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冠礼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21.54 KB
- 文档页数:5
古代戴冠礼仪
古代戴冠礼仪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不同朝代和不同阶层的人戴冠的方式和意义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古代戴冠礼仪的介绍:
1. 士冠礼:士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仪式,标志着该男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生子。
士冠礼的具体仪式包括加冠、取字、卜筮、宴宾等环节,非常庄重和繁琐。
在加冠环节,冠礼主持者将缁布冠加于受冠者头上,受冠者要拜见母亲,再由宾客为其取字。
2. 官员戴冠:古代官员戴冠的方式和礼仪都非常讲究。
不同品级的官员所戴的冠不同,如皇帝戴的通天冠、进贤冠,官员戴的进贤冠、远游冠等。
官员戴冠时要穿相应的服饰,如朝服、公服等,而且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先加巾帻后加冠冕。
3. 皇后戴凤冠:皇后戴凤冠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传统礼仪,象征着皇后的尊贵地位和吉祥如意。
凤冠是一种以凤凰为饰物的金玉首饰,皇后戴上凤冠后要穿皇后常服,并佩戴相应的珠宝玉器等饰品。
总之,古代戴冠礼仪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不仅代表着不同阶层和身份的象征,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当今社会,虽然已经很少有人戴传统的帽子和头饰,但这些古代戴冠礼仪仍然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浅谈先秦冠礼及其功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古代冠礼的基本程序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记载,古代的贵族男子,到了20岁,要在宗庙举行冠礼,表明他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享有贵族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其基本的程序如下:1.筮日。
筮日,即通过卜筮的办法,选择吉日作为行礼的日子。
《士冠礼》说: 主人和各位有司都要“玄冠朝服”,“筮于庙门”。
对此,《礼记·冠义》解释说: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
”又说:“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
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如果所卜日子不吉,则需重新占筮选择吉日。
2.筮宾、宿宾。
《士冠礼》云: “前期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乃宿宾。
”所谓筮宾,就是挑选在冠礼仪式上为受冠者加冠的来宾。
筮宾在冠礼日前三天举行,其仪式如筮日。
然后,主人亲自去邀请被卜选出来的宾,即宿宾。
3. 为期。
即冠礼前一日在祢庙确定行礼的时辰,由宰代主人说天亮时开始行礼。
同时,“告兄弟及有司”。
4. 加冠。
这是冠礼的中心环节,由主宾为受冠者加三次冠,受冠者须相应地改换三种服装。
初加缁布冠,穿玄端、缁带、赤而微黑的蔽膝。
再加皮弁,穿素积、缁带、素蔽膝。
后加爵弁,穿熏裳、纯衣、缁带等,每次加冠后都有祝辞。
5. 宾礼冠者。
即主宾以酒款待受冠者。
筵席设于室门西边,受冠者坐在席西端,面朝南; 宾从室门东边走上前将甜酒授给受冠者。
受冠者在西边下拜,然后接受; 与此同时,宾也要在东边答拜。
6. 命字。
命字由宾主持。
宾云: “礼仪既备,令月吉辰,昭告尔字。
爰字孔嘉,髦士攸宜。
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
”7. 拜见母亲及国君、卿、乡先生。
受冠者从席上下来,到席子南端面朝北坐下取些肉脯,然后自西边台阶走下,到东边的小门外拜见母亲。
冠昏丧祭释奠等汉族基本礼仪简目●汉服基本礼仪●出生礼●释奠礼●乡饮酒●燕礼(即宴礼)●婚礼(古称昏礼)●冠(笄)礼●丧礼●祭礼正文●汉服基本礼仪一、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fo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
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
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冠者,礼之始也:复兴古代冠礼,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很多传统的礼仪又被人们从故纸堆里拾了起来。
