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服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55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中药是我国特有的药物,煎剂是中药最基本的制剂形式之一。
正确的煎煮方法不仅能够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下面介绍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
1.选材: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材。
同时,应注意材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2.配方: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好中药,要按照比例配好,不可随意改动。
3.浸泡: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以上,让中药材充分吸水。
4.煮制:将锅置于火上,先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煮,煮至汤色变为深黄色或棕色,一般煮30-60分钟,至少也要煮20分钟。
5.滤取:将煎好的中药汁过滤掉渣,以便服用。
6.加味:如果需要,可以根据病情加入蜜糖或者其他药物。
7.贮藏:煮好的中药剂应尽快服用,如需贮藏,应放入冰箱保鲜,不要超过24小时。
总之,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中药疗效的关键所在,应按照严格的程序操作,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在服用中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剂量进行,不可随意加减。
- 1 -。
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煎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必须了解中药的煎服方法。
1.煎药方法(1)煎药器具:以砂锅、搪瓷皿为好,忌用铁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煎药用水量:根据药物体积而定,一般以水浸过药面为度。
(3)注意事项: ①煎药之前,将药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物充分湿润,以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②一般药物均可同煎,煮沸后即改为文火,再煎15-30分钟。
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易挥发成分的丢失。
煎1次倒出药液再同样方法煎1次(时间稍短)把2次的药液混合分2-3次服用。
③有些药物煎法特殊(处方必须注明),现介绍如下:先煎:贝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应先煎10-2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如龟板、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
后下: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5—10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或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与群药同煎。
如滑石、旋复花等。
另煎;某些贵重药,需要另煎。
如人参、羚羊角等。
烊化:胶质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单独加温烊化,再加入去渣之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拌搅,使之溶化,以免同煎时粘锅煮焦,影响药效。
冲服:粉剂或贵重药物,以冲服为宜。
如牛黄、麝香、三七粉、川贝粉等。
2.服药方法(1)服药次数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遵医嘱。
(2)服药时间饭前约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服药温度以温服为宜。
但热证者可冷服;寒证者可热服。
中药煎服方法的临床经验一、概述中药煎服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其煎服方法直接影响到中药疗效的发挥。
本文将就中药煎服方法的临床经验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煎药器具、浸泡药材、煎煮用水、火候掌握、煎煮次数、药液储存、服药时间以及特殊处理等方面。
二、煎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为佳,因其材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效。
避免使用铁锅、铜锅等金属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三、浸泡药材在煎煮中药前,应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以便药效更好地析出。
浸泡用水宜用冷水,不宜使用热水。
对于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四、煎煮用水煎煮用水以清洁的自来水或井水为宜,避免使用受过污染的水。
水量要适中,一般以漫过药材2-3cm为宜。
对于一些质地轻盈的药材,可适当减少水量。
五、火候掌握煎煮中药时,火候掌握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中药的煎煮需要先用武火(大火)煎沸,再用文火(小火)慢煎。
武火可使药材迅速受热,有助于药效析出;文火则可使药效充分溶解于水中,保证药液的浓度。
六、煎煮次数中药的煎煮次数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病情需要而定。
一般而言,药材可煎煮2-3次,直至药液变淡。
对于一些贵重药材或者有效成分不易析出的药材,可适当增加煎煮次数。
七、药液储存煎好的药液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药液最好在24小时内服用完毕,以免变质。
若需要长期保存,可将其浓缩后冷藏或冷冻。
八、服药时间中药的服药时间一般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而定。
一般来说,中药宜在饭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
但有些药物对胃有刺激性或有特殊要求,需遵医嘱在饭后服用。
另外,注意避免空腹服药,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九、特殊处理某些中药需要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包煎等。
先煎是指将某些硬质或难以溶解的药材单独煎煮一段时间后再与其他药材合煎;后下是指将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在其它药材快煎好时下锅短时间煎煮;包煎是指将某些茸毛或易于糊锅的药材装入纱布袋中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1. 准备阶段1.1 选择药材首先,你得选对中药材,这就像找对象一样重要。
买药材的时候,别光看价格,看质量也很关键。
选那些干燥、无霉斑的药材。
就像买苹果一样,红彤彤的最好。
还有,如果你去药店,问问药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他们可是有经验的“药界达人”,给他们点面子,听听他们的声音,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2 准备器具接下来,你需要准备一套煎药的器具。
这个可别马虎了。
一般来说,煎药最好用砂锅,不要用铁锅、铝锅哦,因为它们会影响药效。
砂锅可以均匀受热,药材也能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还有,别忘了准备清水,水量要充足,最好是凉白开,不要用自来水,里面有些成分对药材不太友好。
2. 煎药步骤2.1 浸泡药材首先,把药材放进锅里,加入清水,水量要比药材多一些,大约12倍的量。
