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卵巢囊肿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8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诊断科常才常见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1.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
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单房或多房,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
囊壁厚薄均匀,囊壁光滑。
有时在囊壁内侧见小的乳头状突起,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血管分布稀少。
粘液性囊腺瘤体积可以很大,最大可达25cm。
呈多房性,内含较多光点。
2.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其内部回声情况与其组成成分有关。
内部回声可以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强回声,或镶嵌存在。
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为脂肪、毛发或牙齿,往往形态不规则,附于囊壁一侧,低回声区为液性部分。
肿块内部脂质与液性部分之间形成较为清楚的分界线,并随体位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及边界较难探及血管。
由于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肠曲相似,由于混于肠曲中,超声下容易漏诊。
2%-4%可发生恶变。
3.卵巢内膜样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单房或多房,多位于子宫后方。
囊腔内含密集光点,囊壁厚度基本均匀。
有时囊腔内血块沉积表现为囊腔内回声增强区,附于囊壁一侧。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探不到探及阻力较高的血管。
4.卵巢功能性囊肿:(1)卵泡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大小为3-8cm,壁薄,内壁光滑。
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上无新生血管存在。
观察2个月,囊肿往往自行消失。
(2)黄体囊肿:直径为3-6cm,呈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较模糊。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表面探及环状彩色血流,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3)黄素囊肿:多为双侧性,多房性,大小从几毫米到直径20cm或更大。
囊肿呈无回声区,壁薄,表面光滑。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壁或分隔上探及新生血管存在。
滋养叶细胞疾病治愈后,黄素囊肿自行消失。
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早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卵巢癌确诊时,605-70%已属晚期。
关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鉴别诊断
(1)卵巢单纯性囊肿:卵巢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单侧多见,囊壁薄而清楚,囊肿周围无粘连,囊肿随月经周期变化,其大小、形态可发生改变。
卵巢巧克力囊肿双侧多见,囊壁较厚且欠清楚,T2WI内部可呈极低信号暗影征,周围有低信号环,常因囊肿内反复出血的刺激,使囊肿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临床常有痛经史。
(2)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单侧多见,囊壁边缘清楚,临床上多无症状,但是当囊腺瘤发生破裂后,周围也可有粘连,需结合临床病史(有无痛经史、急性破裂的发作史等)来鉴别。
(3)盆腔脓肿:增强扫描盆腔脓肿壁呈环形强化,强化环较厚。
临床多有炎症的表现。
(4)卵巢癌:卵巢巧克力囊肿并有新鲜出血时,可类似囊实性肿块,需要与卵巢癌相鉴别。
卵巢癌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或有壁结节,而卵巢巧克力囊肿类似实性的出血部分,增强扫描后无强化,也无壁结节。
(5)卵巢囊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T1WI、T2WI呈均匀高信号,有化学位移改变,脂肪抑制相为低信号,是最好的鉴别方法,囊性畸胎瘤多伴钙化,与周围组织一般无粘连。
卵巢疾病的临床CT表现及诊断卵巢囊肿有多种类型,包括单纯性囊肿和功能性囊肿,后者又可分为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及卵巢冠囊肿等。
其中以单纯性卵巢囊肿最常见,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的育龄期女性。
多数囊肿为单侧性,部分为双侧性。
囊肿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多为单房、壁薄、无分隔,腔内充满透明或淡黄色液体,囊腔内壁光滑。
少数多囊性卵巢为双侧性,且呈多房性表现,为下丘脑无周期性活动所致。
临床上卵巢囊肿早期多可无症状,较大的囊肿可有腹胀感。
功能性囊肿可有月经异常表现。
多囊性卵巢表现为多毛和不孕。
1.2 CT表现CT平扫典型表现为子宫附近或附件区呈均匀水样密度的囊性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囊壁薄,囊内无分隔。
单发者居多,囊肿直径多小于4cm。
少数可为多囊性或多房状,体积较大。
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如果囊肿内出血,或囊肿合并感染,则平扫见囊肿内密度较高,不易作出判断,但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有助于诊断。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卵巢囊肿CT表现为均匀水样密度囊性肿块,边缘光滑,增强扫描无强化,一般容易诊断,但CT多不能确定囊肿的类型。
