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平移旋转 教师用
- 格式:doc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创造具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性质的图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物体运动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
2. 旋转: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称为绕这个点的转动,这个点称为物体的转动中心。
3. 轴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旋转木马、风筝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 探究平移- 定义:向学生解释平移的概念,并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不变。
- 实践: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然后按照指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平移,观察图形的变化。
-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平移的性质,如平移后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是否改变。
3. 探究旋转- 定义:向学生解释旋转的概念,并强调旋转的中心和角度。
- 实践: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然后绕着一个点进行旋转,观察图形的变化。
-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旋转的性质,如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是否改变。
4. 探究轴对称- 定义:向学生解释轴对称的概念,并强调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关系。
- 实践: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然后沿着一条直线进行对折,观察图形的变化。
-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轴对称的性质,如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的位置。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 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对称、平移和旋转”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对称、平移和旋转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二、教学内容:1. 对称的概念与应用2. 平移的概念与应用3. 旋转的概念与应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平移或旋转特性的图形或者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课(1)对称: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然后举例说明,并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对称图形,以此加深理解和记忆。
(2)平移:教师讲解什么是平移,如何进行平移,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平移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平移操作。
(3)旋转:教师讲解什么是旋转,如何进行旋转,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旋转操作。
3. 实践操作教师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包含对称、平移和旋转元素的图案。
4. 小结复习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称、平移和旋转的重要性和应用,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具有对称、平移和旋转特性的物品,记录下来,并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七、参考资料:《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几何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特点及应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这些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对称,对本节课的轴对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概念和术语理解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意义;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对称服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进行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些概念;2.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3.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加强对图形美的感受和欣赏是十分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几何图形运动的内容大幅度进入欧美各国的小学数学课程。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有机会接触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并积累了有关各种形状积木拼摆的经验。
因此,我国在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中,也开始重视几何图形运动对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图形的运动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位置发生变化(合同运动);二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相似运动)。
按照《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第一、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是合同运动,涉及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少量简单的图形相似的内容。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对图形相似运动的直接感知,能为第三学段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和位似运动打下基础。
而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则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提供了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并确认图形的一些性质,有助于学生发展几何直观,有利于学生提高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体会研究图形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大致如下:第一学段: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º。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几何变换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设计教案、实施教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三种几何变换的概念。
(2)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三种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几何变换的知识。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比较直观地感受几何变换。
二、实施教学2.1 知识预热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先对平移、旋转、轴对称三种几何变换的概念进行简要讲解,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感受这些变换。
2.2 学习具体内容(1)平移讲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体会平移的特点和变化方式,并设计相关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
(2)旋转讲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体会旋转的特点和变化方式,并设计相关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
(3)轴对称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体会轴对称的特点和变化方式,并设计相关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
2.3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结合自身生活和实际问题,了解几何变换在现实中的应用,并通过互动、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几何变换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1)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测试学生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能力和应用水平。
(2)小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内容,提升他们对几何变换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几何变换技能。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在实际应用中掌握这些几何变换的相关技能。
同时,通过练习、小结和实践等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移的概念和特点: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旋转的概念和特点: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3.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轴对称是指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但是,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特征,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能力。
3.交流分享法: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促进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安排的5道例题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例1,主要教学图形的平移,以及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第二段是例2、例3,主要教学图形的旋转,以及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第三段是例4、例5,主要教学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以及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的图形平移。
2、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2、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五、教学时数4教时主备人:左灏授课人:全册第 1 课时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单元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例1,第2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能够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