接着,放在一旁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让药材“醒醒神”,充分吸水。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药材的“洗脸”时间,舒服舒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2 煎药过程浸泡好后,把锅放到火上,用中小火开始煎药。
要慢慢煮,这样药效才会慢慢释放出来。
煮的过程中,锅里的水会蒸发,记得要不断加水,保持水量。
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到一个小时,看药材的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觉得煎药的过程有点像煮粥,那也不妨,心态放轻松,耐心点。
2.3 过滤药液煎好后,把锅从火上拿下来,静置几分钟,让药渣和药液分开。
然后,用滤网或纱布把药液过滤到另一个容器里。
药渣也别急着扔掉,可能还会有剩余的药效呢。
如果药液太浓,可以适当加水,调节一下浓度,保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
3. 注意事项3.1 药材的保存药材的保存也得当心。
保存时,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最好用密封袋装好,防止受潮和虫蛀。
别以为药材放在桌子上就可以,它们可不能随便放的,要给它们一个“舒适的家”。
3.2 煎药的时间煎药的时间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
时间短了,药效不全;时间长了,可能还会让药液变苦。
健康域用药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范围广、吸收快、疗效高等特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接受。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1.煎煮容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煎煮设备对药液的煎煮效果影响很大,避免使用铜、铁、铝、锡等金属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化学性质非常不稳定,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使药液变色或产生异味,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降低或消失。
煎煮中药首选砂锅,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有受热均匀、兼具保温、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也可选用白色搪瓷器或不锈钢锅作为煎煮容器。
2.煎煮用水选择和水量控制煎煮中药可以选用井水、泉水、蒸馏水及矿泉水等。
原则上,第一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5厘米,第二汤剂加水量应大于药面2~3厘米。
对于质地相对松散、易挥发的药物,水不应超过药物最表面2厘米。
质地较硬的药物需水量较多,一般控制在3~6厘米为佳。
滋补调理药物需要长时间熬制,应多加水,一般口服中药,成人每次煎药在150~200毫升,儿童100毫升左右,儿童服药困难,可分几次服用。
3.药材浸泡很多中药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所以煎煮时基本需要先浸泡,才能恢复中药原有的细胞壁和细胞管,保证疗效。
浸泡还可以增加药物溶出浓度,在加热过程中促进有效成分快速溶解,从而保证中药煎煮的功效。
一般用冷水浸泡中药材,浸泡时间多为30分钟。
如果药材是植物根、茎、果实、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如果药材是花、叶等,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如是先煎或后下的药材,则无需浸泡。
4.煎煮时间应控制好中药的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不足会影响药效,但也不是煎煮时间越久越好。
中药汤剂通常每剂要煮两次,从沸腾的时候开始计时,一般第一次煎20~25分钟,第二次煎10~20分钟。
如果药物质地坚实,则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40分钟左右。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普及用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1—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
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2—中药的服药方法宜饭前服用类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3—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1.一次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煎20-30分钟,将药液倒入杯中,待凉后温煎服用。
在煎药过程中要不断翻动,以防止药材粘锅。
2.分次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将药液滗入另一个容器中,再用同样的方法加水煎一次。
重复3-4次后将所有药液混合起来,待凉后分次温煎服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尤其适用于粗纤维的中药材。
3.加药煎服法:在一次或分次煎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加入一些清热、理气或安神的中药材,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加药的方法是在原有的药材煎药过程中加入所需的其他药材。
4.保温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将药液倒入保温桶中,放入热水中保温2-3小时。
这样可以使药液更加浓缩,提高药效,并且药液在服用时仍然保持良好的温度。
5.浸泡煎服法:将中药材加水泡浸30分钟,然后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待凉后温煎服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较硬的中药材,如石榴皮、艾叶等。
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选用优质的中药材,尽量避免使用过期、虫蛀或霉变的中药材。
2.在煎药过程中要不断翻动药材,以避免煎糊。
3.煎药的火候应适中,过热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过低则无法达到功效。
4.服用前注意药物的质量是否正常,如有异味或异常,应及时停止服用。
5.量取药液时要使用无菌容器,并避免污染。
6.服用中药时最好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7.针对个人体质和病情,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的中药剂量和煎服方法。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适宜,禁止使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为宜,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
一般药物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芳香药物不适合久煎,煮沸后再煎15分钟;滋补类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35分钟;感冒药一般在沸后再煎5~10分钟;此外附子、生半夏、川乌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煎药时要搅拌几次,以免糊锅。
每剂中药一般煎2次。
第2煎中药可以用热水,煮沸后时间比第一次略短。
四、特殊药物煎法:1、先煎:将该药煮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
2、后下:在一般药物煎至预定时间时,再加入煎5分钟左右即可。