少数囊肿内有分隔,或呈多囊性卵巢,则难以与卵巢囊腺瘤鉴别。
2 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是卵巢常见的肿瘤,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两种,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44%,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
2.1 病理与临床浆液性囊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双侧者较多见。
病理学上可分为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及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两种。
前者多见,单房壁薄,表面光滑,囊内充满清亮液体,与卵巢单纯性囊肿极为相似。
后者表面呈结节状,包膜略厚,呈灰白色,切面观察囊腔有纤维组织分隔的多房状,其内充满清亮液体,房壁有数量、大小、分布不一的乳头状突起,也可伴有颗粒状钙化。
黏液性囊腺瘤体积一般较大,房大小不一,直径多为15~20cm,囊壁光滑,内含黏稠的液体。
多为单侧发病,表面光滑,呈多房样,具有特征性。
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
卵巢囊肿的分级标准【最新版】
=============================
卵巢囊肿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病症,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卵
巢囊肿的严重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分级标准。
以下是卵巢囊肿
的最新分级标准:
一级卵巢囊肿
-----------
一级卵巢囊肿通常是功能性囊肿,也被称为卵泡囊肿。
这种囊
肿通常很小,直径不超过3厘米。
它们通常会自行消退,无需治疗。
二级卵巢囊肿
-----------
二级卵巢囊肿也属于功能性囊肿,但它们的直径稍大,通常在
3至6厘米之间。
这种囊肿可能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监测,以确保其
稳定性。
三级卵巢囊肿
-----------
三级卵巢囊肿可能是功能性囊肿,也可能是囊腺瘤。
它们的直径通常在6至10厘米之间。
这种囊肿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四级卵巢囊肿
-----------
四级卵巢囊肿通常是囊腺瘤或其他类型的囊肿,直径超过10厘米。
这种囊肿可能会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需要定期的监测和治疗。
五级卵巢囊肿
-----------
五级卵巢囊肿通常是恶性肿瘤,如卵巢癌。
它们需要紧急治疗和进一步的检查。
根据以上卵巢囊肿的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处理卵巢囊肿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分级标准只是指导性的,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应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
超声讲座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陈冠定中会议室常有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点1.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
声像图特点: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单房或多房,肿块形态规则,界线清楚。
囊壁厚薄均匀,囊壁圆滑。
有时在囊壁内侧见小的乳头状兴起,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血管分布罕见。
粘液性囊腺瘤体积可以很大,最大可达 25cm。
呈多房性,内含很多光点。
2.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其内部回声情况与其组成成分有关。
内部回声可以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强回声,或镶嵌存在。
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为脂肪、毛发或牙齿,经常形态不规则,附于囊壁一侧,低回声区为液性部分。
肿块内部脂质与液性部分之间形成较为清楚的分界线,并随体位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及界线较难探及血管。
由于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肠曲相似,由于混于肠曲中,超声下简单漏诊。
2%-4%可发生恶变。
3.卵巢内膜样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单房或多房,多位于子宫后方。
囊腔内含密集光点,囊壁厚度基本均匀。
有时囊腔内血块聚积表现为囊腔内回声增强区,附于囊壁一侧。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探不到探及阻力较高的血管。
4.卵巢功能性囊肿:(1)卵泡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大小为3-8cm,壁薄,内壁圆滑。
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上无再生血管存在。
观察 2 个月,囊肿经常自行消失。
(2)黄体囊肿:直径为 3-6cm,呈圆形的无回声区,界线较模糊。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表面探及环状彩色血流,血管扩大,阻力降低。
(3)黄素囊肿:多为两侧性,多房性,大小从几毫米到直径 20cm或更大。
