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该怎么煎
- 格式:pdf
- 大小:94.16 KB
- 文档页数:2
三个步骤教你正确煎煮中药中药煎煮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方法错误不仅会影响到药效,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今天,想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在自行煎煮中药时不得不注意的几点,那么如何正确煎煮中药呢?快来一起了解了解吧。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正确的熬中药能够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如果熬错一步,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了,严重的话还会严重的损失中药药效,最后导致疗效减小。
那么中药该如何熬呢?1、容器的选择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预处理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min,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3、煎煮煎煮用水: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使用有污染的自来水就行了,千万不要反复用煮过的水或者隔夜水熬中药。
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 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
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
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煎煮次数:一般情况下熬两到三次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够熬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中药熬多少时间合适,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 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 10分钟投入锅内。
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砂锅,将中药倒入砂锅里,倒入饮用水泡药,水位淹没手指,泡30-60分钟。
2. 放煤气灶上熬第一遍,大火,熬沸腾后及时取下盖子,翻动均匀盖上盖子,改最小火再煮30分钟,中间再翻动2-3次。
3. 30分钟后倒出第一遍药汤,熬出来的药汤大概200毫升左右。
4. 第二遍熬药,加入第一次一半的水量,翻动均匀,泡5-10分钟。
大火,熬沸腾,翻动均匀盖盖子,转小火25分钟左右,中间翻动2-3次。
5. 倒出第2遍汤药和第1遍融合在一起,两遍药汤混合后大概400毫升,倒出200毫升左右饮用,剩下一半的放冰箱。
6. 第三遍药汤,加入满凉水,放煤气灶上煮沸腾,中间不要离开人防止溢出。
开锅关火凉凉40-50°,泡脚30分钟左右倒掉。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不正确的煎药方法会影响煎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1. 配方选择:选择合适的药方,并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药量。
2. 材料准备:将中药材按比例配好,必要时清洗干净。
3. 清水浸泡: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或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20-30分钟,让中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煎煮:将煎药锅置于火上,加入清水,火力调至小火,煎药时间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配方而定。
5. 过滤取汁:煎药时间到后,将中药渣过滤出来,取得药汁。
6. 调整剂量:药汁可能过于浓缩,需要根据配方调整剂量,最后将药汁喝下即可。
7. 清洗煎药锅:清洗煎药锅,准备下一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煎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配方,不要随意更改用药量和比例。
同时,煎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力和煎药时间,避免煎药过度或不足。
最后,中药煎药后的药渣可以用来制作中药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 1 -。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服用方式,它通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饮用,以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这种服用方式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而,中药煎服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中药煎服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煎药器具:中药材煎煮需要选择合适的锅具,一般推荐使用铁锅或砂锅,不建议使用不锈钢、铝制或陶瓷锅。
锅具选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材质不易溅沫,导热性好,底部均匀加热,不易破损。
2.中药配方准备:根据医生开方的中药处方,准备好各类中药材,将其按照比例混合。
3.清洗中药材:将每一味中药材用清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
可以带皮的可以不去皮,不带的要去皮。
注意不要有破损变质的材料。
4.泡制中药材:倒入适量清水,加入泡洗干净的中药材。
先大火烧沸,然后转小火慢煎,一般大约煎煮20-30分钟左右。
若中药处方中有特殊煎煮要求,比如加入酒类或者其他辅料,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操作。
5.滗去药渣:煎制完毕后,将药液倒入滗网中,去掉杂质和药渣。
6.饮用中药汤剂:将中药汤剂倒入杯中,温热时饮用。
二、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指示:中药煎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根据医生开方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准确服用。
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服用时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2.煎药时间:中药煎制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丧失,过短则可能无法充分提取药性。
3.药材煎煮次数:中药煎煮一般可重复2-3次,第1次为主剂量,第2、3次为副剂量。
第一次的药汤最浓,适宜分为两次服用。
第二次的药汤次浓,适宜分为两次服用。
第三次的药汤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直接服用完毕。
4.常规保鲜:煎制好的中药汤剂最好当天服用完,不要放置过久。
如需分次服用,可以将剩余的中药汤剂分装冰冻保存,不要反复冷冻。
5.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中药煎服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生姜、大蒜等,以免影响中药的疗效。
6步煎(熬)中药的方式中药治疗要选对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多加留意,其中,煎药是影响中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煎得不好,药性就过了,因此,掌握科学的煎药方法是关键。