比如有些高中、大学开始给学生们举行成年礼。
恢复传统礼仪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因为这些礼仪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太久了,很多人都对这些礼仪不太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
所以今天呢,文史君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这个古代的成年礼,也就是冠礼。
中国自古作为礼仪之邦,极其重视礼仪文化。
在中国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为人生的六大礼,冠礼为六礼第一礼,是男子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重要仪式。
《礼记·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
”但是,我们可不要将这件事情想得过于简单,男子的成年礼需要遵循一整套复杂的程序,且男子行冠礼之后所带来的人生意义将大为不同。
一、冠礼程序根据记载,古代的贵族男子一般以20岁为成年。
《礼记·曲礼上》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对于天子、诸侯等,史料记载中又有不同的说法,如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尚书·金縢》云:“天子、诸侯十二而冠。
”《荀子·大略》载:“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
”我们且不论古代男子多少岁算成年,他们的成人礼都相当复杂。
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记载,一般的贵族男子成年后便要在宗庙中由父兄主持举行冠礼。
一是筮日、告宾。
在举行冠礼之前,主人戴玄冠,穿朝服,站在庙门东面。
主人的属吏身穿朝服,站在庙门西面,都以北为上首。
卜筮者开始进行占卜,算好了举行冠礼的吉日,然后邀请宾客前来参加。
龟壳占卜二是筮宾和宿宾。
冠礼举行前三日,冠者的父兄要在邀请的宾客中选择一人作为加冠执礼之人,也就是大宾,并请卜筮者对这位大宾进行占卜,看看这位宾客是否是合适人选。
如果占卜为吉,则到这位宾客家里邀请他,是为“宿宾”,也叫“请宾”。
大宾身穿朝服站在大门外,立于东面,面朝西方迎接主人,然后主人致辞邀请大宾,大宾应允,然后拜送主人。
另外,主人还会再选择一位宾客作为赞宾,辅助主宾。
古人弱冠之礼的全过程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
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
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
“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
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
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
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
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人非常重视冠礼,《礼记.冠义》上说:“冠者,礼之始也。
”意思是说冠礼是一切礼仪的开始;又《仪礼》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礼》。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另《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1、冠礼的年龄和时间:《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
冠礼基本上在此时举行;同时也考虑到现实情况——由于我们现在大多数高中生毕业的年龄在18岁,这基本是一个人生的分界点,“18岁成人”不仅符合时代特点和法律要求,也结合了当代青年人身体发育成长的规律,因此我们建议:举行冠礼的时间,最好在行礼者18岁生日前后。
当然,一些已过18岁的年轻同胞,出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冠礼的实践愿望,虽然已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但也可以参加冠礼活动。
不过,宜在20岁之前而不宜过晚。
2、冠礼的地点孔子六艺园古时行冠礼有所谓“阶”的讲究,有司(捧冠的人,也称执事)依次排开,正宾在为冠者“三加”时需要依次走下不同的“阶”。
曾有实践者,在院落地面上划出房子及阶型,我们认为其实可以不必过于拘泥。
只要掌握大致的方位讲究,有司依次托盘捧冠站好就可以了。
3 、冠礼的参加人员参照古礼要求,结合时代实际,我们建议组织以下人员参加冠礼(当然,也未必需要过于拘泥,可根据实际情况酌定)。
这是单独举礼时的人员,若是集体冠礼,可酌情增加规模。