囊肿呈无回声区,壁薄,表面圆滑。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壁或分开上探及再生血管存在。
滋润叶细胞疾病治愈后,黄素囊肿自行消失。
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早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
卵巢癌确诊时, 605-70% 已属后期。
1、卵巢畸胎瘤:多为良性卵巢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均可无症状,若发生扭转可有突发下腹痛等急腹症表现,病程较长,查体单侧多见,光滑,活动,囊性,多无腹水,肿瘤标记物多不升高。
本患者无自觉症状,9个月前B超提示左卵巢畸胎瘤5.3*2.9cm,妇科查体:左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目前考虑此诊断可能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1、卵巢巧克力囊肿: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年轻育龄女性,多有继发痛经进行性加重,B超可见卵巢无回声内见致密光点,血CA125水平明显升高可协助诊断。
本例患者无痛经表现,但血CA125 49.61U/ml略增高,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5.8*4.2cm、2.3*1.8cm—巧囊可能,该诊断可能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此诊断。
2、卵巢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均可无症状,若发生扭转可有突发下腹痛等急腹症表现,病程较长,查体单侧多见,光滑,活动,囊性,多无腹水,肿瘤标记物多不升高。
本患者无自觉症状,,妇科查体: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巧囊可能,目前考虑此诊断不能除外,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3、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既往2次宫腔镜检查,术中均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并经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易复发,本次入院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厚12cm,故子宫内膜不均质回声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4、盆腔炎性包块:多有腹痛、发热等盆腔炎症病史,查体:盆腔包块边界不清,有压痛,活动差,可有血象升高。
该患无盆腔炎病史,妇科查体: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左附件区未及异常,血象正常,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5.8*4.2cm、2.3*1.8cm—巧囊可能,故该诊断可能性不大,据术中情况进一步除外。
区分炎症性与非肿瘤性卵巢囊肿介绍卵巢囊肿是在卵巢内形成的液体或半固体的囊肿状结构,可以是炎症性的,也可以是非肿瘤性的。
对于卵巢囊肿,特别是在初步筛查阶段,准确区分炎症性和非肿瘤性卵巢囊肿非常重要,因为炎症性囊肿往往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非肿瘤性囊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区分炎症性与非肿瘤性卵巢囊肿。
炎症性卵巢囊肿的特点炎症性卵巢囊肿是由于卵巢受到感染或炎症的影响而形成的囊肿。
其特点如下:1.炎症症状:患者常有下腹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炎症症状。
2.感染来源:常见的感染来源包括宫颈感染、上行性感染、盆腔炎等。
3.囊肿特点:囊肿通常为单侧、边缘清晰,囊内可见液体、脓液或悬浮物等。
4.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常显示囊肿壁增厚、囊内混浊等特点。
5.诊断标准:临床上,结合相关检查和病史,可以快速诊断为炎症性卵巢囊肿。
非肿瘤性卵巢囊肿的特点非肿瘤性卵巢囊肿是由于卵巢自身的功能障碍,如排卵障碍、黄体形成障碍等,导致卵巢内囊肿形成。
其特点如下:1.无炎症症状:非肿瘤性卵巢囊肿一般没有下腹痛、发热等炎症症状。
2.循环激素异常:卵巢功能障碍导致激素水平异常,如雄激素水平增高、孕激素水平降低等。
3.囊肿特点:囊肿通常为双侧或多囊肿,边缘光滑,囊内多为无色透明液体。
4.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常显示卵巢囊肿,囊肿壁薄、囊内光滑等特点。
5.评估与处理:对于非肿瘤性卵巢囊肿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卵巢功能和周期,可能需要调节月经、使用药物等。
鉴别诊断的方法为了区分炎症性和非肿瘤性卵巢囊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月经周期、受感染或炎症的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妇科检查等,可以发现盆腔炎症、囊肿位置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宫颈分泌物涂片等检查,以判断是否有炎症感染。
4.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卵巢囊肿的重要方法,可以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壁厚等特点。
5.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结构信息。
卵巢囊肿,生理or病理,如何区分?临床常见卵巢囊肿的鉴别诊断。
作者:付虹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卵巢瘤样病变(tumor-like lesion of the ovary)是一类卵巢非肿瘤性囊肿或增生性病变,可为生理性,亦可为病理性。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育龄女性多见。