一、煎中药的器具选择熬中药时选择合适的器具熬中药的器具一般用瓦罐、砂锅最好,也可以用搪瓷、不锈钢器具,但一定不能用铝器、铜器、铁器,因为金属在高温下易与药物产生反应,不但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中间产生的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步骤及方法2.1 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浸满药物,浸泡半小时或一个小时。
冬天用二十至三十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熬药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
2.2 洗药:有些人买回中药有洗的习惯。
但用水先洗可使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流失,也可使粉末类药材流失,如龙骨、牡蛎、滑石粉、桃仁等;或可致局部药材辅料流失。
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添加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是易溶于水的,若先用水洗,也会导致局部辅料损失。
如土大,煎好倒出药汤,澄清一会,杂质就积淀了。
2.3 加热: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宜改为小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火的大小,继续用大火熬五分钟左右。
2.4 熬药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
一般来讲,开始时以沸腾计时需三十分钟,一般药物第一煎 20- 30 分钟,第二煎 15- 25 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 40- 60 分钟,第二煎 30 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 6- 15 分钟,第二煎 5- 10 分钟。
2.5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 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 1/4- 1/2,即 50- 150ml。
2.6 中药煎药次数一般是 2- 3 次。
一剂药煎 3 次,最少应 2 次。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中药煎药方法
煎药是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它经常用于将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煎药的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药效的有效提取和保持。
下面是煎药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原料:首先要准备好需要煎药的草药,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准备好指定的草药种类和数量。
2. 清洗处理:对草药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处理,去除杂质和污物,使其干净整洁。
3. 加水煎煮:根据药材的具体要求,将其放入适量的清水中,进行煎煮。
一般来说,草药的煎煮时间和火候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认真掌握。
4. 过滤取药:药煎煮完成后,需要对药液进行过滤,以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只留下纯净的药液。
5. 包装保存:最后将煎煮好的药液进行包装保存,等待服用。
需要说明的是,煎药的具体操作和细节会因药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在煎药时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或药剂师,遵循其指导进行操作。
中药煎煮的几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不同的中药材需要不同的煎煮方法
来提取有效成分。
这里介绍几种中药煎煮的常用方法。
一、水煎法
水煎法是中药煎煮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将中药材和适量的水一同加入
药锅中,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
水煎法适用于煎煮根茎类、动物
性药材和一些生果实的中药。
二、蒸煮法
蒸煮法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难以溶解的中药。
将中药材放入器皿中,在蒸锅内用文火慢慢蒸煮,直到中药材软化。
蒸煮后再用水或者酒提
取有效成分。
三、浸泡法
浸泡法适用于一些质地柔软易溶解的中药材,如花草类药材。
将中药
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或者酒,浸泡适当时间即可提取有效
成分。
当然,浸泡的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而定。
四、焙炒法
焙炒法是将一些药材放入油锅里炸过,炒干炒燥,将药材中的水分除去,便于后续制剂的保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用的药材不建议
采用这种煎煮方法。
五、以药代饮法
以药代饮法是指将中药材放进煮沸的水中煮沸后,代替茶水,这种饮
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这种方法适合的药材较少,
一些有毒的药材不建议采用,以免误伤身体健康。
总之,对于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选择不同的煎煮方法来提取有效成分,同时根据功效选择不同的饮用方式。
如此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煎煮中药攻略(简洁、清晰、实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廖华君医师
要点步骤:
1.最好使用砂锅。
2.把药物放入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入清水,倒多少水呢?用手把药物压下,水需要高出药大约2厘米。
3.浸泡药物15-30分钟。
4.先用大火将砂锅里的水煮沸,然后调成小火,调小火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时间,调小火后再煲20-30分钟即可。
5.药煲好后,立即倒出药液(大约1碗药液比较合适),这种药液属于头煎,药味比较重,药效比较好。
6.然后,接着返煲。
7.倒1碗半清水至药渣中,先大火将砂锅里的水煮沸,然后调成小火,调小火的那一刻开始计算时间,调小火后再煲20-30分钟即可。
8.药煲好后,立即倒出药液(大约1碗药液比较合适),这种药液属于尾煎,药味比较淡,药效相对没头煎好。
9.将头煎的药液与尾煎的药液合并在一起,搅匀后,再分成2碗。
10.上午服1碗,下午服1碗。
建议饭后1.5小时服用比较好。
另外注意:
a:煎药新手一开始可能最头疼的就是到底应该放多少水,这个不用愁,建议按照上面的水量放,如果煎药的过程中,发现水不够,需要加水,建议加入100℃的开水比较好。
煎完1包,后面就会有经验了。
b:如果有药物标明要“先煎”,则需要先煮该药物30分钟;如果有药物标明要“后下”,则需要在头煎的最后5分钟把该药物放下去。
尾煎不存在“先煎”“后下”的说法,正常即可。
中草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
领域。
然而,中药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在煎煮方面。
下面介绍一些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水煎法
1.将药材放在煎药器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煎药器投入水中,开大火煮沸,待水沸后调小火,缓慢煎煮20分钟左右。
2.喝药时应先将药渣滤去,将药汁分数次饮用,一般常用的是纱布滤器。
二、浸渍法
1.将药材放在瓷罐中,加入足量白酒,浸泡1-2个星期。
2.浸泡后,将药酒放在阳光下晒干,取药酒饮用。
三、炮制法
1.将药材炒至变色,去除杂质、冷却后研末。
2.加水或酒搅拌均匀,然后再过滤,取汤液饮用。
四、微波炉煎煮法
1.将药材和水放入微波炉,按煮饭模式煮10分钟左右。
2.取出时注意防止烫伤,用纱布滤去药渣,分数次饮用。
以上是常见的中草药煎煮方法,使用时需要根据各种药材的特点和功效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材的煮制时间、温度等因素,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取药物成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