我们带过的孩子拥有甜蜜的回忆。
静下心来回忆南通学习历程,更多的开始了解李老师的“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以儿童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让儿童主动学、乐学,促进儿童快乐高效学习。
在南通听了几节李老师弟子的课,(这些老师提起李老师各个言语中充满了崇敬、骄傲)明白了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张洪涛老师执教“想象性习作指导”这堂课时,运用视频将学生引入情境,大胆想象;通过音乐引人入情,发散思维;利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
为想象性习作教学指明了道路。
课堂中的情境只是“情境教育”中小小的一部分。
刚踏进通师二小的那一刻,我就被这美美的校园吸引了。
不仅是因为校园建筑的美,还有校园的文化,整个通师二小就是一个美的情境,踏进去就陷入了这情境之中。
在南通学习的历程使我感觉到了自己太渺小!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李吉林老师创设的“情境教学”适用于很多学科,它能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并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变得轻松而又自由自在。
如今80岁高龄的李
吉林老师仍然奋战在教学一线,她几十年始终坚持研究一个课题,将这个课题研究透了,研究全了,真正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南通的教育大环境真好!好在有一大批乐于钻研和奉献的教学一线出来的专家带领着一线老师们打造“名师团队”,好在这些团队都在实实在在的做教育。
从很多专家的讲座中我也感受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要历经各种“磨炼”与“挣扎”的!我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陪伴孩子们“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
本次南通之行,真是受益良多,不但开阔了视野,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