①冠者1人(就是举行成人仪式的成年者本人)②主人2人(按照古代的宗族制度,必须由宗子等男性宗亲长辈担任,一方面严格的宗族制度在今天并没有普遍流传;另外,主人只限定于男性宗亲,本身具有一定历史观念的局限,所以,当今作为主人的,冠者的父母双亲比较合适。
)③正宾1人(就是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个人)④赞者1人(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也协助冠者梳发、更衣等,可选择师长、兄姊、好友等适当人选)⑤有司3人(即为冠者托盘准备所加之冠的人,可选择好友、兄弟姐妹等适当人选)⑥客人若干(可邀请师长亲友等若干人观礼)4 、冠礼所需的服饰及摆放方法宜遵循古制,以周制、汉制、唐制、明制为宜,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建议以明制为标准范本。
建议准备以下汉服以行冠礼:童子服:即未行礼之前换上的汉服。
古诗中的冠礼古代男子的成人仪式, 因其主要仪式是加冠,故称“冠礼”,在“五礼”中属嘉礼。
冠礼起源于氏族社会的成丁礼,但在西周时,则演变为贵族男子的成人仪式。
据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说法,天子诸侯十二岁举行冠礼,士二十岁举行冠礼。
汉代以后,庶人也可举行冠礼,如明朝就制订有《庶人冠礼》,规定: “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
”举行冠礼后,男子就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独立法人”,享有成年男子的种种权力和义务。
古代冠礼的过程非常复杂,据《仪礼·士冠礼》介绍,由冠者父亲请其“僚友”担任节目主持“宾”,其主要仪式是“三加”: 先加黑麻布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 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表示从此有服兵役的义务; 最后加赤黑色的细麻布做成的爵弁,表示从此有参加祭祀活动的特权。
古人戴的冠与衣着是相配的,所以这“三加”同时也意味着“易服”,从衣服、腰带到鞋子,都必须有相应改变。
与“三加”具有同等意义的仪式是“宾字冠者”,即在“三加”完毕、冠者拜见自己的母亲后,由主持冠礼的“宾”为冠者取“字”,即《礼记·曲礼上》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
又据《檀弓上》: “幼名,冠字。
”成人之后,名只用于自称,除君父外,任何人不许直呼其名,而只能称字。
命字以后,冠者去见兄弟姐妹,最后著礼帽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和乡先生,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对其成人资格的承认。
尽管明清品官以上人家仍行冠礼,但其礼仪已大大简化。
冠礼是男子的成人仪式,与此相应,女子也有成人仪式,就是所谓“笄礼”。
笄是古代的一种发饰,多为玉制,女子成年后才可用笄,用时成双,斜插于两旁发际。
贵族女子年满十五时,要举行结发加笄的仪式。
所谓“结发”,就是在头顶上盘成发髻,以区别于童年发式,俗称“上头”,这就是“笄礼”。
举行笄礼后,女子就可以许嫁男子,尽为人妻的责任,故《礼记·曲礼》: “女子许嫁,笄而字。
”。
古代男子及冠礼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古代男子及冠礼流程在古代,男子冠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代表着男子已经成年,可以担负起家族的责任。
士冠礼流程
(一)陈设器物
(1)冠日早起,先陈设冠礼所用的器服。
(2)洗放设在正对着堂东端屋翼的地方;洗与堂的距离,与堂的纵深相当,舞台上所放位置需要再次讨论。
(3)戴缁布冠时用的“缺项”,用青丝带骗成的缨系在它的两端包发用的黑色的帛,宽度与帛的幅宽相等,为二尺二寸,长度则为六尺;戴皮弁用的并,固定爵弁用的并;领下的冠带,中间为黑色,两侧有浅红色的边,皮舟、爵并各有一根;以上六件饰物放在同一个箧中。
梳篦放在革内。
簪和梳子放在席的南端(4)蒲席有两张,放在革的南面。
(5)独设的醴酒在东房内爵弁服的北面;再往北是篚,里面放着勺、解和角制的匕,盛干肉和肉酱的笾豆则又在其北,陈设在爵弁服之北的器物,以南边的为尊。
(6)爵弁、农弁和缁布冠,分别陈放在三个匪中,由三位有司捧着,在堂西隅之南南而立,以东边为上位,宾升堂后,有司转为面朝东而立。
(7)把将冠者的席铺在东序,其位置稍偏于北,席面朝西
(二)主人即位
(1)主人身穿玄端服和雀色蔽膝,站在阼阶之下,正对着堂上东序的地方。
面朝西。
(2)主人的亲戚身穿衣裳、大带和蔽膝均为玄色的服装,站在洗的东边,面朝西,以北边的位置为上位。
(3)摈者身穿玄端衣。
背朝东基而业。
将冠者身穿童子之服,梳着发督,在东房内西朝南而立。
(4)将冠者身穿曲裾,梳着发督,在东房内西朝南而立。
(5)将笄者身着曲裾,梳发髻,站在洗的东面,面朝西。
(6)有司站在台阶下。
面朝南,站于东阶东侧。
(三)主人迎宾和赞者入庙(具体舞台搭建位置未定)(1)宾身穿与主人一样的服装,赞者则身穿玄端服,跟随于宾之后,来到台阶下。