一、卵泡囊肿正常生理情况下,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时,平均直径不超过1.5cm。
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卵泡发生闭锁或不破裂,致卵泡液积聚,形成卵泡扩张,直径1.5~2.5cm,称囊状卵泡,大于2.5cm称卵泡囊肿(follicle cyst)。
卵泡囊肿与囊状卵泡相比,除大小差异外,前者常为单个囊肿,仅少数情况下可有数个囊肿,因此又称为孤立性卵泡囊肿。
孤立性卵泡囊肿可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尤多见于月经初潮不久或围绝经期女性,也有见于胎儿或绝经后7年的女性。
胎儿、新生儿囊状卵泡和卵泡囊肿的标准,前者定为卵泡直径0.5~1cm。
后者大于1cm。
1、肉眼形态卵巢表面光滑或囊肿处隆起,单发,偶可多发。
位于皮质内或其下方。
囊肿直径很少超过8cm。
囊壁薄,腔面光滑,灰白色或暗紫色,囊液水样或呈血性。
2、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
囊肿可自然吸收、消退。
个别病例因持续卵泡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
3、超声表现1)卵巢增大。
2)卵巢内出现圆形无回声区,壁极薄而光滑,常突出于卵巢表面,囊肿直径2.5~5cm。
3)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扫查其内无血流信号,在定期随诊探测中,可见囊肿无回声区自行缩小或消失。
4、治疗临床无症状者不需治疗。
如囊肿破裂、扭转引起急腹症可行卵巢囊肿切除或一侧附件切除。
二、黄体囊肿黄体囊肿(corpus luteum cyst)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妊娠女性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
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
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但仍保持囊腔内液体,其直径在2~3cm,称囊状白体。
卵巢囊肿分级标准一、卵巢囊肿的初步了解。
1.1 啥是卵巢囊肿。
简单来说,卵巢囊肿就是卵巢里长了个“包包”,里面可能是水、血或者其他的一些物质。
这就好比卵巢这个“小房子”里多了个不速之客。
1.2 为啥会有这玩意儿。
原因有不少呢!像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乱了套;生活压力大,心情总是糟糕透顶;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抽烟、喝酒,把身体的“生物钟”都给打乱了。
二、卵巢囊肿的分级情况。
2.1 一级囊肿:小打小闹型。
这种一般比较小,就像个小绿豆似的,通常没啥明显症状。
很多时候都是在做妇科检查或者B 超时偶然发现的。
只要定期复查,看看它有没有调皮捣蛋,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处理。
2.2 二级囊肿:有点麻烦型。
个头比一级的大一些,可能会让你感觉到肚子有点胀胀的,或者月经不太规律。
这时候就得重视起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比如查肿瘤标志物,看看是不是有变坏的倾向。
2.3 三级囊肿:让人头疼型。
个头大得比较明显啦,可能会压迫到周围的器官,像肠子、膀胱,引起尿频、尿急、便秘这些麻烦。
这就得认真治疗啦,可能需要手术把它拿掉,免得它在肚子里兴风作浪。
三、应对卵巢囊肿的办法。
3.1 早发现早治疗。
姐妹们一定要养成定期做妇科检查的好习惯,别等到肚子疼得受不了才想起去医院。
平时要是感觉身体有啥不对劲,比如肚子突然变大、月经不正常,别犹豫,赶紧找医生瞅瞅。
3.2 调整生活方式。
别总熬夜追剧、刷手机啦,早睡早起身体好。
压力大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找朋友聊聊天,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心情。
饮食也得注意,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那些油腻、辛辣的东西。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只要咱们早发现、早治疗,调整好生活方式,就能把它治得服服帖帖,让咱们的卵巢健健康康的!。
卵巢囊肿诊治指南卵巢囊肿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卵巢的良性肿瘤。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女性年龄,但生育年龄段的女性更容易患上。
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随着囊肿慢慢增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腹胀和腹痛等症状。
当这些症状比较严重时,女性患上卵巢囊肿的可能性更高,而且病变恶性罹患卵巢癌的机率及危害就更大。
卵巢囊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非肿瘤性卵巢囊肿是最常见的囊肿类型,也称为功能性囊肿。
这种囊肿通常发生在排卵周期的育龄妇女身上,单侧,壁薄,直径多<125px,罕见超过200px。
它可以暂行观察或口服避孕药,但通常会在三个月内自行消失。
肿瘤性卵巢囊肿则是指观察三个月后仍然存在的囊肿,它属于卵巢肿瘤,既有良性和恶性,囊性和实性之分。
在卵巢组织发生学基础上,它又分为四类: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及转移性肿瘤。
由于卵巢位于骨盆腔内,位置较深,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因此一旦确定是卵巢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良性囊性畸胎瘤等,虽大多为良性,但有转化为恶性的可能,因此均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称巧克力囊肿,是一种特殊的卵巢囊肿。
它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侵犯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而卵巢巧克力囊肿是指异位的子宫内膜长在卵巢内,形成大量黏稠的咖啡色液体,像巧克力一样。