3、能够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能够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平移图形。
5、初步了解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与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区分判断平移和旋转运动;初步判断轴对称图形;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平移图形难点:画出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平移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火车运动,火箭发射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运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的运动?二、探究1:生活中还有这些运动是相似的,说一说他们是如何运动的?问题1:看完动画后,同学们想一想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播放PPt动画演示答案:我们发现火车车厢沿着一条直线向前运动。
追问:那么电梯又是怎样运动的?播放PPt动画演示答案:我们发现电梯沿着直线上下运动。
追问:通过上面的探究,你发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答案:火车、国旗和电梯的运动都是沿直线运动。
火车、国旗和电梯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
内容讲解:平移的定义:像火车、国旗和电梯的这样沿着O运动,且运动O没有改变的运动叫作平移运动。
直线方向追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的现象?活动1:把数学书放在课桌左上角;先把它平移到课桌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最后平移到左下角。
说说你的体会。
播放动画经过3次平移课本又回到了左下角,平移的过程方向没有改变。
三、探究2:问题2:电风扇的扇叶是怎样运动的?答案:电扇的扇叶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者轴转动。
追问:闹钟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答案:闹钟的指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者轴转动。
追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之处?答案:它们的运动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者轴运动。
第6讲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平移和旋转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做运动2.旋转:一个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
3.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运动的现象,运动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二者的区别在于:平移是物体做直线运动,而旋转是物体绕一个点或轴转动,平移只改变位置,旋转改变的是方向和位置。
知识点二: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完全重合。
二.精讲精炼考点 1平移和旋转【例1】(2019•北京模拟)①帆船图向向上平移了6格.②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的图形.【思路分析】①图中上面的帆船的各点是由下面的帆船的各对应点向上平和移6格得到的,因此帆船向上平移了6格;②把图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5格,然后首尾连接各点,即可画出向右平移5格的三角形.【规范解答】解:①帆船图向上平移了6格;②画图如下:.【名师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图形的平移.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1.(2020春•魏县期末)在方格里画出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思路分析】根据平移的特征,把此图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8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再把平移后的图形的各顶点分别向下平移3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规范解答】解:在方格里画出先向右平移8格(图中绿色部分),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图中红色部分).【名师点评】平移作图要注意:①方向;②距离.整个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2.(2018春•六合区校级期末)下面物体运动是平移的,就在□里画“”;是旋转的,就在□里画“○”.【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旋转是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可以在物体外)的距离不变的运动,称为绕这个点的转动,这个点称为物体的转动中心.所以,它并不一定是绕某个轴的.根据平移与旋转定义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名师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及在实际当中的运用.3.(2019•北京模拟)将图向右平移五格得到图形A;再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图形B.【思路分析】(1)首先把点O以及其他四个顶点向右平移五格得到对应的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图形A;(2)再把图形A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画出图形B即可解决问题.【规范解答】解:答案如图,【名师点评】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旋转的方向、角度,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考点 2轴对称图形【例2】(2018秋•盐山县期末)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思路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规范解答】解:【名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灵活运用.1.(2018秋•沧州期末)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并展开后得到的?连一连.【思路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规范解答】解:【名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灵活运用.2.(2015•柯城区)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请在认为正确的图形上画“√”.【思路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特征,镜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大小不变,且关于镜面对称.【规范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如下图:【名师点评】此题主要明白镜面对称的特点是:上下前后方向一致,左右方向相反,镜中与实际景物大小不变.3.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填一填,分别能画出几条对称轴.【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一条对称轴,据此即可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规范解答】解:【名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三.巩固提升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0春•新野县期末)观光电梯上下运行,这种运动是()现象.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或绕轴)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观光电梯上下运行,这种运动是平移现象.故选:A.【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旋转、平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2.(2020春•沈阳期末)下面各运动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是()A.沿着旗杆升国旗B.推拉窗户的运动C.风车的运动【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或绕轴)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沿着旗杆升国旗、推拉窗户的运动属于平移现象;风车的运动属于旋转现象.故选:C.【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旋转、平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3.(2020春•魏县期末)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选项A、C都是轴对称图形,而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4.(2020春•安溪县期末)下面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田,同,国,喜A.4B.3C.2D.1【思路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田和喜”是轴对称图形,“同和国”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5.(2020春•上街区期末)图案♠是下面()张纸对折剪下来的.A.B.C.【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是C.故选:C.【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6.(2019•东莞市模拟)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A.形状相同,大小不变B.形状不同,大小不变C.形状相同,大小改变D.形状不同,大小改变【思路分析】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一定的倍数,是指这个图形的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对应角大小不变.即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形状相同,大小改变.【规范解答】解: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后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形状相同,大小改变.故选:C.【名师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特征,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改变的只是大小,形状不变.二.填空题(共6小题)7.(2020春•新野县期末)钟表上时针运动是旋转现象;拉抽屉是平移现象.【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或绕轴)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钟表上时针运动是旋转现象;拉抽屉是平移现象.故答案为:旋转、平移.【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旋转、平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8.(2020春•芦溪县期末)电梯从1楼运行到7楼是平移现象,电风扇叶的运动是旋转现象.【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或绕轴)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电梯从1楼运行到7楼是平移现象,电风扇叶的运动是旋转现象.故答案为:平移、旋转.【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旋转、平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9.(2020•江北区)写一写图形的准确运动变化情况.(1)由图B到图A,向左平移5格.