3、包煎:将该药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煎煮。
4、冲服:用煎好的药汁冲或者另外用热开水搅拌溶解。
5、烊化: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或加入煎好的药汁中溶化后服用。
6、另煎:单独煎煮取汁后倒入药液中服用。
中药服药时间:一般药物宜在饭前1个小时服用。
驱虫药在晨起空腹时服;安神药在睡前服;截疟药宜在发病前2个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
中药服药次数:一般是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病性危重的,可1次顿服;咽喉病多采用噙化;呕吐的患者可取少量频服。
根据病情也可煎汤代替茶饮。
中药服用剂量:一般每次以服用150~200毫升为宜。
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稍多些;儿童和危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
中药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多用温服。
解表药宜热服,并温覆或喝热粥以助汗出。
热证服寒药,宜凉服。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一般服药呕吐的患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凉服,少量频服的方法。
、中药服药禁忌: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
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发物类、酸涩类食物。
煎服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煎中药的器皿首选是陶罐或者是瓦罐、砂锅,在没有这些器皿的情况下可退而求其次选用不锈钢锅,但千万不要用铁锅、铝锅或铜锅。
因为中草药中含有的鞣酸使其遇上铁铝或其他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鞣酸铁、鞣酸铝或者其他鞣酸盐。
为防止中草药中有泥沙或灰尘可用水迅速漂洗一次,但不要长时间浸洗以避免中药有效成分的流失。
煎煮前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煎药一般用自来水或纯净水,自来水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把漂白粉一类的物质挥发掉,水温以常温为宜而不要用沸水。
煎煮时加入的水量应适宜,水量过多则会延长煎煮时间而水量过少则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煎煮前加水至液面浸过药材2-3厘米,普通中药先用武火煮开再改文火煎煮20-25分钟左右,第二煎煮开后再煎10分钟左右即可。
煎煮解表药的头煎武火烧开后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时间不可过长以免造成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第二煎煮开后10分钟即可。
煎煮补益药在第一煎煮开后需再煎30-40分钟,第二煎可在煮开后继续煎25分钟左右,煎煮过程中注意锅底不能烧糊。
有些中药在煎煮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第一类先煎药物是对于难溶药物或者有毒药物一般需先煮开后再用文火煎30-60分钟以增加溶解或降低毒性,然后再与浸泡后的其他药物煎煮。
第二类后下药物是对于不适合久煎的药物在中药快煎好的时候放进去煎3-5分钟就够了。
第三类另煎药物是对于名贵药材不和其他药材一起煎煮,应单独煎汤再将两种煎液混合在一起服用。
第四类冲服药物是一些液体药物、水溶性好的药物或者散剂放在汤药里溶解后服用。
第五类烊化药物是指固体药物加水加热慢慢融化,调匀在煎好的药汤里一起服用。
药汤煎煮好后应趁热过滤倒出而不宜久置锅中并且药渣一般需倒掉,对于通络止痛或活血化瘀的药物可将剩余的药渣熬水后泡手泡脚但注意水温要控持在四十摄氏度以下。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中药煎服方法范文中药煎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方法,它利用水、酒等溶剂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
中药煎服方法的正确掌握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煎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煎服的常用方法1.煮法:将适量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直至煎出药液,通常为原药的2-3倍,即可服用。
有需求的话,煎煮可以多次,直到木滓。
2.煮煎法: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大火煮沸10-15分钟,然后再改用小火慢煎30-40分钟,最后加入适量的水回收,得到药液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煎煮的中药材。
3.直接煎煮法:将适量的中药材与水一起煮沸,不用慢煎。
这种方法适用于部分药材炮制后,溶解能力增强。
二、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中药煎服过程中,要选择具备质量保证的中药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煎制过程中,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掌握,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煎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药效。
3.煎制药液要充分沉淀,避免带入木渣和杂质,避免对肠胃产生伤害。
4.煎制中药时,要盖紧锅盖,避免药性散失。
5.在煎药过程中,要时常观察水量,及时补充,以避免水煮干。
6.煎制好的中药液要及时服用,避免长时间放置,以免发生变质。
7.煎服中药要遵循医嘱,按照剂量和频次进行服用,不可自行增减用药量。
8.煎服中药时,应避免与食物同时进食,以免影响药效。
9.煎服中药期间应禁止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利于药效的吸收。
中药煎服方法的正确掌握对于中药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煎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需要遵循,这样才能确保中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
同时,在服用中药期间,我们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增强身体对中药的吸收和调理作用。
相信通过科学的中药煎服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中药的疗效。
中药的煎服法中药汤剂煎服方法是否正确,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药物在煎煮时,应注意器皿,火量,火候,方法及服药时间等条件。
1、器皿:选用沙锅、陶器、瓦罐等,最好不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反映,影响疗效。
2、用水量:放水量以浸过全部中药并高出2-3厘米为宜,煎后剩药液一茶杯(约300毫升左右)3、火候:煎解表药宜用急火或叫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用文火久煎,水开后再煎40--60分钟左右。
文火特点: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
武火特点:火势急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
4、煎法:一般中药煎前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煎。
本着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剂药可煎二至三遍,然后把药汁倒在一起分二至三次服用。
此外有些中药则需要特殊方法来煎。