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它可能会增生、浸润、转移和复发。
该疾病是25-45岁的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会变大,渐渐侵蚀正常组织,造成卵巢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根据其严重程度评估,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输卵管卵巢囊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卵巢囊肿,也不属于功能性或非功能性卵巢囊肿。
它位于卵巢和输卵管之间的系膜内,常伴有不孕或盆腔感染史。
它可能出现在双侧附件区,呈条形囊性包块,边界相对清晰,且活动受限。
然而,由于它常常与卵巢囊肿难以区分,因此暂时归为卵巢囊肿的一种。
卵巢囊肿蒂扭转鉴别诊断
一、概述
软巢囊肿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又被叫做右侧卵巢囊肿,右附件囊肿,让某同事觉得很多人都可能患有这种疾病。
患有卵巢囊肿的患者,一般有恶变的可能性,而且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20岁到50岁的人群,集中在妇女的身上。
软巢囊肿实际上是一种女性生殖器当中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患者经常会产生一些疑惑,比如卵巢囊肿蒂扭转鉴别诊断有哪些
二、步骤/方法:
1、卵巢囊肿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气滞血瘀型,寒湿淤滞型,气瘀化热型。
气滞血瘀型当然长囊肿患者一般会出现双侧或者单侧的肿块,而肿块小的患者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2、一些肿块比较大的患者则容易出现心悸,气喘,腰部酸痛,大便不畅,尿频尿急等症状。
气瘀化热型的软巢囊肿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发热,精神,郁闷,无力倦怠等等症状。
3、卵巢囊肿蒂扭转鉴别诊断一般是观察囊内是否有光点或者小光团回声,它的外形规则是不是很明显,边界是否清楚,同时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症状。
也可以通过超声来进行诊断。
超声可以根据其图形特点,部位等等来进行鉴别。
三、注意事项: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尽量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不吃一些
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要保持心态的平和,积极应对治疗,配合整治,不要过度担忧。
卵巢囊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规范卵巢囊肿的诊治流程,提高诊治水平,中国专家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卵巢囊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卵巢囊肿诊治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决策依据,以期达到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文也强调了对卵巢囊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呼吁广大女性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卵巢囊肿,以保障女性生殖健康。
二、诊断方法卵巢囊肿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病史采集:询问患者月经史、生育史、既往病史以及家族史,特别关注是否有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病史。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以评估囊肿的大小、位置、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
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囊肿的首选方法,可确定囊肿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复杂或超声无法明确诊断的囊肿,MRI 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和组织特征。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特殊情况下,如怀疑囊肿恶性变或需要评估腹腔内其他器官情况时,CT可作为补充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CA19-9等,有助于评估囊肿的良恶性。
但需注意,肿瘤标志物并非特异性指标,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激素测定:如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有助于了解卵巢功能状态。
在诊断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项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对于疑似恶性的卵巢囊肿,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注意与其他盆腔肿物进行鉴别,如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等。
三、治疗方法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
卵巢囊肿要做哪些检查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卵巢发生的一种异常囊肿,往往没有症状,但在一些情况下会引起不适或并发症。
为了确定卵巢囊肿的性质和影响,医生在诊断时通常会进行多种检查。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卵巢囊肿检查方法。