(2)由图B到图C,先向右平移5格,再绕笑脸的中心逆时针旋转90°.【思路分析】(1)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2)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1)由图B到图A,向左平移5格.(2)由图B到图C,先向右平移5格,再绕笑脸的中心逆时针旋转90°.故答案为:平移5格,平移5格,笑脸的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旋转、平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10.(2020春•微山县期中)风车转动是旋转现象,国旗升降是平移现象.【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旋转是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可以在物体外)的距离不变的运动,称为绕这个点的转动,这个点称为物体的转动中心.所以,它并不一定是绕某个轴的,然后根据平移与旋转定义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风车转动是旋转现象,国旗升降是平移现象.故答案为:旋转,平移.【名师点评】此题是对平移与旋转理解及在实际当中的运用.11.(2019秋•宝鸡期末)火车在一段笔直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车身的运动属于平移现象;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运用了轴对称原理.【思路分析】根据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传统剪纸,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火车在一段笔直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车身的运动属于平移现象;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运用了轴对称原理.故答案为:平移;轴对称.【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平移、轴对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12.(2020•交城县)如图,如果将其中1个白色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阴影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共有4种不同的涂法.【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的的特点,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据此可知,如果将其中1个白色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阴影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共有4种不同的涂法,据此解答.【规范解答】解:根据轴对称的的特点,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如果将其中1个白色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阴影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一共有4种不同的涂法.如图:故答案为:4.【名师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应用.三.判断题(共5小题)13.对称轴两侧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判断对错)【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各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据此判断.【规范解答】解:在轴对称图形中,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各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因此,对称轴两侧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名师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14.字母“N”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字母“N”不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对折后两部分是否完全重合.15.(2020春•南沙区校级期中)“目”字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规范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目”字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名师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16.(2020春•南沙区校级期中)司机师傅转动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判断对错)【思路分析】因为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方向盘运动是方向盘围绕它的轴做圆周运动,所以转动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正确.【规范解答】解:司机师傅转动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名师点评】此题要找准旋转现象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来判断.17.(2020春•三台县期中)向前推箱子和拧开果汁的盖子都是平移运动.×(判断对错)【思路分析】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生活中向前推箱子的运动就属于平移.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饶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可知向前推箱子是平移,拧开果汁的盖子是旋转.【规范解答】解:向前推箱子是平移,拧开果汁的盖子是旋转.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名师点评】此题是考查平移、旋转的特征.平移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旋转就是整个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四.操作题(共4小题)18.(2020春•洛阳期末)下面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思路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特征: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方向,据此解答.【规范解答】解:【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在实际当中的运用.19.(2020春•安溪县期末)把可以平移到位置的涂上颜色.【思路分析】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都不变的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如图:.【名师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明确旋转、平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其意义进行解决问题.20.(2020•顺德区)操作题(1)把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图形B.(2)将图形A按2:1的比放大得到图形C,在图A的右侧画出这个图形.【思路分析】(1)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把三角形与点O相连的两条边分别按照顺时针旋转90°,再把第三条边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旋转后的三角形B;(2)按2:1的比例画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就是把原三角形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原三角形的底占3格,高占2格,扩大后底和高分别是6格和4格,据此即可画图.【规范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名师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和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进行图形变换的灵活应用.21.(2020春•潘集区期末)画出图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思路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规范解答】解:画出图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OA′B′C′).【名师点评】旋转作图要注意: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整个旋转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绕旋转中心按一定的旋转方向和一定的旋转角度旋转移动.五.应用题(共3小题)22.拿一张长纸条,将它一反一正折叠起来,并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如图.观察整条花边,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有什么关系?【思路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成轴对称.【规范解答】解:左起和右起的三个图案各为一组,这两组图案成轴对称关系.【名师点评】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3.有位同学在家练习倒立,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时间如图,请问:此时正确的时间应是几点几分?【思路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规范解答】解:由分析可得此时正确的时间应是16:50.【名师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24.写出图形B是如何由图形A得到的.【思路分析】根据平移的特征,把图形A先向平移动2格,再向上2格,或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即可得到图形B.【规范解答】解:如图答:把图形A先向平移动2格,再向上2格,或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即可得到图形B.【名师点评】平移作图要注意:①方向;②距离.整个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理解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4.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操作材料,如小卡片、剪刀、胶水等。
3.准备教室环境,如桌椅的摆放、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这些概念。
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剪贴、折叠等,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深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D
C
B
A
知识点: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
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3)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3、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平移
1.图形的平移:
在平移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按同样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2.平移的特征: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平移后的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三、旋转
1.图形的旋转:
(1)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的点是旋转中心.
(2)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
2.旋转的特征:
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变化.