1)先煎:矿石、贝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生石膏、、磁石、龟板宜打碎先煎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2)后下:含挥发油的芳香药,如沉香、藿香、薄荷、砂仁、白豆蔻等药可于其它药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止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滑石、旋复花、辛夷等先用纱布将药包好后在煎。
4)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虫草需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5)烊化:含胶质、粘性大,易溶易粘锅或煎焦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要单独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服用。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物要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每次服量要小,宜频服,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宜冷服。
用温热治疗寒证宜热服。
内服丸、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
张志远关于中药煎服方法的临床经验:张志远在中药煎服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认为,在煎煮中药时,应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2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时间可根据药材的质地和药效进行调整。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煎煮的药材,如附子、乌头等,应该先煎煮30分钟至1小时,再加入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此外,张志远还强调了煎药器具的选择和火候的掌握,建议使用瓦罐或砂锅,避免使用铁锅和铝锅等金属器具。
在火候方面,应该先用武火,待水沸腾后用文火,以免影响药效。
此外,张志远还提出了一些中药煎服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症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煎药方法和时间。
其次,在煎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药材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最后,在服药时应该注意药量的掌握和服药时间的选择,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服药时间,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身体的健康。
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下面是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1. 准备煎药器具:包括煎药锅、药材袋、火源、辅助工具等。
煎药锅一般选择不锈钢锅或陶瓷锅,要与药材量相匹配,避免因锅太小导致溢煎。
2. 准备煎药材:根据医生的处方或药方,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
药材根据煎药的要求可以选择切片、研粉、研磨等方式。
3. 清洗煎药材:将中药材放入漏网下,用清水将杂质冲洗掉,并沥干。
4. 加水煮药:根据药方的要求,将清洗好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通常是8-10倍的比例(药材与水的比例)。
5. 开火煎煮:将煎药锅放在火源上,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
中药材煎药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
6. 注视煎煮:煎药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注意火候和水位的控制,避免药液沸腾过大或水煮干,以免影响煎药效果。
7. 药液沉淀:煎药完成后,将药液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待其沉淀一段时间,通常是10-15分钟。
8. 药液分离:用漏网或其他过滤器将药液分离,将悬浮在上部
的药渣滤掉。
也可以使用纱布包住漏网或过滤器来进行分离。
9. 存放和服用:将分离后的药液装入容器中,密封保存。
在服用时按医生的指导方法服用。
总的来说,中药煎药需要掌握合适的火候、水量和煎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卫生和功效的保持。
在煎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调整,确保中药的煎煮效果和质量。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
一、煎药器具:使用砂锅、搪瓷锅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
二、煎煮方法
1、浸泡: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30-60分钟为宜。
2、煎煮:每剂药煮两次。
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换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25分钟,倒出药液;
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为宜),大火煮沸,换中、小火煮25分钟,倒出药液。
两次药液煎取量合约200-300ml,儿童适量浓缩减少。
煎时量好加盖,不宜频频打开锅盖。
三、服法:每日一剂,将两次煎煮的药液兑在一起,早晚或上午、下午分两次温服,以餐后30-60分钟为宜。
四、特殊煎法: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
1、先煎:将药物先放入器皿中,加水单独煎煮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
2、后下: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将要后下药物投放一起煎煮;
3、包煎:煎煮前须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4、烊化: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拦使之溶解;
5、冲服:一些药物,如三七粉等,直接用药汤冲服下;
6、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
中药标准煎剂煎煮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步骤来进行煎煮的。
一般步骤如下:
1. 准备药材:按照方剂所需的比例准备好各种药材,并进行清洗和处理。
2. 准备容器:选择适合容纳药材和煎剂的锅或瓦斯炉,并清洗干净。
3. 浸泡: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使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在浸泡好的药材上加入适量的水,水的量一般是药材的3-5倍。
5. 正式煎煮:煎药时采用的是温火煮沸,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外观变化来调整。
6. 监测:在煎制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药液的外观和颜色的变化,以及闻气味来判断药液是否煮沸。
7. 过滤:煎煮时间结束后,将药液过滤将药渣去除。
可以用纱布或细筛过滤。
8. 汇总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汇集在一起。
如果需要分数次服用,则可以将药液分装在适当的容器中。
以上是中药标准煎剂的一般煎煮方法,具体的煎煮步骤和时间可能会根据药材的不同而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