临床症状与体格检查卵巢囊肿的症状往往不明显,有时可能出现下腹痛、月经不调、反复腹胀、尿频或其他不适。
在体格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检查盆腔的异常肿块,并观察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症状。
血液检查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之一,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
卵巢囊肿常常不影响血常规结果,但一些并发症如感染或扭转等情况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增高。
2.生化指标: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可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等情况,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3.其他特殊指标:根据病情需要,可能还需要进行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等特殊指标的检查,以评估卵巢囊肿的性质。
影像学检查1.B超检查:超声波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卵巢囊肿检查方法,它可以快速、无创地观察卵巢囊肿的大小、形状、数量、囊壁和囊内情况。
此外,B超还可以辅助判断囊肿的性质,如良恶性、是否为功能性囊肿等。
2.CT扫描:对于一些复杂的囊肿,特别是巧克力囊肿和畸胎瘤等,可能需要进行CT扫描。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确定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对于某些肿瘤的定位和评估有重要价值,但相对来说成本较高。
组织学检查1.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于怀疑为恶性肿瘤的卵巢囊肿,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性质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该检查通过从囊肿内抽取组织样本,送往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对于大多数肿块直径小于5厘米的无症状卵巢囊肿,可以选择观察。
•对于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持续增大、有相关症状或怀疑恶性肿瘤的情况,应积极进行相应的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确诊卵巢囊肿的性质,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卵巢畸胎瘤:多为良性卵巢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均可无症状,若发生扭转可有突发下腹痛等急腹症表现,病程较长,查体单侧多见,光滑,活动,囊性,多无腹水,肿瘤标记物多不升高。
本患者无自觉症状,9个月前B超提示左卵巢畸胎瘤5.3*2.9cm,妇科查体:左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目前考虑此诊断可能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1、卵巢巧克力囊肿: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年轻育龄女性,多有继发痛经进行性加重,B超可见卵巢无回声内见致密光点,血CA125水平明显升高可协助诊断。
本例患者无痛经表现,但血CA125 49.61U/ml略增高,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5.8*4.2cm、2.3*1.8cm—巧囊可能,该诊断可能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此诊断。
2、卵巢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均可无症状,若发生扭转可有突发下腹痛等急腹症表现,病程较长,查体单侧多见,光滑,活动,囊性,多无腹水,肿瘤标记物多不升高。
本患者无自觉症状,,妇科查体: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巧囊可能,目前考虑此诊断不能除外,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3、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既往2次宫腔镜检查,术中均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并经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易复发,本次入院B超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厚12cm,故子宫内膜不均质回声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性大,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4、盆腔炎性包块:多有腹痛、发热等盆腔炎症病史,查体:盆腔包块边界不清,有压痛,活动差,可有血象升高。
该患无盆腔炎病史,妇科查体:宫颈光滑,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可,无压痛,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左附件区未及异常,血象正常,B超提示右卵巢囊肿5.8*4.2cm、2.3*1.8cm—巧囊可能,故该诊断可能性不大,据术中情况进一步除外。
4、卵巢恶性肿瘤:根据不同类型可于各年龄发病,早期无症状,可在妇科查体时发现。
主要症状有腹胀、腹部包块及腹水。
晚期可表现为消瘦、重度贫血等恶液质表现。
查体可及盆腔肿物,多为双侧,实性或囊实性,表面不平,活动差,常伴腹水。
可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B超、肿瘤标记物可有提示意义。
