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效应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6
母性效应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体内母性激素的作用1. 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性激素,对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雌激素水平会大幅上升,这对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能够促进乳腺的发育,增加母亲对幼崽的关注和保护。
2. 孕激素孕激素是另一种重要的性激素,也是在怀孕期间大量分泌的激素之一。
孕激素能够调节母体对胎儿的免疫反应,使母体不会将胎儿当作外来物质而排斥。
此外,孕激素还能够影响母性行为的产生和维持,使母亲对幼崽表现出更多的关怀和保护。
3. 催产素催产素是一种由垂体后叶释放的荷尔蒙,对分娩和哺乳期有重要作用。
催产素能够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帮助顺利产下幼崽。
同时,催产素还能够影响母亲对幼崽的抚养行为,加强母性行为的发生和保持。
以上是一些生物体内母性激素的作用,这些激素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影响母性行为的表达和维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激素对不同动物种类的母性行为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
二、神经系统和母性行为1.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的重要结构之一,与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杏仁核还与母性行为有着密切关联。
一些实验发现,小鼠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与杏仁核内的神经元活动有关。
这一结果表明,杏仁核可能是调节母性行为的一个重要脑区。
2. 海马回海马回是大脑中的另一个重要结构,对记忆和空间定向有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海马回与母性行为的表达和记忆有密切关联。
实验发现,海马回的损毁会导致母鼠丧失对幼崽的抚养行为,表明海马回在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下丘脑下丘脑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中枢,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下丘脑中的一些神经元能够调节母性行为的表达,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和神经传导来影响母性行为的产生和维持。
以上是一些关于神经系统与母性行为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母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神经系统中的一些结构和神经元能够调节母性行为的发生和维持。
高考热点题型四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分析考向一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分析1.不完全显性: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型介于两亲本之间。
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花(AA)与白花(aa)杂交产生的F1有3种表型: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性状分离比为1∶2∶1。
2.致死现象:配子致死雌雄配子部分或全部致死合子致死按类型分显性纯合致死隐性纯合致死按时间分胚胎致死成体致死(1)用配子法解决配子致死题。
例如:雄配子a中有1/3可以存活,Aa自交,求子代的性状分离比雌配子雄配子A1/2→3/4原比换比a1/2→1/6→1/4原比存活换比A1/2 AA(3/8) Aa(1/8)a1/2 Aa(3/8) aa(1/8)(2)合子致死注意罗列结果后换比。
例如:①基因型为A_Bb,其中AA概率为1/3,Aa概率为2/3;②基因型为AaBb;aa 纯合致死,①②杂交,求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
错误解法:第一步:1/3AA×Aa→Aa=1/3×1/2第二步:2/3Aa×Aa→Aa=2/3×2/3(去掉aa)第三步:Bb×Bb→Bb=1/2第四步:AaBb=[(1/3×1/2)+(2/3×2/3)]×1/2=11/36错误原因:第二步中去除aa直接把比例由3/4转化为2/3,导致第一步中的比例也发生改变。
修正:第一步:罗列所有结果第二步:删除aa,除去1份,还剩5份,Aa占比3/5。
第三步:Bb×Bb→Bb=1/2第四步:AaBb=3/5×1/2=3/10(3)胚胎致死和成体致死。
胚胎致死型:杂交后去除致死类型个体;成体致死型:杂交后不去除致死类型个体,但继续交配,致死类个体不能产生配子。
3.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等位基因超过两个。
例如:人类ABO血型有三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显隐性关系为I A=I B>i。
必修2遗传与进化学案16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单项选择题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利用豌豆进行实验时发现的,实验时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最后用测交实验证明其假说。
答案:C2.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解析: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仅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答案:A3.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如图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解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的概率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等于隐性纯合子等于1/2×(1-1/2n),即a表示纯合子的比例曲线,b表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的比例,c表示杂合子的比例,故ABD均正确,C错误。
答案:C4.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
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 )AA Aa aa 男性双眼皮单眼皮单眼皮女性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解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1)男性单眼皮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Aa、aa。
必修2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答案在最后)探究案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任务1完成杂交实验的相关问题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请分析作答:(1)“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①“假说”的内容:a.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c.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d.受精时是随机的。
②“演绎”的内容:F1(Dd)能(D∶d=1∶1)。
(2)孟德尔运用“遗传因子”解释了豌豆杂交实验现象,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开发生在什么时期?(3)“演绎”是否就是测交实验?孟德尔的演绎推理结果与实验结果分别是多少?是否吻合?任务2填写完成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相关种类和比例(1)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F2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3)F2的表型种类和比例:。
(4)F1的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5)F1的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和比例:。