3.旋转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绕着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小于周角)后能与自身重合,这样的度数不止一个,可以是多个.习题:
例1、(2007浙江温州)下列图形中,不是
..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练习1、(2007天津)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2、(2007浙江嘉兴)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B )
(A ) (B ) (C ) (D )
3、(2007浙江杭州)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该属于( A ) A.相似变换 B.平移变换 C.对称变换 D.旋转变换
4、(2007山东淄博)在下图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 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B )
5、(2007甘肃白银等7市)3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º后得到如图(2)所示,则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 )
A .第一张
B .第二张
C .第三张
D .第四张 6、(2007内蒙古赤峰)下列四副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A. B. C. D.
7、(2007山东济南)已知: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3)A --,
,(03)B -,,(21)C -,,如将B 点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到达1B 点,若设ABC △的面积为
1S ,1AB C △的面积为2S ,则12S S ,的大小关系为( B ) A .12S S > B .12S S = C .12S S <
D .不能确定
8、(2007浙江台州)在同一坐标平面内,图象不可能...
由函数2
21y x =+的图象通过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函数是( D ) A.22(1)1y x =+- B.223y x =+ C.221y x =--
D.2
112
y x =
- 9、(2007宁夏)下列图形中,即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B ) A .等边三角形 B .菱形 C .等腰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A
B
C
(A ) (B ) (C ) (D )
10、(2007四川绵阳)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D )
A B C D 例2、(2007浙江温州)如图,矩形PMON 的边OM ,ON 分别在坐标轴上,且点P 的坐标为(-2,3)。
将矩形PMON 沿x
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得到矩形P M O N P P M M O O N N ''''''''→→→→(,,,). (1)请在右图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的像;
(2)求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
解:(1)略
(2)设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因为点P 的坐标为(-2,3),代入,得3=-2k,3
2
k ∴=-
即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为:3
2
y x =-
练习
1、(2007浙江义乌).如图1,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2),量得他们的斜边长为10cm ,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纸片摆成如图3的形状,但点B 、C 、F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 与点F 重合(在图3至图6中统一用F 表示)
(图1) (图2) (图3)
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将图3中的△ABF 沿BD 向右平移到图4的位置,使点B 与点F 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 (2)将图3中的△ABF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
30°到图5
的位置,A 1F 交DE 于点G ,请你求出线段FG
的长度;
(3)将图3中的△ABF 沿直线AF 翻折到图6的位置,AB 1交DE 于点H ,请证明:AH ﹦DH
(图4) (图5) (图6) 解:(1)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线段BC 的长(2分)
又∵在Rt △ABC 中,斜边长为10cm ,∠BAC=30,∴BC=5cm , ∴平移的距离为5cm .
(2分)
(2)∵∠1A FA
=30°,∴∠60GFD =,∠D=30°.∴∠
90FGD =.
在Rt △EFD 中,ED=10 cm ,∵FD=, ∵FC =
.
(3)△AHE 与△1DHB 中,∵130FAB EDF ∠=∠=,
∵FD =FA ,所以EF =FB =FB 1,∴1FD FB FA FE -=-,即AE =D 1B . 又∵1AHE DHB ∠=∠,∴△AHE ≌△1DHB (AAS ),∴AH DH =.
2、(2007福建三明市)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 △的三个顶点 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 (1)画出ABC △向平移4个单位后的111A B C △;
(2)画出AB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的
222A B C △,并求点A 旋转
到2A 所经过的路线长. 解:(1)画出111A B C △. (2)画出△222A B C .
连结OA ,2OA ,OA 点A 旋转到2A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π1313
l =
=. 3、(2007江西省)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6个点:(11)(31)(31)(22)A B C D -----,,,,,,,,(23)E --,,
(04)F -,.
(1)画出ABC △的外接圆P ,并指出点D 与圆P 的位置关系; (2)若将直线EF 沿y 轴向上平移,当它经过点D 时,设此时的直线为1l .
①判断直线1l 与圆P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再将直线1l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它经过点C 时,设此时的直线为2l .求直线2l 与圆P 的劣弧..CD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结果保留π).
解:(1)所画圆P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圆P 而PD =.∴
点D 在圆P 上.(2)①直线EF 向上平移1个单位经过点D ,且经过点(03)G -,
, ∴2221310PG =+=,25PD =,25DG =.
222PG PD DG ∴=+.
则90PDC ∠=,1PD l ∴⊥.∴直线1l 与圆P 相切.
②
PC PD ==CD =222PC PD CD ∴+=.
90CPD ∴∠=.
2π5
π44
S ∴==扇形
,21522PCD S ==△.
∴直线2l 与劣弧CD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5π5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