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本例患者无腹胀等不适主诉,妇科查体:右附件区可及一直径约6*5*5cm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可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右卵巢巧囊,无腹水,本病可能性小,需依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除外此诊断。
四、诊疗计划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2、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积极术前准备。
3、汇报上级医师。
1、子宫肌瘤:多发于育龄妇女,多无症状可于查体时发现,可有月经改变,生长较快时可肌瘤玻璃样变性及红色变性,出现下腹坠痛及尿频等压迫症状,B超可见低回声结节。
本患者发现子宫肌瘤22个月,有腰部酸痛症状及白带增多。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形状不规则,于子宫体前壁突起一结节10*9*8cm,质硬,边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
(2010.1.13北大一院)妇科B超“子宫右前壁外突约10cm大小欠均质回声团,血流信较号丰富RI0.44,子宫内膜厚1.1cm,提示:子宫肌瘤。
”此诊断可能性大,该肌瘤生长较快,B超提示血流丰富,肌瘤回声欠均质,有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或红色变性可能,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2、子宫腺肌症:多发于育龄期经产妇,约半数患者可合并子宫肌瘤。
多表现为继发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或月经过多。
妇科检查子宫多均匀性增大,质较硬,多不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B超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增厚,一般后壁更明显,与周围无明显界限,血CA125水平可升高。
本患者无痛经及月经过多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形状不规则,于子宫体前壁突起一结节10*9*8cm,质硬,边界清,表面光滑,无压痛,妇科B超提示:子宫肌瘤,故此诊断可能性不大。
需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
3、子宫肉瘤:较少见,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易早期血行转移,可有异常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下腹坠痛等不适,妇科检查比子宫肌瘤质软,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B超可测定子宫及肿物血流信号丰富协助诊断。
本患者为育龄39岁女性,无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白带异常,妇科查体及超声检查支持子宫肌瘤,故子宫肉瘤可能性小;但该患肌瘤生长较快,B超提示血流丰富,肌瘤回声欠均质,不能完全除外子宫肉瘤,可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除外。
1、异位妊娠:多为输卵管妊娠,患者多有停经史,可有阴道出血及下腹痛,B超宫内无胎囊。
本例患者IVF-ET移植术后30天,阴道流咖啡色液9天,有血HCG明显升高7121mIU/ml,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5.0*2.3cm,低回声内可探及妊娠囊3.5*1.5*1.4cm,内探及胎芽0.5cm,见心管搏动,提示左附件区包块—宫外孕活胎,相当于6周2天,宫内未见胎囊,考虑此诊断可能大,可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此诊断。
2、先兆流产:患者多表现为停经后腹痛及阴道出血,查体宫口松有时可见妊娠组织堵塞,子宫增大,软,尿HCG(+),B超检查宫内可见胎囊,本例患者阴道无组织物排出,无腹痛,宫内未见胎囊,宫外探及低回声包块—提示宫外孕活胎,相当于6周2天,但患者胚胎移植3个,B超子宫内膜厚1.5cm,故不能除外宫外孕合并宫内孕先兆流产可能。
3、黄体破裂:患者可表现为月经中后期性生活后腹痛,B超可及附件区增大无回声,盆腔积液,血HCG (-),本例患者血HCG 升高为7121 mIU/ml,无盆腔积液,B超宫内未见胎囊,宫外探及低回声包块,提示宫外孕,活胎,故目前支持证据不充分,考虑此诊断可基本除外。
1、宫颈上皮内瘤变:可见于各年龄女性,初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发现,重者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以接触性出血较为多见,如同房后出血,可有下腹坠痛,阴道排液等,查体宫颈糜烂,TCT具有提示意义,阴道镜活检、宫颈锥切可明确诊断,宫颈内瘤样病变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一部分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本患者阴道镜提示宫颈6、12点湿疣伴CINⅠ-Ⅱ级,12点伴累及腺体,2点湿疣伴CINⅠ级,免疫组化HPV(+),瘤样病变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一部分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待术中所见,冰冻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2、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可有多个性伴侣,早婚早育及多产史,初期可无明显症状,后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阴道排液等,晚期可有腹胀、腹痛,尿频,消瘦、乏力等恶性液质表现。
查体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质硬,部分可呈菜花状,触血,TCT具有提示意义,宫颈活检明确诊断。