(2)摈者出门请事于宾,然后入门禀告主人,主人遂亲往迎接,出大门后,站在左侧,面朝西,向宾行再拜之礼。
(3)宾答拜还礼。
(4)主人向赞者拱手行礼,又拱手请宾先走,然后自己先走,为宾和赞者引路,每逢转弯处,宾主都拱手行礼。
(5)到庙门前,主人拱手行礼后先入门,宾和赞者随后(建议直接删除)。
(6)进门后,主人又如前那样,三次与宾拱手行礼,直到各自的阶前,主人三次礼请宾先登阶,宾则三次谦让。
(7)于是主人先登阶,并导引宾登堂,主人站在东序的南端,面朝西;宾则站在西序的南端,面朝东,宾主相向而立。
(8)赞者到洗的西侧盥手后,站于宾者身旁。
(四)始加之礼(笄礼冠礼)
(1)宾的赞者将包发用的帛、簪和梳子放在席的南端,站在两序的宾,向将冠者拱手行礼,请他入席。
(2)将冠者即席就座,接着赞者也坐下,为他梳头,然后用帛包发。
(3)宾走下西阶准备盥手,主人也走下东阶,宾请主人留步,主人婉言谦辞。
(4)宾宣手完毕,宾、主拱手行礼一次、谦让一次后登阶。
(5)上堂后,主人回到原位。
(6)宾则到将冠者的席前坐下,亲自扶正将冠者头上的包发之帛,然后起身,从西阶上走下一级台阶。
(7)西阶下执缁布冠的有司则走上一级台阶,面朝东,将缁布冠投给宾。
(8)宾右手执冠的后部,左手执冠的前部,走到将冠者席前,端正其容仪,然后致祝词,接着像刚才那样坐在席前。
(9)实亲自为将冠者戴上缁布冠然后起身,回到西序东西的位置,实的赞者为冠者系好冠缨。
(10)进行醮礼,具体流程如下方所述。
(11)冠者起身,宾拱手行礼,冠者站起来,绕着舞台走两圈,而后面朝南而立。
在笄礼开始的时候走到兄弟应站的位置。
(12)始加之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13)在冠者起身行走的时候笄者移步到原将冠者所站位置,在开始进行笄礼的时候所走流程与冠礼一致,宾站在原位不动,母亲代替女宾为将笄者加冠,(发髻在上台前梳好,赞宾只需象征性的梳一下头发就好,后期可以讨论是否在找两位女性充作宾)。
(14)始加之辞:
(15)行醮礼,女性醮礼与男性有一点点不一样,具体方案如下。
(16)站起展示后回到原位置,正好与将冠者互换。
(五)二加之礼
(1)宾向冠者拱手行礼,请他即席坐下。
(2)赞者再次为冠者梳发、插笄。
(3)宾宣手后,为冠者扶正包发之帛,仪节与始加礼时一样。
(3)宾从西阶走下两级,从执冠者手中接过皮升,右手执其后部,左手放到冠者前再致祝词,然后将皮弁加于其首,毕回到西序之南。
(4)中间所有礼仪与初加时一样。
(5)二加之礼至此完成。
(6)二加之辞:“吉月今辰,乃申尔服。
敬尔威仪,淑慎尔德。
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7)笄二加辞:
(六)三加之礼
(1)宾从西阶走下三级台阶,从执冠者手中接过爵弁,为冠者戴上。
(2)其余的仪节,与加皮弁时一样。
(3)赞冠者和将已冠者换下的皮弁、缁布冠以及梳篦、席等撤至房内。
(4)冠者三加之辞:“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
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5)笄者三加之辞:
(七)宾醴冠者(如果不在加冠后行醮礼就行醴礼)不建议使用再次设席表演意味太浓。
(1)主人赞者在户西铺席,席面朝南,准备举行醴冠者的仪式。
(2)赞者在房中宣手后洗觯,因不备玄酒,故只斟酌醴酒于觯。
(3)把角相放在解上,向下覆扣,大而宽的一端朝前。
·
(4)宾拱手行礼,请冠者就席,冠者站到席西.面朝南。
(5)赞者捧着觯从东房出来,宾在室户东边接过解,解上相的方向变成柄朝前,然后走到冠者席前,面朝北。
(6)冠者在席西端,拜宾后接解,宾回到西序之位,面朝东答拜还礼。
(7)赞冠者向冠者进上干肉和肉酱。
(8)冠者即席而坐,左手执觯,右手取干肉蘸肉酱,祭先世造此食者,又用相挹取觯中醴酒,祭先世造此食者三次,然后起身,到席的西端坐下,尝一口醴酒,再把相插入醴酒中,表示饮毕。
冠者起身离席,坐在地上,觯放在席上,为冠礼成而拜谢宾,再回席执觯,起身。
(9)宾答拜还礼。
(10)醴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
拜受祭之,以定尔祥。
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
(八)冠者见母亲(醴或醮这里方法相似)
(1)请母坐在台上,面朝南。
(2)冠者将觯放在笾豆的左边,离席,到席的前面朝北坐下,取笾中的肉干,然后从西阶下堂,折而东行,出东墙,面朝北礼见母亲,并献上肉干,表示敬意。
(3)母亲拜而受之,冠者拜送母亲,母亲又拜。
(九)宾为冠者取表字
(1)宾从西阶下舞台,站在正对西序之处,面朝东。
(2)主人从东阶下堂,回到正对东序之处,面朝东而立。
(3)冠者站在西阶下的东侧,朝南。
宾为冠者取表宇,冠者应对。
(4)字辞:“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
爰字孔嘉,髦士攸宜。
宜之于假,永受保之。
曰伯某甫。
”
(5)将冠者这时可以回答一些话(如果要宣誓之类的可以这时候进行)(十)主人请醴宾?
(1)宾出庙。
(2)主人送至庙门外,请以薄礼敬宾。
宾谦辞后允诺。
(3)并进入门外更衣处等候。
(十一)醴宾?
(1)于是以醴酬谢宾,用壹献之礼。
(2)主人以物酬实,赠以五匹帛和两张鹿皮,表达谢意。
(3)主人一方的众赞者都参加饮酒。
宾以赞冠者作为副手。
(十二)主人送宾归俎
宾走到几乎脱离场地的地方,主人送至,以再拜之礼相别。
加冠礼正式结束,所有人离场,清理道具。