任务3观察图示(见图文智连),回答相关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
(2)发生时期:。
(3)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
(4)适用范围①(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任务4完善验证分离定律的四种方法(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若植株有种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任务3图示1.孟德尔实验的3个易错点(1)对母本去雄、套袋:去雄应在花粉未成熟时就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本的核基因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也与母本的表现型无关。
椎实螺是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对该类型的寄生虫传播有重要影响。
同时,其体表外壳的左右旋相对性状是生物学著名课题“母性影响”的实际案例,长期被选入高中生物学课本杂交试验:1.过程:椎实螺进行正反交,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即右旋或左旋,F2均为右旋,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的分离。
正交反交P ♀(右旋)SS×♂(左旋)ss ♀(左旋)ss×♂(右旋)SS↓异体受精↓异体受精F1 全部为右旋(Ss) 全为左旋(Ss)↓自体受精↓自体受精F2 1SS∶2Ss∶1ss(均右旋)1SS∶2Ss∶1ss(均右旋)↓↓↓↓↓↓F3 右旋右旋左旋右旋右旋左旋(SS)(分离)(ss) (SS)(分离)(ss)3 ∶1 3 ∶1如果试验只进行到F1,很可能被误认为细胞质遗传。
F1的旋转方向同母本一致。
2.原因: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是由受精卵分裂时纺锤体分裂方向决定的,并由受精前的母体基因型决定。
右旋──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右侧分裂;左旋──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左侧分裂。
母体基因型受精卵纺锤体分裂方向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
相关例题:例1: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
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为无关。
对以下杂交后结果的推测(设杂交后全部分开饲养)错误的是( B)。
A.♀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F3中右旋/左旋=3/1B.♀dd×♂DD,F1全是左旋,F2也全是左旋,F3中右旋/左旋=3/1C.♀dd×♂Dd,F1全是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D.♀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例2:2013年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30.(14分)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群养时一般异体受精,单个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
高一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中,最简单、最有力反驳融合遗传观点的操作步骤及其现象的是()A.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B.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C.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高茎与矮茎之比为 3:1D.纯种高茎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茎【答案】C【解析】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母本的正交,F1全部表现高茎,后代表现亲本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A 错误;高茎与矮茎杂交,高茎作父本的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后代表现亲本的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B错误;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高茎与矮茎杂交,F1出现的性状必然是父母在双方之一的性状,即高茎性状,F1高茎自交,后代应该依然是高茎性状,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杂种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出现了F1代没有的性状,这与融合遗传是矛盾的,有力的反驳了融合遗传,C正确;纯种高茎自交,后代为高茎,仍然表现的是亲本性状,不能最有利的反驳融合遗传的观点,D错误。
2.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C.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答案】B【解析】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和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B.杂合子和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C.纯合子基因型中不会同时出现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D.杂合子基因型中可以出现一对或多对基因结合现象【答案】D【解析】纯合子和纯合子杂交的后代也会出现杂合子,如基因型AA和aa的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Aa,A错误;杂合子和纯合子杂交的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基因型Aa和aa的杂交后代中既有杂合子Aa也有纯合子aa,B错误;纯合子基因型中不会同时出现同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但可以出现在不同对等位基因中如基因型AAbb,C错误;杂合子基因型中可以出现一对或多对基因相同现象,如基因型AABb、AABBCc,D正确。
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分析一、分离定律有关的四类特殊现象【考题X例】某种马的毛色有红色和白色之分。
纯种红毛马与纯种白毛马杂交的后代中,同一匹马的毛色既有红毛,又有白毛,红白相间远看像是褐色。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现象形成原因相同( )A.豌豆花色遗传B.金鱼草花色遗传C.人类基因型为I A I B,人的血型为AB型D.植物叶片在无光条件下变黄[审答提示] (1)从题干信息判断显隐性类型:由“纯种红毛马与纯种白毛马杂交的后代中,同一匹马的毛色既有红毛,又有白毛,红白相间远看像是褐色”可确定为共显性。
(2)从选项入手确定每个选项的显隐性类型。
解析:选C。
题干中叙述的现象是由于控制马毛色的红色基因与白色基因属于共显性的原因造成的。
豌豆花色遗传属完全显性,所以A错误;金鱼草花色遗传属不完全显性,所以B错误;I A与I B只有表现为共显性,才能表现出AB型血,所以C正确;叶片变黄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所以D错误。
【备考锦囊】1.显隐性的类型(1)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非中间型或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称之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
(3)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
2.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有多个。
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 A、I B、i,组成六种基因型: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ii。
3.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
如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只有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