本患者无同房后出血,活检提示CINⅠ-Ⅱ级,根据病史以及阴道镜结果显示暂无发展为宫颈癌,由于阴道镜取材局限的问题,不能排除某些病灶已经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待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3、宫颈炎:可见于各年龄女性,初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发现,重者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以接触性出血较为多见,如同房后出血。
查体为宫颈糜烂,TCT阴道镜检查提示宫颈炎,抗炎治疗可好转。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宫颈癌也部分并发宫颈炎,本患者活检提示CINⅠ-Ⅱ级,待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1、子宫腺肌症:多发于育龄期经产妇,约半数患者可合并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
多表现为继发痛经伴进行性加重或月经过多。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较硬,B超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增厚,一般后壁更明显,血CA125水平可升高,MRI可协助诊断。
本患者痛经进行性加重9年,痛经严重,需口服止痛药止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查体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活动,质中,无压痛,B超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体大小10.7×9.3×8.4cm,子宫前后壁增厚,回声不均,后壁明显,CA125 427.8U/mL CA153 29.28故考虑子宫腺肌症诊断明确,需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
2、子宫肌瘤: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多无症状可于查体时发现,有的可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或伴白带增多、腹痛下坠等,妇检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质坚硬。
B超可提供诊断依据。
本患者痛经进行性加重9年,查体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质硬,界清,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常同时存在,考虑子宫肌瘤诊断不除外,需依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3、子宫肉瘤:较少见,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可有异常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下腹坠痛等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位于粘膜下、肌层、及浆膜下,比子宫肌瘤质软,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B超测定子宫及肿物血流信号RI小于0.42可协助诊断,本患者痛经进行性9年,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阴道排液,无消瘦,查体子宫增大如孕4月大小,质硬,界清,无压痛,可活动,B超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症,,故考虑子宫肉瘤诊断可能性小,需待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二、初步诊断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切口)2、剖宫产史三、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患者有剖宫产术史,切口处有一质硬包块,活动不好,有压痛,会有月经时周期性胀痛,故目前考虑本诊断可能大,明确需术后病理。
2、脂肪瘤:本病大多无明显症状,仅查体时发现皮下结节,质软,分叶状,活动,无压痛。
本患者此结节会有周期性痛,查体见质硬,活动不好,有压痛,故考虑本诊断可能不大,明确需病理。
3,纤维瘤:本病大多无明显症状,仅查体时发现皮下结节,质硬,界清,活动,无压痛。
本患者此结节会有周期性痛,查体见质硬,活动不好,有压痛,故考虑本诊断可能不大,明确需病理。
1、剖宫产切口处妊娠: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 LMP2008-06-23, 停经37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停经38天出现阴道多量出血,多于月经量,两次出血均无腹痛,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患者患病前后均无腹痛,腹胀感,无肛门坠胀感,B超示:剖宫产切口处妊娠囊内可见胎芽,长径1.6cm,胎心搏动可见,示宫内孕相当于8周,胎囊位于宫腔,至宫颈管内,切口妊娠可疑。
血HCG207090 mIU /ml。
因此考虑剖宫产切口妊娠可能性大,待术中以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2、宫颈妊娠: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30, LMP2008-06-23, 停经37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停经38天出现阴道较多量出血,多于月经量,出血时无腹痛,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患者患病前后无腹痛,腹胀感,妇科查体示宫颈口松,似有组织物;B超示:宫内孕相当于8周,切口妊娠可疑,血HCG 207090mIU/ml,宫颈妊娠和剖宫产切口妊娠位置接近,症状接近,患者有阴道无痛流血病史,宫颈口松,因此考虑宫颈妊娠可能,待术中以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